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家们在南极干啥?

CNG 中国国家地理 2019-08-18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平均海拔比拥有喜马拉雅山脉的亚洲大陆

还要高出近两倍

它也是地球上冰雪最多的大陆

98%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

平均冰雪厚达2450米

它还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

已测出的最低气温为零下89.2摄氏度

在这块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大陆上

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本地常住居民


作为地球上最不为人类所了解的大陆

在它厚厚的冰盖下埋藏着无尽的科学奥秘


◎ 地图为目前不同国家车队行走的南极内陆考察路线示意图。在南极,建立内陆考察站越冬或度夏科考的国家都有内陆车队。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东方站、日本富士冰穹站、德国科嫩站、法国和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站、中国昆仑站,是最著名的几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分别拥有各自的车队,其中美、俄、中三个车队尤为知名,即从麦克默多站到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站的美国车队,从进步站到南极寒点东方站的俄罗斯车队,以及从中山站到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的中国车队。


 2018年12月18日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的37名内陆队员

分乘11辆雪地车

从距离中山站10公里左右的内陆出发基地起程

向着茫茫冰原的内陆腹地进发


21名泰山队队员将在泰山站

建设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

16名昆仑队队员将挺进冰盖之巅

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


行进途中,考察队员驾驶或搭乘雪地车

拉着的雪橇上分别是

绿色的住宿舱蓝色的生活舱和厕所舱

红色的发电舱 白色的食品及配件舱 

其他便是油罐、科考设备和建站物资


◎ 我国南极内陆考察车队在行进途中扎营


队员们住在有8个床位、分上下铺的住宿舱内

生活舱是厨房兼餐厅

每天早晚两餐加热提前准备好的冷冻食品

午餐则在行进的车上吃面包、饼干


生活饮用水靠化雪而来

50多天里洗脸时用湿巾擦洗,洗澡免谈

这次让考察队员开心的是

解决了冰天雪地里露天上厕所的“大事”

有了新添的厕所舱

队员可免受露天风吹寒冷之苦

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衣食住行中

“行”最艰险

“食”“住”凑合

“衣”最讲究

除了有特制的保暖“企鹅服”

(一种连体工作服)

更有配了内胆、重达两三公斤的保暖靴

以应对寒冷袭击

不过即使武装到牙齿

冻伤、强紫外线晒伤也在所难免


◎ 一片极难通行的冰丘密集区


 2018年12月25日 

经过8天风雪跋涉,到达泰山站

这里风雪频吹,堪称“暴风雪之家”

此次考察队承担的泰山站配套工程建设

我国首个在南极建设的雪下工程


12月26日,泰山站雪下工程正式开工

昆仑队员继续向冰穹A前进

当一个多月后返回泰山站时

雪下工程已经完成


◎ 在泰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雪下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开站,主体建筑形如一个悬在空中的飞碟,是为了减小风阻和有利于大风吹走积雪。此次兴建的二期工程,藏于5米深的雪下,同样是为了应对南极内陆冰盖风吹雪堆积灾害问题。此次的雪下工程,包括了供配电、供暖、融雪及污水处理、消防、监控等系统。(供图/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


基础设施的完善

再加上地处交通要道

泰山站毫无疑问是中山站

通往冰穹A和格罗夫山等地区科考的

中继站和应急保障基地

与此同时,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的泰山站

也是揭示东南极气候变化和冰盖演化的

理想科考之所


◎ 考察不怕远征难,暴风冰雪只等闲。南极内陆天气恶劣、冰情复杂,暴风雪、白化天、下降风、地吹雪、软雪带、冰丘陵、冰裂隙……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在考察队从中山站挺近冰穹A的一路上轮番出现。图中展示的是内陆车队在挺近泰山站途中,遇到一次地吹雪时的场景。所谓地吹雪,是指狂风将地面浮雪扬起,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从泰山站前往700多公里外的冰穹A和昆仑站的旅程更加艰险,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冰雪地貌更加复杂。


 2019年1月4日 

到达昆仑站

之后来到海拔4093米的冰盖最高点

——冰穹A


曾经这里与世隔绝

方圆上千公里内没有任何人类和动植物存在

但对中国人而言,冰穹A的诱惑是巨大的:

除了最高峰文森峰(5140米)

南极有4个标志性的地点——

极点、寒点、磁点和冰盖最高点

南极极点有美国建立的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磁点有法国建立的迪蒙·迪维尔站

南极寒点有苏联时期建立的东方站

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南极冰盖最高点没建考察站

甚至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从地面抵达

因此,从1997年开始

中国考察队沿着中山站-冰穹A的考察断面

向冰穹A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直到2005年

终于实现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地面到达

4年后建成昆仑站


◎ 昆仑站,屹立于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在2005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并于四年后在其所在区域建成了昆仑站。在冰穹A,方圆上千公里都是无人区,景观极其单调,全是白茫茫一片,只有昆仑站傲立于风雪之中。通过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昆仑站主体建筑的顶部被绘上了五星红旗的图案,在一片冷寂的冰雪世界中显得分外鲜明夺目。


冰穹A是南极冰盖最高点

也被认为是南极科研制高点


登顶冰盖之巅14年来

中国有哪些科学上的发现?


中国科学家利用车载冰雷达探测发现

冰穹A地区冰面平坦

冰下地形则呈现出高山深谷交错的壮观景象

甘布尔采夫山脉

保存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地貌图景:

早期流水作用形成的

溪谷河床群构成的树枝状地貌

后经冰川作用叠加出冰斗状、刃脊状地貌

继而受强烈冰川侵蚀产生巨大U形主干谷地貌

谷底与谷肩垂直落差达432米


此后,用深部雷达探测发现

甘布尔采夫山脉存在“水向高处流”的现象

冰川学家、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孙波

解释道

甘布尔采夫山脉地势越低的地方冰层越厚

冰盖越重,压力越大

地势越高的山峰,冰层越薄,压力越小

因而冰盖底部的水体在压力作用下

从低处向高处“流”

到达山顶后又形成新的冰盖

这也意味着

南极冰盖不只是降雪等使其从上部变厚

也从底部快速“生长”

随着我国南极考察航空时代到来

近年用“雪鹰601”上的

机载冰雷达、重力仪、磁力计等科考设备

对中山站-冰穹A考察断面进行探测

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

冰盖之下的隐秘世界

更多地进入人类视野并得到揭示


◎ 在冰芯钻探、天文观测等领域,问鼎“昆仑”。昆仑站建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所在区域内。冰穹A不只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南极冰盖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在这里,向下进行钻探,有可能获得地球上最古老的冰芯,获取最长时间序列的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向上观测天空,洁净稳定的大气可使天体观测更清晰,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红外和亚毫米波段的观测,因此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场所。此次科考主要是对深冰芯场地和钻机进行维护。


钻取深冰芯

是当初昆仑站选址和建站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南极冰盖上的冰处在运动之中

冰流动的速度与冰盖表面地形和坡度密切相关


昆仑站位于冰穹A西南7.3公里

冰层厚、冰流速小

是不可多得的深冰芯钻取地点

科学家期望从这里的深冰芯中

找到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证据

为地球气候变化机制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从搭建昆仑站深冰芯房

到安装好深冰芯钻机系统

科考队员花去了3个科考年度

2013年1月,中国深冰芯第一钻正式开钻

随后各次科考接续,将钻探深度推进至800米


800米远非昆仑站的冰芯钻进极限

未来将会继续向3200米冰下钻进

以揭示

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

从深冰芯房建设至今已经十个年头

昆仑站的深冰芯只钻进802.8米


冰川学家、本次科考陆基首席科学家康世昌

对这种钻取进度表达了忧虑

国际上深冰芯钻取

5—6个野外季节就能达到3000米左右

昆仑站7个野外季节却只钻进了800米

……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6月文章

《从中山站到冰穹A,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撰文 / 刘诗平,摄影 / 刘诗平 等

责任编辑/张璇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这期杂志内容依旧很精彩哦!卷首语是单主编的《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主打文章是关于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重大考古发现的深度报道,此外还有:

· 太阳能电站,绿色能源新军团?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 中国有多少天鹅湖?

· 乌兹别克斯坦(下)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在乌兹别克斯坦

费尔干纳盆地:充满冲突的绿洲

· 麝的哀歌: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 白河峡谷: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 从中山站到冰穹A: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土族


点击一下→买买买


往期杂志

别错过

2019年1月 | 湖北专辑「上」

2019年2月 | 湖北专辑「下」

2019年3月 | 柴达木PK火星

2019年4月 | 垂直看三峡

2019年5月 | 乌兹别克斯坦「上」


点击左边“阅读原文”买杂志

点击右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