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盐泉”

CNG 中国国家地理 2019-08-18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青海是我国著名的盐业大省

许多人都知道它拥有众多盐湖

但你是否知道

青海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泉盐产区


在青海南部的囊谦县

1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出露有29处盐泉

其中8个被辟为盐场


所谓盐泉

是泉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泉水矿化度高为特征


◎ 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据《青海省志・盐业志》记载,囊谦县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有8处建为盐场(见地图)。


盐泉有两种形成方式:


一是海水蒸发浓缩形成的卤水

通过地质作用被封存在地下形成沉积卤水

在后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下

沿着地层裂隙上升形成盐泉


二是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

溶滤了岩层中的盐类物质

形成高浓度的卤水

之后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

通常这种盐泉出露的地层中会有含盐地层存在


◎ 乃格盐场的盐泉出水处

与我国西南地区多见的于地下凿井汲取卤水的方式不同,囊谦地区的卤水多是自涌成泉。每个盐泉有一个至数个不等的泉口涌水,最小的泉口出水量大约为0.01升/秒,最大的可达1.7升/秒,流出的卤水或天然汇聚成塘,或流入人工修筑的储卤池中。(摄影/王牧)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韩凤清研究员

和他指导的硕士陈彦交等人

从2013年-2015年先后3次

对囊谦8处盐场的盐泉进行了采样与分析

他们发现盐泉水的矿化度、离子含量等

均与上世纪80年代所测的数据相差不大

因而推测

囊谦盆地下方可能存在稳定的含盐地层


他们还对盐泉的矿化度做了分析

按矿化度对地下水进行分类时

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是淡水

1-3克/升的是微咸水

3-10克/升的属于咸水

10-50克/升的是盐水

大于50克/升的称为卤水

结果发现囊谦盐泉的矿化度都高于50克/升

在150-294克/升之间

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浓度最高的盐泉


◎ 这些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


同时韩凤清和陈彦交等还测出

囊谦盐泉中钾元素和溴元素中的含量

远小于海水蒸发阶段二者的含量

这也论证了他们的推测

囊谦盐泉的物质来源

不是封存于地下、由海水形成的卤水

而是来自于陆相沉积的含盐地层


青海省煤田地质105勘探队1994年在达改盐场

进行的钻孔探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钻孔采样分析

在地下22米-38米、56米-58米、82米-87米

都有石膏存在

在100米-105米、123米-140米

为石膏和泥岩互层

在140米-320米为石膏、泥岩和岩盐互层

囊谦盆地下部地层有大量石盐层的存在

这为盐泉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 由于卤水盐分非常高,天长日久后盐晶体析出凝结,就会形成一簇簇晶莹剔透的盐花。(摄影/王牧


也有研究者对盐泉水样

和当地采集的雨水样品

进了行氢氧同位素的测定

结果发现这里盐泉水的氢氧同位素

均落在雨水线附近

这说明囊谦盐泉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

囊谦地区降水充沛

年降水量约为526.4毫米

稳定的降水为盐泉的形成提供了水源


从大的地质构造背景来看

囊谦盆地位于

两条西北偏西向的特大型区域断裂带之间

在主断裂周围还发育很多次一级的断裂

这些纵横交错的断裂为盐泉的形成提供了通道

使地下水可以沿裂隙上涌成泉

大气降水在囊谦盆地西北部海拔较高地区沿地层裂隙渗入地下,由于地势高差而产生的水压使水流沿断层向东南方向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地下水不断与周围岩层发生物质交换,溶滤了地下含盐层,并最终沿裂隙上升,出露地表,形成盐泉。实际上囊谦地下含盐层不止一层,本图为了简化只突出显示了在地下140米-320米处,石膏、岩盐和泥岩互层的部分地层。(绘图/刘春田)


因为囊谦县大部分盐场卤水来源

是自然流出的盐泉

而且盐泉出口处海拔较高

所以当地人就

在盐泉出口之下因地制宜修筑盐田

然后从储卤池中把卤水引入盐田

高处的盐田卤水灌满之后

自然流入下部的盐田

这样就省去了背卤和挑卤的艰辛


◎ 因山就势,开辟盐田

照片为然木盐场,这里的盐田趁地利之便,修筑在一条沟谷中。(摄影/王牧)


专家说

↑↓上下滑动查看

坚赞才旦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囊谦泉盐是青海盐业体系中的瑰宝,亟待保护和开发

青海省蕴藏着丰富的盐资源,在历史上形成了三大盐区:一是柴达木盆地湖盐产区,二是位于黄河源区的哈姜盐池,三是澜沧江源区的囊谦泉盐产区。目前柴达木盐区因产量最大、积极发展旅游业受到的关注最多,而后两者公众却知之甚少。哈姜盐池也出产湖盐,只是现在柴达木盆地的湖盐生产是大型工矿开发式的,而哈姜盐区是人机兼顾模式。囊谦泉盐的生产和上述两者迥异,一直保留着手工晒盐的特色。手工制盐技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诞生于农业文明中的手工业瑰宝,传承至今难能可贵。囊谦盐泉的开采、盐业的萌芽与发展是充满地方性、民族性的一个活例,是镶嵌在青海省盐业体系中的一块瑰宝。


近年来,手工盐在市场经济中受到机器产品的挤压,囊谦盐工收入不高,盐场惨淡经营,一些盐田面临着退化为盐碛荒地的困境,制盐工具和技艺、性别分工和销售网络等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命运,令人非常痛惜。所以,囊谦盐业亟待保护。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抢救性保护,更需要生产性保护,后者才是最好的保护。这就需要一方面挖掘即将失传的技术,用现代工艺恢复传统,增加村民的收入,使其不至于离开乡土;另一方面可以另辟蹊径,比如将囊谦盐田作为一种珍贵的景观资源推出,以吸引外地游客。


在国内

采用晒盐法制盐的多为海盐、湖盐

而提取地下盐水(包括泉盐和井盐)制盐

则多用煎煮法

只有在澜沧江源区的囊谦、

澜沧江在西藏境内流经的类乌齐县和芒康县中

一直在使用传统的晒盐法


这三处盐场为什么都位于澜沧江畔?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三者中是谁最先使用了晒盐技术?

……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7月文章

《澜沧江源古盐场——历史悠久,景观壮丽》

撰文 / 江才桑宝,摄影 / 王牧

责任编辑 / 张璇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这期杂志内容依旧很精彩

卷首语是单主编的

《科学发现的“双人现象”——洪堡与道库恰耶夫》


此外,还有这些文章

《在青藏高原,冰晕摄影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

《澜沧江源古盐场——历史悠久,景观壮丽》

《侨批——中国人的海洋金融“史记”》

《南海砗磲——几近枯竭的海洋巨贝,能通过人工繁殖重现生机吗?》

《不老的老照片——东乌旗家庭相册》

《苔藓——从荒野“草垫”到城市新宠》

《吉岗擦擦——隐藏在深山中的苯教文化遗存》

《湘西古镇——距离“边城”有多远?》

《今日中国最重要的桑蚕基地不在江南在广西》

《拉利贝拉岩凿教堂群——岩石间绽放的花朵 》


点击一下→买买买



往期杂志

也精彩

2019年1月 | 湖北专辑「上」

2019年2月 | 湖北专辑「下」

2019年3月 | 柴达木PK火星

2019年4月 | 垂直看三峡

2019年5月 | 乌兹别克斯坦「上」

2019年6月 | 长白山神庙


点击左边“阅读原文”买杂志

点击右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