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继周教授:“从来草原人,皆向草原老” | 感念师恩·楷模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2024-01-28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这幅对联自大学毕业之时便牢牢扎根在他的心里。近八十年来,他奋战西北草原科研一线填补中国草业科学的空白,并把知识、智慧与爱播撒在后来者心间


他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从来草原人 皆向草原老

——记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


视力下降、腿脚不便,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99岁的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的活动范围只能在书房里。面对一张大投影屏,他每天要工作6小时,在草业科学领域,他已经徜徉了近80年。


    任继周是我国首位草业科学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草业科学奠基人。他潜心草地农业教育与科研,勇攀科学高峰,带领团队为我国草业教育和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创建了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草原系;创立的草原分类体系,是现在唯一可用于全世界的草地分类系统;带领的学术集体提出了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畜产品单位,被国际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积极组织编写并出版《中国农业伦理学》,开中国农业哲学研究先河……


奋战西北草原科研一线


生于耕读之家,长于战争年代。少年时的任继周经历了国家贫困、同胞羸弱的时期。19岁那年,体重只有45公斤的他,以高分报考了原国立中央大学的冷门专业——农学院畜牧系草原专业。


大学时代,任继周师从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攻读牧草学、草原学,兼习动物营养学。毕业后,经恩师王栋推荐、兽医学家盛彤笙先生邀请,他受聘于原兰州兽医学院。临行前,王栋专门送了他一副对联,上面题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在任继周心里激荡至今。


初到西北,在一间挂着“牧草研究室”牌子的16平方米实验室里,一张办公桌、一盏煤油灯、一个书架、一个单面试验台,这便是任继周的全部专业设备。苦寒之中,他和同事们奋战在火热的草原科研一线。


1954年,在海拔3000米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草原的马营沟上,立起了两顶白色帐篷,任继周做定点观测的实验室就这样落成了,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


建站初期,任继周每周前3天在兰州教学,后4天到试验站工作。即便如此,他的教学工作也从未耽搁。


填补中国草业科学的空白


20世纪70年代,任继周心痛地见证了过度开垦导致的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不断溃败的过程。他总结历史教训,提出发展季节畜牧业等理论,创建了有数字化特征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推出了草地临界贮草量、家畜临界减重等学术成果。


 “草原是生态系统,草原的问题出在草原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任继周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为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草原学由此向草业科学发展。


从草原到草业,一字之差,却将草地纳入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正式形成,中国草业科学的空白就此填补,我国草原保护与有效利用在日后逐步被提高到战略高度。


1981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正式成立。任继周主持承担全国及甘肃省有关草原生态研究课题,研究、收集、整理草原科技情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地科研机构协作,开展学术交流。


同时,他带领学术团队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及沿海滩涂地区,深入开展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理论体系。


如今,草地固碳、保水、调节气候乃至文化传承的功能逐渐被人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让草原上升腾起新的希望。


把知识、智慧与爱播撒在后来者心间


1995年,任继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头是辽阔草原,一头是三尺讲台,他把从草原获得的知识、智慧与爱播撒在后来者心间。


在任继周的带领下,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涌现了全国草业科学领域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全国20家标杆重点实验室,培育的多个草种品种进入国家级名录,草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草学”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先后获得全国排名第一和A+……


有人跟任继周说,各地草原站都有你的学生,你办了草业科学的“黄埔军校”。他坚定地说,做学问必须“教学相长”,把成果运用于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否则,就成了‘书柜子’‘纸篓子’”。


 进入耄耋之年,任继周已不能躬亲参与农业结构改革的实际操作,继而转向做深度思考。中国耕地问题的源头何在?中国“三农”问题何解?


于是,他从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发展历史起步,逐渐进入农业伦理学思考,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用哲学的终极探索,回应学科的方向问题。2014年秋,在兰州大学逸夫科技馆,“农业伦理学”第一课,90岁高龄的任继周思维敏捷,一个小时的授课,全程站立。


九十九载的生命跨度,对任继周而言,像草原一般深沉、辽阔。乖谬苦涩与辉煌至荣,他都多次经历。喜爱古诗词的他把王昌龄的“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改成“从来草原人,皆向草原老”。


花开花落自有时,而任继周心中的草原生生不息。



文字 | 尹晓军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这12位老师入选


他们是楷模,也是我们的老师


翟津老师,“摘金”教练


刘少坤教授:让职校生成为“香饽饽” 
史宁中教授的课,连走廊里都坐满了人
蔡小雄老师说,最爱上“赤手空拳”课和“舌战群儒”课
一个人可以为乡村教育做些什么?兰臻老师用10年回答
刘红宁教授的“零门槛”实验班,班规亮了
冰川老师,温暖童年
160多块奖牌,见证吴拥军校长和特殊孩子间的“冰雪奇缘”
李青霖老师说,比知识传授更有价值的是……
17年坚守,德吉卓嘎老师让雪域高原成为学生追梦起点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任继周教授:“从来草原人,皆向草原老” | 感念师恩·楷模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