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中国老人身上总有股怪味儿?真相让人心酸!

瞭望智库 春树养老 2022-05-19

来源:围炉夜读(weiluyedu_)作者:炉叔

-1-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人年纪大了之后身上就会出现一股奇怪的“老人味”,而且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为普遍。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因为老人的年纪变大,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的,直到后来看张泉灵在一档节目里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她当记者时,曾做过一个关于中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话题调查。调查采访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多老人的家里都有一种“老人味”。

但张泉灵也不知道这种味道是怎么产生的,后来跑去问医生,医生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于是,张泉灵在一户人家做采访时,终于忍不住问了一位老太太,“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太太迟疑了片刻,缓缓说道:

“我啊,尽量不洗澡。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给孩子多大负担呢,我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

这段话从张泉灵口中说出后,就像是一个催泪弹,把观众和嘉宾全听哭了。

是啊,普通人谁能想到,在那么大的城市里,老人一个人住在楼房里,要什么有什么,竟然不敢洗澡。

而这,竟然会成为他们身上出现老人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敢洗澡,不敢受伤,害怕给子女添麻烦。

每一个字从老人嘴里说出来,都显得无比沉重。

父母子女的一生,竟然会是彼此欺瞒的一生。


-2-


更可怕的是,张泉灵在节目里提到,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几,后来这个数据超过了50%。而根据严格的科学测算,到2030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大概会飙升至90%

这意味着什么?

届时90%的中国父母需要离开子女,独自生活,他们可能病了也不会告诉子女,吃不好睡不好也偷偷瞒着,甚至,就像前面那位老人一样,连最起码的洗澡都不敢。

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对事实一无所知。

我们看不到父母的小心翼翼、看不到他们的担心、看不到他们的无奈,同样也看不到他们的孤独

因为看不到,所以人生注定要多很多遗憾。

我外公和我外婆一直都是离开子女独自生活的,一直到06年年底,我外婆突然给家里人打电话,说我外公嗓子不舒服,连饭也咽不下去了。

家里的舅舅阿姨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立马带着外公去省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让所有人的心都碎了——外公得了食道癌,并且是晚期,最多活不过4个月。

还有一件事,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其实在半年前外公八十大寿的时候,他的嗓子就隐约感到了不舒服,只不过当时一来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二来也怕麻烦儿女,所以他一直隐瞒。后来病情加重后,外婆几次三番催他去医院做检查,他仍然不愿意打扰子女

结果就是这半年时间,成了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3-


中国人很含蓄,总是不愿意过多表现自己的内心,害怕麻烦别人,害怕成为负担。这种心理在老人身上,存在尤为普遍。

他们宁愿用伪装和逞强来面对你,也不愿低下头说一声“我需要”;宁愿在电话里说”我很好“,也不愿告诉你”我想你“。

所有的谎言,听起来总是让人心酸。

朋友大刘和我讲过一件事,他说他妈每个月都要打好几次电话来找他要生活费,每次要的都是固定的数目。没过几个月,大刘就有点不耐烦了,对他妈说,以后一次性给你打过去生活费,就不用隔三差五再麻烦了。

但很意外的是,他母亲拒绝了。

之后大刘母亲还是依旧在每个月固定的几个日子打电话来要钱。大刘心里直犯嘀咕,跑来问我,是不是她妈被什么人骗了,怎么总花钱。我不了解事情,劝他别多想,老人每次要的也不多,应该没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次他妈突然生病住院,老人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拿出一笔钱给大刘,都是平时大刘给她的,老人没花,自己偷偷攒了起来。也就是那时大刘才知道,原来老妈频繁地打电话给他,根本不是缺钱,只是想和儿子聊几句话

大刘工作忙,老妈平时说个什么事情,没几句就被他打断,每次都是“这种事等我回家了再说”,每次挂掉电话后就再没回音。

直到老人家发现打电话要钱的时候,儿子会有耐心很多,问问家里的米用完了没,有什么缺的,有啥要买的。虽然话也没多多少,但在老人心里,已经足够温暖。


-4-


小时候的孝顺靠爱,长大后的孝顺靠钱。

更悲哀的是,我们明明知道父母要的不是这个,但是永远都选择一意孤行地用钱来代替爱。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没有利润的生意存在的意义,就像他们不能理解父母的孤单。

父母总是不能做到将想念和在乎说出口,于是很多子女便越来越不能理解父母,更不能理解父母同样需要陪伴和被爱。

反倒是很多骗子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大打温情牌欺骗寂寞的“留守父母”。

“有些孩子,一个月和我一起吃好几顿饭,而我儿子……可能一年才能陪我吃两三顿。”

养儿防老,孩子都不在身边,人活得年纪再大又有什么意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靠物质弥补缺失的陪伴,靠“一切都还来得及”蒙蔽自己。


-5-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为孩子挂心了一辈子,而孩子偶尔的一点回报都会被视为“福气”。

他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到了无能为力的老年时期,被孩子麻烦和依靠了一辈子的他们只想着不给孩子带来麻烦和困扰。

不用坏消息打扰你,不让你添烦恼,是我失去所有强大力量之后唯一还能为你做的事情。

他们爱你如生命,在力气耗尽之前都把爱孩子当作本能,但我们不能把这样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

父母也是人,会脆弱,会不安,会需要子女的在乎和爱。

贾平凹四十岁以后才觉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在人生的几十年里追逐事业爱情,靠着给母亲寄钱来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我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回鼻子。”


别说自己忙,忙不是借口。

人再忙,打个电话的功夫总是有的,哪怕只有一分钟,哪怕只是几句话,也该抽空问问他们,干啥呢,吃过了,昨晚睡得好吗,最近身体怎么样。

只要你多用点心,就会发现他们真的会像个孩子一样,傻傻地笑着,天真地笑着。

那是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的美好。

好好爱父母吧,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告诉他们——

“别怕麻烦,有我在。”

作者简介:炉叔,坚持原创,写走心文字。来源公众号:围炉夜读,(ID:weiluyedu_),每日分享有深度的精品文章。

延伸阅读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文字来源:新晚报2018年报道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光明网”

哈尔滨192.4万老年人口中有六成多“空巢老人”。他们不怕死却怕生病,更怕给孩子添麻烦。在他们的手机里,孩子永远在通讯录的第一位。他们可能正是你的父母或你的未来……


-1-
我最无助的时候: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担心突然病倒、担心各种突发情况,她会设想各种突然状况,脑子里预演过能想到的突发情景,但唯独没想过瘫痪的老伴会掉到地上。

三个月前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咣当”一声闷响,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好像“睡毛了”,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朱阿姨要照顾生病卧床5年的老伴

“我搂着他的腰,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着抱我站不起身,站着弯腰抱我抬不起胳膊。”朱阿姨折腾了20多分钟,根本整不动。怕老伴着凉,她把一床毛毯从腰间铺在老伴身下,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女儿远在成都,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最后跑到楼下央求两位保安,一再保证即使出了问题也和人家没关系,两名保安才上楼帮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一周后,朱阿姨将自家一间住屋对外出租,出租条件第一条就是“本分、老实、男孩”。

为了少得病,各种健身器材都玩转了

今年春节女儿回来过年,和妈妈一起要给老爸洗个澡,干干净净过年。娘俩找个大床单,一人拽一头儿,把老爷子抬进卫生间,浴房里铺上瑜伽垫,给一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个痛快澡。

等收拾完,朱阿姨看见平时大咧咧的女儿蹲在卫生间角落里,头埋得很深,哭得肩膀一直抖动,“妈,你一个人在家照顾爸太不容易了。你和我爸去成都吧,这样晚上我还能下班回来替替你。”

朱阿姨回了一句,“我上辈子肯定是‘该’你们家的,再说吧!”把女儿拉起来,心里却又告诉一次自己,“可不能病啊,老伴已经瘫痪了,自己再病倒,那简直要了姑娘的命啊!”

朱阿姨一直不去成都,一方面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异地医保无法结算。前几个月,在小广场走大圈,一位“圈友”告诉她,去年国家就表示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现在这是“朱阿姨们”最感兴趣的一件“国家大事”,互相见面总打听“总理说的那事咋样了?”

-2-
几千块钱买条狗
就为了有个“应声”的

张阿姨每天也不让自己闲下来,独生女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广州,老伴去世后,她更怕家里的静。

收音机、电视都是从睁眼开到闭眼,还特意花了几千块钱买了条善解人意的小狗,就为了自己说话时,有个“应声”的。

这条小狗,就是张阿姨每天的伴儿

对外张阿姨总说姑娘能花钱,但细听能感觉到是“显摆”。“你瞧瞧,这一柜的衣服都是她给我买的。”张姨特意打开衣柜让记者看,顺手拿起一只包得很仔细的手提包,这是今年母亲节女儿花2000多给她买的,“这和我那30多块钱的有什么区别”,但女儿说了就是老妈看不出区别,背出去别人都识货。

女儿离家13年,在张阿姨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叫“啊”,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

张阿姨曾经去过广州女儿的外企,气派的高楼,可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只能看见年轻人一个个小脑袋。看到为了攒钱买房的宝贝女儿周日一大早头发都来不及扎,嘴里塞块干面包就顶着大太阳做兼职时,当妈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一柜子的衣服都是女儿给张阿姨买的

“父母为孩子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大城市打拼太难了,这么贵的房价,我们也帮不上忙,心里觉得委屈了孩子。”张阿姨说,她挺盼着女儿能赶紧要孩子,要是用她照顾,立刻打起背包就出发。把孩子照顾到上了学,她就回哈尔滨。

就在前几天,张阿姨远在广州的女儿收到了妈妈的快递,层层包裹下,是一大袋新鲜的东北油豆角,这是她今年夏天收到的第8包家乡油豆角,她知道运费都比豆角贵。

但她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的母亲,为了让她能吃上今年最后一拨油豆角,跑了好几个早市。这小三斤油豆角,是妈妈坐着小板凳从十斤里一根根挑选出来的……

-3-

在电话中撒谎
就怕千里之外的儿子听见自己的哽咽声

67岁的陈阿姨因为胃溃疡穿孔手术住了院,和老伴一商量,不想让在美国工作的儿子惦记,偷偷办了入院手续。手术后住院那十几天,天天都是老伴在医院24小时陪护。

有一天正在点滴的陈阿姨要上卫生间,扭头一看熬了好几晚的老伴坐着打起了盹,没忍心招呼他,自己一手高举着点滴药袋,猫着腰一步一步向走廊里的卫生间走去。“走路还好点,进了厕所最难。”

陈阿姨说,既要解裤子,还不敢用力怕滚针,肚子稍微一用力就象刀在里面剜一样疼。刚蹭回病房,手机响了,“妈,你在家呢?咋这么半天才接电话呢?”

“妈在厨房擦瓷砖呢,没听见!”陈阿姨最后一个字说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儿子听见自己的哽咽声……

陈阿姨的老伴赵叔,到现在都忘不了多年前把儿子送出国前前后后那几天。大概提前一个多月,赵叔常失眠,半夜起来抽支烟都躲进阳台,走来走去就怕吵醒儿子。有几个晚上就是整宿躲在办公室了,把各种出国留学指南翻得都卷了边儿。

儿子走后,赵叔专门去书店买了个超大个儿的地球仪,放在自己床头柜上,好多次晚上睡不着时,就拨弄它转,或是用手量从中国到美国的距离。地球仪上不到一扎的距离,实际上却是15000多公里。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陈阿姨夫妇在生活上出现的不便也与日渐增,但他们依然没后悔当年把儿子放出去,只要孩子好,他发展好,当父母的啥心情都能放进肚里。

“想不想儿子呢?当然是想。”陈阿姨说,前些年的想和如今年岁大了想不一样,前些年是单纯的想和惦记,怕他一个人在外面不会照顾自己,没深没浅不注意安全;现在还是想和惦记,但还会多了一份老无倚靠的恐慌。

家里遥控器坏了,二人就硬生生地挺了好几天没电视的日子,后来实在没办法,才让亲戚家孩子过来帮弄好。有时候去早市,偶尔遇到小贩缺斤少两,赵叔要冲上去找人理论,陈姨总会拉住劝“儿子也不在家,你一个老头子可压住点火吧!“

-4-
我不怕死但就怕生病
更怕得上离不开人伺候的病

79岁的柴大爷和老伴田姨除了想外地的儿子们,更想孙子们,尤其是大孙子,从初一到高考,在他们身边住了7年。虽然都已经军校毕业成为了一名军医,可爷爷奶奶依旧放不心。

儿媳在教师节当天给田阿姨快递来的鲜花

田姨刚给孙子发了条微信,告诉他4斤老鼎丰月饼马上寄出去,是他最爱吃的五仁和川酥,特意多买了些,就是想大孙子刚工作,得和战友同事处好关系。

病不起,不敢病。花钱遭罪都是第二位,关键是给孩子们添麻烦。前年柴叔腰突做了手术,为了照顾术后的他,儿子和儿媳把他接到了北京家中,二儿子和儿媳也请假跟着到北京去护理。

田阿姨白天要到孙子住过的房间看几次

一折腾就是大半个月,孩子们都孝顺,和单位请了假,耽误了工作,孙子们又都在上学,在家里还要拜托别人照顾。

所以从那以后老俩口更爱惜身体,想通了一个道理:出钱出力都帮不上孩子们,只能把自己“整明白”,不添麻烦就是最大的帮忙了。

现在老俩口每天概括起来就是吃喝玩乐。做饭不糊弄,早饭都得炒俩菜,白天去老年大学学跳舞。

每年都出门旅游,家里电视柜上摆满了二老旅游的合影,韩国、日本、越南……下个月又要打起行李出发去三亚当候鸟了。

老两口收拾家里的影集

柴叔的大儿子在北京买了套三居室,都装修完了,就是想把老爸老妈接过去养老。可二老死活不同意,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北京夏天太热,空气质量也不好,总不能天天捂个口罩出门吧;大儿子和儿媳妇平时非常忙,一个月也就在家呆10天,不想打扰他们。

柴叔说,理解儿子想接自己过去的想法,做老人也得为子女着想,“咱就当个过客”。老头笑着说,能独立生活就独立生活,等动不了或剩一个人时再说吧。

黄昏如约而至,柴大爷穿着孙子淘汰的运动服和老伴收拾家里的影集,大孙子的房间里还是按着他高考复习时摆设,桌上的参考书和墙上的篮球明星科比海报都没动过。

-5-
空巢老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阳光透过窗户,铺洒在蓝白格床单上,床单上摆着从K、Q……到A的扑克队列。

摆弄这个队列的是一双布满老年斑的手,手的主人是85岁的王奶奶。坐在床沿给扑克牌排队,是她每天除吃饭外必做的事儿,有时候是半天,有时候是一天,一遍一遍地重复着……

这样的日子,是从四年前她最后一个儿子去世后开始的。

两个儿子和老伴曾来过的痕迹一丝都找不到。“都烧了,不想留,看了难受。”王奶奶说这话时,眼睛一直看远方,嘴角使劲向上,努力做出“都过去了”的样子。

大儿子死于车祸,一直照顾她的二儿子几年前查出喉癌,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奶奶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和死神争儿子,最后她还是输了。

摆扑克是王奶奶每天最大的乐趣

三个子女一个在外地,一个在国外,另一个身体不好,一年来探望不了他两趟。82岁的刘叔每天基本不着家,去江边看别人下棋能看半天,在小区里坐着看野猫打仗也能从头看到尾,实在没意思他就随便找个公交车坐上去,一口气坐到终点,再坐回来。

这个躲过了日军轰炸机、挨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头儿,却被晚年孤独牢牢捕获。

听说记者要来家里采访,老人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个里面有一整只虾仁”的高档速冻饺子,一定要留和孙女年龄相仿的记者吃顿饭。“爷爷其实不饿,就是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老人喃喃自语。

冰箱里,一半是咸菜一半是保健品

或许你的记忆里,他们很啰嗦,东家长西家短说不停。

或许你的记忆里,他们健忘、抠门,可他们能记住你所有的喜好,并且尽力省吃俭用满足你......

作为子女,我们又何以回报?

-THE END-

延伸阅读

➤  5分钟奥斯卡短片看哭上亿人:老来食无缺,唯有情难寄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尊严、养老院
  老了,儿女不喜欢我们怎么办?
  毛不易探访老人院: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  最新公布的长寿办法,喝茶仅排第13,排第一的居然是...
➤  一位养老护理员的晚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