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个将心比心的良心活儿:我在日本养老院打工的日子

春树养老 2022-05-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霓虹观点万事屋 Author YOUNG


4年前,我还是一名初来日本的留学生。因为大学选择的专业是健康福祉方向,所以在前辈的介绍下,2016年5月,我作为一名パート介助士(介护士助理),在目前就职单位的一所老人院开始了为期2年的打工日子。换尿布,清洁身体……虽然是助理,但正式社员的工作内容我全部体验了一遍。 
谨以此文,分享我在日本养老院的工作经历和对养老的看法,以及纪念那段时间带给我无数回忆的老人们。            

-1-关于工作单位
日本的养老机构大体分为居家类(在宅)入住类(入居)两种,我所在的是后者,属于特别养护老人院(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这里的入住者是最严重的失能老人群体。

在日本,需要被照顾的程度(要介護認定度)从轻到重分为1-5度,这里的入住条件是3度以上。两层楼,80个床位,平均年龄90多岁,几乎全部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寝たきり),且认知症患者居多。

一句话,这里将是所有老人迎来生命终点的地方

我在上班之前对此是一无所知的,介绍我的前辈在日间照料中心(デイサービスセンター)打工,那里老人的情况要好得多。

走廊,大家都是单间,左右两个单元,每单元10人

工作初体验,好像也没那么难
我每周出勤两天,每次8点半到下午5点,其他员工出勤方式很分散,有早出、晚出、日勤、夜勤等,比较灵活。每天出勤的员工大概4-6人,东西两个单元,我们需要一起照顾20位老人。

工作前几天,正式员工带着我见学,走一遍一天的流程,他做我看,偶尔需要帮忙,就搭把手。

那时刚来日本一个多月,日语还说不利索,很多专业术语听不懂,经常需要给我重复好几次才能理解。

几天后,开始正式工作。一开始我只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晾晒分发衣服、给大家准备茶水、收发餐具、打扫卫生、换换床单这类相对简单机械的工作。

感觉挺简单的,没有什么难度啊,偶尔还可以偷个懒看会电视。

共同生活区,大家在这用餐看电视或者看书画画等

慢慢开始有了变化,换尿布也得学着来
这样简单的工作持续了几次,工作的领班(リーダー)开始带我进阶,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首先,让我接受起来最有难度的就是换尿布了(おむつ交換)。

见学时领班一直让我在旁边看,直到有一次开始让我一起给他帮忙,再后来让我独立操作。

因为多数老人卧床不起,白天需要固定换尿布两次,一次是早饭后10点左右,一次是午饭后15点左右。

其他时间如果老人有排泄,也得随时上阵换洗。当然,这并没有男女性别之分。

想必没有给小孩换过尿不湿的朋友,很难想象那种画面。不对,老人跟小孩还是不一样。具体画面我就不在此详细描述了。

虽然带着口罩和手套,视觉嗅觉等感官的刺激让我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干咳、恶心等生理本能反应也有过。

另外,换洗一次需要帮老人翻几次身,一阵忙活下来出个汗很正常。还有,很费腰,所有同事几乎都戴着护腰带工作,腰疼该算是职业病。

不过,别人能干的活,为什么我就干不了?硬着头皮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确实也克服了心理的障碍。

想着赶快清洗干净让老人舒服,把脑子里的杂念过滤掉,躺在床上的,只是无助的躯体罢了,没有性别,没有羞耻,没有不堪

图片源自网络,大约就是这个感觉

养老的技术含量丝毫不低

吃饭休息换尿布洗澡,一切按照时间表来,一开始我以为照顾老人也就是这些吧,吃喝拉撒睡照顾好就行了呗。

后来才发现,生活上的照料只是基本,养老真是个技术活儿

这里的员工学历虽然都不高,但都是介护专业学校出身,而你了解一下介护资格考试需要考的那些内容,就丝毫不会觉得他们哪里文化水平低。

通过资格考试需要学习的教科书

每天除了记录老人日常生活外,还要记录饮水量、吃饭情况,报告给营养师,量体温、测血压、观察健康变化,报告给护士;还要和康复训练师商量老人体位的变化,如何固定。在团队照料体系中,多职业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是基本要求。

营养师询问口味满意度等,及时调整饮食搭配。中间的老人就是我文末要提到的佐々木さん

老人院的食谱,由营养师负责制作和更新,不仅营养全面,而且会根据每位老人的吞咽能力做成各种半流质的或流质的食物,方便吞咽和消化吸收。每到节日还会有应景的餐食。


除此之外,我们也提供临终关怀(看取りケア),这也要求员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看过他们的培训,去世前一周、1天、12小时、1小时,去世时的状态以及去世后的遗体处理等都要学习掌握。

另外,如何预防事故发生以及危机处理也都需要熟知于心,当发生任何存在风险的行为时(インシデント)都会写进工作记录,大家分享传阅。

我还参加过感染对策处理培训,如何处理呕吐物污染物等都有明确规定,各种工作流程手册(マニュアル)厚厚好几本。

还有,患有认知症的老人有很多,每位老人都有一套对应的沟通方式。比如有的老人有被害妄想,整天觉得有人偷自己东西;有的老人会忘了自己刚吃完饭,抱怨怎么还不开饭;有的老人有暴力倾向,时常挥拳相向(我也被打过)。

其实,认知症的种种行为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会完全找不到头绪,很难应对的,而且不正确的应对方式甚至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顺便说一句,认知症是病,且不可逆,发病后预期寿命上限约10年,暂无有效治疗方式。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提前预防或早期发现可以有效地减缓发病进程。


认知症不是简单的老糊涂了,家里老人如果出现遗忘等症状请立马就医!

-2-
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百岁老人讲述百年历史
我们院长经常说,我们这就是老人的家,员工就是老人朝夕相处的家人,是家的话就得有家的氛围。所以,工作内容不能仅限于照料生活起居,还有精神的照料。

因此,我被要求有空就找老人们聊天。我开始挺没勇气的,一来日语确实不好,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二是老人往往戴着假牙,讲话口齿不利索,再加上浓重的方言,很难听懂。心里虽然打着怵,尬聊也得聊。

聊起来才发现语言这东西其实常常是多余的。很多话,你只需要用心去听就够了。这里的老人终究是孤独的,有人倾听他们的往事,本身就是很开心的事

每次去我都推着佐々木さん,一位跨过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个年号,身材富态、两眼有神、言语幽默的百岁老人,到顶楼阳台散步聊天。虽然年过百寿,仍思路清晰,我就在阳台听她娓娓道来以前的故事。

一百年啊,眼前的老人及她的故事,离我那么远,又离我那么近。我静静地听着她的故事,静静地感受着历史的流过。这历史穿过纷飞的炮火,穿过几代人的奋斗岁月,又停落在眼前这位佐々木老太太深邃的目光里。

每次讲完,她都会对我说,聞い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谢谢你听我讲这些话)。佐々木老太太今年已103岁,仍然健在。

从阳台俯瞰整个小城

谢谢您!町田婆婆!
有位叫町田的老太太,身材高挑消瘦,肤色白皙,眼窝虽然深陷,脸色依然焕发容光。每次去她房间都会拉着我讲好多的话,讲她的家人,讲她以前的故事,但每次讲着讲着就哽咽流泪,不能自已。

她很喜欢水彩画,每天下午都会画上一张,我就给她加墨添料,清洗画具,然后把画挂在她房间里。

她说要送给我几张,但没有想好主题,让我等等,我自然是没往心里去。

而这一等,我也不知道过了几个月,等来她突然去世的消息。

同事和町田婆婆家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这几张画,猜应该是给我的,就转交给了我。

看到她给我的两幅画和寄语,这次哽咽流泪的人换成了我。

町田婆婆,您的画作我收到了,ありがとう(谢谢)!

封面右:从中国来到日本辛苦了,请努力!

左:温柔的绽放,菖蒲;右:即使在梦里也想见到你,母亲

町田さん、天国で、
町田婆婆,在天国,

会いたかったお母さんと会いたでしょうか。
您一定见到您思念的母亲了,对吗?

-3-对养老工作的看法

对生命的感悟更深了
几周不出勤,熟悉的脸庞换做新面孔,生离死别在这里再正常不过。我们都是老人漫长人生岁月最后一程的陪伴,有了这个觉悟你才能干好这份工作。
说实话,这份工作改变了我一些生死观、生命观和性别观,也让我理解了好多医生冷血无情(不是贬义)的原因。
养老工作不简单
能照顾人的只有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家庭文化、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疾病等等都不一样,照护方案需要单独的个别的独家定制。
举个简单例子,有的老人因残疾或者骨折身体有些部位需要支撑固定,坐躺体位因人而异,无章可循。这是任何机器也代替不了的。
身体的介护和生活的照料不是养老的全部,老人也是人,需要最起码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念想,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家人,而这也是任何机器也代替不了的。
养老工作让人感动
老人跟你说的每句谢谢都会让心里暖很久,随着老人对你日渐产生依赖,越发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
毫无疑问这是个将心比心的良心活儿,也更容易收获感动,有的来自老人,有的来自同事。每到组织活动,看见老人开心地笑了,再苦再累,都会在心里融化掉。
一次敬老日活动

-4-
国内养老误区
人,人,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太少。

我的工作早已离开了一线,现在负责和国内的一些合作项目等,但仍然和养老健康医疗领域紧密相关。我认识很多国内养老圈的人,有人经常问我日本的养老经验和管理模式,希望引进日本模式。

中国的首要问题是缺人,缺养老人才,不仅缺在量上还缺在质上,而不是缺少先进的管理模式,没有员工谈何管理?员工专业技能水平低谈何经验模式?

而国内养老行业的现状往往是,一流的硬件二流的管理三流的人才,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所以,国内养老同行们应该:

呼吁提高养老从业者的待遇,

呼吁改变养老从业者的社会印象,

呼吁提高养老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呼吁建立配套的职业培训体系,

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

这将有利于中国养老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来源:霓虹观点万事屋
作者:YOUNG

-THE END-

延伸阅读

➤  政府工作报告点到养老这些事
➤  两会声音:将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医保;加快出台接地气的医养结合政策
  两会声音:建议非盈利养老机构可转盈利,允许上市扩大规模;以合理回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普惠养老
➤  乌丹星:经营十年以上养老机构的一线风险管理经验
  赵良羚:做养老院院长30年,稳定护理团队才是天大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