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最后一名还给奖励?当下流行的“鼓励式教育”恰恰是在摧毁自信
点击上方“中国网教育频道”可以订阅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直被中国传统教育所崇尚,
尽管它听起来像一种“找虐”的教育方式。
……
但你也不得不承认,
苦尽甘来,
不仅会让孩子有更多层次的体验基础,
还能在其成功时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
但随着国际流行的“鼓励式教育”之风吹入中国,
当今年轻的75后、80后家长们
变得表扬和奖励至上
然而,有句老话叫做:
凡事过犹不及
领导力哲学第一人Simon Sinek
在访谈节目Inside Quest中
剖析了为什么美国的千禧世代
(接近我们说的90后)
进入职场时会出现那么多难搞的问题
而深层一想
这些问题会不会成为我们的00后
10后日后面临的问题?
……
▼
(▼下面即将进入精彩正文,请观众老爷移个步。)
Simon Sinek
领导力哲学第一人,演说家,
品牌策略师,黄金圈法则发现者。
他的TED演讲《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是TED史上播放量排名第七的视频。他为众多领导者和组织担任顾问,有微软这样的大企业,也有政府、政客和非盈利组织。
▲点击上方视频看Simon Sinek的精彩发言
以下是访谈内容精华
千禧世代是一群大概出生在1984年及之后的人(80后,90后),他们很难管理,被认为自我感觉良好、自恋、自我为中心、不专注、懒惰。其中自我感觉良好是最严重的。
因为他们常让主管感到无从管起,很多管理层也一直问千禧世代,“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千禧世代会回答:“我们希望工作能给我们使命感。”或者说“我们希望带来‘影响’。”(先不管这“影响”是褒义还是贬义。)
还有的会说:“我们要免费食物和懒人沙发。”
所以有些公司会给他们明确的使命感,还有很多免费食物及懒人沙发。但不知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开心。
父母过分的鼓励和爱护
造就自尊心更新的一代
▼
我们称之为“千禧世代”的这群人,大部分是在失败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比如,他们无时无刻都被鼓励说,“你很特别”;“想要什么都可以”,哪怕只是因为他们想要。
有些孩子能进资优班不是因为他们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父母去学校抱怨;有些人得A,不是因为他们靠实力,而是因为老师只是不想对付家长。
有些小朋友得了最后一名都还有奖励——“参与奖”。但科学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这不仅使那些真正努力付出的人所得到的奖励贬值,同时也让最后一名的人觉得很尴尬,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不配,结果他们的感受更糟糕。
所以当这代人毕业进入职场,被推进现实后,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特别,妈妈也没办法帮自己争取晋升,最后一名什么都没有,也不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们的自我意识瞬间崩溃,造就了一个自尊心比前个世代还低的世代。
另外还有个附带问题,我们是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中长大,换句话说,我们擅长美化事物。就算我们很沮丧,也擅长向其他人展示生活有多么的美好,对吧?
所以看起来他们都很坚强,好像什么事都想通了。但事实上,他们一点都不坚强,而且大部分人很多事情都没有想通。
所以当前辈们问“我们该怎么办?”时,他们可能嘴上理直气壮地说,“就这样干啊”,但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
但自尊心低不是他们的错。
玩手机玩成技术流
但缺乏建立深层社交关系
▼
第二点是科技。
使用社交媒体和手机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所以当你收到微信时,感觉非常好对吧?
而当我们遇到怪事、情绪差、感到寂寞时,你就会对10个朋友发10条信息,“在吗”、“在吗”、“在吗”、“在吗”......
那是因为收到回复时,你会感到开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刷新页面,看自己是不是在掉粉,掉粉了又在纠结,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了吗?他们不再喜欢我了吗?年纪小的孩子被取关时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因为当你得到这些(例如收到信息、被点赞等等),也同时得到多巴胺,你就会有快感。
但多巴胺就是我们抽烟、喝酒、赌博时分泌的同一种化学物质,换句话说,非常具有成瘾性。
我们抽烟、喝酒、赌博都有年龄限制,但在使用社交媒体和手机却没有年龄限制!这就等于把酒柜打开,跟青少年说,如果青春期这玩意儿让你心情低落......那你可以(喝酒)......
现在基本上就是这种状况,一整代人在高压的青春期时可以无所顾忌的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接触令人麻痹的多巴胺。为什么这点很要命?
因为这就像酗酒一样。
几乎所有酗酒的人,都是在青春期接触酒精的。青春期是我们人生中焦虑感非常高的一段时间,有些人无意中发现酒精的多巴胺的麻痹效果,让他们可以处理青春期带来的焦虑感。
而不幸的是,这从此就植入他们的大脑,当他们遇到重大困难时就不会去找人帮忙,而是去找酒瓶。社交压力,财务压力,工作压力,这差不多都是有酗酒问题的人喝酒的主要原因。
但青春期本该是去学习如何依靠朋友,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让我们适应家庭以外更大的聚落文化的一环。
现在的状况就是,我们允许这些制造多巴胺的设备(手机)和社交媒体不受限制地被使用,在孩子成长过程植入到他们的大脑,导致太多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建立深层、较有意义的关系。
千禧一代承认,很多友情其实很肤浅,他们不指望、不依赖朋友,虽然他们跟朋友一起享乐,但他们也明白当有更好的事物出现时自己会被取代。
深层关系不存在,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训练过这技能,更惨的是,他们对压力没有应对机制。
所以当这一代孩子人生中出现重大压力时,他们不会去找人帮忙,而是会转向电子设备,转向社交媒体,转向这些提供短暂缓解的选项。
有科学家证实,那些花大量时间刷朋友圈的人,比少玩朋友圈的人,患忧郁症的比例更高,所以这些东西需要适量。
喝酒本身不是坏事,喝太多酒才是坏事;赌博很好玩,赌太多才会很危险。社交媒体及手机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失调。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吃晚餐,却在跟不在场的人发信息,这就很有问题,这就是成瘾症状。如果你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而不是跟伴侣道早安的话,你就是成瘾了。
就跟其他成瘾症状一样,它迟早会摧毁你们的关系。它会浪费你的时间、金钱,会让你的生命沉沦。所以这代孩子成长起来,不但有着较低的自尊心,而且还没有压力的应对机制。
“瞬间满足”养成没耐心的孩子
难以找到深层的满足感
▼
现在再把没耐心这点加进来。这一代孩子在“瞬间满足”的世界中成长。
要买东西?上亚马逊,东西隔天就送过来了。
想看电影?上网就可以了,都不用在电影院等播放。
想看电视节目?追剧?不需要一周一周地等了对吧?有很多人忍着整季不看,就是为了播完后一次过追完。
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随叫随到,瞬间满足,除了工作成就感、感情的强化。这些东西都有着缓慢、曲折、令人不安、混乱的过程。
所以我不断遇到这些刚毕业的优秀、美好、充满理想、勤奋的聪明孩子们,他们身处入门级的工作岗位。
我跟他们坐下闲聊,问道:
——“工作怎么样啊?”
——“我想我可能会离职......”
——“为什么呀?”
——“我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影响......”
——“你才来8个月!”
他们就像是站在山脚下,怀揣着“影响世界”的抽象概念——那是山顶。但他们没有完整地看这座山。
上山顶需要一个过程,我不管你上山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但山一直都在那里,所以这一代年轻人必须要学的是耐心。
那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比如爱,或是工作成就感,喜悦,对生命的热爱,自信心,技能,任何这些东西的养成都需要时间。
有时候你可以分区域地加速,但是整个旅程,确实很复杂、冗长及艰巨。如果你没在学习这些技能时寻求帮助,你会掉下山。
这导致的最坏的状况,其实现在已经看得到了,最坏的情况是自杀率升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忧郁症而缺课或退学,越来越多人滥药致死,这是前所未有的。
而在缺乏耐心导致的结果中,最好的情况也只是:这整代人,无法在生命中找到喜悦。他们无法在工作或生活中找到深层的满足感。他们就这样度过一生,一切都觉得“还好”。
——“你工作怎样?”
——“还好,跟昨天一样。”
——“你感情生活如何?”
——“还好......”
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理想的结果了。
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把断层补起来,帮这个美好、理想崇高、奇妙的世代,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学习有耐心,学习社交技巧,在生活与科技中找到平衡,因为老实讲,这才是正确的事。
来源 :阅读第一
整理自Simon Sinek在Inside Quest的访谈内容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丨开学遇上休产假?校长别慌,女教师的“蜜汁”尴尬这样解!
名人堂 | 对话王文湛:解读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的内涵
特稿 | 如何让孩子守住文化之根,朱永新、卢勤等知名专家这样说……
深度 | 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优点,让生命开花结果
关注 | 为了培养出下一个武亦姝,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往何处走?
名人堂 | 对话齐大辉:中国教育是无根的教育,因为成“人”不“成熟”
重磅 | 陈宝生:教育领域深受口号之害,要落实、落实、再落实
独家 | 国家原副总督学郭振有: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也太不会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