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STEM教育为课程改革切开一个小口
精 彩 导 读
目前我们的文化、机制、体制、师资等等都不相适应,要想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难度太大,而STEM教育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从小切口进入。它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一种微创式的破坏性创新,具有可操作性。
”全文共2266字,预计7分钟读完
本文整理自曹培杰在第一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的主题讲座,以下为口述实录:
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科教学的问题:
学习离生活越来越远
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是融合的,知识也是如此,每一个学科都是看问题的一种视角,或者是知识的某一个层面。而我们的学科,我们所要交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体。
但是,大部分学校是以分科教学为主的,真正实现融合的有多少?小学、初中九年,总共有9500多节课时,这里面真正综合类的课程设置有多少?可能只有十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知识体系,我们的教学跟这个现实,跟这个知识体系还有远远的距离。
大家都知道在教育最初,没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科目的划分,都是综合的。所有的学科如果归到一点的话就是哲学,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文艺复兴以后,科学逐渐崛起,科学逐渐从哲学这个母体里面独立出来,并进一步分化为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应该说近两百年知识的分化,知识的进一步专业化是一种趋势。
现在学校为什么开设了十几门,甚至二十门的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分化。所以学科也逐渐分化,并且进一步地以分科教学为主。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但是,分科教学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学习离生活越来越远。本来一篇课文可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但是到了今天,可能这位老师在课堂里面完全把生活排除在外了,只是从文本的视角讲文章。我们的学习本来是从生活里面延伸出来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生活里面产生的,但是随着分科教学进一步的分化,学习跟生活越来越远,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
课程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做课程融合,通过跨学科、跨概念、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式来弥合分科教学的缺点,比如说像清华附小“1+X课程”,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的幸福素养体系等。
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做课程的整合,有一些学校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但不容忽视的是更多的学校遭遇了挫折,为什么?
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学科疆界的消除使得学科的知识体系遭到了破坏。随着整合的出现,新的整合开始,学校本意是整合知识,但是产生了更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因为我们原来分科教学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几百年的尝试、探索、实践,最后摸索出来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风格和方法。课程融合却是新近才开始的,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这也是很多学校都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在推行课程整合一段时间后,推行不下去了,因为难度太大了。有的学校前几年做得风声水起,但是这几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分科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大学里面的专业是极其分化的,没有一个整合型的师资培训,包括现在的科层管理。现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很多都是以教研组、学科组的形式呈现的。这个是一个基本的单位,所以这种管理方式,和课程整合、融合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
要想成功进行课程整合,就必须建立同等教学生态,包括文化、师资、制度等相配套条件。而所有的问题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的制约太多,甚至让我们这种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STEM,是课程改革的切口和趋势
我个人认为STEM是小切口的改革,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我们的文化、机制、体制、师资等等都不相适应,要想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难度太大,而STEM教育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从小切口进入。它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一种微创式的破坏性创新,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课程整合、课程统整来说,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成立STEM教育研究中心,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办这样的会?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这个小切口事件来探索未来的课程改革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而且STEM教育这四个领域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有一个天然的整合机制。另外一方面,在STEM教育上,国内外都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STEM教育对打破传统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这一块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STEM教育这么重要,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个人认为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基于学科,不打破学科原有的安排,把学科知识和STEM连接起来。STEM教育是综合学科要做的事情,和很多学科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每一个学科里面挖掘STEM教育的资源,然后采用这种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来改造教学,把原来觉得是第二课堂的,比如说创作、设计、手工、游戏等学习方式变成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是做STEM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原来以为创造、设计、游戏是第二课堂。但是坦率来讲,STEM教育出来以后,哪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如果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效果还好,哪有什么第一课堂呢!
第二种方式是跨学科。跨学科要挖掘学科之间内部的联系,要把散落于其他学科的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找到共同点,面向真实的问题,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解决方案。
第三种方式就是跨界办学。我们原来都讲要开放办学,但是原来的开放办学是狭义上的开放办学,我们今天的开放办学已经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了。我们的课堂不一定是在教室里面,甚至不一定在校园里面,我们的课堂有可能在田野、社区、科技馆、高新企业,我们有可能和学校部门、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家庭开展跨界合资,打通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进行更加全景式综合式的学习。
讲者:曹培杰
记者:王晓霞
编辑:实习生 周继凤
排版:实习生 王诗悦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已经讲者审阅。转载须经中国网教育频道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独家 | 最真实的高考“闭幕式”:他们等待这一刻,足足用了12年
独家 | 这段高考直播火了!18分钟讲述40年高考变革中的变与不变!
独家 | 不可不知的2017年高考新变化,影响每个考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