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家长学会“主动出击”,亲子沟通so easy!

2017-09-17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四季《读懂孩子》第17天

朗读者 | 周柏池

学校 | 北华大学


养育策略


主动“出击”


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主动发起话题,营造积极沟通的良好氛围。当然,话题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以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愉快的事作为聊天的开场白。愉快的开始,能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促进亲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沟通。

 

了解现在孩子与同龄人中流行的东西,包括儿歌、卡通片、偶像、故事书等,并将这些 “知识”渗透到与孩子的交流中。这样不仅增加了沟通话题,也向孩子传达“爸爸妈妈很在乎你”的信息,拉近亲子间的心理距离。

 

不要经常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例如“这次的考试考得怎样?”“在班上排第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不要经常重复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很冷,穿够衣服了吗?”“吃饱了吗?”“喝了吗?”这些话题或过于敏感、或太单调无趣,难以引起孩子想沟通、想说话的意愿。 



认真倾听


低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条理性较差 ,因此孩子有时不能清晰地表达。家长需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把“零散”的东西拼凑起来,准确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

 

切勿只听了前半句,就以为自己都明白了,打断孩子的话说:“行,别说了!你怎么想,我还不知道吗?”当孩子感觉到家长并没有认真倾听自己的话时,渐渐地便失去说话的欲望。


关注情绪


细心观察。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连平时喜欢的菜都没怎么动,这是一个“警报”,家长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需要帮助;孩子放学后一直乐呵呵、兴高采烈,家长可以问问孩子:“最近发生什么开心的事情了?跟妈妈分享一下。”

  

间接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遇到的事情。当孩子跟家长说起自己伙伴的事情时,家长需要有所留意,可能孩子也会或将会面临相同的事情,别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我家孩子不会这样”。

 


增加时间


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增加沟通时间。沟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可以灵活多变。

 

例如,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在看电视时,在洗漱时,在孩子临睡前的10分钟等,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一切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家长在与孩子进沟通时要将工作与家庭分开,不要让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例如,如果下班回家时感到心情特别烦闷。 家长可以让自己多微笑,以面部笑容来调整自己的心情,与孩子说话时放慢语速、注意声调等。

 

例如,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先离开,等冷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各司其职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某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时,可以先私底下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父母亲需要“互帮互助”,当父母亲中的一方与孩子发生误会或冲突时,另一方需要进行协调,扮演桥梁的角色。

 

例如,父亲因临时有事出席不了已经答应过的亲子运动会,使得孩子没有机会下场参加比赛,孩子特别生气。母亲可以跟孩子说“这次爸爸是很想来参加的,可是事出突然。但爸爸也确实不对,没有说到做到,今晚让爸爸做他最拿手、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作为惩罚,好不好?”


语言“禁区”


有些话不能说,即使在盛怒的时候,家长也要思考话语的轻重,不要说出一些严重伤害双方感情的话。如果发现孩子说了一些让父母难受的话 ,家长可以明确地向孩子提出来。

 

例如,孩子说“你烦死了,我再也不要管了”、“你懂什么,说了你也不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有意见。 可是你这么说,妈妈真的觉得很伤心、很难过。以后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说了?”


作者: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出版-

《读懂孩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朗读者

北华大学 | 周柏池


 今日话题


#和孩子最常因为什么争吵呢? #


1,在微社区或微博,参与每日"不发火"活动打卡,坚持打卡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2,参与每日话题讨论,在本篇文章下留言,位列第5楼的读者,将有机会成为幸运读者。



小编推荐

伴读 | 语文阅读能力是孩子晋级的阶梯

伴读 | 防微杜渐,将“谎言”的因子扼杀在摇篮中

伴读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

伴读 | 提升记忆力的五大招,错过就是对孩子的过错

伴读 | 提高抗挫能力,给孩子的“原装安保系统”升级

编辑制作:刘嘉欣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