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已经进入职业倦怠期了?教师,你需要回到第一年任教的状态!
编者按
新学期又要开始了,老师做好开学准备了吗?
对于其他职业的人来说,
新的开始往往意味着新的挑战。
但是教师,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内容;
十几年的日子里,教的都是同一纲要下同样的知识点;
每天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教书育人是一项有一定重复度的工作,
但是您知道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否
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密切相关。
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永葆新鲜,
他的课堂才会一直充满吸引力。
新的学期开始了,
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找到教育新鲜感,
和孩子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第一届的学生总是让你印象深刻
偶尔回忆自己教过的学生,在脑海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常常是自己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以及换了学校后第一年任教班级的学生。这看上去很自然,但如果仔细思考,还是会带给我们别样的启示。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职业。
家长获知自己的孩子由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就会感到很宽慰,因为这样的教师能够给家长带来安全感。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是比较缺乏的,从常理上看家长和学生不会太信任,会给他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可多数的新教师,都对自己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印象深刻,毕业之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密切。
为什么会这样呢?无论是任职初期的新教师,还是刚从别的学校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教授一门新学科的教师,第一年任课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虽然他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还是让教师有诸多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会被敏感的学生捕捉到,会让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对学生来说,“新鲜度”对他们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紧张感”带来“新鲜感”
教师因为有紧张感,会特别关注学生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反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非常用心地去感知学生发出来的关于教学现状的反馈信号,并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来告诉自己收到了这些信号,努力做出改变。
教师的这种紧张情绪,往往会传染给学生。这种彼此之间共有的紧张气氛,使双方产生一种同舟共济的“革命情感”,不仅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也连带使得学生对这一经历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长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的自信心逐渐提升。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新学生,教师基本上没有了紧张感,在课堂上也不需要紧张地捕捉学生的即时反馈,所以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会比新教师少。同时,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让学生对教师非常放心。
这种放心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学生降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等教师自己来“表演”。就像我们到餐厅里等厨艺精湛的厨师给我们做菜,因为厨师是权威的一方,我们没有发言权,所以只有等待的份儿,不会参与到食物的创造中。我们可能会到这家饭店吃很多次自己喜欢的饭菜,但对提升自己的厨艺帮助很少。
教师要永远保持教育的新鲜度
由此可见,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的新鲜度,对教育教学的成效有很重要的影响。
第一,教学是否有效,既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课堂不是教师展现自身学术素养的舞台,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场所。要让学生不做看客和听众,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持教育教学过程的新鲜度就很重要。
第二,保持教育的新鲜度,并非提倡教师的授课技巧要“菜”一些。
初出茅庐的“菜鸟”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紧张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的。如果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仍能感受到这种紧张感,就会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的胜人一筹的学识和治学态度,是很难让学生认同的。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有很多种途径可以实现。比如教学方式的变换,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会让教育非常鲜活;比如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内容的模块化处理,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让学生感受“我的学习我做主”……
第三,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警觉,即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用心学习,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以便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们一旦感到“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在成长”,课堂上便有望营造出热烈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也会构建出一种教学相长的友情关系。人们的上进心,通常就是从友情中激发出来的。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就有这样的内涵在其中。
换一个角度看,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似乎特别能促进体内细胞的活化,并加强新陈代谢的效率。对教师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自身新鲜度,保持心态年轻的有效途径。
来源 | 人民教育
编辑 | 周继凤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深度 | 钱理群:从教师在岗位上的坚守,我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希望
春节 · 悦读 | 提升教师level的三类书目,这个春节,你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