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培养抗逆能力,不是当“鹰爸”

2018-03-10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七季 · 第十天 

朗读者·郑润


一位父亲因上传了一段长达30分钟的网络视频而迅速走红。


视频中,身处纽约的这位爸爸要求4岁的儿子在假期中迎着暴风雪穿小短裤裸跑。根据他的说法,这种育儿法则取道自然。

 

这位何先生颇为自豪地说,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


当幼鹰坠下谷底时,它们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想要逃脱死亡的深渊,也正是在这时它们将掌握生存的基本本领——飞翔。


这便是几近残酷的鹰式教育,他也因此被称为“鹰爸”。

 

从纽约回国后,鹰爸带着孩子进行了智力测试,并制订了下一步目标:让孩子在10岁时剑指清华。


这个目标,以后对孩子来说带来的是成就自我的满足,还是对惩罚的恐惧,我们不得而知。


在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时,理想的方法是积极诱发孩子内在的激励系统,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的外部驱动。


为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而不是一手包办,剥夺孩子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机会。


最终结果是强化个体的内部动机,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得到他人的认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认可应是无条件的。


前者增强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而后者则抹杀了孩子的自我。



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没有一个确切的公式可套用,但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平衡三个因素:


外部压力、延迟满足后内在激励系统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为得到奖励所需忍受的磨炼。


当外部压力过大时,孩子被破坏的自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延迟满足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内在激励和带来的喜悦则会减半;


如果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困难过多、过大,孩子可能会失去勇气,在胜利唾手可得之前选择放弃。

 

我的三个儿子都有各自克服困难延迟满足的小故事。面对军训,凯文没有用“外籍生特权”去逃避,而是选择了和同学共进退;


凯恩放弃舒适的接送,选择每天搭乘一小时的公交车去上学;凯安在11岁放暑假时,独自一人从北京飞往温哥华探望外公、外婆。

 

每个孩子得到的奖励各有不同:凯文成功地摆脱了“外来者”的身份,融入了当地孩子的圈子;


凯恩向大家证明了他不需要任何特殊关照,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好;


至于凯安,外公、外婆给了他爱的拥抱,外婆亲手准备的美食成了他那趟独自旅行的最大收获。


最终的结果是,三个孩子都因此而信心大增,能更加勇敢地面对恐惧和克服困难。



我认为鹰爸是一个过度教养的例子,他要求孩子无条件接受父母强加的意志,他严格要求孩子进行各种训练,却没有静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另一种过度教养的典型,便是“直升机家长”,父母亲手打理孩子的一切,事无巨细。


以爱之名捆绑着孩子的翅膀,使其变得毫无自理能力,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成长的机会。

 

表面看来,上述两种父母大相径庭,但实质上殊途同归——两种父母都越俎代庖了。

 

心理学家玛德琳·莱文在纽约《时代》周刊的专栏上写道: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能犯犯错,失败几次,也挺好的,我们为什么要抓狂呢?太多的父母曾经对我说:“我一看到孩子不开心的样子就难受。”


这观念真是完全错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小挑战其实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契机,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源头。


父母太快、太早为孩子竖立起保护的盾牌,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将来应付困难的工具。


谁能知道,在孩子未来的一生中,将遇到多少困难、挑战和伤害,手无寸铁的他们该怎么办呢?

 

父母的大包大揽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只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让其产生依赖。


正是因为太多父母越过了界限,才会导致那么多行为发展不健全的孩子。


当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为孩子制订目标,而不考虑他们的需求时,便迫使他们绕过了童年最重要的任务:发展一个强健的自我意识。



《丰盈心态养孩子》

著:蒋佩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2月

-作者-

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朗读者-

山东省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路小学 | 郑润

座右铭:天才是百分之1的灵感加百分之99的汗水 


征集朗读者

如果您喜欢朗读,愿意为大分享有价值的文章,欢迎自荐。也许您就是我们的下一个朗读者哦!详情戳左图,参与报名。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征集页面!

#留言互动打卡#

别忘记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哟~

参与留言,微信、微博、微社区

 三种打卡方式任你选择

连续30天打卡全勤听众,

可获得当季收听打卡活动全勤神秘大礼。

参与留言提问的朋友们,

有机会获得蒋佩蓉老师的亲自解答。


小编推荐

伴读 | 完美主义只会烫伤孩子!家长要学会示弱这门艺术

伴读 | 所谓勇敢,就是要做你害怕的事

伴读 | 你自以为是的保护,正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伴读 | 家长如何将家庭打造成孩子的“情商教室”?

伴读 |  “高情商”的孩子是这样炼成的!

伴读 | 家长注意啦!课外活动利于培养孩子的“软性”情商

伴读 | 蒋佩蓉:我对父母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感激

伴读 | 学好这几招,在家就能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建议收藏)

伴读 |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正确答案不是唯一

大事件 | 用丰盈心态养育孩子,从今天起,向养育焦虑宣战!

大事件 | 等蛙回家?不如等我们颁奖呀!


文字编辑 | 江玉婷

音频编辑 | 谷舒晨

排版编辑 | 邓闽娇

责任编辑 | 刘    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打开微信输入框,回复“伴读”可重温往期精彩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