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堂 | 乡村学校日渐消失,这些孩子成了社会底层最需要帮助的人

王晓霞 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 2019-06-04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

对于中国这一拥有农耕文明的民族来讲,

泥土是乡人的生命。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泥土性正在消失。


《中国在梁庄》中也这样写到,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

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地,

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最初的文化启蒙。


有人说,一个村庄没有了学校,文化也就没了。

也有人说,农村学生的流失是不可逆的,

乡村的溃败是不可逆的。

所谓“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农村小规模学校将走向何方,

又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中国网教育频道

特别策划

名人堂·访谈

 『教育的乡愁』

第一期

乡村学校为何日渐消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498mlmu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片长20分钟,横屏观看效果最佳

本期嘉宾



王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牛启寿,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局长。



Q

中国网:5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乡村学校布局要保障乡村儿童就近入学,为乡村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尽管如此,数据显示:村小仍然在以每天16所的速度消失。乡村学校的消失对教育乃至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雄:这是一个延续了很多年的问题,城市化速度在二十年当中飞速发展,使得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乡村在自然消亡。


我们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而农村留下来的这些孩子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他们走不了。如果这些孩子失去好的教育,就形成了阶层固化,他们就会成为这个社会最底层最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提出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但是这件事情非常艰难。

 

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得到发展,可是很多弱势群体的孩子很难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已经进入后现代时期,而在广大乡村特别是中西部乡村,他们还是农耕社会,传统农村社会中的文化生活主要是要有学校。一个村庄如果没有学校,这个村庄从文化上就真的死亡了,没有希望了。如果一个村庄还有一所学校的话,它还有生机,还有未来。


王雄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

中国网:我们在短片中看到,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师资、硬件条件、家庭教育观念等问题。除此之外,还面临什么问题呢?

牛启寿: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个是认识问题。


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自然会大一些,所以在好多家长和孩子看来,大的城里的学校就是好的强的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弱的差的学校。

 

第二个是重视问题。


以我们市县教育部门为例,西部地区已经有一半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在城市学校。七、八、九这三个月我们主要精力在于如何让孩子平稳地入学,配置学位,配置老师。


另外大规模的学校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安全问题。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进去了,因此很少顾及农村小规模学校,投入的精力还不够。


Q

中国网:优先发展城市学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吗?

王雄:是的,在东部,不论是城市还是县一级甚至乡一级教育部门,首先关注的都是自己身边的大学校,因为这里人多,这个观念看起来并没有错,人们会自然更重视一千人的学校,而忽视只有十个人的学校,千人学校也会占用更多精力。而偏远的地方人少,发生的事情也少,好像就被屏蔽了。

 

但是如果有一百所小学校分布不同的地方,那里发生的事情对这个区域教育来讲,是非常关键的。现在东部地区很多县市区保留了村小或者教学点,这些学校也开始得到重视。


Q

中国网:我们在采访中看到,有很多县城动辄花两三个亿打造一所寄宿制学校,而小规模学校目前还存在逐渐消亡的状态,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是一个长时间发展的结果。


首先改革开放之前城乡是二元制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都在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和城市都在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有一个大问题,财政收支状况不利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国家税收从各个地区收上去后,地方财政相对是比较困难的。


有人说,地方财政收了30%的税,但是他们支出可能是70%,中央财政收了70%的税,但是它的支出占比较小,这个数字肯定不准确,但是有这样的意思。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地方财政没钱。

 

第二个是观念问题。重视程度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取向,这个取向是效率优先还是权利优先?一千人当然很重要,所以先关注一千个人,那个小学校就算了吧,或并起来不更好吗?很多知名企业家也有这样的想法,把小学校全部合并,大量投资,可以建一个非常好的学校。这种观念让村小不断丧失。

 

我们现在的观点就是城市要大,学校要大,办大教育。实际上我们很多地方可以小而美、小而精,这才是一个新的价值取向,而观念的转变就很艰难。现在国家提出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取向的重要转变。


Q

中国网:从教育观念上,好像办大的集中的学校,更多的孩子会受益,那么散居在乡村的孩子们会面临什么问题呢?

牛启寿上学远,上学贵的问题会再出现。平凉农村现在还有800多所,百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600多所,占到了2/3,这600多所学校里一半是50人以下的学校,平均班额不到10人。这样的班额按班师比、师生比都是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的,所以办学效益并不是十分显著。

 

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因为路途远,到城里或乡镇读书还要租房子,生活费、交通费等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周末往返也存在安全隐患。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以后,本来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但是因为大量农村学校的消失,义务教育费用不降反升,是很不合理的现象。


所以造成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不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牛启寿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

中国网:前段时间我们跟随教育部到河南采访,有很多小规模学校建设得很好,其中有一个教学点以前只靠两位老教师苦苦支撑,现在还引入了全科老师,孩子们享受到了很优质的教育。


但是最近我们得知,浙江永嘉提出三年之内要撤并78所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撤并或者优化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王雄:关于撤并小规模学校国务院的文件在2012年就发过,在此之后还有多次通知,包括最近5月2号的文件,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这个村庄如果自然消失了,没有人了,撤并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公示程序。如果说有村民住在村里,学龄前的孩子有多少要调查清楚,然后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投票通过再公示,而且这个审批的权力在省这一级。

 

有些地方把方案做好后确实也公布了,但是公布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东部的江浙地区,中部的江西、安徽等地这种情况也有。西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消亡,特别是贵州,出来打工的太多了。还有一种就是靠近城市的,撤并就比较多。


Q

中国网:前不久我们到河南两所村小调研,一所是王二保小学,一所是程庄小学,这两所学校通过老师自下而上的改革,包括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的扶持,学校风貌及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孩子也格外自信。无独有偶,甘肃平凉在建设小规模学校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牛局您给大家分享一下。

牛启寿:我们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个方面就是平凉市委市政府不轻易撤并学校我们目前有1400个行政村,村小学800多个,多一半的行政村还有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心村和有旅游资源的村庄,学校办得特别好,没有撤并的打算。

 

第二个方面,我们采取小班化的教学原来大班额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现在平均班不超过十个人。我们创建魅力教室,把生活教育和读书活动全部放到教室里,把图书全部搬到教室里,把实验仪器的一部分,比如地球仪从仪器室搬到教室,原来空荡冷清的教室现在变得特别丰富,课间孩子们可以摸地球仪,玩一玩,看一看。大家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或者下围棋等。

 

同时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如果以班作为教学单位,不管十人还是四十人,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教育情况等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基本做到一人一案,定制教学。同样上一堂语文课,有的孩子上第二课,有的可以上第六课,把个性化教育全部推开。

 

在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全市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面积地推开了阅读推广教学,让孩子大量读书。小班教学,减少了课外作业的压力,如果十个孩子一个班,四十分钟的课二十分钟就能完成,剩二十分钟时间,孩子大量阅读绘本、文学或科技类书籍,这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第三个方面,我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学校闲置的,特别是假期闲置的一些教学仪器拿出来让村民免费使用。整个暑假寒假,我们的计算机教室是开放的,为乡村一些年轻人普及计算机知识,或者让一些老年人通过计算机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们想在一些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把农村小规模学校打造成农村社区的学习中心。


中国网《教育名人堂》节目录制现场


结束语


小规模学校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也很近,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规模学校可能在日渐消失,它有很多困境,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困境,我们看到了有这些小规模学校的建设者,他们在建设和发展着小规模学校,也为农村文化带来希望和生机。


明日7:00

中国网教育频道将继续推送

▶ 『教育的乡愁』第二期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主持人/编辑 | 王晓霞

摄像 | 刘昌

后期制作 | 李思宁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名人堂 |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清华大学招生拼的居然是大学精神

名人堂 | 一场道德与教育的思辨!皇甫军伟:没有敬畏的人,什么都不信

名人堂 | 蒋佩蓉:焦虑时代养孩子,父母如何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

名人堂 | 北师大边玉芳教授告诉你,读懂孩子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常识!

名人堂 | 对话王文湛:权威解读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的内涵

名人堂 | 对话朱永新:和美好相遇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