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河不童
用电影拯救不开心
前段时间,谢霆锋主演兼任动作导演的犯罪动作片《怒火漫延》开机,一下引起不少关注度。43岁的谢霆锋,如今俨然香港电影的扛大旗者,正从台前幕后全方位发力。《怒火漫延》正在香港拍摄给予他创作激情的,有过去的一部部电影,也有提携过他的一位位圈内前辈,其中除了陈木胜外,林超贤导演也是他的重要“推手”。时间拉回到15年前的2008年,林超贤执导、谢霆锋张家辉主演的警匪犯罪片《证人》在香港和内地上映。以15年前较小的内地市场体量来看,这部中等成本的港片内地票房(1700万元)表现尚可,口碑上也获得了不俗评价。在经历了《千机变》《豪情》等迷茫又无奈的尝试后,时年43岁的林超贤终于松了一口气。《证人》的故事据说借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2004),也有说是源于墨西哥著名导演伊纳利图的《爱情是狗娘》(2000)。这三部影片都是用一场车祸,串联起戏中人的命运走向。《证人》的本土化改编非常成功,不论是天桥、霓虹灯,还是热闹的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的茶餐厅,都充满了十足的香港本土韵味。2008年的香港电影为了进入内地市场,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面貌,产量有所提高,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而《证人》是当年为数不多既有港味、又拍得工整饱满,同时有新意的地道港片,林超贤发掘出了“偶像”谢霆锋的另一面,并助沉寂多年的张家辉拿下金马、金像两个影帝大奖,实现演员生涯的彻底翻盘。无论从什么角度审视,《证人》都称得上是一部新世纪以来不容忽视的港产犯罪佳作。正值影片上映15周年之际,小万觉得有必要做一次细致回顾,看看《证人》到底可贵在何处、它又有怎样“承前启后”的意义。
曾经有人问,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证人”,片名为什么叫《证人》呢?后来林超贤给出了一个答案:只有观众才了解故事的全貌,证人其实就是观众自己。片名之迂回,多少让人觉得有点莫名,但这个解释也确实点出了《证人》的戏眼所在,就是开篇的那场改变所有人命运的车祸。年轻警察唐飞(谢霆锋 饰)在追击途中,原本想通过撞车强行制止逃跑的通缉犯团伙。但恰在这时,退役拳手洪荆(张家辉 饰)因为急着送待产的老婆(苗圃 饰)去医院,没注意前方路况,导致三车相撞。“其实这是我最没把握的一场戏,因为香港没有拍过这样的戏。”当年林超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这样说过。这场三车连环相撞的大戏,全都是飞车组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实拍效果,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在拍摄翻车的全景画面时,飞车组专门设计了弹起的开关装置,交由特技司机亲自控制,保证汽车能定点完成翻车动作。光是这个画面,就消耗了4辆车。拍摄人物近景的时候,剧组又花费了20万港元、20天时间制作了特制车厢,花费至少3小时将车固定在一个圆形的铁架上,造出了一台大型“人肉洗衣机”。谢霆锋和廖启智就被在这个特制车厢内,翻滚了将近三十多圈才呈现出导演想要的画面效果。林超贤算过一笔账,关于飞车的戏份一共拍了7天。谢霆锋开的车先后换了8辆,每次效果不行,就要换新车。单单这些的成本,就花去了将近300万。也是因为这些实际的付出,最后得以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了一场扎实又震撼的的撞车戏。
林超贤的警匪片素来以真实著称,从早年拍摄《证人》时,他对“真实”的追求就已经非常执着了。《证人》的另一场重头动作戏,是张家辉和谢霆锋的街头追逐。为了让效果更真切,剧组特意挑选了香港人流量大的电气道进行拍摄。这场戏拍得并不比飞车戏省力。虽然事前已申请封路,提前疏散路人,但剧组毕竟不能控制所有人群,仍有过百的路人在旁围观。由于路上有电车行驶,加上路面又窄,谢霆锋边跑边看车,还要闪避路人,期间有又几次不慎撞翻路边摊,最后跑了足足15次导演才收货,谢霆锋的膝盖也因此旧伤复发。张家辉也非常玩命,他需要拿起重型道具气枪到街头开枪,但是气枪的后座力太强,让他差点跌倒。整场戏动用了100多支气枪作为道具,搅翻了街上近30个摊位。由于过分逼真,拍摄过程中一度引来市民恐慌,还有路人误以为是真的枪战而报警,等警察到了以后才发现是件乌龙。路人在看到警匪追逐后的真实惊恐反应,也给这场戏营造了逼近真实的紧张感。至于警匪片中必不可少的打斗戏,林超贤有一个要求,就是做到“无招”。他希望打戏不要有什么招式,让打斗动作看起来都是人物的自然反应。当时的动作导演董玮(《剑雨》《湄公河行动》)就表示,这种“无招”的动作场面设计起来更有难度。动作太花哨,观众会觉得假;设计太平淡,观众又觉得没意思。谢霆锋此前拍过《龙虎门》《男儿本色》等动作片,有时候会不自觉流露出惯用的招式,又或者在持枪的姿势上大开大合。对于所有不符合现实动作逻辑的的细节,林超贤都要一一让谢霆锋“掰”过来。谢霆锋和张家辉在拍一场打戏时,还发生过一个小意外。开拍前,两人就插眼、锁颈的动作试了20多次,可实拍的时候,谢霆锋还是不小心伤到了张家辉的右眼,疼得张家辉弹开几米远,惹得张家辉开玩笑地大喊谢霆锋报复自己。
这个小插曲,也足以看出《证人》在打斗场面上追求的真实感。
林超贤和张家辉的经历有些像。两人入行很早,却因迟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走了无数弯路,都一度面临人生和事业的双重低谷。林超贤敢拼,够狠,够执着,擅长“虐待”演员;而张家辉内敛、倔强,耐得住性子。同病相怜的他俩的相遇,一定程度是“天作之合”。2007年,林超贤接拍了《神枪手》。这是林超贤消沉两年后,重整思路、全线把控的第一部影片,是他第一部真正“想通了”的电影。但这部倾注心血的电影因主演陈冠希卷入“艳照门”事件,不得已延期到2009年才上映,等于说还未上映就已宣告失败。同一年6月,张家辉到云南红河自治州拍摄小成本文艺片《红河》,与李丽珍、张静初合作。当地环境封闭\条件落后,张家辉每天收工后回到住处,身边的一切都和戏里太过相似,他时时刻刻都有身在戏中的感觉。时间一长,就越陷越深,因此诱发了抑郁症。事后他回忆这段经历,“忽然懂得怎么样把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不是演另一个人。没有这场病,这个感觉就得不到。”就是在这段闲散的疗养时间里,张家辉和林超贤反复碰面,一来二去,《证人》的剧本就聊出来了。当导演和演员“势均力敌”,形成有效的角力,就容易出好戏。林超贤和张家辉的合作,如天雷勾动地火,越虐越有戏。《证人》杀出了一条血路。林超贤将自己对人性的疑问,投射到张家辉饰演的绑匪洪荆身上,影片不以传统是非善恶的标准,而是从人性矛盾出发。张家辉也如愿承载了林超贤的期待,成功饰演了那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悲情男人。那段时间,张家辉凭借《证人》,一发不可收地拿了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内的7个影帝奖杯。2009年初,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颁给张家辉最佳男主角奖,45岁的张家辉在致辞时一度哽咽说不出话。他说,自己是名牌工厂内不起眼的机器,很久没人照料,而这个奖就像润滑油,给了他继续的动力。
《证人》的成功,把长年徘徊在二三线的张家辉推到了一线,更让林超贤对“拍摄自己的电影”有了信心。他带着原班人马在2年后推出《线人》,张家辉和谢霆锋再演对手戏,这次则把谢霆锋捧为了金像奖影帝。《线人》的故事比《证人》更压抑和绝望。到了再后来的《魔警》,则达到了阴暗世界的极致,这三部警匪片被林超贤称为“救赎三部曲”。曾经的师傅陈嘉上对林超贤这个阶段的作品曾有些担心,“《神枪手》《魔警》等等都是沉沦的。观众去电影院看你的戏,没有责任付钱去分享你的悲苦。”但林超贤说:“这与我个人的世界观有关。因为世态炎凉令我不好过,所以我要家辉替我在大银幕上不好过。”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可以看得出他的纠结和挣扎。对人情世故的失望,对电影创作的忐忑,那时候的林超贤时不时地回忆起那个自己深爱的黄金年代。直到拍完综合格斗题材的《激战》,林超贤不再挣扎了。他借着《激战》中张家辉角色的拳台逆袭和热血励志,从阴暗中把自己拉回到阳光之下。再后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一部接着一部的主旋律大制作,与十几年前的《证人》一样,他又一次在变化中找到了新的锚点。在近年的一次采访中,林超贤说:“《证人》和《激战》,都是我的转折点,从这两部开始,我觉得人生有希望,并且想把这个希望传递给观众,是一种重见光明的感觉。”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