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2016-08-19 硅发布 硅发布


今日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资金链接度”上显然比过往要“紧密”得多,但这种关系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文化误解,事实上根本性的文化差异还横档其中。


举个最简单例子:在硅谷,如果投资人听完创业者项目后说,我对你们项目非常感兴趣,那基本就代表要拿出钱投资了;但如果是在中国,you konw it means nothing。以下是我们系统性收集的美国创投圈对近两年中国资金大量涌入的看法,以下仅列我们发现的问题,简洁起见以下内容未涉及“积极性”部分。





有美国投资机构透露:他们今年一季度投资交易变少,和中国投资人有关


“因为有新投资人进来导致我们投资条款签署流程变慢,这些新投资人会在一些即将关闭的文件/合同上做更多要求;


他们通常来自中国,然后想要比其他所有人都多的‘优先权’;我们已经签署 Term Sheet 并关闭投资通道,但他们的要求在 Term Sheet 阶段没有出现,直到具体 Docs 时蹦出来。”


“这些中国投资人一般这样说:‘我们已经做过尽职调查,我们需要 XYZ 也来投资’。我们发现他们对美国创业公司财务情况很了解(近两年很多中国华人跻身科技公司高管层,信息流通已经比以往充分)。”


“另外我们过去几个 Deal 都有这种情况,即有中国机构想进入我们投资组合,这个创业公司发展很快,业务运营也很好,然后在最后一分钟,中国投资人说想要认股权,并且是以‘创始人价格’进入(所以几乎是等于免费),而这家公司估值是很高的。


这些中国投资者说:‘因为我们在中国,我们可以帮你搞定中国政府及在监管框架等方面处理好,我们会像创始人那样行动并非常高效率,因此我们要类似创始人的股份认购权’。但很明显这里问题是:如果我们给了,其他投资人也会这么要求,所以我们拒绝,然后他们就大为恼火。


我们看到这种事情通常来自亚洲,亚洲投资人比较喜欢按自己方式行事,而且态度上往往比硅谷这里人要强硬,同时总带着一张笑脸,可能他们只是在中国环境习惯了。”




“我不认为这些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硅谷生态圈里的人一般都会考虑长远,意识到自己迟早有天会坐在桌子的另一边,不想提出的苛刻要求有一天会反过来应用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知道如果让他们进入这轮是否会伤害一些事,所有这些人都在说‘我们提供附加值,可以带你进入所有重要人物网络’,但你能检验这个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参考他们以前投资纪录,可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没有美国创业公司投资纪录,他们有的只是在中国的投资纪录。”



除狂炒美国房产外(要死了,我们还写过一篇文章,想买美国房子的请戳这里《我帮你算加州买房的投资回报率》),据 Rhodium Group 调查:


  • 截至 2016 年上半年,中国对硅谷投资达到 60 亿美金,而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过去 18 个月。

  • 中国对硅谷的投资可追溯到 30 年前,但 2014 年被认为是“转折点”,因为这年开始交易大张旗鼓进行

  • 以下是我们找到的 CB Insights 数据:2014 年中国投资者共参与 101 笔交易——为 2 年前的 3 倍多但实际数字肯定不止,因为很多交易都没有公布。



阿里巴巴、百度、腾讯

分别被称为中国的亚马逊、谷歌、Facebook


而最近中国经济不稳定,尤其加速了富人阶层的“现金”流出。这些空前巨大“现金”也给硅谷创业公司带来深远影响。来看下已获腾讯和其他中国投资人投资的某 AI 领域创业公司创始人看法:


“即使创业公司被审查严格的硅谷沙丘路上的风投拒绝,这些公司仍能从中国投资人那里拿到钱,这已经改变硅谷创业公司格局。”


不过,中国和硅谷间的关系既有承诺,也有风险,并且这种关系总是很脆弱,也非常复杂,外加,双方还是不信任。


比如说,美国创业公司担心中国投资者的强硬手段及中国玩家发挥出的力量,一些人担心自己“创新”会被复制;而中国投资者作为后来人,不希望自己不被尊重,或是被幼稚地对待,或是成为所谓的“傻钱”。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作为投资者最近在美国成为被特定炮轰对象,我们来看下整个事情始末。


两年前我们曾写过《"马化腾英语最差,但在美国打法最专业"》,里面提及中国 BAT 三巨头在美国的投资策略,比如说相比腾讯的“专业、扎实”,阿里风格是倾向直接用大额现金“砸”,而最新闹出的事情是:


简单讲:Quixey 是阿里在美国的投资组合公司,因为拿到阿里(中国亚马逊)投资,它曾广遭硅谷创业公司嫉妒。这笔总金额为 1.1 亿美元的交易分为 2013 和 2015 年两轮进行,然后事情发展就不对了,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不给钱了。


美国媒体报道:Quixey 随之陷入困境,之后阿里杀回,不过同时带来一个苛刻条款:可以给贷款,你不能起诉。


历时几个月喘不过气的协商后,Quixey 进行了新交易:贷款 3000 万美元,资金据说来自阿里巴巴,还有些条款,但这些条款没有原来安排的好。


《华盛顿邮报》是这样描述的:


美国有些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投资者不熟悉“规则”。而 Quixey 用了很艰难的方式认识到了这一点。




相关传闻还包括:Quixey  在 2013 年从阿里处拿到第一轮后不久,即根据一份“独立合约”开始为阿里工作,简单讲就是给阿里开发一个专门技术,让中国消费者能在中国 App 中搜索,这个 App 是在阿里操作系统 YunOS 中的(技术上讲 App 内搜索和网页搜索非常不同,即使是谷歌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交易规定:阿里使用 Quixey 技术在中国获得的任何盈利,将由阿里和 Quixey 双方共享。但今年初争端开始:


  • 阿里称创业公司没按时交付,而 Quixey 称几个月工作中阿里欠他们数千万,没得到期望中阿里在中国的分销收入;

  • 还有人士称:阿里对 Quixey 没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很不满;

  • 其他说法还包括:阿里经历了组织性改革,包括 Quixey 在内,想和阿里合作的美国创业公司都被让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和“优先级排列”弹到一边了;

  • 当然还有语言障碍,使所有上述问题更严重。


据说,Quixey 还想过要起诉阿里巴巴,不过最后觉得不值得,诉讼费用太贵。另一面这场骚乱也导致公司无法达到收入目标、主要高管离职,Quixey 创始人辞去 CEO 一职。


美国媒体还提到:


撇开 Quixey 不谈,一种普遍说法是:中国法律规则较少,强大的政府不断推动增长,公司之间竞争很大,这种屈服于“金钱”的商业策略更加常见。


作为一种对冲观点,以下是硅谷顶级早期投资机构之一 Andreessen Horowitz 一位合伙人说的话:


“有些时候这些条款其实并没有被误解,而是中国商业管理方式/文化规范的一种反映。在硅谷看来,中国投资者要求的条款可能过于 Aggressive,但这些条款在中国语境下看,是‘公平’的。”


有说法是:最近 Quixey 和阿里正努力弥补分歧。还有人爆料:Quixey 正建立 App 内搜索的新技术,也在接触新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但 Quixey 已经不再为阿里巴巴开发技术。



PS:点击相关阅读:

美国投资人会对创业者谈话进行录音和电脑速记吗?

吴碧瑄口述中科招商4000万美金投资AngelList来龙去脉

当美国VC开始收缩,就是中国资本大举进军之时

1249 位投资人

484 家投资机构

已有 136 个项目在微链融资成功

还不快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