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远足径盘点——港岛径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在郊野乐行的官方网站中,对于远足的定义是在郊野中由一个地方步行至另外一个地方。但要完成一次远足,却需要做很多的行前准备。比如,远足所需的个人装备、行山技巧、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项、求救守则以及规划行程。如果远足是在规范化的郊野路径进行,还需要认识路径中的标距柱及相关引导信息。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 28 33212 28 9462 0 0 2334 0 0:00:14 0:00:04 0:00:10 2333香山微尘
香港有着丰富的户外远足径资源,每年都会吸引上千万人次的游览,而为了人们能够更加安全的行走户外,香港渔农署专门设立了一些具备学习户外知识功能的远足研习径,帮助人们了解熟悉香港的户外设施、资源,做到在户外游玩时心中有数。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香山微尘
香港总共有四条长途远足径,长度由短到长分别为港岛径(50km)、凤凰径(70km)、卫奕信径(78km)、麦理浩径(100km)。磨小编将会按照这个顺序,为大家依次推出远足径的内容。
在盘点香港最著名的四大远足径之前,先给大家准备了两条香港的远足研习径:大帽山远足研习径、北潭涌远足研习径,强驴可以略过,户外小白就老老实实备课吧。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看着月亮
▼1、大帽山远足研习径
简介:
大帽山远足研习径设于大帽山山麓,介绍远足基本知识及技巧,沿途设有多个传意站,透过活动让游人认识远足安全须要注意的事项。全径难度不高,适合一家大小或计画远足的人士,寓学习于郊游之中。在荃锦坳下车后,沿大帽山道可达扶轮公园,远足研习径的入口就设在这里。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行走研习径,究竟需时多少呢?按照《拿史密夫定律》,再加上本地情况,成人每小时约可走四公里及每登高五百米增加一小时,但此定律并未计算负重、地形及天气等因素,故不妨实地练习,看看自己需时多久,才走毕一公里长的研习径,以便计算日后远足需时,减少发生意外的机会。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在远足前,除了需要计算所需时间,有足够的体力以应付行程也很重要,走到「踏台阶板」处,依照传意站上的指示,就可以测试到自己的体能,是否适宜进行长途远足。有关测验由哈佛大学首创,原理是依照一般人的心肺功能,作为体力的指标。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走在山林间,懂得阅读地图十分重要,利用传意站上的地图,可以学习如何找出所在地的方位。此外,正所谓「上山容易落山难」,下山也讲究技巧,利用研习径旁的足印,可以学习用「之」字的姿势下坡。沿途走在林荫山径上,实践远足技巧,环走一圈,返回扶轮公园,即达终点。此时,便知道自己远足所需的时间。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线路里程:
1公里
完成时间:
1小时
难度:
★☆☆☆
交通信息:
起点:乘巴士至荃锦坳下车,沿大帽山道步行约5分钟至扶轮公园可到达远足研习径起点。
终点:走毕远足研习径后可以沿大帽山道步回荃锦坳巴士站乘车离去。
九巴(51 荃湾西铁路站总站 - 上村(循环线))。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2、北潭涌远足研习径
简介:
北潭涌远足研习径位于西贡西郊野公园北潭涌伤健乐园内,全长400米,沿途设有15个「传意牌」,教导市民行山要诀及装备常识,包括下斜坡正确方法、哨子求救要吹多少下、测试心肺功能是否适合远足等知识。市民若细阅每个牌的内容,细意慢步欣赏周遭环境,全程大约需半小时。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研习径沿途有十五个传意站,宣传不同远足知识。各传意站设有指示牌,比较特别的传意站更有器材辅助,如第一个传意站有两块脚踏板让市民测试体能,教导市民认识本身的身体状况;市民需在3分钟内在梯级上,进行72次踏上和退下台阶的动作,然后休息一分钟,再量度脉搏,核对牌上的标准,就可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远足。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第12个牌子教市民如何下斜坡,市民跟随斜坡上的18个脚印,侧身併步而下,就可安全下斜。而第14个牌就说出用哨子求救时,市民应吹6下长,停1分钟,再6下长,不断重复,就能帮助搜救员确认出事者的地点。
图片来自:渔农自然护理署
线路里程:
0.4公里
完成时间:
0.5小时
难度:
★☆☆☆
交通信息:
起点:可乘坐九巴(94、96R)或专线小巴(9、7)于北潭涌巴士总站下车,远足研习径的起点位于伤健乐园内。
终点:巿民可以原路步回北潭涌巴士总站乘车离去。
注意:96R 号巴士只在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开通。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完成了两条远足研习径的学习实践后,你应该掌握了一定的户外位置识别、方向判断、求救及基本的远足知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尝试真正的长途远足了。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小Sun
那么首先推出的将是港岛径,港岛径是一条50公里长、横跨港岛5个郊野公园的远足径,共分为8段。港岛径沿途有指标及告示板,你可选择由西至东或以相反方向行走。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共分作长短不一的八段路程,你可选择走其中任何一段或数段,但切勿急于一次走毕太多路程。相反地,你应悠闲地享受沿途的美景。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Ann.~
如想鸟瞰香港全景,可到山顶、布力径、泍甸山及毕拉山等地。如喜欢水塘的景色,可以游览港岛径的首六段,尽览港岛的各个水塘。要欣赏迂迴的海岸线,可以到大潭湾东边的引水道小径。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此外,港岛径内有很多适合摄影、研究港岛的歷史地理及自然景物的好地方。各位可随自己的兴趣选走不同的路段,获得远足游览以外的另一份乐趣。最后,由于港岛的郊野公园内并无指定的露营地点,所以你应预留足够的时间在入黑前离去。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小Sun
▼港岛径第一段:山顶至薄扶林水塘
简介:
港岛径第一段由山顶缆车总站出发,于卢吉道起步,环绕太平山山腰而行。初段水泥车路平坦易走,适合一家大小前往。沿途除可观赏维港及九龙半的景色,更可以透过「炉峰自然步道」的解说牌,认识「太平山」与「炉峰」之名由来。太平山高552米,是港岛的最高点。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因阴凉及湿润的环境,这里长有港岛最茂密的树林,沿着树木研习径,可从解说牌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假苹婆、香港大沙叶、白楸等。续行不久,会看见一棵气根密佈且外型奇特的印度橡树就在路旁。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当转入夏力道,打后路径有石级、水泥山径及泥径,属中等难度。从龙虎山观景台远眺,可细赏港岛西部的景致,这里亦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踏着石阶而下略为陡斜的山坡,不久便可看见薄扶林水塘,靠左沿薄扶林家乐径而走,漫步于植林区中,最后抵达薄扶林水塘道至第一段的终点。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Leesa姐
特色风景:
松林炮台、太平山顶(扯旗山)。
支路:
在夏力道及克顿道交汇的休憩处,可左走夏力道折返山顶广场。
线路行程:
太平山顶缆车站——卢吉道——夏力道——薄扶林小径——薄扶林家乐径——薄扶林水塘。
线路里程:
7公里
完成时间:
2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01~H014。
交通信息:
起点:由山顶总站下车后沿山顶道向凌霄阁方向步行至卢吉道起点。
终点:于薄扶林水塘道离开,步行约10分钟便可达薄扶林道巴士站。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二段:薄扶林水塘至贝璐道
简介:
港岛径第二段由薄扶林水塘道出发,沿水泥车路而行,途经薄扶林水塘。这是港岛首个落成的水塘,而集水区内的次森林,更是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地方,也是游人享受大自然的好去处。前行不久便到达驰马径,这里可供马匹作缓跑之用,而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众骑术学校也是座落于此。一路上设有郊游地点、凉亭及长椅等设施,供游人使用。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到了驰马径尽头后,是一道石级,难度较先前的路径稍高,行走时需留神。此段位于薄扶林郊野公园的植林区内,一路上绿树林荫,沿途更可俯瞰田湾、香港仔、鸭洲及南丫岛一带的景色。接走水泥路,沿奇力山西南麓引水道而行,缓缓向南走,途中可以看见一些被冠以「香港四大毒草」称号的洋金花。不久,便可到达第二段的终站贝璐道。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港岛径第二段整段路都是水泥径。只有在中段才有较开远的景致,如远眺南丫岛及鸭脷洲等地。其后的路段非常接近市区,而且走的是引水道旁的小径,风景相对单一。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特色风景:
薄扶林水塘、香港仔。
支路:
下走长满台湾相思的马路的下一个分支处,可右走至置富花园
踏上较小的水泥径后,有一支径可左走返回设有健身设施的马路,再沿路退出
在引水道附近有支路可退出至田湾邨。
线路行程:
薄扶林水塘——配水库支路——奇力山——引水道——贝璐道。
线路里程:
4.5公里 完成时间: 1.5小时 难度:★★☆☆
标距柱:
H015~H025。
交通信息:
起点:乘搭途经薄扶林道的公共交通工具,于薄扶林水塘道下车,再沿薄扶林水塘道步行约20分钟,到薄扶林家乐径,向右走可进入港岛径第二段。
终点:于贝璐道离开,可沿贝璐道下坡约20分钟至香港仔水塘道,再接香港仔大道,于香港仔海旁道有大量公共交通工具供乘搭.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三段:贝璐道至湾仔峡
简介:
港岛径第三段由贝璐道沿山径经香港仔水塘道至湾仔峡。绕着田湾山山腰而走,沿途主要为平缓山径,途经多条溪涧,难度属中等。由贝璐道起步,沿宽阔的水泥路上斜约半小时,淙淙的流水声随即不绝于耳,右方所出现的一道小型瀑布溪流及水潭,便是姜花涧的下游。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Leesa姐
沿径道而走,拐一个弯,横跨一道桥,即达一个休憩场地,这里设有脚底按摩径及凉亭等,供晨运人士使用。走在密林中,途经多条溪涧,两旁除了一棵棵参天的树木,路边亦长有不同品种的蕨类及苔藓类植物。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Leesa姐
前行不久,香港仔下水塘及香港仔上水塘相继展现眼前,这是港岛区最后建成的水塘。而沿途亦可看见位于黄竹坑的海洋公园的海马标志及登山缆车。再越过山径及溪流,走过36号标柜柱,沿湾仔峡方向走,经过一片密林,便到达近湾仔峡的香港仔水塘道,这便是港岛径第三段的终点。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Leesa姐
特色风景:
贝璐道、香港仔上水塘及下水塘。
支路:
途中有支径退出至和福道。
线路行程:贝璐道——田湾山西麓林径——田湾山东麓林径——香港仔水塘道。
线路里程: 6.5公里 完成时间: 1.75小时 难度:★★☆☆
标距柱:
H0026~H037。
交通信息:
起点: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香港仔水塘道,于嘉诺撒培德中学旁的贝璐道,上斜约30分钟,抵达贝璐道的港岛径第三段入口。
终点:离开时可沿香港仔水塘道走约15分钟,至湾仔峡乘车离开。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四段:湾仔峡至黄泥涌峡
简介:
港岛径第四段由金夫人驰马径出发。金夫人驰马径以香港第17任总督金文泰爵士夫人命名,连同金督驰马径,为全港仅有的两条具正式路牌的山径。依香港仔上水塘而走,在林荫间,蝴蝶、雀鸟等林中常客都轻易可见。一路上亦会看到不少挂于树梢上的人工巢箱,这是渔农自然护理署为方便雀鸟哺育下一代而置。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走进湾仔峡的一片密林,会经过一道道的英式古桥,可以按解说牌认识鸭脚木、白楸、牙香树、梭罗树等本土常绿乔木。其中牙香树因木材芳香而得名,据说「香港」一名的由来,也是因为香港仔曾是香木出口的地方。到中峡道,沿Z型车路向上走15分钟后,向金马伦山进发,沿途可远眺黄竹坑及深水湾一带的景致。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途中,可以看见「香港四大毒草」之一的羊角拗。最后接布力径,沿车路下达位于黄泥涌峡道与黄泥涌水塘道交界的终站。此段路径轻松易走,只在中峡道一段Z型车路,全程上斜,且树荫不多,较为吃力。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特色风景:
金夫人驰马径、金马伦山、布力径、聂高信山。
支路:
在起点不远处可左转折返回香港仔水塘道及湾仔峡
在第一个休憩点后的分支,可跟随指示分别前往香港仔上水塘(约15分钟)和下水塘(约30分钟)
在到达中峡道前的分支可右走至南风道(约30分钟)
在下一分支可直走沿中峡道往湾仔峡
在中峡可左走布力径往湾仔峡(约30分钟)
温馨提示:
港岛径第四段初段林荫为主,后段较为开扬。沿途风景稍逊,另外分支虽多,但指示清晰。
线路行程:
香港仔水塘道—金夫人驰马径—中峡道—金马伦山南坡小径—布力径—黄泥涌峡道。
线路里程:
7.5公里
完成时间:
2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38~H050。
交通信息:
起点: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湾仔峡,沿香港仔水塘道走约15分钟起步。终点于黄泥涌峡离开。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五段:黄泥涌峡至柏架山道
简介:
港岛径第五段由黄泥涌峡道与大潭水塘道交界出发,途经黄泥涌水塘,这是香港首个的水上公园,供游人租艇泛舟湖上。循车路上至阳明山庄,按指示可到达山径入口,这里竖有卫奕信径及港岛径的牌坊。踏着泥径,便到达高433米的渣甸山山顶,站在香港岛的正中央处,维多利亚港180度全港景可以一览无遗。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看着月亮
接着沿陡斜的泥径下坡后,再沿毕拿山石矿场旁的石级登山436米高的毕拿山顶峰,这里设有观景台,可以鸟瞰大潭湾一带至赤柱、大潭水塘,甚至南丫岛等港岛南部海岸的风光。稍休息后,便向终站大风坳进发,沿599级天梯,下坡120米到达港岛径第五段的终站。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看着月亮
100多年前这里曾是太古糖厂所建的小医院所在地。现在设有野餐及烧烤地点、凉亭、洗手间、儿童游乐场等设施,供游人使用。这条属高难度路线,因上下坡幅度甚大,且几乎全为泥径,树荫又不多,必须有远足经验及做好充足准备才前往。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看着月亮
特色风景:
黄泥涌水塘、渣甸山、毕拿山、二战遗迹。
温馨提示:
港岛径第五段的路段多属泥径或台阶,落差较大,走起来相对费劲。
线路行程:
黄泥涌峡道——大潭水塘道——渣甸山——毕拿山——铡鱼涌坳。
线路里程:
4公里
完成时间:
1.5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51~H059。
交通信息:
起点:可乘坐公交车(城巴6号、41A号、76号)到黄泥涌峡。
终点:在渣甸山与小马山间的山坳近标距柱H056,可左走沿渣甸北引水道行走一段,再在右方爆炸品处理课基地旁的石级下降至毕拉山道。由此可沿路下走至近毕拉山道111号乘小巴离去。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六段:柏架山道至大潭道
简介:
港岛径第六段由柏架山道大风坳出发,大部份路段为限制车路,而后段则为林荫山径,轻松易行,适合一家大小前往。沿港岛林道柏架山道走,因为两旁种满高大的楠树等树木,互相覆盖成一把大伞子般,沿路为游人遮挡阳光,像一条天然的「冷气走廊」。沿途更可看到两种较为罕有的植物,分别为乌饭树及黑老虎。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经过柏架山上引水道,便到达大潭水塘。它是全港第二个水塘,已有逾100年歷史。而区内的树木都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种植的,经过半世纪的自然更替繁衍,树木及栖息于此地的动物的品种亦逐渐丰富,形成今天的成熟次生林。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走过大潭水塘主坝,接入大潭水塘道,途经大潭烧烤区6号埸及7号埸,这里有一幢废弃的红砖建筑物,处于林木之间,为游人遮风挡雨。沿车路至大潭水塘附近右转入林径,便到达大潭道,为此段的终点。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特色风景:
大潭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及大潭水塘、大潭湾。
温馨提示:
在出口的大潭道,没有行人道,须行走一小段狭窄繁忙的马路至巴士站。
线路行程:
铡鱼涌坳—柏架山道—大潭水塘道—水塘小径—大潭道。
线路里程:
4.5公里
完成时间:
1.5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060~H068。
交通信息:
要到达起点大风坳,可由鲗鱼涌沿柏架山道上斜走约1小时15分钟。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七段:大潭道至土地湾
简介:
港岛径第七段由大潭道出发,于大潭笃水塘北岸的大潭道起步,沿引水道旁平缓水泥路环绕石碑山山腰,并傍着大潭港而行,全段轻松易走,惟末段颇费气力。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于马路旁的石阶小径下行,便到达大潭东引水道,引水道的隧道顶部刻有1934的字样,可见此引水道的歷史亦相当悠久。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约走10分钟,前方石碑山山头正竖着一支无字碑,这与对岸的红山半岛岸边另一支无字碑,遥遥相对,据说这是供二次大战时期,英军潜艇进出大潭湾之水底瞭望标记。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继续前行,大潭港环山抱拥的内港及烂泥湾的风光一一逞现。而对岸鱼塘边有一座显眼的莲鹤仙观。途中会经过两处分岔路,应沿有港岛径标志的指示柱方向前走。当到达土地湾,则应选左方的登山石阶,到石澳道便是此段的终站。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特色风景:
石碑山、土地湾、大潭湾村落。
支路:
近烂泥湾在左方有支路退出至石澳道。
近东丫村在左方有支路退出至石澳道。
线路行程:
大潭道—石碑山引水道—土地湾。
线路里程:
7.5公里
完成时间:
2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69~H084。
交通信息:
起点:于大潭道出发可乘新巴14号、专线小巴16M号到达。
终点:在石澳道离开,可乘新巴9号。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第八段:土地湾至大浪湾
简介:
港岛径第八段在石澳道近土地湾出发,这段为港岛径最后一段,亦是港岛径各段中最长的一段,山径主要为泥径,最崎岖的路段已铺上石阶,惟前半路段树荫甚少,且初段需上斜近200米,颇费气力,属难行路线,适宜有远足经验及有充足准备者前往。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步行者KK
踏着石阶登山,四周景致一览无遗,沿途可回首大潭港的风光。途中留意一下石阶两旁的泥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石英,这是花岗岩地区中常发现的石英岩脉。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小Sun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沿着稍带浮沙碎石的泥径登上打烂埕顶山,走到打烂埕顶山与云枕山之间的龙脊,这里曾被国际杂志誉为亚洲最佳登山路线。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在龙脊观景台,可以360度环迴四周的景观。续走云枕山至哥连臣山段林道,有一凉亭,可在这里稍事休息,并兼尝柴湾一带甚至对岸将军澳的景致。到达马塘坳,依港岛径的指示沿石级下坡,穿梭于林道中,当走毕全数共100支标距柱,便到达港岛径全径终点大浪湾。
图片来自:磨房用户·CanonG5
特色风景:
龙脊、石澳、大浪湾、赤柱、大潭、南海。
支路:
由龙脊下降后的分支左路返龙脊初段及土地湾。
接水泥路段后左走可往石澳道。
线路行程:
土地湾-大浪湾。
线路里程:
8.5公里 完成时间:
3小时
难度:
★★★☆
标距柱:
H085~H100。
交通信息:
起点:于石澳道出发,可乘新巴9号。
终点:可在大浪湾停车场乘坐小巴往筲箕湾(假日)或沿大浪湾道南行15分钟至石澳道,乘坐从石澳开出的9号线巴士往市区。
图片来自:地政总署测绘处
▼港岛径轨迹下载(来自:磨房用户·跟风)
http://c1.zdb.io/files/2017/07/27/5/5cc517212a1f391d7b073d7af2db39fc.kml
▼实用网站
香港天文台:www.weather.gov.hk/contentc.htm
香港城巴/新巴: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3
香港九巴:www.kmb.com.hk/chinese.php
香港港铁:www.mtr.com.hk/jplanner/chi/planner_index.php
地理资讯地图:www2.map.gov.hk/gih3/view/index.jsp
▼温馨提示
* 在香港进行户外活动请遵守香港法律法规。
*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地图来自于地政总署测绘处。由“磨房·磨小编”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