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坝:心之所向,步履不停
本文荣获“寻找大熊猫守护者”征文大赛三等奖
作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协调员 何海燕
这是需要多大的恒心与热爱,才能在公益组织坚守十年,扎根在西南山地这片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之中。冯杰,是我心中的熊猫守护者,他怀着初心,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投身于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一线工作。十年间,心之所向,步履不停。
在社区座谈会上专注的神情 摄影/许婧(地点:朝阳村)
01 “社区,是他的光环”
“这个事情,社区是要算一本账的,我们觉得好没什么用,关键是社区能不能承担这个风险,我们不能给社区做决定”。当我的质疑被他斩钉截铁地“怼”回来时,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对社区工作的理解,也似乎看到了这些年他走进的“坑”和跳过的“崖”。
冯杰的工作中很大部分是在和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老百姓打交道,社区工作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逻辑,大熊猫及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实质上是对威胁的管理,而大熊猫栖息地的威胁很大程度上是由与大熊猫同域共生的周边老百姓造成的,比如挖药、盗猎、砍树等等,这些大量的人为活动导致栖息地逐渐被破坏。但往往当地老百姓也是最清楚这片森林的情况,了解野生动物的活动行为,因此大熊猫保护是需要建立以当地社区为主导的保护局面,所以在这样的保护逻辑下,社区工作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靠山吃山、生活贫困的村子里,社区发展成为解决保护威胁的重要方面,因此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一方面需要转变社区传统生计方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需要动员社区,开展一系列的保护行动。但是,社区工作纷繁复杂,既有农村发展的时代现状,也有社区不同老百姓的个体利益诉求,更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这样的工作不是依靠技术和机械就做到的,很多时候是一种建立在信任、理解与支持之上的关乎于人的发展与改变。这也就意味着与社区长时间的陪伴,对社区的理解与尊重。
大熊猫栖息地森林 摄影/欧阳凯(地点:关坝村)
冯杰在江湖中也常常被叫做“冯三坝”,坝是对农村山区的一种常见简称,“三坝”也是他曾经工作过的村子—关坝、李子坝、中坝组成,这无疑是对他工作区域和经历很高度的概括。而这些年,除了“三坝”区域,冯杰在川甘陕大熊猫栖息地区域开展了大量的社区工作,走过的社区包括朝阳村、熊耳村、马山村、和平村、金丰村、落衣沟村、小河村、关口村等等。在这些社区中,开展过社区保护、野生动物肇事、协议保护、社区共管、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生态发展等等不同议题和热点的工作,他常说“社区保护的逻辑和本质不会变,但是每个村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小而美的”。
让我特别敬佩的是,尽管在公益领域,社区逐渐成为冯杰身份的标签和代名词,但是长期积累的社区工作经验,并没有桎梏他的行为和思考,反而在不同的社区,他看得到社区的需求、看得到社区中每个人的闪光点,看的到社区不同阶段的步伐。似乎,社区保护的工作是漫漫征途,在他心中对“社区保护”四字依然充满真挚与求知。我看得到,当谈到社区保护时,他的眼中总是闪耀着星星。
培训社区使用无人机 摄影/何海燕(地点:朝阳村)
02 “几分柔情 都是起舞的生命”
冯杰身上有很多社区工作的故事,有些年代久远,已不是我认识他时所清楚的了。关坝村是冯杰跟进社区工作最久的村子之一,如今在社区保护地体系中被逐渐认可,但是一路曲折与崎岖,个中滋味的故事常常被他和葫芦娃兄弟们在茶余酒后被提起(是的,酒在社区是个好东西,是故事的催化剂)。
2015年,关坝养蜂合作社在葫芦娃兄弟的带领下欣欣向荣,连续三年为村民和村委实现高比例的分红,同时保护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村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不少合作社之外的村民认为合作社理事长贪污,这对当时抱有一腔热血,为合作社付出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返乡青年李芯锐来说,是莫大的委屈和愤怒。
为此,专门召开了养蜂合作社的股东大会。会议尤其的压抑,李芯锐提出辞职后,现场安静了许久,缓缓地当时的股东之一唐叔发言了,唐叔作为最早参与养蜂合作社的老人,亲身经历了合作社的发起、低谷、发展以及高峰时期,也深深感受到了合作社发展的不容易,老人在会场上不由自主地潸然落泪。
熊猫栖息地的蜂场 摄影/冯杰(地点:关坝村)
唐叔的泪目让此时热泪盈眶的冯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第一次在关坝村当着众人边流泪边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合作社每走一步都有着冯杰的亲身参与、面对、协调和解决,面对质疑不害怕,但是他知道每一位关坝村返乡的青年人都背负着家庭与社会莫大的压力,而李芯锐的返乡正是受到他的感召和影响,眼看合作社逐渐发展,却因为莫须有让带头人心灰意冷,让当时真心希望关坝村发展得更好的冯杰伤心不已。
这些故事在如今已经不再常被提起,可这份柔情却被社区牢牢地记住,冯杰与这个村子在这些柔情间变得更加惺惺相惜和相互理解,也恰似这些共情,让社区保护这份工作变得更加温暖,让人与人之间触摸了真实的色彩。
03 “爬上这个坡 就要唱这首歌”
“那个时候,关坝村放牧、盗猎、毒炸鱼、挖药、砍树这些人为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矛盾是很突出的,但是村上只有李芯锐和唐红在村上,再加上我,一共就三个人弄这些事情,是很难,也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
可是,这一做就做了十年,从社区调查到成立养蜂合作社,到动员全村做保护,建设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中心,成立关坝保护小区,组建社区巡护队,再到推动社区发展,相继盘活旅游合作社、养蜂合作社以及核桃合作社,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是突破,每一步都有五味杂陈。
在这十年中,有些人陪伴过这个社区一段旅程,有些人离开了又回来了,还有些人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一件事情。所有的保护工作说到底其实都是人的工作,工作之上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工作之下都是一起爬山的兄弟,经过十年的坎坷与风雨,冯杰和关坝村七个葫芦娃之间早已经超越了项目的关系,是走进彼此生命的人,也是共享混沌与明媚的至交伙伴。
关坝公益保护地上线蚂蚁森林 摄影/许婧(地点:关坝村)
从三个人到七个人、到一个村、一个乡,再到一个县,从自我感动到首个上线“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平台,获得1178万人次的能量捐赠,事实证明关坝的保护努力最终被大众看见并认可,这对冯杰和关坝“葫芦娃”这帮兄弟而言是莫大的认可。这样的变化和成效不仅让大家坚定了保护的信念,也让冯杰与葫芦娃这帮兄弟、保护和村子的故事被大家了解。但是故事永远都是过去式的,在高光之下,关坝村、还有葫芦娃团队都受到很大的内外压力,有家庭的需求、有个人的利益、还有与社区本身复杂与交错的权力关系,压力下,关坝村的步调平缓了许多,团队中的人也基于多方考虑做出了不同的个人选择。
“关坝村现在的阶段可能才是正常的社区保护节奏的状态,前几年太打鸡血了,每个人都在承担牺牲,我觉得那不是应该有的状态,反而是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但是又同时秉持的保护的共同理念,还有一些行动,我觉得这样的社区保护才会长久”。
如今的关坝村,正经历着高峰之后的回落期,无论是村子还是个人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只要他们还愿意继续往前走,我们肯定一路陪伴”。冯杰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好似在给自己一个要求,也在内心给社区了一个承诺。有时候,人们在乎的只是山顶上的悠扬歌声,但是对于把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这个村子的他而言,不仅愿意带领“兄弟们”爬坡唱歌,也愿意作为坚强的后盾,托起关坝村、还有每一位兄弟纯粹与真挚的期待,在未来也要唱好这首歌。
关坝自然文化观察节上为关坝站台 摄影/许婧(地点:关坝村)
04 “岁月飞跑 故事很光芒”
在社区工作中,冯杰不仅是保护工作的参与者,也常常是书写者,他经常书写诗歌、散文还有社区中的保护故事,他常常也被称之为“山水诗人”。这些年,他用文字的温暖与力度把光阴的故事传递给了社会公众,把深刻的思考、无限的可能与社区一起讨论,还把深厚的温暖、身体力行精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团队成员,我知道,他是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热爱他的坚守与付出。
在如今,功利导向和高准快的节奏环境下,社区保护是一个难以刻度、吃力且短时期内不见明显成效的工作,选择这个份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在公益机构扎根一线的青年人也不多。5年前,冯杰谈论起社区保护工作时,他说“不能因为做的事情可能看不到一种改变,你就不去做,改变总会有的”,守护不易,这份不易中有五分坚守,三分热爱,一分兴趣还有一分格局。
今年是冯杰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第12个年头,从河北邯郸到四川成都,从广阔平原到西南山地,从研修生到项目主任,虽不再是少年,但当青春耗尽,岁月朴实的回答了曾经少年的期许,跨过高山和海洋,用行动回答了与大熊猫栖息地的这个村子的初次约定。冯杰的守护故事很微小,但是就像星光一样,从不停歇,是这个喧嚣世界里抚慰人心的温暖。
憨态可掬、流汗不止 摄影/许婧(地点:朝阳村)
冯杰喜欢用“打油诗”来抒写他的观察与感受,我也用关坝葫芦娃之一李芯锐的这首小小打油诗送给在大熊猫守护者——冯杰。
用心营造,用情入村
河北才子四川婿,青山绿水推动者。
社科学院获理论,山水中心修实践。
保护工作谁前线,周边社区当第一。
三坝陪伴超十年,立志宏愿就余生。
探索实践面难题,共性就是人与人。
燕赵自古多侠士,山村有了众兄弟。
回忆走过十来年,泪洒关坝寻常事,
期待余生携手行,欢歌笑语破瓶颈。
-THE END-
来自文中“关坝返乡青年”李芯锐的读后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个人看来,这句话形容冯杰是贴切的。保护的前线在哪里?保护的矛盾在哪里?保护的威胁和成绩、机遇和挑战在哪里?——都是在社区。然而这些社区星星点点,面积大,区域广,发展不好,共性特征千差万别……所以社区工作不好做,也不容易出成绩,做得再好也就是交几个当地朋友,又怎么比得上公众关心的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呢?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是不甘心:明明社区才应该是公益更应该关注的焦点。但是因为难和不容易出成绩,所以很多机构甚至大型国际机构都转型了。冯杰一直在坚持,我也一直想写写他,但几番动笔总感觉写不出心里想要的感觉,感谢海燕的叙述,或许这就是专业的体现!
作者介绍
何海燕
大熊猫与森林保护团队成员,喜欢社区工作,对社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社区生计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