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日报小苗丨甜粽子与咸粽子

北京日报 2023-07-06

糯米香,蜜枣甜;绣香囊,划龙船;端午节,一年年。端午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被先人伟大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

甜粽子与咸粽子一七一中学初一(14)班许一琳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一到端午节,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啦!


作为北方人,我从小到大最常吃的是蜜枣粽子。这蜜枣粽子还没出锅就香气四溢,从锅里端出来时,小水滴像坐滑梯一样顺着青绿色的粽叶往下流。解开麻绳,剥开粽叶,里面是软糯香甜的白糯米。糯米团里包着一个个金黄色蜜枣,枣皮像水晶一样闪闪发亮。咬上一口,糯米迅速在嘴里化开,蜜枣的甜则充满口腔——怎能不叫人喜爱?


这就是我对粽子的一贯印象——甜、糯、香。直到那次跟爸爸回老家,我才知道粽子不只有甜的。


我的老家湖北是端午节的发源地。那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正巧碰上端午节,到了中午,一大盘粽子被端上了桌。大伯对我说:“这里面的馅儿是猪肉,用卤汁炒过,你蘸着花生酱吃更美味!”我从没吃过肉粽子,看外表它跟甜粽子也没什么两样。大伯把粽子剥开,糯米是淡黄色的,里面裹着卤肉,一掰开,肉黏着米。在大伯的极力推荐下,我咬了一大口,咸香的味道瞬间溢满了口腔。不过,对于我来说,这咸粽子简直像加多了盐的卤肉饭一样难吃,我不敢细嚼,直接咽了下去。大伯问我:“怎么样,好吃吗?”我故作镇静地点了点头,勉强吃下一个。“是吧,这多好吃啊!再吃一个吧。”“谢谢大伯,不了不了……”


多年以后的端午节,老家的表姐来北京玩儿,我向她极力推荐蜜枣粽子:“姐姐,你尝一个吧,可好吃了。”表姐尝了一口对我说:“还不错……”我让她再吃一个,她却敷衍过去了。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吃呀?”她只是笑了笑没说话。这时,妈妈端来一盘特意准备的咸粽子,我立刻看见了表姐眼里的喜悦。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人们对不同粽子口味的偏好,体现了南北方的差异,我们应该尊重、理解这种差异。又到端午,当我的注意力从回忆中转移到桌上的那盘粽子时,我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盘普通的粽子了……


指导教师 孟璟 

思端午人大附中初一(1)班柳沛然


碧树挥动繁盛的枝丫,迎接着风的热情。仲夏的气息愈发浓烈,正奔向那个愈发临近的日子——端午节。


屈原投江的故事自幼便一直在我耳边萦绕,老师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长辈在家中孜孜不倦地讲。我问父亲,人们为何如此敬仰屈原?父亲笑曰:“其凛然大义胜过对死亡之畏惧,怎能不敬?”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五千年来,在家国存亡之际,泱泱华夏从不缺少舍生取义的英雄,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都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与国家同命运。这种民族气节伴随屈原化作烙印,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血中。


屈原可泣亦可敬:可泣于时间长河漫漫,天地广阔,生命只在须臾之间,转瞬即逝;可敬于即使转瞬即逝,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完成这一场可歌可泣的生死绝唱。


“汨罗无处吊英灵”,屈原浩然的爱国情怀通过端午节,跨越时空冲击着吾辈的心灵。这样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文化汇聚成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吾辈将承载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肩负起强国兴邦的重任,继续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指导教师 呼全胜

↓点击查看所有作品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监制:张力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