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长城遇见黄河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24-08-25

几声啁啾,麻燕盘旋。

飞跃山脊,它看到那点点烽燧,依势而下,隐入水面;它掠过碧波,又看那粼粼微光,拥着烽燧,映着自己……

山西忻州老牛湾,在这里,长城,遇见黄河。

长河映长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涓涓细流,初进三晋大地,已成大河弯弯。此时的黄河,还是碧波荡漾,她扭动身躯,拐了一个弯。

突入水面的山崖上,立着一座楼,四四方方。“这叫望河楼,河对岸就是内蒙古了。”吕庆文举起手机,对着望河楼拍照,正面、侧面,多个角度,“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走一圈。”吕庆文说着,点开“长城巡查”App,上传图片。每天,万里长城沿线有超过6000名长城保护员,和吕庆文一样巡线、拍照、上传。

“你看,那就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顺着吕庆文手指的方向,只见隐入水面的墙体和弯弯大河就像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吕庆文的腿受过伤,有些跛,但步速并不慢。绕过望河楼,沿山而上,是一处古村,黄河滩石、崖壁山石都被就地取材,组成石墙、石路、石屋。村子不大,但庙有好几处,崇尚忠义的戍边将士世代居住于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的祖辈,就住这个村。”吕庆文抚着石墙,望向望河楼,“这古堡是我爷爷当年奋力保下的,他说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站在古村最高处,眼前,山挽着河,河拥着山。屋顶上架着仿古的铁炮,这是吕庆文的叔叔做的。吕家的第四代人从事传媒行业,通过互联网讲着老牛湾的故事。四代接续,守护长城。

古村划入景区,村民都迁到了北边的高地,吕庆文新家的窗口,正好对着望河楼。

“吕老大客栈”是吕庆文开的,宽敞的院落,一共50间房,周末时能住满。像这样的民宿,村里大大小小共有29家。躺在长城旁、黄河边数星星——这吸引了很多游客。

吕庆文喜欢拍照,餐厅里挂着他拍的老牛湾。“以前村里穷,很多人都从望河楼那边的古渡口‘走口外’。”吕庆文指着照片说,他年轻时也“走口外”,“在外头倒腾电脑”。后来,引黄入晋,兴修水利、公路,发展文旅,村里的生活富裕了,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来,尝一口酸捞饭。”吕庆文招呼大家,当年穷时家家户户每天的吃食,如今成了当地的一道特色菜。

村口,年轻的学生支起画架,画板之上,落日余晖,长河映长城。

三关展新颜

黄河东去,长城蜿蜒,两道防线,守护着中原大地。

望河楼还有个名字,叫“老牛湾墩”,匾额上刻着“万历岁丁丑夏”。站在楼下,抬头仰望,仿佛看到400多年前,同样炎热的夏季,戍边将士们攀着软梯,爬上墩台,瞭望敌情。

明代《九边图》中,“山西镇”为军事重镇之一,又名“三关镇”。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也被称为长城“外三关”。

一旦发现敌情,望河楼上,官兵举烽示警,烽火沿着烽燧,直至偏头关虎头墩护城楼,山西镇调兵、出兵、布兵的军令自此发出。

偏关县护城楼博物馆就建在护城楼中。门口的修建碑文,是杨峻峰撰写的,他是忻州市长城学会会长,一位已为长城奔走了30余年的老人。

1984年,杨峻峰还在上大学,他从报纸上得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我捐了两块钱,那是好几天的饭钱。”杨峻峰记得,自那时开始,他便与长城结下不解之缘。

博物馆中的一切,杨峻峰如数家珍。他指着一枚长城“三晋重关”邮票,上面是偏头关原本的样子。

先人守护的长城,已成了今人生活的一部分,难以分割。

“碗托子——”叫卖声传来。护城楼山下就是偏关县城,早点、果蔬摊位一家挨一家,闹市喧嚣,车水马龙。登上城楼,能看到不远处有一所学校,操场上,是快乐奔跑的孩子们。

烽火再向外传,就到了宁武关。外三关中,宁武关名气最小,却是古时战争厮杀最为残酷的地方。这里没有黄河天堑,也没有高山悬崖,建在河谷之中的宁武关地势平缓,骑兵最易冲击。“这里就是杨业的防区。”站在关下,杨峻峰讲着杨家将的故事。

如今的宁武关,再无烽火,只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关城附近,有不少超市和小吃店,城外的烽燧下,是绿油油的农田。

远处,恢河水丰,波光粼粼,水面之下,两河潜通,一条叫桑干河,流向北京;一条叫汾河,流向黄河。

沿着河道,翻山越岭,远处山间,一座雄关,两侧长城像展开的翅膀,状如大雁,那便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华史。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杨家将、宋代二帝北掳、走西口、抗战烽火……雁门关下,车辙深深,那是古人留下的痕迹;关城之上,有人擂起战鼓,咚咚咚,似是在应和从前。天空飘起小雨,脚踏砖石,手抚关墙,仿佛听到战马嘶鸣,将士呐喊。

岁月悠悠,雄关如铁。

古楼燕归来

若雁门关上烽火起,边靖楼内就会响起鼓声,代州官兵闻声而动,出兵雁门。楼上“声闻四达”“威震三关”的匾额,正是此意。

边靖楼,被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为“万里长城第一楼”,这是长城上最大的木质结构鼓楼,1471年重修,鼓楼地面上还有明清时的城砖。规整、粗壮的斗拱,巨大的匾额,雄浑的飞檐,精巧的梁架,整个古建未着一色。

站在边靖楼三层西望,能看到代州古城保存完好的城墙。87年前的夏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是站在这里,惊叹:“这是一座规划得极好的城市!”

再远处,还能看到雁门关,此时,雄关已成“一小点”。古城之中有一处非遗传习所,雁绣非遗传承人高凤兰一针一线地绣着雁门的风景。细针翻飞,彩线堆叠,繁花似锦。万里无云,日开金鳞,雪霁初晴……雁门四季,栩栩如生。

对面,一个年轻的女孩也在绣着图,高凤兰不时指点一二。这是一位学美术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回到了代县,“我想学雁绣,祖先留下的东西总要有人传承。”女孩有些羞涩。高凤兰欣慰地笑着,她说看到年轻人回来,是最开心的事。

代县不大,却有4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华北最大的州级文庙就在这里,融合中原和游牧民族建筑特色的构建,都说明了这里的与众不同。

正值中、高考,文庙内两棵近1300年的槐树上系满了祈福的卡片,一张张卡片上,写满了望子成龙,也写满了最初的梦想。一阵风吹过,卡片随风起舞,如一只只准备起飞的雏燕。

天空中,一群燕子飞过,绕着古建盘旋。“我们这里叫它们麻燕,每年清明前后都会飞来。”代州古城讲解员牛燕玲说,“麻燕常绕着古建飞,以吃木头中的害虫为生。”

采访团队回到北京,路过正阳门,忽然听到几声啁啾。抬头仰望,飞檐之间,雨燕盘旋,与老牛湾、雁门关、边靖楼那里看到的燕子并无差别。

雨燕振翅,向远方飞去。如今,它们飞过黄河、飞过长城了吗?

“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



北京篇:

北京之北,一个三面有古长城的小村

长城,有魔法


天津篇:

一关望万里!这是最酷的长城

长城是什么颜色的?你绝对想不到


河北篇:

中国唯一,海上长城!


未完待续……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李俊瑶 邓伟
山西日报记者 赵志成 王利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