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西大学子淬炼最刚毅的青春!

为你骄傲的 西北大学 2024-04-25



毕业后扎根基层,驻守西部在边境一线唱响强军战歌在生命禁区践行军人使命荣获202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他是曹达功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届国防生









边防一线,磨炼军人本色

曹达功清晰地记得,在2010年的西大校园开放日中,他在国防生的招生咨询处,看到身着军装,挺拔飒爽的学长学姐,这唤起了一个少年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凭借着不错的成绩与过人的体能,曹达功以优异成绩进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国防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二类艰苦地区甘肃陇西县某步兵团,成为了一名排长。从地方大学生到部队军官,学生气与部队环境格格不入,新兵不服气,工作难开展,这让初出校园的他备受打击。

学生工作经验极其丰富的曹达功不相信当不好这个排长,认识到自身能力素质不足后,曹达功开始“恶补功课”。自律不严,何以服众,他转变思维,针对性地提升军事素养,坚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无论是高原零下20多度还是戈壁滩的烈日暴晒都一丝不苟认真参训。这是曹达功飞速成长的一段时期,综合成绩排到了全旅干部前列,可以自如地指挥战术训练,曹达功也真正完成了“新手村”的历练。

曹达功与战友一起劳动

2016年10月,曹达功接到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远程机动任务身为排长的曹达功肩负带车职责,一个多月的时间他都同战友们吃住在户外,每天行军17小时,高反严重,不能洗澡,无法通信,每天仅靠干粮补充能量。带队在荒芜人烟的西北戈壁连续机动4000多公里,一个多月曹达功瘦了20多斤那年中秋节,曹达功啃着“像石头的五仁月饼”,安慰着因为想家而流泪的新兵,也越来越体会到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职责。

高原驻训地取景

给宿营的学校写感谢信

2020年5月,曹达功任连队政治指导员,再次接到紧急通知,从平原驻地不经调整直上海拔5300多米的高原一线执行演训任务,这一待就是一年。由于驻训地点过于偏僻,通联设备没有基站,整整一年的时间,这里的战士们都无法直接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能靠营地的一部座机给家人报平安,平均分给每个人的通话时间只有5分钟。“那是极其艰苦的一年。”曹达功回忆道。高原之巅四季飘雪,全年只有冬季天。早上十点钟通知送的早饭,下午三点带着冰碴子的稀饭才能到眼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曹达功脸上的皮全部褪去,头发也大把掉落。

   高原驻训地组织教育  

曹达功不记得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记得战友一个一个倒下时心中的焦急,“我不能倒,我也不敢倒”,指导员的重任让曹达功时刻不敢松懈,这一年来辗转多个点位,指挥全连作战筹划、宿营部署、工事构筑,保证了各项工作安排有序,任务推进坚强有力。在部队期间,曹达功荣获三等功两次。



右三为曹达功





文体两开花 他是部队“六边形战士”





曹达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原来能照亮这么多人,是在拿起笔写作以后。高原作训一年的经历让他对边防战士的艰辛生活有了全新且直观的体会,在报上刊登了几篇人物随笔的他也在军队中小有名气,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到他,想要讲述自己的故事。曹达功也开始了采访、写作,记录边防官兵的感人故事。

曹达功在驻训地写作

部分采访笔记

他写过置身雪海的战士分吃一颗苹果的情谊;写过军人夫妻远隔千里的愁思;也写过女兵狙击手的成长故事。“工作的特殊性质,大部分战士的付出不能被别人看到,所以我想让他们在我的笔下成为故事的主角。”曹达功说着,眼中的光芒坚毅又温暖。

曹达功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网、解放军报、人民陆军报、政工导刊等军内外媒体刊稿100余篇,刊出的不少稿件获得了10万+的优秀成绩。细腻真实,直击人心是他的文章特点,用接地气的语言刻画场景,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也总能捕捉到最令人动容的细节。2022年,曹达功也因为优异的成绩被评为西部战区陆军“优秀记者”。

如今,曹达功还担任着公众号“西陆强军号”的远程编辑。靠情怀接下的这份副业需要占用大量休息时间,下班后再熬夜写稿已是常事,曹达功却乐在其中。“这是一份互相成就的工作,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曹达功说道。看暖心评论、听投稿故事、传军人心声,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他与官兵交流谈心,也会从他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工作收获的热爱和情怀也推动着他将笔杆子越拿越稳。

(点击图片跳转曹达功作品)

“我可以一个人演三个节目,外加主持,还当导演。” 曹达功兴致勃勃地说着。在61师宣传队待过一段时间,这让曹达功获得了更广阔的眼界,也让他有了探索更多的底气。曹达功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看了100多部军队文艺演出的录像,不断地摸索、思考、总结,直到成功上手,他也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了“演艺生涯”的心得经验。

入伍9年多,曹达功创排晚会20余场,2020年执行高原演训任务时,仍在各个点位组织巡演17场,为没有信号的高原任务区送去了“文化大餐”。

这些年来曹达功在文艺领域不断发芽开花,演小品、说相声、主持、演讲、编剧、写诗、写歌、剪辑……创作的诗歌《拂晓颂》在集团军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原创小品《边关情话》受邀在集团军颁奖典礼上进行演出,受到集团军通报表扬;视频作品《浴火重生展新翼》和原创歌曲《砺剑启航》被中央军委机关网评为“年度优秀作品”。文化工作中有目共睹的突出表现也让曹达功在2019年被评选表彰为“铁锤尖兵”,成为全旅“文艺天花板”。

从宣传小白,到扛起全旅的文艺大旗,曹达功坚持在文艺领域深耕细作。“人生不应该局限于一亩三分地,我们都应该向更广阔的领域看”,谈及对未来的规划,曹达功说他想考取军艺方向的硕士,在感兴趣的领域获得更专业的培养,见识更广阔的舞台。



带着西大印记笃行致远


校一等奖学金、五四“体育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连续两年校运会个人5000米竞走第一名、省军区优秀国防生……“我也是毕业时扛了一行李箱荣誉证书回家的人。”曹达功自豪地说。

大学四年,曹达功做成了不少事,担任学生会主席、改革学生会管理模式、参演黑美人艺术节、登台表演相声……这些宝贵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是他创建的“逆时针”田径队。

曹达功在西北大学运动会参加竞走比赛

队名来源于曹达功与父亲的一次偶然聊天,身为田径教练的父亲提到了每一位田径运动员为克服地心引力都要在跑道上坚持逆时针的训练,这是大家奔跑的方向,也是争分夺秒,追赶时间的象征。2012年11月11日,是逆时针田径队成立的日子,田径队成立一个月后,曹达功的父亲因肺癌离世。“老爷子一辈子桃李满天下,练田径是我与他最大的交集”,面对父亲的离世,曹达功也想走走父亲曾经的路。

在田径队中,曹达功担任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双重身份,带领“逆时针”在校运会、环道越野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立“逆时针”像是曹达功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交接棒,带着父亲的愿望继续在西大的校园中奔跑。庆幸的是这场接力仍在持续,目前“逆时针”田径队已发展12届,并保持校运会记录、校最高记录多项,连续十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大家庭中每年都在加入爱好田径的新人,微信群中的一些学弟学妹至今都与曹达功保持着联系。

曹达功在西大训练

回想十年前担任学生会主席的情景,曹达功的记忆依然清晰。改学分制度、改运动会承办模式、改田径队招生模式,曹达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推进院学生会的综合改革。从论坛讲座到体育赛事,从课程答疑到宿舍生活,他带领院学生骨干,以活动牵引成长,用服务凝聚合力”,将学生会越办越好。学生会主席的工作给曹达功带来了极大的锻炼,但急躁的性子让他没少碰壁,从锋芒毕露到沉着冷静,当时负责院学生会各项事务的戴成国老师给曹达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戴老师欣赏我的能力,支持我的工作,也帮着我打磨性格”,工作中指点,工作外谈心,亦师亦友的帮助让学生时代的曹达功获得了沉淀与成长。入选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后,仍在西大任教的戴成国老师向曹达功发去祝贺信息,“很感激,老师没忘记我,西大没忘记我。”曹达功说道。“西大带给我的是沉淀、成长、包容和自信。”无论是学生时代在校园的勇于创新、大胆改革,还是后来在部队坦然登台、笔下生花,曹达功都将母校的培养当成最大的底气。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向下扎根,向上开花”从西大到部队,曹达功总是鞭策自己保持学习不停、进步不停,身处基层也展现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和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参军入伍 保家卫国

是每一位青年的应尽义务

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谁拥有西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原来是我!

拨穗正冠 毕业礼成!

西北大学师生主创电影《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全国首映!

2023届毕业典礼 | 6668名西大学子,我们顶峰再见!

NWU毕业音乐会燃情开唱,爱与浪漫永不落幕!🤗

直播地址&活动预告 | 西北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音乐会就要来啦!

省委书记赵一德来西北大学调研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文&编/ 郭晓燕 朱悦

责编/ 魏梦鸽

   

为优秀校友点个赞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