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驻留|刘毅:我们与公共艺术的距离

麓湖·A4美术馆 A4am 2022-11-24




让我们轻松地聊起艺术,接触艺术。


打开最近的朋友圈,每天都能欣赏到好几幅风格鲜明的手机绘画作品。它们是刘毅“专属的线上个展”:朋友圈是展厅,持续的手机绘画创作是日日更新的展品,而列表的朋友们则是固定的观众。


刘毅日常朋友圈一览


“我希望艺术可以日常化,就像用手指在手机上画画,储存,再发朋友圈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却可以让艺术的分享变得更加直接。”在刘毅眼中,艺术就应该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我的身边时常也会有朋友调侃说艺术太难啦,看不懂也完全不会欣赏。我一直在思考他们畏惧、抗拒,不愿意主动去接触艺术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把艺术看得太重了,所以它变得刻意了不自然了,我们就把它推远了。但如果艺术本身就和漂亮的风景以及美味的大餐一样呢?”


刘毅在麓湖驻留期间手机绘画作品组图


刘毅说他承认普通大众和艺术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种隐形的门槛。但他相信,这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被缩小,不断被拉近的。“比起知道那里有一个门槛而后强行去解构它,我更愿意建构生活化的语境,以轻松的姿态去探讨艺术。当大家觉得艺术就像漂亮的风景和美味的大餐时,所谓的艺术在大众面前隐形的门槛是不是也就会很自然地消失了呢?”


事实上,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尝试。


比如他觉得“树”就是最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仔细观察树木动态的生长过程,能洞察其中协调的力量和美感。


比如他在福建的小村庄里,提取一个当地老奶奶剪纸作品的图案制作为巨型的雕塑放置在小学校园的广场上。


刘毅在福建小村庄创作的巨型雕塑


比如他坚持了近七年的手机绘画,用自己的手指随时随地以方寸间绘画的形式记录某一刹那的景象、情绪、细节......


又比如他在今年的驻留过程中,从一块红土为起点延伸出“麓巨乖”的概念,做了一只红绿撞色的麓湖精灵,在艺术季把它带到了居民和游客的身边。


“这次驻留作品的整体灵感是和麓湖这片土地相关的。麓湖大量的红砂岩给了我对整个岛屿非常直观的色彩体验。所以当我在麓客廊展厅里看到A4美术馆建筑史的第一块红土安静地躺在一个小玻璃柜里时,我似乎感觉到了它的呼吸,接着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它眨眼的形象,围绕红土及其之上绿色生命后续的想象就由此展开了。”


刘毅在灵感来源(麓湖的第一块红土)上进行创作尝试

手机绘画上出现的麓湖精灵雏形





麓湖精灵是大家共同的作品


刘毅试图呼唤一系列的“一起”中讨论公共艺术的理念和维度,艺术不再是艺术家个体思辨的单一行为,它来源于“我们”“你、我、他”,是一个平行的时空。可以说,作品的来源和你有关,我为此而创作,作品表述者我们共同的经验,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话题始终围绕着我们一起互动所达成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最终目标。


——摘录自丁乙在刘毅的新书《一起》的序


简单来说,公共艺术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一起去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太容易实现的事儿。就像这只在巡游船上“躺平摸鱼”的“麓湖精灵”,会让我们在它所营造的氛围下由衷感叹一句:“喔~~~,此刻真好:)”。


刘毅在水上巡游现场,和《喔~~~,此刻真好:)》合影


刘毅画册《一起——公共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封面


关于麓湖精灵的创作和展出,刘毅还分享了许多的小故事:他谈起在一次稀客稀客的“吃起”活动中,和麓湖居民范姐聊天,她那天整体服装搭配刚刚好就是红色和绿色;又讲到后来通过和樊磊老师的交流,深度了解了麓湖地区的在地文化及历史溯源;说起包括巡游当天在场观众和麓湖精灵热情的互动。


刘毅参与“稀客稀客”吃起活动,和麓湖居民范姐交流探讨麓湖的社区艺术

刘毅参与“稀客稀客”吃起活动聚餐交流(从左至右依次为樊磊、刘毅、A4驻留艺术家余童)


“甚至在后来我还听说了这件作品很多可爱的昵称,有叫它青蛙的,狸猫的,大青虫的。坦诚地讲,我真的完全不介意,相反我觉得大家都对它有感觉,愿意给它起名字,是件很好的事儿。虽然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但无妨,我只希望它最后会有一个日常生活化的名字,比如我现在就想它叫‘麓巨乖’。”





社区艺术季就是一次蕴含生命力的共创


在社区创作和社区互动就像是一种滋养,刘毅如此定义着。“当来到一个地方,无论和居民交流,了解在地的历史文化,还是走访安岳石刻、彭州书院、永陵,都是非常生动有趣的体验,能感受到生命力蕴含其中......”


刘毅在驻留期间考察安岳石刻

刘毅在驻留期间考察永陵(左),刘毅在工作室进行创作(右)


尽管在社区进行创作会有很多无法预测的困难包括组装,和公众预期不一致等等。但这些恰好是刘毅眼中需要去思考调整的内容。既然公共艺术带有服务性质,那就理所当然应该去回答怎样去服务才会让更多人满意的问题。社区的艺术特殊在要体现公众的参与,是专门为公众设计的艺术。这意味着艺术家的作品不再只是为自己而做的,而会更多去关注与公众的交流,或者让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件作品。而非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作品。刘毅强调说这是很有意思也有意义的现象。


“艺术走出美术馆是非常重要的事,这是艺术的一种作用,也是对艺术家的一种挑战。传统美术展览的方式,在这样的一种策划和运作下,会更加丰富有趣,更加有探索性。就像我能从麓湖的社区艺术季中看到一种未来的状态: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邻居们自发组织设计参与社区节日,焕发出强大的亲和力。而在这种亲和力的背后,“社区的节日”就变成了“我们的节日”,变成了一个能让居民、公民、个体、美术馆包括小猫小狗小叶子甚至这个社区的风都融入其中的完整的共同的节日。但从这一点上讲,意义就非常之大。”


孩子们和“麓湖精灵”玩耍的场景


同时,在刘毅驻留的这段时间,麓湖各个年龄层对社区艺术季的高度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他,这让他坚信在未来不会有更多人说自己不懂艺术,不愿意接触艺术。“只要大家在看就很好了,不一定需要懂,当所有的感受慢慢融入到真实的想法之中,一切就都有了。”





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艺术。


公共艺术所推进的就是一种共同的智识,共同的成长和共同努力的力量。如果有一件有意思的作品能够让公众和艺术家一起去创作,能够让小孩、老人,又或者没有接触过艺术亦或是害怕艺术的人去尝试,我们还会觉得艺术遥远吗?


刘毅和麓湖精灵


如果还要问,我们与公共艺术有多远的距离?或许依然给不出具体准确的数字,给不出绝对清晰的界定,但不知不觉,已有一些懵懂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就像我们正在共同创造、经历、体验的社区艺术季。它让艺术并不遥远,并不陌生。它让快乐聚集,让快乐接种,让快乐发生。


我愿意相信:我们“在一起”,和艺术“在一起”,会拥有很多很多的有温度的力量。


[1]:摘自刘毅画册



 艺术家介绍 



相关阅读


社会剧场演出:《蛤蜊岛·麓湖番外篇》观众报名正式启动!

A4驻留 | 触目艺术小组:关于“触觉对话”的一些实验与经验分享

A4驻留 | 郊游小组:让艺术的故事在社区自然生长

A4驻留 | 余童的驻留观察日记

A4驻留|高文谦:用计算机呼唤出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A4驻留 | 赵川:“蛤蜊岛戏剧工作坊”成员公开招募啦!

A4驻留 | 余尔格:“肢体剧场”开启演员公开招募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启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艺术中心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 位艺术家开展工作。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4个Lab空间和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19年10月设立的分支空间,依托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致力推动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青年性、实验性、专业性与交流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空间。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个接待中心,4个Lab空间,1个1230平米展厅,1个艺术家会客厅,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位于麓湖周边的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依托现有空间,艺术中心每年推出各类艺术项目,特别通过其中运营的“儿童艺术空间”、“白盒子空间”、“造木空间”与“社区实验室”项目联合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丰富的在地互动项目。与此同时,艺术中心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机械·森林·光语石”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7月4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内容编辑:吕霖茜

视觉设计:谭言

内容排版:刘佳钰

内容校对:江雨杉 周仪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