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驻留 | 触目艺术小组:关于“触觉对话”的一些实验与经验分享

麓湖·A4美术馆 A4am 2022-11-24


触目艺术小组为了探索“触觉对话”在成都驻地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本篇推文含有大量实验过程的描述与数据,需要你的细心阅读。读完全文仅需六分钟,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关于触觉的新的看法与想象……



在成都驻地期间,我们突然想实践一个新的东西:过往我们的触剧都是以“演员输出信息-观众接收”为主,如果把这个事情倒过来,让观众也能“输出触觉“,表达自我呢?除了已经预设好一切、仔细排练过的触摸剧,触摸是否也能成为一个和语言文字等同的交流媒介,独立地传情表意,担负起“对话”的功能?


当然,在此之外,我们还希望“触觉对话”能一定程度上超越语言文字,发挥它直观、感性的特点,在“对话”时直接联结人的情感、直觉和想象,达到一种“元交流”。理想的“触觉对话”中,歧义和含糊是必然的,但这含糊背后又能有更深层的“精准”。


这样的“对话”是否有可能实现呢?说干就干,我们马上开始了第一次实验——


(以下实验中,“触手”指表演者,“被触”指体验触觉的人。)

(触觉表演/用触觉说话:被触闭眼后,触手让被触感受不同材料,或者带领被触做不同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实验一:从语言到触觉的对话



参与者】

A-立夏  

B-阿ye


【规则】

1. A想一句话,使用身边的材料,为B作一个简短触觉表演,把这句话用触觉告诉B。

2. B感受完后,也为A作触觉表演,回应A。


重复以上"对话"3次,复盘,看彼此是否“听懂”了对方。


阿ye闭眼,立夏握住阿ye的双手举起来


实验记录 by 阿ye


动作

实际想表达

对方是否 “听懂”

立夏:用一次性棉拖鞋套住阿ye的手,等待一会儿。

好热啊……

阿ye:把棉拖鞋放在立夏手上,把瑜伽垫盖在对方头上和身上,向下拉扯瑜伽垫。

我也好热……而且有点困……

立夏:用钢丝球搓阿ye的手,用毛巾擦对方的头。

要努力打起精神!

阿ye:抖动纸片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让对方摇头,点头。

游泳比赛好看吗?(对方之前在看游泳比赛)

X

立夏:外面声音太吵,我睡不着?

立夏:把耳塞塞进阿ye的耳朵。

塞上耳塞就不吵了,可以睡着了。

X

阿ye:比赛好吵,我不想再听见了?

阿ye:让对方双手合十,用筷子敲了一下杯子

要是觉得吵,可以开始禅修。

X

立夏:我现在平静了?


实验反馈


阿ye:疑问句到底该怎么转译?我试图让你点头和摇头来表达“好看吗”,但显然你并没get到……比起是非题或者“为什么”“怎么做”,触觉对话似乎更适合用来问“是什么”。


立夏:交流是有的,我们在同一个环境内(驻地公寓),有共同语境,话题八九不离十。但是因为问题都很写实,整个对话做下来的感觉更像是pro-tactile(为盲聋人士设计的一套触觉交流语言),非常功能性,跟感性的想象关联不大……


我们的初衷并不是发明一套暗号。怎样改进,才能更靠近“触觉元交流”的设想呢?


改进与优化


1、增加计时规则:第一次实验中,挑选材料和思考表演方式耗费不少时间,对话限定时间更能集中注意力。

2、材料精简:太多材料会让“触手”分神寻找挑选、“被触”分神辨别,如果提前限定材料,是否能减轻双方负担,把更多精力放在联想和想象上?

3、关于表演:不去提前设想具体的某句话,而是直接开始表演。从触觉出发,从触觉结束。

4、复盘环节:能否更有组织,产出一些“聊天记录”?

5、※(由触觉对话引发的新点子,可用于工作坊)触觉盒子交流会:故事分享者自己做一个触觉盒子,代表自己的故事;观众听完故事后,也做一个触觉盒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实验二:直接从触觉开始对话



【计时】

参考下棋的计时方式,AB两人各用一个计时器,每人各有5分钟。

表演全程录像。(避免忘记自己都干了什么……)


【材料】

只允许使用橡皮筋。


【复盘环节】

A看视频回忆,告诉对方自己第一轮做了什么。

B用一句话说出对此表演的感受。

A用一句话总结该表演的意图。


以此类推,直到复盘完所有的表演。


阿ye让立夏弯腰,把许多橡皮筋放在立夏的背上

立夏拉扯橡皮筋,用橡皮筋刮阿ye的额头



实验记录:三分诗


(A-1:A的第一轮表演,B-1:B的第一轮表演)

表演序号

动作

感受(一句话)

意图(一句话)

A-1

阿ye:三条皮筋圈连成一长条,挂在B耳朵上,让B用手指勾住末端往下拉。

立夏:猪八戒的耳朵。

阿ye:你自己戴耳环,你拉扯你自己。

B-1

立夏:用橡皮筋缠绕A的各个手指,用橡皮筋弹A后背,让A额头触碰桌子。

阿ye:猫在拱我。

立夏:戏弄是有趣的。

A-2

阿ye:用很多条橡皮筋把B两只手的食指中指绑在一起,摸B的头。

立夏:欲言又止。

阿ye:猫猫不许动。

B-2

立夏:用橡皮筋扫A的鼻子和肩膀。

阿ye:猫猫不乖。

立夏:更多更多的分离。

A-3

阿ye:让B站起来弯腰,把橡皮筋散落到B背上。

立夏:斑驳的雨点。

阿ye:教训猫猫。

B-3

立夏:用手指在A肩膀弹奏。

阿ye:虽然猫还在抖但是它没有那么暴躁了。

立夏:人是琴。

A-4

阿ye:让B伸出手五指朝上,每个手指依次套一个橡皮筋。把橡皮筋依次放在肩膀、手臂、膝盖、脚背、头顶。

立夏:朝圣的祭坛。

阿ye:把猫安排得明明白白。


继续精简,只用一个词来形容感受?


B(立夏)


无限


欲言又止


密坑


祭坛

A(阿ye)



注意!


挑衅


顺从




实验反馈


1、做动作时会有呼应,对话时能明显感受到“交流”。但一复盘才发现,基本是在自说自话,彼此理解的东西会跑得非常远……当然,这个“歧义”的过程本身也非常有趣。自己在回看时,可以经由对话看到自己下意识在关注的东西(阿ye就一直在想猫……)。

2、通过“一句话复盘”,产出了类似诗的“聊天记录”。但因为话题非常发散,产出的东西也非常松散……比起“对话”记录,更像是“歧义”记录。



可做变化的方向


不经思考直接开始触觉表演,出来的结果会非常随机,更接近精神分析。这个方向非常有意思,可以保留。这种“计时+限定材料+触觉出发自由对话”的触觉对话,我们暂称为“超现实主义对话”。


在此之外,如果对话前限定话题/场景/角色,产出的东西是否会更有中心,更能“聊起来”?对于从未接触过“触觉对话”的人而言,也更好进入?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实验。




实验三:主题对话·魔王城



【计时】

每人4分钟


【限定材料】

瓦楞纸、快递盒、靠枕、狗尾草、野花、塑料袋、布料、泡沫。


【限定场景】

对话双方都在魔王的地下城。双方可以自选在地下城中扮演什么角色,角色选定后不可变更。


立夏把快递塑料袋和衣物盖在阿ye的身上


表演序号

动作

被触感受

触手意图

A-1

阿ye:用瓦楞纸板抹B的胳膊,在一条胳膊上放泡沫板,敲打泡沫板,在泡沫板上再放快递盒子,敲打盒子。另一只胳膊重复以上动作。

立夏:“这是个建筑工。”

这是一个搬砖工,每天负责盖魔王的城堡。

B-1

立夏:拍拍A,发出一些可爱的声音,递给A一只花,然后掏掏被触的衣服口袋,愤怒地把花抽回来。

阿ye:“花仙子?小精灵?觉得自己是山,小精灵生活在植物边,在山上穿行。掏兜的动作不太明白。”

我是一个卖花女,发现对方没钱后生气地把花抽回。

A-2

阿ye:继续重复之前“搬砖”的动作,在B头顶也放一个靠枕,然后把所有东西哗啦啦弄倒,蹲在B腿边发出土拨鼠尖叫。

立夏:“这个建筑工建的墙塌了,他很绝望。”

勇者和魔王天天打架把刚修好的城堡又砸了,搬砖工心好痛!!!

B-2

立夏:把纸箱放在手上,用手指扮演小人走路,从肩膀走到手上,在手上用草的根部戳一下,用狗尾草的毛摩擦A的胳膊。

阿ye:“有小人在肩膀上走,可能是小精灵在山上巡游?小精灵非常可爱调皮,在草丛里穿行。”

我在城堡旁边种花。

A-3

阿ye:让B两手分别拿一个快递盒,托肩膀让B站起来,控制B双手拿着快递盒击掌,然后双手从上往下抡。

立夏:“建筑工控制城堡变成了高达,要毁灭城市。”

搬砖工愤怒了!黑化变成了怪物,要砸死所有来搞破坏的人!

B-3

立夏:用狗尾草的绒毛触碰A的手臂,让A站起来,用塑料袋摩擦A臂膀,最后让A做一个“飞天”的姿势。发出一些可爱的声音。

阿ye:“小精灵似乎被黑化的搬砖工激发了斗志,决定拯救世界,于是开始巴啦啦变身,经过一大串花里胡哨的特效后长出了翅膀,变成了魔法少女,能治愈世界的最强治疗!!”

卖花女发现城市有危机,变身为魔法花女要和城堡高达battle。

A-4

阿ye:让B两手各拿快递盒,托肩膀让B站起,让B歪头,发出“啊?”的声音,让被B坐下,敲打一下快递盒。

立夏:“城堡高达被打败了!”

搬砖工看到小精灵突然变身变成魔法美少女,非常迷惑,想了想搞不清什么状况,但突然觉得好像不想再打架了,于是坐下了。

B-4

立夏:用布摩擦A后背,把纸箱放在A手心上,然后突然把A手里的纸箱换成卡纸片。

阿ye:“感觉到似乎有城堡,其他的没get到……”

高达被打败了,城堡也被毁了。



实验反馈


1、幻想的情景设定很能激发人的想象,有场景和角色的时候会产生神奇的经典故事剧本的结构(角色登场,起承转合等。当然,这也很可能是参与者双方写剧本的条件反射所致……);

2、幻想式的故事容易重剧情而轻抽象感受,同时纯粹的幻想容易使角色和自身关联不强,参与者最后对作品没有归属感;

3、和其他朋友做同一个题材时,朋友会有些不明白每一步要干什么,需要更多基本的指引做“脚手架”;

4、(来自其他朋友的反馈)在对方表演时,会分神想自己下一轮要演什么,没有完全沉浸去接收对方的信息。



改进与优化


1、试试大洪水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可能会更容易代入自己?

2、试试其他更加细腻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方式。比如让角色“独白”?

3、(适用于工作坊)提供聊天记录表格,给予参与者“脚手架”,辅助对话进行。

4、先让参与者对“创作触觉”这件事放松,慢慢上手手,再鼓励被触更主动地去感受和想象,注意“聆听”和“表达”一样重要。


根据上面的实验,我们重新整理,设计了适用于社区艺术节工作坊的“触觉对话”~




触觉对话(工作坊版本)



【触觉对话·破冰】


时长:

20-30min


材料:

绳子、毛球、橡皮筋等。两人一组,自选一种材料


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用触觉回答


规则:

A用语言问B一个问题,B用触觉回答。两人交换,以此类推。

  可从下列问题中选择,也可自由发挥:

l  你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

l  这件事给你的感觉?

l  你现在的心情是?

l  我给你的印象是?

l  你觉得爱是什么?

l  梦是什么感觉?

l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l  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有其他想问的也可以问)



【触觉对话·魔法领域】


时长:

20-30min


材料:

绳子、毛球、橡皮筋、布料、橡胶手套、棉花等。两人一组,自选1-2种材料。


场景要求:

对话双方都在魔法世界。双方可以自选在魔法世界中扮演什么角色,角色选定后不可变更。


对话后,完成聊天记录表。(也可一边对话一边记录)


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对话”的成果


表格如下(两人各持一份,记录对方的动作及自己的猜想):


序号

对方动作

你觉得对方想表达?

对方实际上想表达?

第一轮:

你是魔法世界里的谁?


_


_


_

第二轮:

在这个魔法世界里,你会做什么?


_


_


_

第三轮:

这时,你看到了对方,然后——?


_


_


_

第四轮:

然后——?


_


_


_



【触觉对话·静默错位】


自由用语言向对方提问,对方用触觉回答。

其他规则同上。



 小结 


经过一系列探索,我们对触觉对话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用途,大概可分为以下两类:


1、作为“元语言”的触觉对话探索。

2、适用于工作坊及演出的触觉对话。


第一种触觉对话,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想让触觉在保留表意模糊性的同时,又达到一定的精准,有真正的“交流”,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需要摸索。目前我们使用了各种辅助方式(限定话题、场景、用语言辅助等)对触觉做了“降维打击”,来维持基本交流的进行。但有没有办法,可以去掉所有辅助方式,仅凭触觉呢?又或者,“交流”的精确性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什么才叫做“交流与共鸣”?只有“你明白我说的”才算是交流吗?所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更多更多的思考和实验。


如果说第一种触觉对话重点在对“元语言”的探索,第二种触觉对话的目的则更加实用。除了拓展交流的边界,我们同样希望触觉对话能用在工作坊及表演中,更友好、简易、轻量,让更多人能迅速上手,用触觉表达自己。此外,“对话”的形式也可以协助我们突破触剧表演“每次只能一位观众”的瓶颈,让观众和表演者的身份不再固化。(本次工作坊中,已经有参与者自发创造出了第一个双人表演、双人观众的触剧……太强了!)


“触手”在引导两位观众把手臂搭在一起,两位观众对同一个剧目的感受会有微妙的不同


触觉对话还有非常多的东西可发掘,我们将继续探索,拓展更多可能。也欢迎你和我们一道,踏入触觉的世界,把你的实验与感受告诉我们。

 

文字撰写:叶雅欣 夏磊蕾



触目艺术小组定期组织集体排练、个人创作、线上读书会和公众工作坊。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加入触目,以任何他们自愿的形式参与和组织触目的活动。


如何联系?


邮箱:tactileeye@gmail.com

触目Tactileye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艺术家介绍 



相关阅读


A4驻留 | 郊游小组:让艺术的故事在社区自然生长

A4驻留 | 余童的驻留观察日记

A4驻留|高文谦:用计算机呼唤出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A4驻留 | 赵川:“蛤蜊岛戏剧工作坊”成员公开招募啦!

A4驻留 | 余尔格:“肢体剧场”开启演员公开招募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启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艺术中心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 位艺术家开展工作。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4个Lab空间和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19年10月设立的分支空间,依托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致力推动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青年性、实验性、专业性与交流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空间。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个接待中心,4个Lab空间,1个1230平米展厅,1个艺术家会客厅,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位于麓湖周边的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依托现有空间,艺术中心每年推出各类艺术项目,特别通过其中运营的“儿童艺术空间”、“白盒子空间”、“造木空间”与“社区实验室”项目联合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丰富的在地互动项目。与此同时,艺术中心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8月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机械·森林·光语石”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7月4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视觉设计:谭言

内容排版:刘佳钰

内容校对:江雨杉 周仪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