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AB | 关于「人工自然」的46份回应
A4艺术书展在今年的OpenCall中,曾经向大家提问关于「人工自然」这一议题的想象,邀请所有报名者聊聊对「人工自然」的理解或感受。
我们从174个创作者/团体/机构/品牌/的回应中,最终挑选出了46份,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情况下,对部分内容及标点符号等根据表达习惯做了简单调整,并删减了示意报名者身份的内容。用匿名呈现的方式,与各位读者分享。
如你也有自己的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截止4月3日24:00,我们将为点赞最多的5位读者,送上书展单日门票2张。
A4AB:
在本届书展中,我们将特别关注「人工自然」这一议题,请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人工自然」的理解或感受。
回应者1 :)
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工自然”,大概是我的家乡福建古田。从我懂事以来,家里的大人就告诉我,在60年代为了建造我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将曾经的古田县城淹没在人工湖下,全县人民搬迁新址。小时候我见到的人工湖,已经有了名字——翠屏湖,省级风景区,四面环山,烟波浩淼,看不到一点人工的痕迹,只有自然,在我童年的时候,这片湖已经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度假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而旧城,随着曾经居民的老去和离世,悲壮的色彩也渐渐淡化,只是家里的老人在看见新建的公园墙上有古田老城的照片时,还兴致勃勃的指出了家的方向。
回应者2 :)
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說,「人工自然」是人類參與自然過程中的行為產物,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必然結果?人類本就來自自然,至今人類的生活也無法脫離自然,人類運用自身對自然的理解與想像進行創造而形成的具有人類意識的自然形態雖不獨立與自然之外卻與第一自然有著顯著區別。
回应者3 :)
单纯从创作者的角度,会第一眼将其感觉为“人文自然”,自然便是庇护所,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内心的庇护所。进入再出来,将自我的感知在生活和创作中将其富于多种媒介当中进行表达。
回应者4 :)
人作为数据的饲料,成为了滋养地球文明的果实。在人工智能的人造大自然丛林世界中,扩张着所谓的文明,野蛮化的秘密不过如此。
回应者5 :)
每个生命在诞生之际,都会对身处的环境造成影响。蚁群、蜂群或者动物族群也在影响着它们周边的自然,但是相较于它们来讲,人类的改造早已经超越了满足生存所需。而某些造物和改变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环境重新吸收、分解与恢复,很多危机也已经悄悄埋下伏笔。有人说,发展产生的问题要用发展解决,但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就可以处理的问题,而是需要在观念与意识上进行思考与改变的。
回应者6 :)
面对不断加剧的现代化,人们内心不断涌现与当下逆反的时间与空间,而现实的真实与虚幻,已经亦真亦假无法分辨。同样,人工自然已经是一个互为修正的无效形容。
回应者7 :)
执行人的意志。
回应者8 :)
人工自然、在野,都是如今国内比较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但其实这个话题作为艺术家或者文化参与者,再多的讨论也似乎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每个人都免不了成为物质循环中的一节。我理解的着重点还是一种都市生活对于生态的想象,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特权,一种认为自然是可操控的特权。自然中真正暴力和丛林法则的部分,似乎被故意回避掉了。大家都有讨论人工自然的权力,但是真正获得责任、义务和行动力的,其实还是能使用公权力的管理阶级。
回应者9 :)
这个词是现代文明的某种奇观,随着仿真的技术成熟,人造的和自然的不再是对立面,任何虚构都可能替代真实。
回应者10 :)
当下第一反应是想到邱比的《人造景》;对应的画面是坐在车里,车从硬质的规整的拱形隧道中钻出来,看到很多绿色。
回应者11 :)
艺术家Andy Goldsworthy说过“我们经常忘记我们是自然的。大自然不是与我们分离的东西。因此,当我们说我们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时,我们也失去了与自我的联系。” 我们很希望通过女性敏感浪漫的经验反思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去看待自然、和自然产生连接,并且到自然中,到生态古老的记忆中去找寻、尊重和发掘,并从中获得灵感。
回应者12 :)
出人出力帮助自然成为自然。
回应者13 :)
人工自然如果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其实就很像人类对自然的二次创作,我觉得这个方式很多时候还是源于最根本的社会需求和环境问题,在社会大环境中,人类与自然的脱节是越来越大的,但人类与自然的这种天然的联系又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心底会产生渴望的。而从环境层面上来看,自然环境确实在日渐萎缩,以至于物种的灭绝,所以到了人类需要去寻找自然的这样一个状态。其实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有一部分人工自然的艺术创作的,比如大地艺术,以及一些装置艺术,其实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思考过与自然的关系和连接,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和需求也不会停止,如果身体上不能去实现,那么就让我们用精神去产生互动和共鸣。但我希望人工自然永远不会代替第一自然,我也希望人工自然的创作不会让人适应人工自然或变得麻木,而是能更多地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和谐。
回应者14 :)
感觉是一碗加了很多味精的鱼汤。
回应者15 :)
现代生活不提供关于自然的记忆,但是和自然的亲近感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人工自然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记忆的重现,通过这样的形式让自我显现。我们通过书本也同样进入创作者的记忆和思维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被遗忘很久的自然形式。
回应者16 :)
我想到的“人工自然”是人为改变的风景。70年代有个摄影展,(New Topographics: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似乎和这个想法有些相似:客观的记录高速公路、购物中心、住宅区等景物,使得自然风景与人造新地形空间相互区隔,却又在各自系统中形成新的图像。
回应者17 :)
因为我住在深圳,我会觉得整个深圳都是人工自然,即使是海洋,也是被围起来用探照灯监视的海洋。自然有很多种,但是深圳的自然给人的感觉是塑料的。我不认为只有人制造出来的假花假草才是人工的,绿化带、移植植物和宠物或许也是人工自然的一种,但我认为所有对于自然的拙劣模仿都比不上真实的自然。现在的想法是,对于群众来说,漫画和公共艺术比起来或许交互感更差,但却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去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或许更加适合记录一些人们的事情与时代。我认为听故事其实是人们一个更为简单的感动。
回应者18 :)
我认为,人类语境中的自然都是“人工自然”。人类能认识到的自然,必然带有“人工”的印记。
回应者19 :)
首先,“人工自然”是一个矛盾的议题,他出现在现代文明生活中的每一处,是’非自然’的自然而然,我们发现、接受并与之共处,他们便利了我的眼睛,满足了对未知场景的想象。时而被批评,但又站在双标之下享用他。其次,站在个人创作者的角度,人类的身体表现、思维情绪也大多被人工自然影响,我们说加工过的话,好像是不真诚不自然的,但是不得不的。
回应者20 :)
有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做作起来。是那种潜意识里条件反射式的“装”。装明白,装无所谓,装努力。甚至在画画的时候不自觉的炫技。如果有意识的去发现和克服这些毛病。会更了解自己,也能比较轻松。与人相处时看起来也会更自然和诚恳。这种刻意保持的自然和谦虚,在我们看来是一种有意而为的“人工自然”。
回应者21 :)
人工自然作为景观的一种,既带着人为的控制又有着自然的变化。自然生长的力量是充满生机的、不确定的,人工让这一切变得可控,且按照自身的意愿有意地限制一些变数。人工自然可以模拟景观、模拟生长姿态、以全新的方式去塑造日常所感受的景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也成为了造物“景观”的一份子。
回应者22 :)
在我的理解中,人工自然是突兀的人造物,因为多在城市空间显示,所以显得不合常理。但城市里的人唯一能够接触的就是这些人造的自然环境,渐渐地,自然的自然就不合常理。经常有描述说某些植被种类适应性强,可以在嘈杂且不稳定的城市空间生存,不如说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在超速运作后试图重新找到平衡。
回应者23 :)
人工自然某种意义上是另一种自然现象。
回应者24 :)
在过往的定义中,狭义的“自然”往往和山谷河流联系在一起,或者至少是单纯的树林绿地。然而现代城市人群所生活的环境早已变成了各种人造物和自然互相融合的产物,这种混合状态应该被视为一种“新自然”。它是城市人类对于政治、历史、环境、设计、技术等等方面的不同理解的产物,当然也是近现代工业化的结果。每天的相处让城市人群过于习惯它,以至于实际上将它当作了“自然的”环境,然而它的变化速度也是很快的,甚至有可能超越了人们真正适应它的速度。这样迅速变幻的“新自然”,会激发人类产生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行动和情绪,并且把人类的命运引导到未知的方向去,这也是我在摄影创作中想要着重关注的一个部分。
回应者25 :)
屎:从人身体来又到大自然中去。屎的成分就是人工世界的东西。
回应者26 :)
因为从小生长在城市里,对于大自然的接触是缺乏经验的,但在我们生活的附近会密度均匀的分布一些人工自然,它们像是城市里一块松弛的“地毯”,是被人们所需要的。疫情存在的这几年,人工自然的存在像是一种人们内心空间的外延,在被压缩和封闭的时间里,人们对那些可以交互和流动的空间更加迫切地想要靠近。
回应者27 :)
我不关注。
回应者28 :)
人工与自然表层词义上相反,用前者描述后者,词义矛盾下能联想到高度人工化世界中运用大量资源,技巧去对简朴自然进行模仿和还原的行为,可以想象成智能的自负,也可以理解成动物本能促使人在高压的,机械的,重复的世界里对原始状态的渴望。不见天光的墙上安装一盏模仿天光的灯,从产生这个想法到出现这样的产品和发生购买行为这一全过程,都有些戏剧效果。
回应者29 :)
只是一种痕迹,人类存在的证明。但是这种证明放在时间动线上,约等于零。
回应者30 :)
成员A:我对于生物艺术 BioArt 还有点感兴趣,这或许是模糊化实验室环境(或展厅环境)以及自然的边界的一种方法。成员B:我一直很喜欢大地艺术 Land Art,之前有读过一些关于White Cube相关的争论以及Robert Smithson 写的关于他进行大地艺术实验的文章。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人为创造和自然画布融洽结合的例子。而且近来我认为所谓的自然也不仅仅是大自然作为场景,它也可以是某一种自然元素。例如使用冰或者水进行创作(Ice Watch一类的作品),或者生物废料(不过我对此没有什么研究)。还有一种更加现代化的表现或许就是利用数字化软件去模拟生物晶体Biogenic Crystals所产生的分形一般的形态特征来表现自然的美和随性。
回应者31 :)
人类破坏了自然、又为自己创造自然。
回应者32 :)
“人工自然”的议题在我们看来,依旧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内心的关系。在多种关系的链结之下,如何平衡内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如何构建主观判断的创造性外部条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回应者33 :)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慢慢远离大自然,但我时刻都会感觉到过长时间远离大自然呼吸到的空气会越来越少,渐渐的灰尘都会填满肺部。所以时常需要去公园一类树木成群的地方补充能量。树木、湖水等自然景观或许不可避免的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自然就需要人工自然来让我们保持“呼吸”。
回应者34 :)
人工自然把人的主体从自然中分离了出来,又以人的技术思维对自然进行了人类视角的描述。我们好奇那些人类描述中的自然无法完全覆盖的原始的自然的残余会以何种方式被遗留。
回应者35 :)
人类对自然的基因改造,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如果改造的好,会留下如石雕壁画一类的人类文化遗产,如果改造不好就会发生诸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世纪影响,但无论如何,人类在真实自然面前都格外渺小,人类不会永恒,自然一直存在。
回应者36 :)
矛盾,对立,伤害,必然,共存。
回应者37 :)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困于网络世界的信息流中,真正的自然离我们不远却又仿佛被隔于屏障之外。因此在我的思考里,“人工自然”或许是在社交网络纵横的现代生活中,一片能让人抛去繁杂思绪的自留地,一个能够专注地面对自我的地方。它可以是像素点构成的一片绿地和天空,也可以是桌面上象征着自由出口的摆件,也可以是创作者们制作的插画、书籍。这是一种让人回归交流与陪伴的本质,回归身处自然中的返璞归真。
回应者38 :)
大自然的表达映射了人类的画像:期待着的,疑惑着的,挣扎着的,困扰着的,或是抱有希望。而自然的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该如何从人工中获得重生,既美丽又可怕的事物该如何存在,又该如何抵达,这将是一场不寻常的旅程。
回应者39 :)
角落里永不凋谢的绿色植物,瑜伽室里的海浪声都是人工想要模仿的自然。但我都没有兴趣。在这个ChatGPT人工智能愈来愈发达的未来,让我们勇敢期待一下,地铁、玻璃大楼大部分都会被废弃,因为人再也不用去办公室做无聊的工作。金钱资源会被运用去开发真正的自然,可以划船去森林里社交、工作。这是我期待的人工自然。
回应者40 :)
个人的体会是,“人工自然”是人工制作形成的自然,落脚点在“自然”。自然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受限于环境、季节、地形等客观因素,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去制作形成部分“自然”项目。例子之一就是城市中的公园。公园是介于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之间的空间,收纳自然兼并人类形态的样本。在公园,物、人,及其相互的连接都自然展开其面目,是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一直以来,我对每个城市的公园都有极大的兴趣,记录和观察那些已经存在的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存在。从2017年起,我开始持续性地拍摄公园。每次抵达一个城市,总会有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当地的公园散步。这是我试图靠近在地的一个途径,也是靠近自己的珍贵片刻。这几年,我陆续整理拍过的“公园”照片,选择其中一些制作摄影手工书,每年更新新的内容。这个过程蛮庞大和疲累的,但梳理某条线索和记忆的真实感总会指引我继续做下去。这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一定程度的“自然”的需要。
回应者41 :)
人的一切创作与想象都是来自于自然的某个时刻,人类制造工具,创造出生活的一切都是为了人可以在自然中生存,人工的存在也是对于自然的回应,是人为了在自然中生存所做出的努力,而这样的努力也是需要同过去存在的自然本身达成协调。
回应者42 :)
各种社交软件环绕而成的屏幕文化就是一种人工自然。
回应者43 :)
在我理解中,人工与自然本是互相矛盾的社会具象表现。即人工为之则非自然而然也。「人工自然」则成为了哲学词汇,两者之间进行了交汇。通过人工去塑造、模仿自然,使得工业化以拟态的角度去发展,从而融入自然界,这大概是高等文明发展后期阶段的选择。(我瞎说)
回应者44 :)
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但人之为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正是因为对自然的背离。人工自然便是这样变形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当下之所以新鲜、热门,正是因为背离的速度太快,人们有了过快背离带来的不便以及困惑,从而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取得一个均衡的位置。
回应者45 :)
人工与自然从来不是矛盾的。自然可以疗愈人的同时人也可以改造自然。我认为人工的自然是现代人提出的新定义的关于新生活的乌托邦。在完美的人工自然中所需要实现的就是舒适与可持续,这与艺术的可能性不谋而合。
回应者46 :)
我觉得人工自然来自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本质是对造物主的崇拜。人类一直想扮演造物主,这是终极理想,终极乐趣。
点击下方文字你还可以看到:
A4AB X “青鸟计划”招募 | 需要奇思妙想的创作者们!
2023A4艺术书展实习生持续招募中!
关于A4AB
Learn More about A4AB
A4AB是由A4美术馆在2022年发起的一项以“艺术家书”为开端的的公共艺术项目。美术馆在青年项目中通过建立与国内、外艺术出版行业、创作群体及社会大众的集中对话,将当代艺术的公共性流通与成都在地文化互文。并长线立足推动西南地区的艺术普及与跨文化交流,建立共识主动的艺术创作生态,为青年创作者搭建有效的关系网络与系统的扶植平台。
关于A4美术馆
Learn More about A4 Art Museum
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百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6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文案来源 2023A4艺术书展OpenCall所有报名者
内容排版 张云玥
内容校对 田乃玮 唐雨莛 董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