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读《论语》|92句原典精读后的变化,论语测试第二弹《里仁》篇见分晓

2017-04-20 讲堂《论语》学友 文汇讲堂

编saying:

“日读论语,说理互动”听友自助学习活动转眼已过5个月,上周五(4.14),在二十余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学友的同桌论道、思维碰撞下,《论语》第四篇《里仁》已全部学习完毕。自此,《论语》92句原典伴随104天学习烙入内心。本篇重点阐述儒家核心思想“仁”,是前三章学、礼、乐后的提升,涉及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分、君友关系相处、知行合一等话题,这些儒家的重要原则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日前,学友们对《里仁》部分内容进行了自测,今放送试题及论述题精选回答。欢迎有兴趣者加盟第六章的学习,发送“论语+姓名+职业+手机号+留言”至微信后台报名。(五月底学完第五章,六月开始第六章)


 

论述题一:孔子在“里仁篇”中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仁”的?


精选回答:

1:本篇对于仁的论述和解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先从自己居住的地方谈起,“里仁为美”,比较了仁者与不仁者的秉性与志向、对待富贵贫贱的态度,对好仁者与恶不仁者的为人处世态度等予以层层递进分析,展示了作为一个仁者应有的人生抱负以及他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鲜明态度。作为一名仁者,应该里仁为美,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能好人,能恶人。富贵以道求之,观过知仁,等等。既歌颂了仁者的真善美,也抨击了不仁者的假恶丑。

 

2:“里仁篇”中谈及从择住处开始就要向仁,正面论述仁,近朱者赤,个人选择很重要,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谈及不仁者和仁者的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冲突和统一问题,具有践行指导意义。谈及个人精神追求、国家治理之道,纵向论述仁对个人,对集体,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谈及孝顺父母的问题,仁人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异议,游必有方也显示对父母的尊敬。仁对父母关系家庭关系的处理也十分重要。本篇从小到大,从个体到家庭到集体再到国家,从横行比较到纵向比较,多角度多层次地综合阐述了仁。



3:首列“里仁”,盖示人以择居之道也。而此言“里仁”,是从浅处说起;“不仁”章,此言人不当为境所累,俱当全己之仁也。语意归重“仁 39 38313 39 14988 0 0 2656 0 0:00:14 0:00:05 0:00:09 2966者”。“惟仁”章,此言仁者用情之公而正也。仁是性,好恶是情,情本于性;“苟志”章,此为志仁不专者发。精神在一“苟”字。苟志于仁,便无恶;若间断不志仁,恶依旧生。“富与”章,此言求仁工夫,由浅人深,其初必先打破富贵、贫贱二关,其终必要打破利欲、生死二关。如是,而富贵可,贫贱可,暂而为终食,迫而为造次,穷而为颠沛,亦无不可。此无不可。此君无不可。此君子之所以不去乎仁也,此君子之所以成其君子之名也。此段议论,扼住“仁”字,直穷到底,发挥极为透彻。 “我未”章,此望人用力于仁,不可以力自诿。反复激励人为仁意;“人之”章,为以过弃人者发,非概言过之不同,乃言君子之过,不同于常人也。末句只就好边说。又小人之过,亦何待观。

 

4:首先孔子即说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正确选择居所;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其次,孔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何为仁,何为不仁。何为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安仁”、“苟志于仁已,无恶也”、“观过,斯知仁矣”;何为不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再次,孔子用对比的方式比较君子和小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最后,孔子表示应对于仁的无限追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母三迁(李慕白作)

 

5:仁与君子是“里仁篇”的两个重要主题,更道出这一篇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孔子多角度多层次论述仁,其中,对待仁的态度是居于仁道,以仁道为立身的根本;仁者与智者的区别是仁者安于仁,智者利于仁;义于利权衡是君子与小人的选择;德与位的关系是不要忧虑得不到职位,应该忧虑没有担任那个职位的才能。不要忧虑没有人知道我,应该注重自己有没有值得别人 认识、了解的才德;忠恕之道即仁道是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及人之心谓之恕;学习他人来修身即向贤人看齐,观人过而警示以及对父母的孝道。

 

6:孔子在“里仁篇”中从做人的根本态度、道德、道义及社会责任中多方面地进行了教导,也在客观上对人性进行了剖析,更多层次地把“仁”诠注清楚。让人无论是在家庭,单位和社会中每个小我与大我的选择上有了取舍标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上敬父母,珍惜友情,爱护小辈,签别人之所长,修正自所短。劝勉世人不要忧虑自己的才能没被发现不被重用,更应该在本位上发挥自身的才干。真正地做到心中无缺才是富,被人需要才是贵。

 

7: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8:《里仁》通篇都在讲仁,从《里仁》前13节来看,1-7节在论述仁的体和用;后面就涉及到与道的关系,义利之辨,与国家的礼让关系,大概分这么几个角度:一是仁的重要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二是仁者的能力,久处约,长处乐,这是从正面表述,苟志于仁,无恶也;也有反面描述。大凡是描述如果具备仁,会有怎样的境界,会做出怎样的好恶和抉择。同时也描述了获得能力的过程,如观过知仁;三是与义利的关系,比如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无莫,义之与比。放于利,多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是落实到具体培养的人群中去论述。也论述了仁在里,表现出来就是义,仁的外化。四是从与道的关系,朝闻道,夕可死矣。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这里细致地区别了与道的异同、与义利的关系,甚至与礼让的关系。以此来丰富仁的各个层面。

 

论述题二: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请思考:通过“里仁篇”的学习,你个人生命发生了哪些变化?


精选回答:

1: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于仁的真实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仁不仅告诫我们要选择在仁义的地方居住,与仁义之士交往,不仅要学会安仁,也要学会利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奉献给社会,为普通的民众做出榜样。取财有道,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要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要学会礼让为国,为人处世,不要过于讲究亲疏厚薄。不要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努力拼搏奋斗了,一定会有合适的位置。学会了如何关心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家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也是作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理论上学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2:同感于夫子“造次必于是”的君子情怀,常常如是要求自己。仁有着见贤思齐等一系列方法,是一项完整的体系。对我来说,触动最深的有二:一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争取以仁道为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它成为了我的指路明灯。二是理解仁所要求的父子关系,希望对父母更加孝顺。出于真情,劳而不怨,游必有方,可能是离家外出的小辈需要做到的事情。


孔子讲学图

 

3:通过“里仁篇”的学习,加深了对仁的理解。拥有一颗仁爱的心是做人的根本,体现待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对利和义有了更好的抉择,不担心“位”而患“无以立”,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确了孝顺父母的道理,对仁道的追求要一以贯之,重义轻利,努力自觉使自己的言行更合乎道义,使生命充满正能量。总之,通过“里仁篇”的学习,心灵更趋平静,凡事首先从自己处找原因,而做一个仁者的底气似乎更足了。

 

4:对于“仁”者而言,任何时候都是在学习成长的。因为当对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给予赞叹。同时,铭记于心,自己也要看齐;而当看到对方有过错,这又是一个检视自己的机会,勇于改错。同时,还要协助对方改错。现实的社会,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现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利益,那我们要采取什么方式来对待呢?一个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人,无法和他谈学问的。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任何回报。而只是说我们“取之有道”而不违背“仁”。他还明确指出,在强盛之际,如果处于贫困是可耻的。那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事情的出发点,起心动念处修炼。



 

5:通过里仁篇的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首先在观察问题时更加全面,客观; 当别人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或方法不完全理解的时候,会比以前更加的平静和坦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为思考。在日读论语学习以及在与大家分享中受到启发,学到了先贤的智慧和哲思,比如如何与长辈交流,与父母沟通,如何与领导、同事、以及家人、邻居更好地的相处。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种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学习了此章,我认为,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很多人即使明白了人生大道或者从错误中醒悟了,但是趋于爱面子的毛病,还是不肯低头认错,甚至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从而离真善美越来越远。学习此章,让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更加自觉。



完整试题放送


一、选择题

1.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下列选项中都是“里仁”的正确解释,如果要和全篇相结合,最好的解释是:

A.仁者之所居處,謂之里仁             

B.居住在有仁者的地方

C.居于仁道,以仁道为立身的根本       

D.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2.“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其中“知”的含义是

A.明了        

B.智慧       

C.学问        

D.主管 

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中“安仁”与“利仁”的区别在于

A.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和诱惑      

B.为已与为人       

C.安于仁道和安于利已

D.为道与为义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其“好人”、“恶人”的标准是

A.以爱为标准     

B.以义为标准    

C.以仁为标准

D.以道为标准

5.形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根源是

A.仁心      

B.私欲    

C.克己

D.贪欲

6.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其“志”在于

A.向前进      

B.向外展    

C.向内观

D.向上求

7.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其准绳是

A.以善为准绳     

B.以道为准绳    

C.以利为准绳

D.以仁为准绳

8.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其中“造次”的含义是

A.仓促

B.鲁莽

C.善辩

D.轻率

9.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其原因是

A.学在官府

B.目标高远

C.以利为义 

D.社会动荡

10.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在于提倡

A.一日之功

B.力不从心

C.自觉努力

D.为仁由已

11.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此中赞同仁道的有:智者、畏罪者……但是不包括什么人?

A.行善者

B.守义者

C.为利者

D.求仁者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中“道”指

A.人生哲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规范

D.自然法则

1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一对相互关系是

A.道德情感与理想追求

B.精神生活与生命质量

C.社会规范与社会责任

D.做人之道与生命长短

1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本章中“士”的最基本条件是

A.士而怀居

B.见危致命

C.勉力求道

D.耻恶衣食

15.“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本段中所包涵的成语是

A.厚此薄彼      

B.无利无义      

C.无适无莫

D.厚薄亲疏

1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中的“小人”是

A.人格卑鄙的人 

B.识见浅狭的人   

C.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

D.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

17.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产生“怨”的主要因素是关注

A.天下

B.国家   

C.小众

D.个人

18.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其“何有”意为

A.不难

B.有何

C.没有

D.为何

19.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至。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孔子认为,爱好仁德的人,是没有办法超越的,厌恶不仁德的人,不会被仁德的人影响。

B.孔子认为,自己见过的人中既没有真正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完全厌恶不仁德的人。

C.孔子说,没有见过有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整天去实践完美的仁德。

D.孔子认为,对德的修养,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只有经过努力了才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20.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孔子阐述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B.孔子认为,一个人“好仁者,恶不仁者”、充其量只是“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C.孔子认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应当有“仁者,爱人”的宽阔心胸,要主动帮助有过错的人改过迁善,改邪归正。

D.孔子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但他认为这种人是存在的。


二、论述题

21.孔子在“里仁篇”中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仁”的?

22.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请思考:通过“里仁篇”的学习,你个人生命发生了哪些变化?


(选择题答案:DBACB CBADC CABCC DDAAD)



相关链接:

日读《论语》|第二次线上讲座今晚等着你·两个月40句原典精读有效否,你可测一测?

日读《论语》讲座|约?约!陈乔见博士开讲:古今中西人读《论语》

日读《论语》·讲座分享|崔茂新:被打倒的“孔家店”原来是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

讲堂活动|《孔子与孔门三杰、十哲及72贤》,《论语》专家与你线上有约

讲堂专访|我与讲堂“论语君”每天有个约会



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编辑|袁琭璐 




wenhuijiangtang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