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书房行走 | 第十八期 : 走进黄荭教授的书房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2021-03-08


      上书房行走  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黄荭教授的书房名为 “浅草居”




学者介绍


黄荭,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学者,国际杜拉斯学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文学会理事,南京译协理事。著有《经过》、《闲来翻书》、《转身,相遇》、《杜拉斯的小音乐》、《一种文学生活》;主编《圣艾克絮佩里作品》全集;主要译作有:《外面的世界II》、《玫瑰的回忆》、《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花事》、《然而》、《解读杜拉斯》、《爱如何降临》、《对面的疯子》、《秋之蝇》、《战斗的海狸》、《鳄鱼的黄眼睛》、《萨冈之恋》、《星期天》、《冷水中的一点阳光》、《乌龟的华尔兹》、《岁月的力量》、《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影像记》、《薛定谔之猫》、《雨鼓》、《苏菲的烦恼》、《多拉·布吕代》、《猫的私人词典》、《写给杜拉斯的信》、《夜航》、《猫语者》、《童年》等。




无事花草,闲来翻书 | 黄荭



我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无事花草,闲来翻书。


我的经历也很简单:读书,译书,教书,穿插着舞文弄墨,给几家报纸杂志写点着边际不着边际的文章。


只要有一个厨房、一个(装满食物的)冰箱、一个堆满书的书房就可以不知昏晓地“宅”在家里,开窗或不开窗,都是字里行间的“别有洞天”。


我不是一个单纯的读者,翻书在我,多半有双重的含义,是随手翻,也常常是随手译。偶尔翻书累了,寂寥了,我便呼朋唤友,洗手下厨弄几样家常小菜,一碟酱油肉、一盘椒盐虾、一锅昂刺鱼酸菜炖豆腐、烫一把鸡毛菜,最后剥几个糖炒栗子,切几块生脆生脆的密瓜,一壶铁观音或是普罗旺斯的花草茶,八卦当年文事今年风月,谁理谁谁不理谁谁又理谁,谁理得清楚谁是谁?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经验定格了我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看法,而我居然也在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文字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书。说到底我只是一个跟在作者身后亦步亦趋的读者:作者创造,我再创造,作者思想,我再思想,自以为是“我注六经”,殊不知多的是“六经注我”。我努力让自己学会谦卑,对所读的每一本好书和坏书都心存感激。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我知道自己至始至终爱上的不过是一个“无聊的消遣”, 虽然手里抓着的已是青春的尾巴,我仍然愿意“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邂逅一本书的浪漫。




这是我给《闲来翻书》写的题记中的文字,从2000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这应该是我这20年生活的写照了。“无事花草,闲来翻书”也一直是我的微信签名,我喜欢这样看似一成不变的日子,这种十年如一日的错觉,似乎时间变慢了,生命被拉长了。



黄荭教授与书

和三个今年毕业的硕士生合影


从小就爱看书,从小就爱养花弄草,所以终于等到要买和园的房子时就盼望有一个可以晒得到阳光的大书房和顶楼一个可以种花草的大露台(记得当初点房的时候,在电梯和露台之间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点了没有电梯的顶楼的房子,满足了空中小花园的梦想)。


种花草的大露台

花草

花草

花草

下雪天在露台堆雪人


书房本来是户型中的次卧,我把和阳台隔开的玻璃门拆去,让木工师傅打了一个大书架把它和客厅的阳台隔开,这样书房变大了,也更敞亮了。住在鼓楼陶园宿舍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不少书,记得2010年找了一家搬家公司从鼓楼搬到仙林和园的时候,几个搬家工人一直吐槽我的书太多太沉,又没有电梯,上一趟楼就抱怨一趟,最后不擅长讨价还价的我也只能由着他们“坐地起价”了。


书房一角

书房一角


书越来越多,书房是放不下了,于是一些不用的书就放在地下室的书橱里,还放不下,于是家里能摆书架的地方就都见缝插针地摆了书架,次卧、阳台、阁楼、过道……时候一时兴起忽然想找一本闲书,又不记得放哪儿了,于是各个房间楼上楼下一通乱窜。


阁楼

阳台



家中最好找的书应该就是关于杜拉斯的书,摆满了书房的一个书橱,外文的、中文的、不同出版社的、作家作品和学术研究专著、杂志……毕竟是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并且还要一直研究下去的作家。另一个书橱放的是自己写的、译的、编的、参与写作的书和杂志,有一点敝帚自珍的意思,也仿佛是这么多年光阴的一个记录,没有虚度。


关于杜拉斯的书

黄荭教授写的、译的、编的、参与写作的书和杂志

关于杜拉斯的书



其他一些重要的法国作家,像萨特、波伏瓦、圣艾克絮佩里、科莱特、内米洛夫斯基、勒克莱齐奥、昆德拉、莫迪亚诺、布朗肖、巴塔耶也都归置在一起,占了书架一格两格的空间,其他按照年代、国别、体裁、出版社、工具书去归置,也有一些特殊的分类,比如我的学生翻译编写的书放在一起,花花草草的书放在一起,文学批评、翻译研究、教学用书也分门别类排放。


次卧的书架

花与书




感觉最好的排列方式就是自己心中有数,查找起来方便,但偶尔换个排列组合方式,把书架上的书重新归整归整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知识的拼图会呈现出另一番面貌,关于世界的阐释似乎又有了新的路径。自然也会看到书架上还有不少自己还没来得及翻看,甚至连塑封都没拆开的书,那是一种既满足又惶恐的复杂情绪,浮上心头的是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或马拉美的诗句“肉体真可悲,唉!万卷书也读累。”


在书房看书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全球蔓延的疫情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时的软弱,感觉自己是一座孤岛,而阅读是一根神奇的精神纽带,连接着此地和别处的生活,让我们在独孤的阅读中不再感到孤独,面对一样的境遇,感受不同文字和文学的力量,用一样的勇气,一样的坚持。



代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阅读之夜”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读书分享会

喜欢拍照,是记录学生晚会和各种活动的“小记者”

十几年前和本科毕业女生的合影

黄荭教授指导的大创小分队

和指导的硕博士生家中小聚


学生每年都会送一堆祝福贺卡











 黄荭教授推荐书单


1.《经过》,黄荭著,黄山书社,2009年


《经过》是一个很别致的书名,打开它便不能不被所有的下一篇所诱惑。《经过》也是黄荭的人生:除却求学和教学,还有在法兰西游学的浪漫。但浪漫并非此书的主旨,而只是弥漫其间的一抹飘飘渺渺的情调,氤氲着她对法国文学和文化可感可触的描述。 

阅读和翻译是黄荭的一对翅膀,他者之书也烛照了译者的行履。用东方的美文来诠释西方的经典,应该是她不懈的追逐。于是我们在字里行间中果然读到,她那么轻松而又深邃的文字,快乐着,却又缓缓地忧伤。 

                             ——作家 赵玫 

这本书可爱极了,你可以躺着看,你也可以歪着看,你还可以边走边看,——如果你对中法文化的交界处抱有敬意,你不妨正襟危坐。 

——作家 毕飞宇 



2.《闲来翻书》,黄荭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闲来翻书》是我2009年整理的散文随笔集,那一年我在南大高研院做驻院学者,因此有幸聆听了许倬云先生的教诲,他还欣然给小书写了推荐语。另一件很开心的事就是吴为山老师给这本书提了书名(但因为《闲来翻书》收在“海上文库”,丛书有统一的封面设计风格,最后题字放在了内页)。

 

黄荭可以随手抓一个题目就信手发挥,这个“闲”功夫了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禅之境界。印象皆虚,陈述也未必实。空有之间,有原是空,执着空,又到底不能无住。于是,只有闲闲,或可无所住。                                                                             ——许倬云

 

她的文字是亲切的,快乐的,看得见摸得着,充满了烟火气息,让人安心。她喜欢一切简单的东西,从路边一朵不起眼的野花,到简单但却能够走遍世界的“小王子”。因而在她自己的文字里,她也执着于最简单的关注,似乎是没心没肺的人,却认真地思量着每一个从自己笔下“翻”出去的字。

                              ——袁筱一,“宅在家里的黄荭”


3.《一种文学生活》,黄荭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

我所认识的文学切片意义上的黄荭,阅读量巨大,兴趣广杂,好奇心、游戏心、耐心与爱心一样不缺,同时还葆有一种中学女生式的勤奋,出书、译作、做学问的速度堪比野草在疯长。我对成功或名声不大敏感,有时还有保留的回避,但对认真的、努力做事的人物本身,则持有顽冥的敬意,我本能地也想站到这样的队伍里去,成为其中的一个。这或也是我们这代人特有的、一种比较落伍的价值观。落伍也无妨的,步子慢慢的,影子长长的,寂寞而愉悦吧。

 ——鲁敏

 


批评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文体或是某种特殊的属于专家的场域,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路径,真正的批评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去体验作品与生活之间微妙的联系,并且带来新的观察视角。在黄荭的作品当中,读者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文学就是另一个维度的真实,文学和生活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彼此的回声。

        ——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2018年度批评

《一种文学生活》的颁奖词


今年也是我很喜欢的法国飞行员作家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诞辰120周年,也给大家推荐几本我译的书:


4.《小王子》,圣艾克絮佩里著,黄荭译,作家出版社,2008年


5.《人类的大地》,圣艾克絮佩里著,黄荭译,作家出版社,2015年


6.《夜航》,圣艾克絮佩里著,黄荭译,作家出版社,2017年


7.《小王子插图百科全书》,克里斯多夫·吉利安著,黄荭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8.《然而》,菲利普·福雷著,黄荭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然而》的作者菲利普·福雷在法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小说家。这本书你也可以把它当成小说,但也可以某种程度当成一个文学的散论,是一个日记,是一个小说,是一个游记,是一些人物分析综合于一体的一种奇特的书写的类型。

这本书好玩的地方是什么呢?一个法国人的身份,但是大谈日本,讲了很多日本历史上三个重要的艺术家,然后讲到了一些日本的城市,神户、东京跟京都,但是贯穿其中的却是什么呢?却是自己跟自己亲人离散的,失去亲人的这种痛苦的经验,由来是这样。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9.《薛定谔之猫》,菲利普·福雷斯特著,黄荭译,海天出版社,2014年

语言的天才,写到哪里哪里就熠熠生辉。

——毕飞宇


据说在黑夜里逮一只黑猫是世上最难的事,那么,读这本《薛定锷之猫》就一定是世上最引人入胜的事。

——陈子善


这是一本悲伤的书,也是一本穿越悲伤的书。细腻,神奇,深情。福雷斯特的小说直面创痛,思考救赎,却不轻易承诺救赎。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在生命的混沌中,看见“别的东西”。

——王德威


我们在思考,同时脑中空空。我们在阅读,同时目无所见。我们在吞咽,同时饥肠辘辘。我们在爱恋,同时冰冷无情。《薛定谔之猫》像巨大但和气的阴影,覆盖着软绵绵的生活,所有那些无聊、衰败的时刻。

—— 鲁敏


人们常用薛定谔之猫来意象化量子力学,以为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理,吊诡的是,并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你每次踏入的世界是无数平行世界中的一个,每一次踏入哪个无法预言。因此,生与死,有与无,苦与甜,幸福与不幸,不过彼此映照并同时存在罢了。

——李淼

 

10.《花事》,科莱特著,黄荭译,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往期回顾

上书房行走丨第一期:走进徐雁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二期:走进苗怀明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三期:走进钦文老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四期:走进周嘉昕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五期:走进张志强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六期:走进胡文兵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七期:走入海的女儿王颖院士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八期:走进张学锋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九期: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上)

上书房行走丨第九期: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下)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期:走进南大校友徐海先生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一期:走进沈树忠院士的书房

书房行走丨第十二期:走进丁帆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三期:走进张鑫龙同学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四期:走进莫砺锋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五期:走进李良玉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六期:走进吴小山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七期:走进翟学伟教授的书房







策       划 | 程章灿

统       筹 | 史梅

执       行 | 翟晓娟

编       辑 | 张宇




欢迎南大师生报名参加此栏目

晒自己的私家书房

或者你想看谁的书房也可后台留言给我们

我们会尽力满足的哦

联系我们:zhangyu@nju.edu.cn






“4.23”

世界读书日

系列活动

策划 | 程章灿

统筹 | 史梅

执行 | 翟晓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