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茨】倾听大师的声音 | 工业遗产设计改造的理念与方法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于7月11日圆满落幕。大会历经八天,内容丰富,研讨热烈。其中,全球工业遗产设计大师、德国知名设计师彼得·拉茨在7月4日作了题为《Can a Blast Furnace be the Symbol for a Park?》的专题报告,通过详细讲解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设计,阐述了工业遗产改造的理念和方法。
彼得·拉茨专题报告会视频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利用原蒂森公司的蒂森梅德⾥希炼铁⼚(The Thyssen iron works)遗迹建成。在对项目进行改造时,秉承做好研究的态度,采用分析、定义未来功能的方法。时至今日,这片土地仍保留着“景观公园”的名称。“景观”通常与开阔的空地、溪流、河流、森林有关;而“公园”是指人们散步和儿童玩耍的地方。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当时都无法与这片被摧毁的土地和废弃的高炉相协调——煤炭及炼铁厂的衰落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只有坚固的结构和材料才能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
在场地分析阶段,彼得·拉茨进行了细致的调研。为了设计节点,将场地形状进行了抽象化处理,通过抽象分析得出5个几何层次,其中包括3个线性层,1个平面层和1个孤立的点。这些层次恰好位于3个不同的高度上,它们相互重叠,形成了美丽复杂的图案。
接受“工业也可带来美丽景观”的理念,并意识到通过努力和长期改造开发设计实现这个目标同样是一个挑战。设计的原则是在公园的设计中,反现代主义⽽⾏之,由此创造出令⼈难忘的图景。
接下来,彼得·拉茨大师给大家分享了这个项目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的“成长轨迹”。在他的《锈红——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一书中,对该项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跟随彼得·拉茨大师的脚步一起再回顾一下前⾝为炼铁⼚,⽽今风景如画的景观公园。
先从这本书的“引言”节选开始:“古老的钢铁厂里有着错综复杂的管道和楼梯、地下通道、坡道和人行道,三座显眼的烟囱耸立在高炉和热风炉上,这些都是过去钢铁厂广泛可见的巨型标志。”装满1300℃的铁水的罐子从工厂的入口处穿过,当然现在这些罐子已经冷却了。沿着东北方向走,能看到一条林荫小道向前延伸,沿途能遇到骑行的人,透过右边高大的山楂树篱的缝隙可以看到一个农场,左边是隐藏在五彩花丛里的铁轨。走到公园尽头,回头能看到远处高耸的烟囱。
再次来到主入口,穿过铁轨,站在工厂中间的树广场上,爬到5号高炉的顶层,透过一堆杆子和管子俯视,也别有一番趣味。
这里有一条河叫做老埃姆舍尔河(the Old Emscher)。彼得·拉茨第二次来这里时,回忆第一次参观的情形:灰黑色的污泥通过管道喷到沟渠里,夏天天气炎热,味道发臭难闻。任何改造的设想都像是从噩梦中走出来。25年后,水看起来出奇的干净,水生植物生长其中。从源头看,在平面图的右侧看到溪流将人们带到田野和林地交界处的宽阔地带。溪流在底层流动,上层根据铁轨设计了铁路公园元素。沿着河流旁的一条路缘由炉渣组成的小路走,可以看到这条河流由宽变窄,涌入一个狭窄的河谷。
景色在一条曲线上不断变化,曾经被墙壁挡住视线的地方,现在的全景是完全开放的。在所有水体,运河、溪流或河流中,水质都是清澈的。睡莲、芦苇和树木长在水边,枝头浸入水中,也没有大碍。河边有人嬉戏,这也是河边景观的吸引人之处。
右边是一个巨大的建筑,上面布满了五叶地锦,创造了显眼的视觉效果。在对岸,可以看到坚固的桥墩,在这里还因地制宜建造了一条高架步道。由巨大的多桨叶转子驱动的阿基米德螺旋泵,将水带到顶部,再从高层结构的喷口流下来,以便在这个过程中富氧。继续沿运河和高架桥走,还可以看到别样的景色,来到一个瀑布处,河水顺着斜坡奔流而下,消失在隧道里,因此不能再顺着它走了,需要绕道而行。
在由原主配电室(Main SwitchHouse)改造⽽成的餐厅中⼩憩之后,沿路到达原中央发电站的大厅,穿过青年旅社、生物研究站和实验室,走向铁路路基的南侧,在路堤的下面,埃姆舍尔河已经看不见了。这条河流直线而行,穿⾏于铁轨路基和蒂森炼铁⼚之间。再绕道穿过一座高速公路桥,就到了公园的边缘地带,一个小而宁静的草甸山谷展现在面前。
公园中的这一部分被称为城市花园,它的主题是“花园和荒野”,这是彼得·拉茨事务所在蒂森炼铁⼚改造项⽬中的第⼀个项⽬,也标志着这⼀历史性改造项⽬正式开始。⼯⼚以前的⼯⼈受邀参与其中,他们收集了⼀切可被利⽤的物品,甚⾄废砖和螺丝钉,散铺在泥⼟上组成⽣境。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这个环境。在项⽬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另⼀个建造公园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与荒野对抗。
这⼀围墙勾勒出了“花园和荒野”的界限——围墙前的花园代表了⽂化和⼈为刻画的形状,围墙后的荒野则代表了⽆法触及的⾃然。这⾥有许多未被破坏的植被,中央有⼀个⼩岛,是⼀个景观公园,尽可能对它们进⾏保护。采矿导致了地陷,由此在公园内形成了⼀个⼩湖⾯。荒野在公园内被保护的区域内⾃由⽣长。游⼈⽆法进⼊这⽚区域,只能从⾼处的铁轨路基上俯视此地。与此同时,也引⼊植物物种,让废弃⼯⼚有了别样特⾊。公园中原有的本⼟植物和(由⽣产过程中带⼊的)外来物种以及在改造项⽬中引⼊的植物物种,迅速将这⼀废弃的⼯⼚装点得五彩斑斓。
之前工厂生产产生的材料,例如煤渣、灰烬、残留的煤炭和焦炭、建筑的碎⽯和煤矿的废弃物,构成了植物⽣长的基质,形成了区别⼗分明显的多彩的植物拼图。这⾥原先是采矿之地,能适应这⼀基质⾃然⽣长的植物形成了这⽚特殊的草坪。含砷污泥的澄清池被改造成了清⽔渠的⽔库。
烧结车间的烟囱被拆除,被污染的内层被储藏在前三个烧结矿坑之中,并被混凝⼟封盖。在这新的混凝⼟平屋顶,被绿植覆盖,形成了屋顶花园。⾼炉的炉渣中含有重⾦属,但只要pH值保持碱性,这些重⾦属就会⽐较稳定。因此,⼤量区域被纯⽩云⽯碎屑覆盖。
公园的植被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公园的发展以演替为基础,并由此形成的多样的植物群落;将公园作为中介和改造的象征;用树木定义绿色空间,如有需要,还应设置造型树篱;不仅提供使用道路,还提供可使用的大面积砾石草皮;演替阶段是植被覆盖最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铁路公园里;被频繁使用的空间中种植了树木,表面被铺上了浅色的碎石。树木种植在网格上,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树木放弃了一部分自然性,工业用地也放弃了一部分技术性,两个对立的元素创造了新的形式。
非本土树种提醒人们这个地方的人造特性。新引入的植物为广场添加了白色和红色,或为铁路路基添加了黄色。“色彩是开放空间的语言。在公园里散步就像到外国旅行一样,在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岩石和不同颜色的地区旅行,到北方凉爽的暮色或南方炎热的沙滩之中旅行。色彩是公园美学概念的一部分。早春新⽣长的青苔和地⾐是画家和摄影师的灵感来源。不断变化的铁锈红色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成为这里的中心主题。”
从废墟到公园,两个空间的变化以最令⼈信服的⽅式展现了这⼀改造的成果:烧结矿仓,本来用来储存矿石、焦炭、石灰等,被改造成了烧结花园;在煤仓当中也创造了很多小门,在其中设计了秘密花园,并用高墙围起来,让其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像是室内空间,但靠近看,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比如绣球花花园,还有这个蕨类植物园。沿着烧结走道移动,游客可以深入体验花园的美丽情景;第二个是金属广场,将现有的硬工业结构转变为公共空间。场所精神体现在高炉工厂的中央,展示铁水是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凝固的。当锰铁铸造厂关闭,污染的铸造砂从铸造床上移开时,板坯出现了设计师想要的花纹,但每块板重约7吨,因此需要精密的设备来移动它。用了三天的时间,49块板子安置好后,再开始清洁它们,直到树木、和山脉的图案逐渐重现。这个公园已有25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艺术文化场所,吸引着先锋艺术,让人非常上瘾。将废弃工厂改造为景观已不再只是一个实验,在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展览结束后,这个公园也变得闻名于世。《Rust Red》一书总结如下:“突然,雨停了,从矿仓展廊里倾泻出耀眼的灯光,倒映在圆形的水池里。成千上万的人,为纪念庆典上的烟火而兴奋不已。”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并不是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事务所唯一的改造项目。在德国萨尔布吕肯,港口岛公园的挡墙是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建造的,这些废墟形成了3m高的围墙。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事务所在以前的垃圾山上建造一个地下蓄水的绿洲,还建了一个眺望台,在这里可以俯瞰特拉维夫的天际线。在意大利都灵,在前轧钢厂的废墟中,钢柱被固定在地上。它们不需要通过立面加固,已经成为公园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屋顶的小空间,已经成为一个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在德国的不莱梅港,港口遗址已成为新地标:历史悠久的海港元素成为旅游景点和吸引人的城市公共空间。长廊位于堤坝前面,在这里,人们可以直接与水进行接触。每年一度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悠久的帆船使人想起很久以前的时代。
——EN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公共景观艺术创作观Stefaan Lambreghts:探讨自然与想象之城——Grant Associates事务所项目分享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徐聪艺:城市设计与城市风貌要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城市滨水地区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李岳岩: 道法自然——东方的设计智慧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胡洁: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医疗设施——绿色生态城市的急救站
北京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冯长春:自然解决方案实现城市绿色更新
英国ARUP(奥雅纳)全球董事马尔科姆·史密斯:适应多样化未来的城市设计高野文彰:乡村生活中“景观之梦”的可能性朱锫:自然建筑——有关东方自然观当代性思考的实践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未来城市景观管理面临的挑战刘泓志:进化中的城市公共性与空间设计
清华大学张利:北京冬奥会规划设计中的“主动式健康”理念
Douglas C. Smith:度假胜地的可持续设计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云端开幕 国内外专家畅谈人居环境建设聚焦!前荷兰皇家基础建设部首席顾问Ton Venhoeven发表精彩演讲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世界城市大会协办单位风采——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重磅!哈佛大学技术与环境中心主任Niall Kirkwood将在园冶高峰论坛作主旨报告
如何创造可持续的文旅景观?EDSA全球总裁Douglas C. Smith将在园冶高峰论坛作主旨报告
【直播入口汇总】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英国奥雅纳(Arup)董事Malcolm Smith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报告
医疗建筑在城市中发挥什么作用?清华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分享观点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徐聪艺将出席园冶峰会 就城市设计发表演讲
园冶高峰论坛即将召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将带来精彩演讲
重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将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作主旨报告聚焦 |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将于7月4日开幕
园冶 · 竞赛
见证设计力量
园冶 · 论坛
传播行业声音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精彩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