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乡村建设案例,为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行到宝岛的南端,有高山啊有平原……热情美丽的乡村,充满着快乐的希望”,宝岛台湾的乡村,有着迷人的魅力。
我国台湾地区在1990年提出了“富丽农村”的建设目标,由关注农业产出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逐渐拓展到了农村生态,并首次提出“三生农业”的发展理念。2001年又把“富丽农村”建设目标定位为“建设农村新生活圈、塑造农村新风貌”,提出推动农村整体社区营造的理念,倡导营造“与农共生”的农村生活环境,构建农村社区生活圈。2008年,推出“农村再生”计划,并于2010年8月通过“农村再生条例”,进一步有序推动,开启了农村建设新时期。
2021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乡村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重视生态资源利用,忽视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重视乡村居住环境改善,忽视产业协同发展,以及乡村设计模式城市化、村容村貌趋同化,等等。台湾地区在乡村建设和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台湾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所差异,但在“农村再生”乡村建设中,普遍注重生态思维,减少环境负荷,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等,重视永续理念,强调资源的保存与再利用,考虑社会、环境、经济三者的均衡,推动兼具自然文化及人文乡土特色的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并以专业化、多样化及市场导向的经营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蓬勃生机。
01
新北市共荣社区
修复生态资源,发展友善农业
XINBEI
该社区由新北市三芝区八贤里与埔头坑两个村落组成,位于都市规划区外围,有1200多人口,土地300多公顷。过去,多处农地因管理不当变得荒凉,加上杀虫剂、除草剂滥用,当地水土、环境等恶化趋势显著,农村闲置空间增多、环境面貌破败。
共荣社区推动的农村再生与多数社区观光休闲化的趋势不同,不以增加公共建设及推动休闲产业为导向,而重视生态资源的修复和友善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土壤污染减量、原生动植物生境恢复等计划。在此基础上,推广科学生态种植技术,发展友善农业,并在社区生态资源改善的基础上发展以茭白笋和南瓜为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机生态农业,农产品价值获得提升,农业经济更加多元化。
结合农村再生整体计划执行,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破败面貌得以改善。而农村再生计划的经费和项目支持,促进农村农地和交通改善,原先荒废的农田景观得以恢复,闲置的村庄空间经整理后也得到有效利用。
生态景观恢复和友善农业的发展,推广了共荣社区的生态品牌价值。社区借此进行了生态体验、有机耕作、农夫市集、绿色消费等农村多元经济的拓展,促进了城乡资源的交流和沟通。
02
南投县桃米村
挖掘独有资源,打造创意产业
NANTOU
南投县桃米村经过1999年“921”大地震(20世纪末台湾最大的地震)后,变成了一个传统农业没落、人口外流、环境糟糕的“桃米坑”、“垃圾村”。经过20年的努力,桃米村已从一个环境杂乱、发展无力的边缘社区,转型成为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典范。
桃米村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143种蜻蜓,在桃米就发现49种。依托生态资源,一步一步让村民们认识到当地生态资产的经济价值,并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与此同时,村庄并未孤立地进行生态保护,而是将生态资源作为创意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导村民采用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旅游。
桃米村打造了独有的生态IP“青蛙共和国”并带动衍生产业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同时,鼓励村民动手,用纸、布、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这很快使桃米村从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区。“青蛙共和国”成为桃米生态村独有的文化IP。在桃米,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腾,还通过湿地公园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
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的发展,台湾2014年以桃米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为故事,采用3D电影技术,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记》。由此,桃米的产业由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因此不断延伸,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现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经营生态旅游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生态旅游的带动而升值。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着城里人来这里休闲观光度假。
03
澎湖县小赤社区
保持本地特色,改善公共设施
PENGHU
小赤村是澎湖县白沙乡唯一不靠海的村落,面积约48.0285公顷,人口约200余人。由于乡内主要道路未经本村,故显得十分恬静。当地环境建设大多采用在地材料诸如咾咕石、漂流木等,展现出特有的人文景致。设计希望通过延续在地材料传统工法的构筑,保持既有的社区特色,修补社区重要人行动线,提供便利的步行空间,落实“软性工法”,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与突兀感,以此改善社区内脏乱丑的环境面貌。
公共设施改善以村内居民活动地区主要包括凋鸣宫前广场、新社区公园与凋鸣公园暨周边开放空间等为主。
规划设计理念主要包括:
1.现有植栽尽量保留,绿美化之植栽尽量以当地原生树种之苗木栽种。
2.符合俭朴理性之规划设计原则,维持农村特色与整体景观,区内道路之改善配合自然,不破坏特殊地景或老树,沿道路两侧施设绿篱及栽植乔木。
3.人行空间、巷道、广场、停车空间采用透水铺面,以涵养水源。
4.寺庙或社区活动中心之修缮配合社区文化、历史纹理、信仰,结合广场、公园绿地强化社区单元之生态机能。
4.对于硬体水泥化之公共设施,其四周规划适当之植栽区。
5.落实绿建筑指标,于施工过程、材质选定等方面,改善工程之规划设计,充分考量绿建筑生态、节能指标、减废指标及健康指标等。
6.注重管理维护,配合地方景观特色,兼顾经济、安全及实用性。
陶板廊道计画成果
04
基隆市玛东社区
进行环境治理,吸引观光人群
JILONG
项目位于基隆市七堵区北二高玛东系统交流道下的闲置空地,交通便利。鉴于当地社区居民平日休闲运动增加,加上桥下闲置空地景观杂乱不堪,容易形成治安死角,因此在设计中规划了简易篮球场及野溪步道,期望为社区居民增加一个平日及假日休闲运动好去处。同时保存既有古镇、维护当地景观、提供居民休憩空间、改善空地利用率,吸引观光人群,带动整体社区产业发展。
规划设计理念主要包括:
1.增加运动公园及停车场:约800坪(1坪约合3.3平米)土地,现在长满杂草,改建为社区第一座运动公园及停车场,不仅能提供社区里民良好休憩及运动空间,更可改善美化当地环境景观。
2.野溪整顿,单边整治,以维观瞻:环绕社区的野溪,目前因仅单边整治,未整治另一边造成相当紊乱不协调。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双边整理整顿,造就野溪疏竣及美化,可维持当地生态环境。
05
南投县清境农场
打造鲜明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NANTOU
台湾发展乡村旅游时,充分遵循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风俗传统,每个地方的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同时,打造多样化的现代游乐项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
南投县仁爱乡的清境农场,面积达760公顷,坐拥群山之中,满眼绿意萦绕,晨可观赏日出盛景,夕阳西下时又可抬头感受晚霞的绚烂多姿,晚上更可领略美丽的银河星空。
清境农场内分成了绵羊区、牧牛区、蔬果区、花卉区等各种园区。步道也是清境农场的一大特色,整个农场设置了六大步道,有贯穿碧绿青翠茶园的翠湖步道,有近距离接触羊群和牛群的畜牧步道,更有深入幽林的柳杉步道,带你呼吸新鲜宜人的空气。
06
宜兰县三星乡
围绕特色主题,营造互动体验
YILAN
台湾一些地方通过地方文化馆来打造全方位体验式的休闲场景。宜兰县中部有一个有名的地方,因靠近三星山叫做三星乡,当地有名的IP是葱。三星当地的旧房子,被改成了青葱文化馆,建成为结合了农产博物馆、伴手礼商店的复合园区。文化馆为大家介绍青葱的知识和历史,还专门设计了青葱小人卡通形象。
台湾的文化馆注重互动性,农产品也有互动性和各式各样的延伸开发。比如三星的葱还可以变成葱油饼等等,游客也可以到田地里体验葱的种植等各种农活。除了让游客知道三星葱饼好吃,还结合三星的文化打造了爆款雨伞等创意产品。这种文创的结合,让大家记住了三星葱。特色主题和互动体验,使得三星的文化休闲场景打造很成功。
资料来源:小城镇规划、《农村换新装——公共设施改善规划设计作业手册》等
相关链接
郭琼莹:乡村景观活化与台湾生态乡村设计园冶杯乡村振兴国际联合毕设作品参加“台湾景观新秀展”
郭琼莹演讲:台湾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学与美学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看看院士专家们怎么说
《“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印发,有哪些亮点?
沧州运河活化国际设计师竞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