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个真人秀气得我吐血,好好听孩子说话这么难吗?

湖南卫视做了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让孩子站在高台喊出自己的心声,有一个女孩朝妈妈喊话的片段在微博上火了。

 

有朋友转发链接,忿忿不平地跟我说:“看得我又气又想哭,我也是被这样养大的,我指天发誓绝对不会成为这样的妈妈!”

 

看她这么激动,瑞敏赶紧点进去瞅了瞅,看完也不停地叹气。



作者介绍:爱读童书妈妈小莉。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她的公众号里(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育儿故事,已经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

 


这个初一的女孩,上台吐槽妈妈,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对比,打击自己。

 


而“别人家的孩子”恰好就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她的学霸女闺蜜。



结果她妈还说,你看你成绩那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这已经不是“扎心”可以形容的了,说得严重点,是在践踏孩子的自尊啊。

 

但女孩依然在台上逻辑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孩子不只别人家的好,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看不到?”

 


当妈的在台下是何种反应呢?——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认真思考女儿说的话。

 


妈妈很自信地认为,孩子没有领悟到她的重点,然后开始噼里啪啦说话。

 

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没有拿你只跟一个人比,而且我这样做比较是为了培养你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跟成绩好坏没关系……

 

但女儿很快反驳了她,那你为什么每次考完试都要说,哇,你们班吴迪数学好厉害啊,英语好厉害啊,各种好厉害,老是要这样子打击我呢?

 


妈妈的逻辑强势而不容辩驳,她说:“我知道我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你要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天呐,这不是典型的“挫折教育”吗?


其实我很想问问这位妈妈,如果你的领导一天到晚都在打击你,你做什么都达不到他的要求,你的工作干得下去吗?

 

女孩在高台上已经气得哭出来了,但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这样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改过。”

 


而妈妈呢?干脆就转移了话题,噎得女儿彻底无话可说。

 


唉,我就想问,是谁给这位妈妈的自信,认为她的要求,都是孩子可以达到的?

 

向孩子提要求,是要观察孩子,根据她的性格、发展特点还有当时的状态,再试探她的能力边界,各个因素综合起来下判断的呀。

 

如果孩子达不到,很大可能说明她已经不堪重负,被强推进了学习恐慌区里,甚至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了。

 

看见这位妈妈死不悔改,认为自己永远正确的姿态,我相信她从来没有认真关心过女儿的内心世界。

 

在她眼里,她的女儿,是用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指标搭建而成的。

 

唉,再次叹气,为女孩有个这样蜜汁自信又强势的妈妈,感到无尽的悲哀。

 


想起前段时间,偶然看到央视节目《朗读者》请了袁泉做嘉宾。


袁泉诉说自己儿时的经历,让我不禁感慨,能被父母支持和鼓励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

 

袁泉11岁,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就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选中去北京学京剧。

 

妈妈问她:“你要自己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学京剧?”

 

袁泉回答:“对呀,我真的想去呀。”

 


也许这本来只是孩子对外界的世界,有一种天然的好奇,但妈妈,却尊重了女儿的决定。

 

妈妈送袁泉去北京以后,只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就回湖北了。

 

班主任后来跟袁泉说,刚才你妈妈,在你的教室门口站了一会儿,她非常舍不得,但还是笑着跟我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

 

本来在镜头前还巧笑倩兮的袁泉,说到班主任的话时,她垂下眼睑,声音轻轻颤抖,几个字一顿地才描述完妈妈离开的这个画面。


 

然而,她的父母,并没有完全撇下11岁的袁泉不管不顾。他们相隔千里,写了将近300封信,支撑袁泉度过了艰苦的7年学戏生涯。

 

节目选取了袁泉和父母的两封书信,看得我的眼泪也在翻腾,被他们之前的亲子之爱感动得一塌糊涂。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

 

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加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日贴上。”

 

父母在回信中说: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

 

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看吧,这两封信,和《少年说》里的只会打击的妈妈,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有这样的父母在身后理解袁泉,支持她,鼓励她,难怪她能在演艺圈一直保持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却又优秀得绚丽夺目。

 

袁泉20几岁就先后拿了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配,30岁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还从来不混圈子,只挑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角色演绎,但每一次出场都能带来关注和话题。

 

如果她的父母,也像《少年说》里的那位妈妈一样,看见孩子写“没有丝毫进步”,就在信里各种训斥和说教,我想,袁泉或许很难成为今天的袁泉。

 


一个人想要得到不断进步,长足的发展,是需要内心产生强大的驱动的。

 

孩子向上的自我驱动,源于自我感知,源于对“我是谁,我能做到什么”的自主感、能力感的认知,而妈妈的频繁打击,却在逐渐淹没孩子的这份脆弱的感知。

 

如果长期不被看见,慢慢就连自己也看不见自己了——我做什么都不行,我是个很差劲的人。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自我评价,她如何利用内心的驱动力,迈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重要关卡呢?



在知乎上看见一个女孩说,她有一次考试考差了,哭着对妈妈说:“没考好,以后只能去街上要饭了。”

 

她妈妈立马纠正:“谁说成绩不好就要去要饭?成绩不好,还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

 

后来她想考市里最好的高中,但如果差几分,就要交几万的择校费,她妈妈说:“别怕,钱都准备好了。”

 

结果她如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没花家里一分钱,她才知道,其实家里根本交不起择校的费用。

 

高考的时候,她考得不太满意,她爸爸说:“没有绝对好的学校,只有绝对好的学生。你的人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决定,哪怕是高考。”

 

于是这个女孩进了大学,都依然没有松懈,硕士推免被复旦和上外两所学校录取,现在从事着自己理想的工作。


我想,在她无数个默默奋斗的日夜,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她的父母曾经带着真诚去肯定她,支持她,把她的心一点一点照亮。


 《少年说》里那位妈妈,在最后对孩子说了一句:“我只肯定你,是出不了效果的。”

 


是啊,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上迸发,但我也想和这位妈妈说,你只打击孩子,是更出不了效果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曾经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在灵魂在哭泣,妈妈,你听到了吗?


关注「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点击查看以下热文

回复 5 获取更多精选热文

《妈妈欲从33楼跳下,6岁儿子哭求“妈妈你别走”:婚姻里,最不该委屈的是妻子》

《软色情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儿子,千万别把老婆当亲人!”爸爸的信火了》

《邓超:女儿,我希望你结婚了不要和老公住在一起》

《孩子说“妈妈,我同学说你好丑”,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那个被妈妈带着自杀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中年女子,只有发福问题,再无感情困扰》

《我妈说:“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孩子到底怎么了?》

《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

《香港跨界女星说三个斯坦福儿子是放养,她说你就信?你是不是傻?》


回复相关数字看瑞敏独家内容和服务

33:中文绘本在线阅读

31:英文有声绘本在线阅读

40:免费海量原版英语启蒙资源

41:常见儿科问题的中医偏方集锦

23:儿童社交焦虑测评(自助免费)

22:儿童孤独感测评(自助免费)

21:儿童感统发展测评(自助免费)

20:儿童行为问题测评(自助免费)

19:Conners多动症筛查(自助免费)

12:NYLS儿童气质测评(自助免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