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边界!印遇龙院士等行业大咖共议饲用酶制剂新可能

农牧前沿 朱敬强 农牧前沿 2020-08-20

----------长按扫码,观天下畜牧----------


这是一个注定艰难的时代,亦是饲料酶制剂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

  • 文/图 农牧前沿 朱敬强


酶制剂领域年度盛会——饲料酶制剂科技与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15日顺利闭幕。会议日程第二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院士等7位行业大咖将“酶制剂”进一步升华。以下是报告内容整理。(更多内容:酶制剂行业顶尖会议召开,今年带来了哪些新东西?


🔺大会合影

中农王雅晶博士:过瘤胃酶制剂研究或是未来新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雅晶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雅晶博士表示,用于奶牛饲料的外源酶制剂以纤维降解酶为主,酶制剂对奶牛的作用有饲料加工(饲吸前)、瘤胃内的作用(饲吸后)、过瘤胃后肠道的作用(饲吸后),青贮剂里添加酶制剂是奶牛饲料效率提升的一类方法目前在过瘤胃商制剂方面未见研究。


酶制剂在奶牛中的应用整理:

1、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3种酶制剂更适合作为全株玉米青贮的添加剂。

2、复合酶制剂的应用:

(1)对于消化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的幼龄动物,可以添加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复合酶。

(2)对于粗纤维含量较高,非淀粉多糖含量较高的日粮可以添加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为主的复合酶。

(3)泌乳奶牛饲粮中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为组合的复合酶制剂的推荐添加量为10g/(头·d)。

(4)饲料中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和中性蛋白酶为组合的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长按扫码看全文)

印遇龙:非粮替代常规饲料极具开发空间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


印遇龙院士认为,利用非粮饲料代替部分常规饲料,可补充动物所需营养素和功能成分,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大开发空间。


印遇龙院士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发酵技术,如双向固体发酵技术、楼层发酵、中药渣微生物发酵、构树发酵等。其中中药渣研发出的“补益散”,其发酵后粗蛋白提高73.8%,粗纤维降低68.45%,多肽提高617%,氨基酸提高49.37%等。将添加了人参渣发酵粉、双参发酵粉的母猪专用预混料的实验表明,实验组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产仔窝重,母猪断奶一周后发情率都有明显的提升。而后,印遇龙院士也介绍了酶制剂与微量元素的吸收代谢实验情况。


最后,印遇龙院士指出,我国非粮型饲料资源的来源广、种类多、总量大,富含营养成分和生物活动成分,利用非粮饲料代替部分常规饲料,可补充动物所需营养素和功能成分,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大开发空间,因此发酵和酶解技术还有很大的研发与应用空间。长按扫码看全文)

温氏股份邹仕庚:酶-菌-元协同效应应用前景广阔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总畜牧师邹仕庚博士


邹仕庚博士指出,酶、菌、元可以由内源产生,也可以由外源添加,酶的种类及添加量、菌种及菌株、纤维来源的选择很关键。酶分解纤维素产生益生元,益生元促进有益菌的增殖,而有益菌的增殖能进一步分解纤维类底物,依此循环促进,这就是协同的意义所在。(长按扫码看全文)

张玉枝博士:酶制剂价值正在回归


🔺北京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玉枝博士


张玉枝博士首先介绍了酶制剂应用价值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生阶段,酶制剂价值还不明确;第二阶段是价格战阶段,酶制剂价值迷茫;第三阶段是更惨烈价格战,但可以看到酶制剂的价值正在回顾,真正凸显,还需一段时间。张玉枝博士认为对酶制剂产业发展理念应为先立足效果做价值,再比价格。“首先需要主观意识改变,先要改变看酶制剂的眼睛。当酶制剂利润降低到10%以下,势必牺牲的酶制剂在行业应有的价值。酶制剂行业应该是良性的循环和发展。”张玉枝博士呼吁。  (长按扫码看全文)

四川农大谢坤宏:消化酶在猪的应用仍有进一步研究空间


🔺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邀专家、四川农业大学谢坤宏博士


研究结果表明,仔猪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可以改善养分消化率,促进脂质代谢,增加能值,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由油脂添加水平下降导致的养分消化率下降;饲粮油脂水平对脂肪酶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影响;脂肪酶的添加水平能够显著影响应用效果,本实验条件和脂肪酶产品下,脂肪酶产品的有效添加量为0.04%。

 

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以及大部分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降低日粮豆粕水平(不补充氨基酸)条件下添加蛋白酶,不影响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正常豆粕水平与低豆粕水平添加蛋白酶,有效作用剂量不同,正常豆粕水平发挥最大作用的剂量低,低豆粕水平发挥最大作用的剂量高。(长按扫码看全文)

科为博吴培均:酶制剂应用决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产品竞争力


🔺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培均


酶制剂企业有如下现状:1、总体规模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够,其中酶制剂国际程度较低,与该类产品标准化难度相对较高有关,而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产品,客户对品牌的依赖度比较高。3、大多数酶制剂企业,聚焦于在每一个领域中,或者在每一个领域比较有优势。多领域齐头并进,是一些酶制剂企业努力方向。4、菌种技术:随着中国的生物技术能力的进步,快速拉近。5、应用技术:中国企业在应用领域的研究有提升,但需持续进步,另在一些新兴领域还是不够。


总体而言,酶制剂的应用是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产品竞争力!(长按扫码看全文)

罗会颖:种种挑战与机遇促进饲用酶制剂科技进步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罗会颖


饲用酶制剂研发流程逐步标准化:产酶菌株筛选、酶基因资源挖掘→酶结构功能研究及分子改良→转化、筛选及高效表达→微生物细胞+生物反应器→酶产品。其中,酶结构功能研发及分子改良开发了基于大数据分子的分子改良软件、建立了基于催化口袋的优化策略提高催化效率策略;酶高效表达建立了高效表达基因的分子设计技术从而显著提高了蛋白表达量,酶高效表达正向基于合成生物学改造的表达系统发展,具有普适、高效的优点;宿主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从基因层面改善宿主菌,丝状真菌表达系统也得到了发展,成功实现了里氏木霉、黑曲霉、腐质酶的高效遗传转化,丝状真菌高通量筛选技术——流式筛选解决了丝状真菌难以高通量筛选的难题。(长按扫码看全文)


转载声明

本文为“农牧前沿”独家稿件

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精选阅读


联系我们

授权转载 | 新闻爆料 | 投稿:

刘女士:18924304850(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

罗女士:ldfishfirst(微信)

加入我们:

jianli@fishfirst.cn(邮件注明“应聘农牧前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