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行月球》制作特辑:国内最大全实景月盾基地、最难数字生物......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8-29
整理自 | RED数字摄影机、文创之岛、华文映像影业
订阅 | 010-86092062

由张吃鱼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开心麻花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热映中。影片由韩国高口碑科幻IP改编,除“含腾量高,让人爆笑”外,贯穿全片的高质量视觉特效着实也让观众惊喜了一把!日前曝光的【“科幻遇上喜剧”工业制作特辑】中,也揭开了更多“大制作”的幕后故事!


“科幻遇上喜剧”工业制作特辑⬇️

1

特效镜头实现质的突破


《独行月球》是开心麻花迄今最大制作规模的影片,特效制作由制作过《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的国内顶级特效团队MORE VFX打造,光是视效工作人员就超过600人。
在电影《独行月球》的拍摄前期,剧组启用了青岛东方影都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的软硬件设备,并与国内顶尖的视效团队MORE VFX合作,创作了许多高难度镜头。
拍摄过程中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利用丰富的三维扫描设备和技术为剧组演员、场景、道具等进行精细化三维扫描,为视效制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东方影都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
电影《独行月球》剧组拍摄时使用了15个共计4万平米的摄影棚,全片95%的镜头涉及特效。为了模拟真实月面,更在6000平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了月球基地。

为了呈现出科幻片的质感,《独行月球》许多拍摄细节都是用硬科幻的方式拍摄而成。比如拍摄月球车就用了《流浪地球》等片里用过的六轴平台装置,把车放在六轴平台上,模拟车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状态,然后再合成背景,制作出月球车在月面开了很远的效果。

再比如声音处理方面,需要研究人在月球车里说话、透着玻璃说话的声音特点是怎样的,《独行月球》请到了国内顶尖的声音制作团队,不断测试方案,最后做出了一种让观众感觉到在太空里能听到、但又不失真的声音。

2

国内最难数字生物——金刚鼠的诞生


导演张吃鱼表示,《独行月球》全片大量特效镜头中,最难的部分是金刚鼠这个生物角色的制作。电影里金刚鼠的角色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为了让“金刚鼠”更逼真,整个视效团队花费了大量心血,影片中呈现的金刚鼠,是以演员郝瀚的动捕表演为基础,然后由动画师参考其表演及节奏,一帧一帧调出来的。


《独行月球》“一袋宗师”制作特辑⬇️


在近日曝光的【“一袋宗师”制作特辑】中,饰演刚子的演员郝瀚全程不露脸,但仍努力诠释角色,为了研究袋鼠提前一年搬到动物园旁边去住,提前进组进行专业动作和体能训练,瘦了近30斤


特辑中,吊着威亚的郝瀚弓着腰不停地模拟练习袋鼠的蹦跳动作,让自己越来越贴近一只真正的袋鼠。为还原袋鼠的形状,演员郝瀚需要先穿七八件的衣服,将袋鼠的轮廓和体型先称出来,再穿袋鼠宇航服,负重50斤的宇航服,还要全程保持着袋鼠蹦跳的动作,经常累到满头大汗。


“特效制作里,毛越短的动物越是难呈现。”视效指导魏明透露,因为袋鼠的毛发短且浓密,运动时会露出表皮,浑身上下全是肌肉,相比长毛生物更容易穿帮,制度难度和周期更长。一个人的头发大概是10万根,但是“金刚鼠”的毛发多达5000万根,是人类发量的至少500倍,毛发的走向会根据肌肉纹理在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变化。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剧情细节需要通过特效展示,比如袋鼠嘴角吃剩的残渣、被独孤月踹完后留下的脚印、打斗时掉落的飘在空中的毛发等,都需要做到足够真实。电影里金刚鼠幻想大草原的1个镜头,后期制作周期有11个月之久,才让细节做到足够完美。


金刚鼠是国内制作难度最高的数字生物形象,做袋鼠的毛发,1帧最长需要渲染27个小时,观众看到的一秒最长需要渲染648小时,视效团队总共用了2500台渲染农场的算力来解决近景别、高精度的袋鼠渲染。除此之外,科幻喜剧,对于拍摄和特效制作也是格外严格的考验。魏明坦言:“虽然已经在虚拟拍摄时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但喜剧片有太多即时的变化,尤其是沈腾和袋鼠交互的部分,每天都让人无比头疼。”

如今电影上映,影片的特效制作获得了高度肯定,主创们这才放下心来。科幻喜剧这条路上人迹罕见,但正如导演张吃鱼所说,“恰恰是因为我不是独行的,所以才能创造出《独行月球》”。

3

“不正经”电影中的“正经”影像


影的摄影指导杜杰谈到这部电影配合出版了一部书,其中摄影章节的小题目是《一部不正经的麻花电影的正经影像》,这是一部很“不正经”的电影,但是影像是很“正经”的,这形成一种反差。


当谈到《独行月球》与之前拍摄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等喜剧电影有何不同时时,杜杰老师直言:“看起来有很不同的地方,但仔细分析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的地方是⻣子里影像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尽管我觉得影像创作是比较感性的,有点像画画。”

这部电影和之前的创作有一个巨大的反差,对杜杰来说很有吸引力,这也是他接这个项目的原因——《独行月球》在地球已经毁灭的强情节背景下,它可能会带给影像一种新的可能性,并且这些审美和影像大体方向没有太偏离杜杰本人的喜好。


全片拍摄主要部分用了 3 台 MONSTRO VV 和 一套 SP 镜头来完成两个反差。

杜杰想象中月球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场景,上面没有空气,光比非常大,非常锐利,物体的边缘都很锐利。地球是末世的地球,一个被尘埃笼罩的环境, 有雾霾有沙尘暴,一种比较柔和的感觉,这种柔和是灰尘或者烟雾造成的。它突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月球的锐利影像、现代科技感和地球的柔和影像、末世感,因此用很锐利的方式去呈现月球,然后用比较柔和的方式拍地球,会是一个很有趣的思路。


由于《独行月球》绝大部分镜头都涉及到特效,所以拍摄中摄影部门与特效部门的合作必然是紧密的。杜杰介绍,摄影部门与特效部门的合作基于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虚拟拍摄,大家在一起合作操作虚拟的摄影机,摄影部门主要从摄影机的运动、拍摄⻆度、镜头焦距、景别等摄影的⻆度来把控,特效团队主要提供技术支持。第二个层面主要来自现场拍摄,因为画面前景演员的范围是实拍的,后景部分是大量的绿背景拍摄,完成片很多画面的大部分背景信息都是特效来完成的,这需要前期拍摄和后期特效完成无缝衔接。第三个层面是影片最后完成效果合作,这部分主要是特效团队来完成。


目前电影《独行月球》已于7月29日全国上映,一起去影院观看吧!

推荐阅读



技术美学,未来可期:从体育赛事转播和大型综艺AR制作寻找艺术与技术共融共通
“跨时空寻父”——《天才基本法》以科幻故事描画现实情感
《外太空的莫扎特》美术指导王阔专访:主要角色与奇幻场景的设定与呈现
暑假档动画电影盘点!国内外经典IP陪你开心过暑假
用大制作守护童心|国内首部动捕虚拍结合大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幕后故事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