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断追求更好!电影《长空之王》主创现场分享创作经历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8-29

转自 | 北京电影学院

订阅 | 010-86092062


2023年5月12日,北京电影学院在海淀、怀柔两校区举办了薪火放映厅——电影《长空之王》放映及主创交流活动。


《长空之王》讲述了雷宇等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了中国新一代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参与到尖端新式战斗机试飞工作中,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过程中成长的故事。


《长空之王》“我是试飞员”预告


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系谢晓晶教授作为对谈嘉宾主持,与本片主创——导演刘晓世、编剧桂冠、摄影指导白玉侠、美术指导覃伟立、声音指导王砚伟、总制片人于孟、视效总监王邵帅、杨月娟,主题曲演唱王莉与同学们进行了具有专业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影片映后交流活动。

导演 刘晓世:

“不管有多难,就坚持再坚持一下”的信念



刘晓世导演提到,感觉拍这部片子好像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任务一样,由于本身对于军事题材电影的喜爱,加上自己在部队的切身经历,这种种都促使自己想要去拍这样的一部电影,而其中独特视角的选择则是由于他19年的航空工业工作经历,这使得他对于试飞员这一职业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被试飞员身上的试飞精神深深地打动。同时,他更加希望这样一批有意义人群能够被大众所关注到。


本片是他的处女作,刘晓世导演也向电影学院的同学们传授了自己的经验。他提到,在校期间,有两位老师的教导对他影响颇深。


首先是王鸿海老师——“锻炼自己和别人沟通的能力”,其实电影创作本身就是和别人协作的过程,这样一句话让他在学生时代开始便去学习如何与人良好地沟通协作,这是电影《长空之王》诞生的前提。


同时,谢晓晶老师教导他“不要过多的关注电影本体,要关注生活本身”。这让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始终保持着心中的那份热爱与执着的精神,就像电影中的那句话“不管有多难,就坚持再坚持一下”。不仅是试飞,拍电影也如此,心中支撑着自己走下来的信念感,就是那一句“再坚持一下”,毕竟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现。


编剧 桂冠:

“守正才能创新”下的“变与不变”



编剧桂冠认为,电影的核心在于“意图输出”,如今再去拍电影就是要去创新,而对于这类军事题材的电影,编剧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变与不变”。对于什么是“不变”,他认为“守正才能创新”。


第一点“不变”一定是“初心”,是创作的根源。首先,从她的个人感受来说,曾经的军旅生涯让她对这个题材充满兴趣,甚至是可以切实感受到军旅生活的实感的。在自己对试飞员的采访过程当中,她深深地被试飞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执着不变的初心所打动。同时,中国精神的源头,是中国人自身自强不息的精神语言与精神谱系的连结与延续,这样中国精神才会更立体完整,最终才可以再回溯到拍摄实际去表现出来。


第二点“不变”是创作中的一些“规律”。编剧桂冠提到,这并不是一种套路,其实一个影片有很多固定的节点,找到影片中固定的节点,在创作上进行节点的捕捉,当了解到并运用这种“规律”之后,实际上是突破了影片创作的套路。


而“变”的又是什么?编剧桂冠认为,是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新的选择。讲述试飞员的电影并不是首创,像影片《螺旋》《冲天飞豹》都在讲这样一批人,而这几部电影都是本片很好的借鉴,她提到,再看这些影片,便有一种一脉相承的切身感受。但是时代在变化,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坚持与选择是一个很切实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大量真实的采访去捕捉其中人物的细节特点,以辅助创作。


其次“变”的是视听手段,新的视听语言丰富了呈现给观众的视听效果,这也是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在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了解更多的技术并去思考可实行性。


摄影指导 白玉侠:

如何解决虚拟拍摄的难点



摄影指导白玉侠提出,整部影片摄影部分的难点在于飞机拍摄部分,摄影师作为导演的左膀右臂,要一步一步把这些难点都搞定。


白玉侠老师提到,第一个难点是影片中的光线。例如光线的方向、颜色、软硬等等,都是不容易把控的方面。其次是虚拟拍摄技术的引入,其实整个行业对于虚拟拍摄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虚拟拍摄。在前期筹备时,虚拟拍摄的难点就是摄影机运动受限,在进行人物拍摄时,它不能移动太大的范围。


其次在于对阳光的处理,光线太亮会影响屏幕,飞机在云层上的各种动作,都对阳光的运动速度有着极高要求。面对这些难点,他和他的团队采用让飞机去翻滚、灯在静止状态,去模拟阳光的运动。


飞机在空中的运动很复杂,因此没有办法去实拍背景素材,最终拍摄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开发出一个比较粗糙的游戏,利用游戏引擎在游戏世界里用手柄去控制背景的飞行轨迹,然后在现场用机械臂的操作人员跟手柄以及演员去配合,依靠这种办法,他们顺利地完成了飞行部分的拍摄。


白玉侠老师还提到,做摄影师就是需要兼顾感性与理性。感性的方面是创作,摄影师要把个人喜好作为建议提给导演;理性的方面就是必须明确该怎么去执行拍摄。难点要从技术层面解决,包括设备的选用、与其它技术部门的协调等等。只有做到这些,拍摄的时候才不会卡壳,同时他还提到,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都要脚踏实地。



美术指导 覃伟立:

信念感的支撑与真实性的创作



美术指导覃伟立表示,最开始吸引他的点是影片的主题,他认为试飞员视角的神秘吸引了他并且这也是使他坚持去完成创作的动力。这部电影在美术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前期的工作比较多又比较细致,比如说如何将剧本内容视觉化、场景造型的布置、现场统一的氛围、演员的妆造甚至是与气象部门的协作。更重要的是,做电影,“追究到底”的意念要很强,要很艰苦地进行学习和调整与构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电影的信念


交流环节,同学们提问军事题材类型片在美术方面与其他影片的区别。覃伟立老师认为,军队是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美学体系的,红色、绿色、蓝色是军队的基调,这一点不能破坏,而如何在这三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创作,他更多地是把场景质感与光影连接起来,要求真实、准确、美,“真实”是在于一定要有真实的来源依据,“准确”是指一定符合影片的戏剧要求,而好让“美”这种体验感达到一定冲击。


比如说所有东西的真实来源,例如公墓的设计,根据查询的资料,中印边境真的有一座康西瓦烈士陵园,有了真实依据,创作就能够更加具有技术性和细节性。


声音指导 王砚伟:

属于中国原创的真实声音制作



声音指导王砚伟老师表达了自己对于影片参与的荣幸之情,随着拍摄工作的筹备和开展,他面临了很多关于声音方面的挑战,其中,我国战机发动机的声音资料的缺失,成为了声音制作方面最大的难题


王砚伟老师认为,如果在这部电影里采用大量其他国家,例如美国,欧洲等国家已有的发动机音效,会让他从原则上无法接受,这也会让导演和观众无法接受。为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航空资料,去珠海航展亲自聆听中国飞机的发动机声音,并在这个过程中录下了大量素材。拍摄时,他在空军基地也录制了各种型号的飞机发动机音效。


他面临的第二个困难就是怎样将声音合理地融入电影,让观众觉很震撼但不吵闹,这就涉及混录和一些音效编排的工作。


虽然困难很多,但他自始至终保持着乐观自信的心态,影片中所有飞机的运行声音,都和真实的国产飞机运行声音一致,这也是也是让王砚伟老师倍感自豪的一点。



总制片人 于孟:

感觉不到制片存在的制片才是好制片



总制片人于孟认为,一个制片人的职责,在于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并且给予其好的平台,让这些有才华的人得到支持,让有内容的优秀作品拥有保障。同时他希望剧组可以感觉不到制片的存在,因为制片的工作就是幕后的,就是展现专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和这部作品背后最好的支撑。他笑着说道:“在片场和拍摄时,让人感受不到制片人的存在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出现问题和状况的时候,制片人才会出现在现场。”



视效总监 王邵帅、杨月娟:

在细节中的精益求精 融合真实感与电影感



《长空之王》里有很多酷炫的画面内容,这些都是视效团队在制作方面的用心之处。例如海报中的战机,战机的鼻头上有一根金线,其实在三维制作时,小小一根金线是由很多的细节组成的。另外在制作飞机旋转镜头以及实拍镜头时,灯光打到飞机脊背上,会有很多不同抛出光的反射,这都需要视效去进行细致的制作。


关于抖动问题,抖动在很多影片当中都需要被呈现出,而它有三维的做法,也有二维的做法。二维的做法可能在最终的画面上去做,但《长空之王》中的抖动要求生动,并且发生在空中,就需要对不同层次、不同介质做不同的抖动。演员的抖动、飞机的抖动、飞机外机翼的抖动、天空背景抖动等等,这些抖动都是有层次的,并且各不相同。摄影机如果真的去模仿固定在飞机上,那么对固定的位置一定是有错差的,所以也一定要做出这种细微的不同,这些都是在细节方面精益求精。


王邵帅老师提出,从视效的角度来讲,影片除了飞机的制作,另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制作空中的云。因为云是半透的,它需要很多层才能组成一个,所以需要光照射进去以后得到一个好的效果和数值,再多次渲染达到生动的状态。


对于云的视效制作,他表达了自己的满意,云的层次和所有的反弹光都做到了生动灵活,也使影片的视觉效果整体上了一个层次。



视效总监杨月娟提到,本片中独特细节化的飞行镜头更是一个突破,是国内飞行镜头上面的首创,导演对飞行镜头视效方面高质量的执着,在于既要做到真实又要有电影视觉效果,而最终也呈现出来了最好的结果。


对于同学们关于空中特效镜头中飞机光效反射原理的提问,杨月娟老师认为,一个是资产部分的四大方面,模型、贴图、视效、灯光每一部分的结合与全方面多角度的运用,另一个是镜头部分,模型做到超高精度,并且随着镜头的景别逐一衰减去呈现最终想要的一个效果。


主题曲演唱 王莉:

影片的多元化与国际化



王莉老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演唱的认可以及能够参与电影的荣幸之情。由于王莉老师也有着在部队工作的经历,所以她对这次的主题曲演唱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你是我的翅膀》


她提到守望曲《你是我的翅膀》跟她以前唱的军歌不太一样,这首歌不是那么程式化,它体现出了整个《长空之王》剧组的审美和极具国际视角的广阔。导演选择海纳百川地呈现一个富有科技含量和国际视角的电影,同时邀请陈涛老师和王备老师来作为守望曲的词曲创作人,这些都是带给观众惊喜的地方。


王莉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军事题材的电影要比普通电影要更难拍,尤其是空军和航空工业这样高科技的题材,非常具有挑战性。但《长空之王》能够很好的打动观众,给了观众很多的时代感,也触动到了王莉老师自身对于试飞员的敬佩之情。








“功成不必在我”是老一辈试飞员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功成必定有我”体现了新一代试飞员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长空之王》这部影片从对抗开始,以对抗结束,前后对比深刻体现了我国战斗机的进步,即航空核心技术的进步,还有伟大的试飞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主创的辛勤付出以及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让我们共同期待以后更多优秀国产影片的创作!



推荐阅读


数字修复技术如何赋予黑白历史影像艺术新生命

8K时代到来!北京广播电视台8K节目技术审看和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分享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季节》主创专访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荣誉颁布,七大荣誉花落谁家?

档案资料的诗意“重构”应用如何实现?纪录电影《火山挚恋》提供解决之道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