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家不离村 就地抱团养老” 专家热议农村养老模式

2016-03-04 皮磊 公益时报
点击上方“公益时报”订阅吧~~


图中的情形相信大家一定常见吧,每当在银行门口、超市、菜市场看到无数大爷大妈排队时,小编都会无尽感慨:哎,老龄化切切实实来了,而且速度在不断加快!




由此也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也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就是养老问题。而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巨大,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3月2日下午,由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农村空巢养老两会提案研讨会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讨”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及河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代表,以“互助幸福院”养老模式为例,讨论了中国当下农村空巢养老的社会难题。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严峻



河北唐山一户独居老人的住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这个数字将是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如果按照“单身老人户”加上“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家庭户累计统计的话,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总户数的比例已经达到32.64%。在乡村人口统计中,全国乡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77%。



四川宜宾独居老人死后9天被发现。图为殡仪馆工作人员运送老人遗体。


近年来,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却无人知晓的报道频繁见于各地媒体。去年年底,全国首家专注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的基金会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联合河北大学民生研究中心、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组成课题组,在“互助幸福院”经验基础上,到张家口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唐山市等地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完成《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报告发现,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家庭支持缺失和农村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支持不足,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目前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面对老龄化社会趋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如何探索出适合中国农村养老的模式?这些都是当下社会必须关注的命题。2015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百年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完善农村养老就显得更为紧迫。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如果我们希望5年之后逐步步入小康社会,老年人能够获得基本养老服务,就要从现在着手来做。”


农村集体探索“互助养老” 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


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一位独居老人死于家中数日无人知晓,该事件促使肥乡县展开互助养老院的建设。2008年肥乡县前屯村集体出资,把村里废弃小学改造成全县第一家“互助幸福院”,免费提供住宿,并配备有电扇、暖气、厨房等设施。老人签协议入住,吃饭、穿衣、医疗等由子女出资,也没有专门服务员,老人之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村集体除一次性投资建设外,每年水、电等费用仅几千元,老人每月只需花费几十元。遇到紧急情况,其他老人可立刻联系其子女。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


2011年2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专程前往肥乡调研,称赞这一做法“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是农民家门口的幸福院,为全国趟出了路子,作出了表率,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同年3月,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邯郸召开,重点推广了肥乡的互助养老模式,同时河北省将这种模式确定为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在全省推广。之后在民政部门和村集体的推动之下,到2012年4月,该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40家(包括联建25家),覆盖全县265个村。


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160多个县(市)7500多人专程到肥乡参观学习,“肥乡模式”综合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三种主流养老模式的优势,成为一种影响全国的新型养老模式,其反映出的问题也正是中国农村养老的共性问题。


★互助幸福院模式能走多远?


农村失能、失智老人更需要照护


河北大学原人口所所长、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红平肯定了互助养老模式。他认为,中国农村“安土重迁”的观念较强,老年人不愿离开农村,互助幸福院模式中,农村空巢老人们无需离村就可以相互照料、相互帮扶,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然而经过8年发展,互助幸福院模式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陷”也日渐突显,诸如身份模糊、资金匮乏、普惠性弱、发展呈现疲态等问题亟待破解。


其中,农村互助养老组织的资金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问题。河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岭泉谈到,互助幸福院初期建设的资金投入,仅靠村集体是实现不了的,“投入主要还是靠县财政,但是县财政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预算,资金都是从其他地方挤过来的。”他指出,在政策扶持上,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尚未出台,省市财政仅起到辅助作用,且各地做法不一,亟需形成稳定的财政供给渠道。


“肥乡模式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只有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才能入住,这就把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失能、失智的老人排除了出去。”吕红平认为,农村失能、失智老人更需要照护,而目前的模式无法将这部分人纳入到互助范围内。


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农村养老模式主要有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而目前这两种养老模式都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养老的形势。他坦言:“互助幸福院模式,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河北农村想了这么个办法,是憋出来的。”刘红尘认为,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如果不寻找到突破口,则将会面临难以为继的命运。


专家观点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高云霞:长期以来,国家政策、民间资本更倾向于推动城镇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并不充分。农村养老服务面临很大的挑战,包括经费是不是可持续以及身份认定等现实问题。此外,农村养老是一个刚性需求,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等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专业的人才服务和组织都非常欠缺。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各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如河北邢台的乡村医生模式,实现了医养结合,非常适合农村养老。针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荒漠化”现状,我认为村庄并不缺乏爱心,关键是要探索出能够调动全村老年人和年轻人互动的模式,政府要积极福利支持这方面的探索。


河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顺利:解决农村养老也要靠专业和技术,如逐渐推广智能穿戴、智能手环等,从技术上来协助解决养老难题。


山西省临汾市老龄办主任李晓燕: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尤其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山区,老人相对贫困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村老人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三是农村老年协会短缺,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突出。此外,农村互助组织面临诸多定位难题,双重管理为农村老年人协会带来诸多困惑,如其是不是公益组织、能否备案、主管部门是谁……这些都不明确。


据了解,研讨会将整合嘉宾的发言意见,拟出相关提案或建议,由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向两会提交,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国农村养老事业。


作者:皮磊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皮 磊


【作者文章推荐】

反家暴法明起实施 打老婆不再是“家务事”了

基金会做“代理儿女” 解决特殊家庭老人养老难题

组图 | 友善之墙,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彩虹媒体奖 | 邱启明获得年度致敬人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