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市铆钉:西南艺术群落独特的生态与精神

GraceJJL 99艺术网 2022-09-20




展览名称:“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

展览地点:成都蓝顶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7日——2022年1月9日

展览总监:金延

策展人:蓝庆伟

策展助理:董艳娜、李宇璟

展览执行:王海菠、周利琴、李琦

参展艺术家:

陈启基(幺哥)、董重、顾静、郭伟、李剑锋、李瑞、李一凡、毛旭辉、沈沐阳、石罴、苏斌、唐志冈、王海川、夏炎、杨冕、杨述、赵能智、周春芽



艺术的城市的文化体现,中国的艺术群落、艺术区自新世纪初诞生以来已有 20 年的历史,伴随着社会与商业的高度发展,艺术群落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演化。其中经历了几个阶段:



“85新潮美术”之后形成的艺术家聚在一起从事艺术创作的惯常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逐渐被瓦解,形成了个体超越团体的存在

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出现了798、M50、蓝顶、创库等艺术家自发组成的艺术群落,与80年代艺术团体不同,此时的艺术群体多为个体艺术家工作室的地理集合而非简单的人群集合,但艺术团体的创作精神被保留了下来,西南的艺术群落大多符合这种模式。

以上的这种模式在2010年以后因地缘性或本土性关系,呈现出一种坚韧的“都市铆钉”文化精神面貌,并有着“从全国共时到地方自生”、“从空间群落到精神群落”、“从艺术聚集到生态共生”的三个鲜明特点,是都市、人文、在地三者间驳杂关系的最好反映。




都市铆钉

艺术群落在西南



“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所探讨的就是西南地区的艺术发展现状,全面呈现出西南地区的艺术发展现状和艺术精神,从而更好的找寻本土地域文化和当代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一场展览,四座城市,五大板块,十个群体,十八位艺术家。东经102°至106°的云贵川渝艺术家们用铆钉精神书写着自“’85新潮美术”以来的艺术发展史,本次展览除艺术文献、艺术作品的呈现之外,还精心设计了画册与展览一同梳理和丰富西南艺术群落的发展。



作为“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平行展之一,本次展览由文献展和艺术家作品展两部分构成:


在文献展部分设置了5个板块,以关键词为切入点来展现西南地区艺术群落发展的不同历史与瞬间,并力求通过个案勾勒出历史轮廓和框架结构;


在艺术家作品展部分选取了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既有艺术群落的创始艺术家,又有艺术群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艺术家,由此来展现艺术群落的艺术样貌和传承精神,呈现出西南艺术群落的整体艺术状况、艺术家个案的脉络转型以及艺术群落中的创始与年轻的交汇和碰撞。



云贵川渝

西南艺术群落的独特风貌





“艺术群落”成立与否的依旧——如策展人蓝庆伟在《在地性和社会性——近十年西南艺术群落变化》一文中给出如下解释:与新世纪初全国共时性的艺术群落建设不同,西南的艺术群落没有非常宏大的景观,而是重视微小的自生,在这个自生的过程中,地方性的特点与发展状况成为判断艺术群落成立与否的依据,于艺术群落的建设者,也让他们在对待艺术群落的机制上采取更为成熟与稳健的措施。



99艺术网:西南地区艺术群落的生态有何独特性使其保持活跃且不可取代?


蓝庆伟:西南艺术群落既有着一线的艺术生态氛围,又有着丰富的创作土壤。其独特性在于当代艺术发展以来的“生命流”、感性、介入


99艺术网:相比一线城市,西南地区当代艺术持续发展的动力及前景是什么?


蓝庆伟:动力与前景在于艺术的自觉与艺术家的自立。相对于一线城市,西南在地理上的“偏安”,无法遮盖思想上的“先锋”。西南地区少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压力,为艺术创作留足了空间,也制造了“安逸”与自如,稍不留神就会忘却自我,随波逐流。艺术的自觉源于感性,自立则来自理性。


99艺术网:那么介于地域性对艺术家的影响,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如何选择栖息地?你是否可以给出建议?


蓝庆伟:这是个有难度的问题,因为回答总会掉入成功学的窠臼,并且难以逃脱地域决定论的嫌疑。在新世纪初,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去北京;2010年以来会有人告诉他们去上海;近几年则会劝说去深圳。每个地域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选择栖息地最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当然这需要对各地艺术生态有充分且客观的了解,但做决定之前最终得询问自己内心在目的论上的真正所求





(成都)

参展艺术家:郭伟、杨冕、赵能智、周春芽

从1993年的沙子堰,到2003年成都机场路旁闲置的厂房“老蓝顶”艺术区,再到2009年的“大蓝顶”艺术片区,以及今天成都多群落艺术生态的发展,呈现着一种本土性、多样性与自发性。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周春芽


1955年出生于重庆

现居住于成都、上海

周春芽  一支红桃  120cm×150cm  布面油画  2006



周的桃花不属于物质世界,这注定了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周春芽在好几张画布上同时或者先后展开他的涂抹。没有时间表,但有冲动;没有计划,但有结果——所有的表现来自艺术家的自由的心境。将周春芽的绘画作任何归类的努力都缺乏艺术上的正确性,就像我们不必将倪云林的山水归纳为“写意”一样。认识和理解心境需要的是直观而不是概念,艺术家是在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涂抹出桃花的,我们也应该在观看的过程中消除已经有的陈见。这样的结果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与作为叙述者的艺术家在桃花的世界里相遇和对话。

桃花即将盛开——周春芽近期的艺术变化(节选) 文 / 吕澎



郭伟


1960年生于四川成都

1989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居成都

郭伟 室内蚊子 No.24  200cm×180cm  布面丙烯  2003


郭伟 室内蚊子No.27  200cm×180cm  布面丙烯  2003



郭伟是 20 世纪 60 年代出生的画家,这一代画家偏重于都市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的作品不再是乡土、怀旧、民族性意义上表现,而是一种对生活和与社会现象的平凡而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日常生活经过这代画家的表达和转述,虽然脱离了原来的意义,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 世纪末,人们对自身问题和现实生活的不断重视和关注,是那些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的习惯。郭伟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将自己观察事物、表现生活、反应社会的方法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并使其为大家所接受。

“日常”关注——关于郭伟的艺术(节选) 文/ 吕澎


杨冕


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1997任教于中国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美术系至今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杨冕 CMYK·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轴  240cm×160cm  

 布面丙烯  2020


杨冕 二〇〇五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丹尼尔  180cm×120cm×4 布面油画 2005


杨冕 RGB·视觉暂留那一刻之二·左 190cm×110cm  

Acrylics on canvas  2021


杨冕 RGB·视觉暂留那一刻之二 190cm×110cm  

Acrylics on canvas  2021



在被统称为“从前文艺复兴到波普艺术”的系列作品中,杨冕调动数以百万计的四色圆点,展开了更无情又更盛大的“祛魅”游戏。他从大师辈出的每个流派中各选三、四件代表性作品,把它们透叠为一幅画。越是对经典下手,才越能触目惊心。三、四件经典作品的透叠, 把持着可辨认和不可辨认间的平衡,“视觉民主性”中的民主性变本加厉的猛增,甚至让人乍看时从视觉到观念都无所适从。

眼见为虚——杨冕的视觉追问(节选)文 / 杜曦云



赵能智


1968 年出生于四川南充

1990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成都

赵能智  身体的寓言No.10 180cm×230cm  

布面油画  2020-2021

赵能智  身体的寓言No.06 180cm×230cm  

布面油画  2020-2021

赵能智 身体的寓言No.04  180cm×230cm  

布面油画  2020-2021



赵能智近期这些作品,人如同没有脊柱的软体动物般蠕动爬行,动作迟缓、方向不明、精神疲软,似乎在寻隙躲藏,在寻路逃离,又似乎只是本能的原地蠕动。

这些“症状”和外界、内心应该都有关系。内外交困时的精神状态,是这些形态疲软、迷茫蠕行的新作散发的信息。

文 / 杜曦云




(重庆)

参展艺术家:李一凡、沈沐阳、王海川、杨述

从最早期的“四川美院现象”所在的黄桷坪,到2006年的坦克库,再到2009年的器·haus空间、序空间等,黄桷坪从美院所在地变为了文化聚集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社区、都市的交互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李一凡


1966 年生于湖北武汉

1991 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李一凡 纪录片《乡村档案》剧照


李一凡 纪录片《乡村档案》剧照


李一凡 纪录片《乡村档案》剧照


李一凡 纪录片《乡村档案》剧照



我试图选取一个非常接近中国西部乡村最大平均值的样本,我希望以最客观的态度通过对这个样本的原始记录,体现中国西部农村社会的最大共性。片子在拍摄中放弃了对极端事件、地方特色和民俗的记录,放弃了对片中人物个性的描述,放弃了我对片中人物的个人感情, 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个别事物对这个平均值的影响。片子的拍摄历时两年多,漫长而寂寞,在我的个人感情和村民的具体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时,不断提醒自己放弃个人感情,旁观乡村的痛楚,一直是我心中最痛苦的挣扎。

文 / 李一凡

沈沐阳


1994 年出生于浙江

2017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21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 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沈沐阳 局外人 170cm×280cm 布面丙烯 2021


沈沐阳 女神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2020


沈沐阳 日常迷局 No.2 80cm×80cm 布面丙烯 2017


沈沐阳 哑语世界 150cm×110cm 布面油画  2020



沈沐阳的作品常常将图像转化为意识的拼贴,出现在图像中的人并不是主题,而是以“无名氏”形象参与略有超现实主义的荒诞剧场。在他的作品中,人失去了面容,只剩下行为和衣着符号,人性被抹去,留下的却是已经社会化的“异常”。从“平常”到“异常”,沈沐阳的作品里,这两种状态的过渡可以说十分“顺其自然”,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景象就在生活中发生了异变。生活在资本化消费时代的我们,能够从沈沐阳的创作中找到熟悉的影子,却又将被这种熟悉的荒诞所惊醒。一切被刻录在记忆中的信息, 都跳跃在画布之上,连接着某种大众一直在躲避的真实。“异”如平常——沈沐阳的图像宣言(节选)

文 / 宋振熙

王海川


1968 年出生于吉林

1997 年毕业于中国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生活在重庆

王海川  玻璃 250cm×140cm 布面丙烯 2019


王海川 财富 250cm×140cm 布面丙烯 2019


王海川 乌托邦Utopian  180cm×200cm 布面丙烯 2019


王海川 西风zephyr 250cm×140cm 布面丙烯 2019



网络时代图像不可回避的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受其影响,人们往往会被大数据推送而接受,丧失对图像的研究、思考和比较。利用图像结构、重组,形成新的场景,是最近几年的工作方向,我一直试图削弱或消灭主体的存在,通过看似无绪的画面形成我对历史、现实的想象。

文 / 王海川

杨述


1965 年出生于重庆

1985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1988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无题2017 No.3  185cm×340cm  布面丙烯  2017



别人都在表现主义里面炫耀技法和观念,而杨述一直在表现主义里面跟这个世界对立着——直到他不喜欢表现主义了,也依然深深地爱着它。有一天,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能认得杨述的画了。杨述不管再怎么随意地画,也是属于他自己,而不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对杨述而言,画画最后真的很简单。

杨述的 W.T.Y.(节选) 文 / 许晟




(贵阳)

参展艺术家:

陈启基(幺哥)、董重、顾静、李剑锋、石羆、夏炎

从1985年的文联大院,到2006年贵阳成立的“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再到2018年的“化纤厂”。贵阳当代艺术群落的不断发展阐释着本土艺术的自生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陈启基


1946年出生于贵州石阡

陈启基 飘浮1 120cm×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陈启基  飘浮2 120cm×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陈启基  飘浮3 120cm×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陈启基  飘浮4 120cm×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我们存在于一个荒诞的时空,一切时间、空间、物象似乎都处于一个混沌的旋涡中,无有好坏善恶,即有黑白颠倒,似乎佛法经典中一个光点在闪烁?或成奢望? 昏昏然如一片残叶飘浮于世。

文 / 陈启基

董重


1969 年生于贵州贵阳

1992 年结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班

现供职于贵阳市文联

董重  夜宴图3  120cm×180cm 布面油彩 2019


董重  2019 秋 120cm×100cm 布面油彩 2019


董重  2020.6.1  76cm×58cm 纸本油彩 2020



我不知道艺术家董重为什么要塑造这些形象,就画史而言,探奇寻怪是几乎人人知晓的一个简捷路径,但是《捕鸟器》里这些作品的内涵逻辑告诉我,艺术家董重是在以画运思,他似乎是在如古人那样直观自我,仿佛在把潜存人类千万年,自然也潜存在艺术家董重的生命直观之中的那些久远的生命转世观念重现在他的艺术遐想之中,因为象征的来看,这些叙事与形象显然在表达着一种人与动物、植物同体异形的理念。

董重:活体意志(节选)文 / 张建建

顾静


1974 年生于贵州贵阳

艺术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顾静  瓶花1 50cm×70cm 绢本设色  2021


顾静  瓶花2 50cm×70cm 绢本设色 2021


顾静  瓶花3 50cm×70cm 绢本设色 2021


顾静  松之境1 30cm×75cm 绢本设色 2021


顾静  松之境4 30cm×75cm 绢本设色 2021



瓶花系列:以臆造的空间中呈现出中国传统视角瓶花, 二维与三维的交错与叠加,表现出一个似乎真实,又更加虚幻的对象。

松之境:碎片似的构图,将记忆中深入骨髓的中国式园林、山水如梦境般再现,不连贯的、迷离的、残破的, 却又在支离中映照古老的审美意趣。

文 / 顾静

李剑锋


1976 年生于贵州贵阳

现为职业艺术家 , 工作、生活于北京

李剑锋  牙模 80cm×80cm 亚麻油彩 2021


李剑锋  少林寺 180cm×160cm 亚麻油彩 2021


李剑锋  美元,美元  100cm×80cm 亚麻油彩 2019


李剑锋  走钢丝 185cm×150cm 亚麻油彩 2019



世界的被解释状态是生命假托图像视觉逻辑显现而通达精神高度的境域,是唯物感应的物象转向自我意识的载体,也从来没有哪一种图像摒弃语言的建构而成为一种表达。

文 / 李剑锋

石羆


1973 年生于贵州黎平县宰官村 ( 侗族 )

1998 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院油画专业

现居北京

「山」的拼图 100cm×100cm 布面油彩 2016


石羆  透出的风景3 150cm×150cm 布面油彩 2016


石羆  飘移的板块3 号  100cm×100cm 布面油彩 2015


石羆  关于家的记忆 100cm×100cm 综合材料 2018



之前创作的“空城计”“家园方案”“沙盘”“海市蜃楼”等系列作品曾经都多次展出过,其实通过对我的整体创作线索进行分析,可能发现不同时期有些转型探究的节点,这正是我在创作过程思维中的”一个点”,”一根线”,”一块面”与我的记忆轨迹产生碰撞,同时发酵反应并凝固。从而形成这一“线索之外”系列作品,恰巧是对以上提到的系列作品进行记忆链接与创作延伸。

文 / 石羆

夏炎


1975 年生于中国贵州

1998 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留校任教

2012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数字媒体方向工程硕士学位

现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馆长, 贵阳化纤厂艺术区创建人

夏炎  贵州杉 90cm×120cm 亚麻油彩 2020


夏炎  贵州杉 90cm×120cm 亚麻油彩 2020


夏炎  贵州杉 90cm×120cm 亚麻油彩 2020


夏炎  贵州杉 90cm×120cm 亚麻油彩 2020


夏炎  贵州杉 90cm×120cm 亚麻油彩 2020



2018 年以来,我开始在贵州山形地貌地理特质、生物属性以及相关山地人文的历史中采集图像,大部分关于山地生物的图像是我自己平日拍摄采集的,这些图像成为我近期完成的油画作品《贵州杉》等系列的图像来源。另一部分相关山地人文的来源于网路、书籍资料图像, 如榕江县志文献上表现 1956 年香山寨射杀华南虎的黑白纪实影像照片,被我转换为油画作品《打虎队》系列。我希望自己在绘画上表现出来的图像能有客观性上的拓展,从山形地貌地理特质与山地人文史料图像中寻找用于绘画表现的客观存在,用自己积攒的绘画形式与语言表述及表征某些基于山地生物特质的史实或是某种现实, 这些用我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的类似加密的图像涵括了相当客观也相对主观的内容。这些呈现的可识别的晦涩图像,是原因亦是结果,是目的亦是手段。

文 / 夏炎




(昆明)

参展艺术家:李瑞、毛旭辉、苏斌、唐志冈

从1986年昆明成立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新具像”,再到2001年成立的“创库”艺术主题社区,昆明的当代艺术在早期艺术群落的精神下发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李瑞


1983 年出生于云南 ( 哈尼族 )

2008 年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

现居于昆明

李瑞  过往九月 220cm×140cm 布面油画 2021


李瑞  日月同辉 8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1


李瑞  华丽的淡然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7



我一直把自然风景表象转为自己对画面创作的情感通道,用斑驳细微的色彩变化找到隐藏其觉悟间的“诗意”;做一个纯朴的大自然记录者,用心性去抒写它的美,追赶四季的变化,用画笔记录瞬间的永恒,在画面里寻找一种内在化的中国山水意境,依照自己的脾性探索更符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尝试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觉悟大自然给予的灵性,品读它的神性,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顺序,把现实,想象、记忆、梦境、幻觉、潜意识交叉重叠, 使作品处于一种陌生语境,表象转为对自然,对文化, 对生活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起源,磨合时间与间距离,在大自然里收获一份力量,这里是魔幻的,慷慨的,没有过多的纷扰,喧嚣,把某种迷恋隐藏于画面,内心深处, 自然风景是热烈的,是欣喜的,是宁静的,有广博山川中对生命的呼唤。

文 / 李瑞

毛旭辉


1956 年生于重庆,当年随父母移居昆明至今

1982 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2001-2016 年工作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授

毛旭辉  家长·光荣 38cm×52cm 纸本褐色炭精条 1997


毛旭辉  紫色·创作草图No.6 60cm×47.5cm 纸本水墨 2014


毛旭辉  剪刀·为 09年 9月 28 日 55cm×39.5cm 

纸本色粉、水彩 2009


毛旭辉  剪刀丛林 55cm×75cm 纸本炭精条、油画棒 2016


毛旭辉  该诅咒的小区风景 51cm×51cm 纸本水墨 1997


毛旭辉  日常史诗·物语 51cm×79cm 纸本水墨 1996



从 1993 年开始,毛旭辉在对日常空间的观察中发现了“物”作为生活寓言的生动象征,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日常史诗”的创作,并从琐碎而又具体的“物语”叙事中提炼出“剪刀”这个符号。从被拼贴于各种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剪刀”,到被抽象为平面、硬边、纯粹几何化的“剪刀”,他把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社会境遇、新闻事件中的愤怒、恐惧、不安、悲伤、孤独、怀念等情绪, 统统赋予这把“剪刀”,“剪刀”既是生命的具象与陈述, 也是权力的象征与代言。

文 / 张光华

苏斌


1983 年生于云南大理 

2008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苏斌  如是而居·红雨 60cm×70cm 布面油画 2020


苏斌  如是而居·山海 40cm×60cm 布面油画 五联1 2018


苏斌  如是而居·远流 40cm×60cm 布面油画 五联2 2018



我努力去描绘现实存在之外的那个更为辽阔无边的空间。用🗎润的蓝调更为贴切

文 / 苏斌

唐志冈


1959 年生于云南

1996 年起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

2010年起出任云南省油画学会会长

唐志冈  空间1 140cm×200cm 布面油画 2021


唐志冈  内卷2 80cm×100cm 布面油画 2021


唐志冈  内卷3 70cm×80cm 布面油画 2021



“内卷”系列是从唐志冈具有明显识别性的“儿童会议” 演变而来,虽然保留了“不想长大”的象征,但形式语言和内容叙事都明显是在进行抽象实验。

唐志冈说,这种变化是顺应艺术家的现实境遇和思想认知而自然发生的改变,是对生命状态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地真实变化的觉悟。尽管在面对无可奈何的现实问题时会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表达,但这绝对不是策略、方法或技术选择,因为技术和能力的解决不了画家的精神需求。如何摆脱过去形成的定式带来的形象包袱,继续在生命未知中进行实验,面对当下毫不犹豫和畏惧, 是艺术创作的真正难题。

文 / 张光华



画册封面及部分内页





关于策展人


蓝庆伟

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艺术学博士

从事现当代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策展实践、美术馆学研究与美术馆管理

曾任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

现任教于成都大学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

  1. 北京保利2021秋拍季开启,各专场精品齐亮相

  2. 北京保利秋拍现当代艺术日场"举牌儿"指南

  3. 戳→查收超全成都双年展观展指南

  4. 赵旭:“精选臻品,缩减总量”,永乐秋拍重塑市场格局

  5. 中国嘉德秋拍当代艺术好作品很多,我们为什么选了这些?

  6. UCCA“国宝级艺术家”的年终大展,真值得买票去看吗?

  7. 拍卖|北京华艺国际秋拍:现当代艺术五大专场,呈现多维度经典艺术作品

  8. 拍卖|北京保利拍卖2021秋拍启幕,这些重磅拍品不容错过

  9. 拍卖|拓展当代维度,中国嘉德呈现二十世纪艺术多元化样态

  10. 艺术家是如何与科学家共同工作的?

  11. 每天仍画三个小时,83岁的巴塞利茨在蓬皮杜回望为艺60年

  12. 最大规模的一届西岸博览会,话题感十足的20家画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