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月25日中贸圣佳上海拍,提前记下这些手慢无的重点作品

刘军 99艺术网 2023-06-22




10月25日中贸圣佳2022上海艺术品拍卖会将于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开启预展,本次拍卖现当代艺术板块集结了不同类型,不同代际的当代艺术名家佳构以飨藏家。我们分门别类看一看这些重点、亮点拍品有哪些?


此次上海艺术品拍卖会预展时间为期两天(10月25日—10月26日),现当代艺术专场的举槌时间为10月27日20:00,展拍地点: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A厅。




重点拍品



周春芽 艳丽桃花 Lot 1638 


周春芽(b.1955)艳丽桃花 布面油彩 2011 120×150cm 

签名:2011 周春芽 Zhou Chunya(右下)

来源:北京,北京保利,2013 年 12 月 1 日,Lot 0581

出版:《行云—中国当代新艺术展》,K 空间,2011 年,p145-146

展览:2011 年,行云—中国当代新艺术展,四川省博物馆,中国四川

RMB: 3,800,000-4,800,000



桃花是周春芽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系列,艺术家在四川龙泉山看到的一幕让“桃花系列”正式开启。漫山遍野的桃花争相开放,一片片密集且浓烈的粉红色透着令人无法忽视的的暧昧气息。桃花作为主题被中国艺术家所用并不鲜见,拿之比作人性和欲望也是常事,但唯独周春芽的“桃花”最妖艳,也最真实,一改传统绘画中“桃花”温婉娴静的形象,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去关照当前时代下人性最深层的情绪。


这件《艳丽桃花》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红绿交织、绚烂夺目的奇观,该作中的桃花笔触阔大,行笔迅疾,以类似中国画中锋旋绞的行笔节奏将桃花提炼、拆解,转化为节奏鲜明的笔触。行笔猛烈、生辣,结构简廓而紧密、张扬的色彩与夸大的比例形成矛盾的视觉同构,生动而直击观众心灵。这样的艺术气质也继续夯实了他将中国书写性语言与西方色彩表现完美结合的范例。



 丁乙 十示 2013-7  Lot 1656


丁乙(b.1962)十示 2013-7 布面丙烯 2013 100×100cm 

背签:“十示 2013-7”100×100cm 丙烯画布 丁乙

展览:2015 年,象牙黑:丁乙个展,香格纳新加坡,新加坡

RMB: 1,000,000-2,000,000



从1982年开始对抽象艺术进行最初的尝试,到1985年创作了带有类似“十示”符号的作品《禁忌》,再到1988年确定了“十示”符号。丁乙在“十示”这个语言系统中一画就是三十多年。丁乙说他喜欢在某种“限定”里工作。符号是一种限定,颜色和形式同样也是。这种限定实际上构成了丁乙艺术的整体性,在这一整体性中,不同阶段的创作呈现出了他借助同一符号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与新的可能性。


丁乙“荧光色”时期之后进入了“黑白色”阶段,这个阶段仅仅持续了三年左右时间。“黑白色”阶段丁乙有意识地剥离那些叙事性的情节,将艺术回归到最简单的状态再重新出发。本件《十示 2013-7》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尤为珍罕,对于颜色的转向,艺术家曾解释:“在十二年的时间里,我在荧光色系里穿梭工作,用近乎研究性的方法,将几乎所有的荧光组合方式都穷尽了。这种穷尽也是促使我转向黑白阶段的一个原因。虽然是在“限定”里工作,但我始终都是在一个整体的系统里,不断地寻找变化和新的可能性。”


在丁乙的画作前,观众总会置身于迷宫,坠入像素般的缤纷世界里,那些在材料中的偶然与必然又时时会带来惊喜。丁乙说他常常从画面的左上角开始起稿,但不会起草小稿,他不愿被框架限制,多年创作的经验让他对结果了然于心,又在过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谭平 无题  Lot 1662


谭平(b.1960)无题 布面油彩Ⅰ 2008 160×200cm

签名:TanPing08

展览:“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08 年

RMB: 450,000-750,000



谭平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从德国留学时期开始,谭平便开始不断地在绘画本体语言上进行探索,对于他来说,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问题。在近40年的创作中,谭平始终都在对绘画语言、方法进行着研究与尝试。


此幅《无题》源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如人体细胞的成长分裂、微生物分子的聚合离散,仿佛是在勾画生命存在的轨迹,笔触时而精密、时而松弛,穿越于现实与情感世界的边界之间。这样的艺术语言可谓尽精微、致广大,在画面平整的粉色背景中,艺术家用看似随意的线条,点,等基本的绘画元素点缀其间。这种即兴而来的创作,与其说是表现,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破坏”——破坏了绘画的传统呈现方式;破坏了观众的心理与视觉体验;也破坏了画面本身固有的秩序感。而这种破坏带来的是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一件作品什么时候才算是完成?或者说是,一件作品究竟有没有完成的时候。谭平说过自己创作的、强化观念性表达的作品,一般会采用非常简洁的形式,他希望通这种不做过多修饰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念清晰有力地表达出来。


如何在平面上表现时间与空间?谭平关于点线面与空间、时间的探索,集中体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阐释,而这种探索也是开放的,多重的。他将时空中的节点相切于绘画表层,并通过一层层的累积,其实是时间在画纸累积,他力图将时空内在化,表现内在时空的路径,将绘画中偶然与必然产生的痕迹有分寸的融为一体。时间与空间的相遇,偶然与必然的相遇,这是谭平的美学。



尚扬 H 地 -35 Lot 1667 


尚扬(b.1942)H 地 -35 布面油彩 2014 40×80cm 

签名:(右下)背签:H 地 -35 尚扬 shangyang 2014

来源说明:原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有合影留念

RMB: 800,000-1,200,000



尚扬的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程。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尚扬都因作品的实验性、前卫性而倍受当代艺术界瞩目。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他就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赋予这种思考以独特的表达,尚扬所追求的这种表达包含三个关键的要素:当代的,中国的、尚扬的。  


学者朱青生将尚扬先生的作品归为第三抽象:形式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它不像第二抽象那样注重笔法、力度、行为等,而是注重一笔中人的精神可以灌输进去多少,甚至是当反复灌输的时候,其中可以承载多少。尚扬通过作品思考如何在绘画的范畴中,把中国的东西用进去,在‘古典品质和当代精神’的契合中开掘自己的语言,进行一个不断深化的课题。




陈丹青 牧羊女 Lot 1672 


陈丹青(b.1953)牧羊女 布面油彩 1988 76×102cm 

签名:陈丹青 1988(下端偏右)

来源:1. 北京,中国嘉德,2002 年 11 月 3 日,Lot.0037   

2. 北京,苏富比,2013 年 12 月 1 日,Lot.0021

RMB: 4,000,000-6,000,000



西藏题材无疑是陈丹青最具代表性,也是其艺术巅峰期的杰作,本件创作于1988年的《牧羊女》是陈丹青延续了长达十年的西藏题材后期的代表作,画面中四个牧羊女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在辽远的天空和草原下仿佛已站立了千年。陈丹青透过其高超的绘画技巧,营造出永恒而神秘的氛围,使这件杰出的作品自有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力量。


陈丹青曾在自述中这样说道,这既不是眼前见到的生活,也不是杜撰的未见过的生活,最好的莫如这印象中的生活。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画不出这些画;但当我真在拉萨时,我每日所见的又远不似我所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画都更像我回到内地后留在心目中的那个西藏。最终他摒弃当时流行的强烈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描绘了的日常生活。


陈丹青的画风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他用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藏族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牧羊女》的画面中,画家将西藏的风土人情表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以深刻的观察力将藏族居民、文化与服饰等展现于观者面前,画面上浑厚的灰褐色和大笔触的表现力度,使作品具有一种历史凝重感,而人物刻画却亲切而质朴、细腻而古拙,画中不同人物生动的情态,体现出艺术“回归本体”的创作追求。



李山 胭脂 Lot 1643 


李山(b.1942)胭脂 布面丙烯Ⅰ 1999 82×184cm 

签名:李山 lishan 1999 年 纽约(左下)

来源:原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RMB: 1,500,000-2,200,000



1993年李山参加了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展威尼斯双年展,是最早登上世界艺术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胭脂”系列奠定了李山的国际地位,“胭脂”系列也成为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象征。


李山曾说“‘胭脂’系列是我个人艺术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是一个时期的重要记录。‘胭脂’其中有我对人性,对人的思考,胭脂的根本思考就是放弃:放弃所谓的真理,放弃所谓的原则,放弃宏大叙事。李山把任何权威都统统胭脂化了。


1996年,李山开始对基因变异与生物合成现象着迷,他以艺术家的视角来表述“基因的再造”。这一时期内他花了大量时间阅读这方面文献、教科书,从理论上对生物演变进行了假设;与此同时,艺术家正逐步完成一个观念到思维生物艺术的转移。


从本件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艺术家关于艺术转向的问题,涉及到艺术转向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认识的问题。认识来自于李山对生物的关心,对生命更多可能性的想象,生命是究竟什么。可以说本件作品完美的展现了艺术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崭新角度。



草间弥生 金南瓜 Lot 1651 


草间弥生(b.1929)金南瓜 布面油彩 1991 16×20cm 

背签:YayoiKusama1991 かぼちゃ(金南瓜)

来源说明:1992 年从画廊购入,画廊拍自关西拍卖会

RMB: 2,800,000-3,800,000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以其装置作品、雕塑及画作见称,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在世当代艺术家之一。南瓜作品的形成,与草间弥生的精神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据草间弥生说,在她大概7岁的时候,能够“听到”南瓜时不时地跟她讲话。在这个有着她标志性的南瓜和黑色波点的房间中,既不是对艺术形式的讨论,也无关社会现实的描述,而是沿着草间弥生数十年的创作线索,寻找一个更为隐秘的空间:艺术家的个体精神。


画面背景是重复的网状图案,这是草间弥生另一代表性创作元素。一九五八年,即她移居纽约的一年,她创作出《无限网》,自此其网状图案便被冠以「迷恋」一词,经常出现于她的作品中。对于这位艺术家来说,这种不断重复最微小的细节之「迷恋」,意涵由始至终都大大超越表面所见。


本件《金南瓜》集合了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母题以及绘画风格,圆点具有太阳一样的样式,是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生活的能量的象征,也具有平静的月亮一样的样式。对于喜欢草间弥生作品的藏家是难得的入藏良机。



闫冰 牛皮9 Lot 1622 


闫冰(b.1980)牛皮 9 布面油彩 2013 130×180cm 

背签:《牛皮 9》 闫冰 2013

展览:2013 年,我的劳动Ⅱ,杨画廊,北京

RMB: 1,000,000-1,800,000



闫冰是80后当代艺术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创作中,那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或依存土地供养的渺小生命,被画笔摘引到空白的画布上——牛皮、土豆、蘑菇、野菜等等——它们从久远的历史中一直走到今日,曾供养过无数代人的生命,却很少被人认真地凝视过。而闫冰却在这些并无美感且极易消逝的表象之下,看到了浩瀚的时间与平凡的力量。


《牛皮》系列是艺术家从2011开始的一个重要题材,牛是土地与农民的中介,农耕文明里的典型形象,它像一个家庭成员,牛的一生和农民的一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所以经常会有人拿牛来比喻自己,抒发自己的苦难。这是闫冰画牛皮的前提背景,侧重了他近距离凝视、触摸牛的感受,以牛皮的质感和不可解释的图纹斑渍为绘画对象,来处理现实和抽象的关系。从“牛皮”系列开始,场景被祛除了,母题也变成了单一的物件。这件《牛皮 9》不再特别依据实物的具体形象,而是直接诉诸于感受。



陈可 XX留念 Lot 1629 


陈可(b.1978)×× 留念  油彩,线,珠子,亚麻布Ⅰ 2008 160×160cm 

签名:可 08 (右下)背签:×× 留念 160 × 160 cm 油画

颜料 线 珠子 丙烯媒剂 亚麻布 

出版:艺术当代 2008 No.9

RMB: 700,000-1,000,000



陈可作为70后最具代表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风格与生活轨迹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早以“卡通一代”的代表被艺术圈熟知,她把初到北京、初入社会的这份孤独、梦想,都揉进了画里。画了一个想象中的小女孩,有点像自己的一个分身。通过描绘小女孩的表情和状态,她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把对周围年轻人的观察都放了进去。  


2005年陈可参加了星空间的开幕展《下一站,卡通吗?》,这次展览也开启了中国艺术的新潮流:“卡通一代”。当时的展览介绍词写道:在简单、亲切、张扬的形象里,你可以寻找到青春的美丽纯净、脆弱易碎、呓语般的梦幻、平静中的暴力、虚幻的沉醉、简单的无语……一切你正在经历的惊喜或已远去的回忆。这次展览之后,她的卡通系列也开始步入成熟期。


《XX 留念》是陈可2008年的作品,画面背景由铅笔简单勾勒出云彩和椰子树,画面中心仿佛记忆一般浮现出创作者的记忆。在唤起人们一代人集体记忆的 80 年代中国典型家庭的家具上,到处杂乱流溢着色彩的印迹和随意搁置的怪异玩偶。这种错位感几乎使人们的神经紧张,开始变得不知所措。陈可从卡通图像中汲取灵感,探索画面形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尝试不同的媒介与主题,打破既定的图像修辞与视觉体系,并结合时代语境下的社会语义与多重视角,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陈可塑造出的交织在童话幻境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形式,还有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女孩形象,其实是艺术家主体的自我映射。



郝世明 繁生之灵隐寺 Lot 1688


郝世明(b.1977)繁生之灵隐寺 绢本设色 60×150cm 

RMB: 80,000-150,000



艺术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动因,个体生命的经验与处境,与世界沟通的欲望,从表面到内在,个体表达方式在过程中逐渐或突然产生,郝世明把这理解为由繁生简的过程。而纯粹的语言方式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个体,是由简生繁的过程,也是繁生简的过程,《繁生》之名也由此而来。由最单纯的语言,逐渐能有更丰富的承载,单纯构建出繁复,繁复“化生”出可能。  


郝世明将汉字解构成独立的笔画,在纸张上重新排列成抽象或隐喻性的图像。抹去了汉字原有的语言意义,以解构的笔画作为基础去表达不同情感或描绘物体的本质。他认为汉字与字母不同,不仅是符号,更多是一种思想象征。郝世明的作品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上海多伦博物馆和武汉美术馆等多个机构中展出,并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和水墨亚洲展中亮相。



新绘画



邱志杰 记忆考古系列之近代报纸刊物题头 

Lot 1642 


邱志杰(b.1969)记忆考古系列之近代报纸刊物题头 椴木板木刻 丙烯颜料 89×89cm×25 

签名:记忆考古系列二十五张近代报纸刊物题头 邱志杰(首张右侧)邱志杰签 2007(末张右下角)

RMB: 800,000-1,200,000



邱志杰是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本拍品为“记忆考古系列”的全新作品,艺术家在 2007年原作的基础上,为每一张报头搭配了富有视觉装饰感的色彩,并将对每张报头文字、报刊历史的相关信息直接批注在画面上,旧版本所使用的厚重水泥墩变成了轻便的椴木板木刻,无论在制作水准还是内容的翻新上,都是一次先锋的、更有信息量的“记忆考古”成果。


《近代报纸刊物题头》是其中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整整 25 件的体量化作厚重的水泥板,显得极为壮观,相比而言拓片更加让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文字本身。25 件近代报头按照顺序形成了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从洋务派的“清議”“時務”,到 1901 年创办的“白话”,可以看出字体简化的过程;“新民”到“大公”再到“警钟”和“现代”,字体从晚清的碑学影响发展到简洁有力的形态;“民立”、“科学”、“求是”可以看到整个文化语境在发生的变化;“都市”和“娱乐”则展现了地方审美及有着现代生活特色的单线体美术字。从这 25 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近代以来观念一步步变化的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字体和美学趣味的逐步演变。



 马轲 Lot 1614  Lot 1615


马轲 息 布面油画Ⅰ 1999 71×59cm 

签名:马轲 6.13

背签:尺寸:50x73cm

RMB: 70,000-100,000



艺术评论家凯伦史密斯称马轲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画家”,1993年马轲成为第一批罗中立奖学金获得者之一。他天生有着看透绘画机制的锐敏,使他无意识地脱离了“技法趣味”。他的创作聚焦于“人”,如何在文化漩涡中认识不断现代化的人——在马轲那里上升为精神条件。



马轲 南湖渠夜景 布面油画Ⅰ 2001 58×71cm 

签名:m.k 马轲 2001

背签《南湖渠夜景》 马轲作 72x59cm 2001.2

RMB: 70,000-100,000



马轲曾在德国和美国多次举办个展,并在奥地利、意大利、美国驻地创作。马轲的画是充满意象、心象随机的抒写,他游弋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获得表现的更大空间,具有一种直率、天马行空的不拘一格。艺术家说自己的绘画处在一种积极的不稳定状态。“当我俯就既有的概念、常规和惯性,俯就权力和利益时,绘画往往令我痛苦不堪。当我摆脱种种束缚,在稍纵即逝的形象与当下建立某种隐喻的关联──也就是绘画成就的瞬间,我会欢欣鼓舞,踌躇满志,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尊严与个体的崇高,恍若重生一般。”本次两件不同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马轲独特绘画美学的典型范例。



李继开 激流中的男孩 Lot 1617 


李继开(b.1975)激流中的男孩 布面丙烯 99.5×92cm 

签名:2009 Li Jikai(右下)

背签:李继开 Li Jikai

RMB: 120,000-180,000



李继开在绘画中通过追忆一个人的童年、少年乃至成年后的经历,虚构出种种故事情节和命运场景,抒发对生命的认知和自省。策展人何桂彦认为李继开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年轻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本质上并不在于他是否属于生于”70后的一代”,也不在于他作品的图像表达跟流行的”卡通风格”有无直接联系,关键之处在于他解决了绘画本体的语言和图像叙事的问题,处理好了个人图式与意义表达的当代性关系。


本件《激流中的男孩》是李继开最具标识性的代表作,2000 年开始的“小孩”题材,从幸福理想、白日梦、冥想、神经质,一直到跟一些具体的事物较劲和建立亲密感,表现了70后这一代人内在的精神历程。“小男孩”既成为了李继开的自画像也成为了他介入时间、童年、当代社会、梦境的入口,画面既有上世纪普遍的落寞感伤,也有鲜活的新表现主义色彩。



宋琨 东方不败·林青霞 Lot 1621 


宋琨(b.1977)东方不败·林青霞 布面油彩Ⅰ 2009 27×35cm

签名:东方不败(林青霞)

背签:2009 宋琨

RMB: 80,000-150,000



宋琨是70后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也是N12艺术团体的发起及创建人之一。早在取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之前,就已在当代艺术界展露头角,2005年中国艺术三年展上她被评为“最值得期待的年轻女性艺术家。 


宋琨的美学体系与大部分学院背景的艺术家迥然相异,作品气质既有学院派的古典与优雅,又体现出流行亚文化的时尚与酷炫。在她的绘画中,观众可以看到音乐、动漫对她的影响,本件《东方不败·林青霞》是典型的艺术家将影视题材,神话元素加上现实潮流等多重元素融合而成的作品。宋琨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形容为准备“一个剧本”,但“这个剧本并不是可以随便定义的,而是以一种穿行于现实与潜意识世界、非常规的叙事方式生长的”。



康海涛 冬夜 Lot 1624 


康海涛(b.1976)冬夜 纸板丙烯Ⅰ 2003 102×161cm 

背签:康海涛 2003.1

RMB: 150,000-200,000


康海涛是中国70后一代艺术家的中坚力量,他善于将日常生活经验转变成史诗级的图像风景。从2000年左右开始,康海淘开始创作关于“夜”的绘画,这是艺术家对周遭一切的“记录”与“陈述”:阒寂夜色中的遥远山岭、孤寂的加油站的模糊灯光、一个昏暗的楼道、一个让人思考的夜晚……


策展人方志凌评价道:“康海涛的创作过程更像是工作,颜料和笔触只是材料,层层叠加的笔触、时间的累积和漫长冷静的工作状态,让情绪在消耗和丧失。就像用砖块和水泥不断地搭建起一个类似建筑般的精神空间。以其复杂深刻的精神体验、隐晦而睿智的抒情姿态,以及淡然而恢宏的成熟气度,充分体现了中国“70后艺术”的新境界。”


《夜晚》系列是康海涛创作探索的主要方向,用传统国画中的积墨法和西方绘画理念结合,康海涛一笔一笔重新塑造“夜晚”。那些散落在生活角落里的事物,或某处树林、空地旁的光影,都是他入画的材料。对康海涛而言,夜晚更能让他的心安静下来,彻底的释放和面对自己。



陈彧君 生长|星世纪 NO.007121  Lot 1633 


陈彧君(b.1976)生长|星世纪 NO.007121 纸本综合材料Ⅰ 2021 200×110cm

出版:誌屋 Journal,jul.vol16,p11,2021( 局部 )

展览:2021 年,内生风景:陈彧君个展,誌屋,北京

RMB: 280,000-380,000



如果将艺术作品分为“易懂”与“难懂”两类,陈彧君无疑是属于后者。他的难懂来源于呈现在作品中的丰富而复杂的信息,以及形式和风格的多变。他的作品既可以像耳边的低声密语一般触及个体内心的隐匿角落,也可以裹挟着宏大的族群共同经验探究人类社会背后的真实空间。


《生长:星世纪》里,艺术家从《周末画报》截取蓝色纸片进行拼贴,将材质融入作品,凸起的肌理如生长的宇宙地图。推得更远,看得更近。某种程度上来说,陈彧君是善于溯源的。四十而不惑的陈彧君在最新的作品里,聚焦自己成长的河流木兰溪展开故事。他成长的莆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装在他的作品里,它们成了陈彧君的一部分。但在创作当中,陈彧君把这种溯源往更深处推了一步:『放在宇宙里,如果有几千万颗地球存在的时候,地球又是什么概念?最终要回到个体。



叶凌瀚 Lucy-C-020 Lot 1630 


叶凌瀚(b.1985)Lucy-C-020 纸本丙烯Ⅰ 2017 110×80cm 

签名:yelinghan 2017(右下)附签名收藏证明

RMB: 50,000-80,000



“Lucy”系列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叶凌瀚持续时间最久,也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代表作,受纪录片《人类的起源》启发,叶凌瀚将人类祖先“Lucy”设定为画面主角,从2016年开始的“Lucy”系列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与深入:本作完成于2017年,从时间上看属于“Lucy”系列的开启阶段,从这时期开始,叶凌瀚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入探讨虚拟现实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叶凌瀚的创作犹如对当下生活的预言,作品围绕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展开,互联网的侵入已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个层面。艺术家为了把他感受到的这种“未来”的降临进一步地可视化,叶凌瀚在本件作品里探讨了虚拟的现实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何翔宇 海的幻梦 Lot 1625 


何翔宇(b.1986)海的幻梦 布面油彩Ⅰ 2007 75×200cm 

背签:200×75cm 2007 布面油彩 《海的幻梦》

展览:2021《如炬—“70 后 +”当代艺术群展》,北京 798 华艺空间

RMB: 120,000-180,000



何翔宇是80后艺术家群体中极富创作力的代表,相比艺术家广为熟知的“可乐计划”、“口腔计划”直至“柠檬计划”一系列艺术实践,何翔宇早期的绘画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罕见,事实上,毕业于油画专业的他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美学体系。


《海的幻梦》是何翔宇200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作为他早期的创作尝试,可以看出他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精准钻研。《海的幻梦》长宽比约为 3:1,构图类似于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长卷水墨画,两端的船只和中间的海水对应了“一江两岸”的独特韵味。海与天各占据了一半的画幅,让两种浓烈的色彩相互冲撞,同时又相互交融,共同衬托着海面上似乎已经破碎的船体。此番场景如同一场激烈的梦境,何翔宇在表面上无波澜的海面深远处制造了一场激烈的对冲,让动隐藏在平静的面貌之中。


何翔宇曾获得2016年第10届CCAA“最佳年轻艺术家奖”,也是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参展艺术家之一。



汪一 浮潜 Lot 1623 


汪一(b.1984)浮潜 布面油画Ⅰ 2021 150×200cm 

展览:2021 年,“走神”:汪一个展,艺术仓库,北京

2022年,“象征的游戏”,艺.凯旋画廊,北京

RMB: 250,000-350,000



汪一的作品多以童话故事和生活经历为灵感,在掌握写实绘画和西方经典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注入强烈的个人感受与情绪,从而营造出带有象征主义风格的特定时刻和场景。


艺术家擅长通过场景来表达感受,乃至映射出艺术家的某种情绪,这也是汪一一贯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思维在《浮潜》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一座散发出诡异金光的山出现在深海中,穿着潜水服的人正在接近此处,他的身上没有我们熟悉的那些厚重的潜水装备,只是手持一支顶端有心形图样的鱼叉样工具。这处空间显然并不属于现实,而更像是出现于脑海中想象的空间,但这番海底的样貌应该是汪一曾见过的,只是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对记忆中的景色进行了加工,为这份熟悉与陌生交织的景色赋予了浪漫主义幻想。



水墨名家



付小桐 圣山 Lot 1686 


付小桐(b.1976)圣山 手工宣纸Ⅰ 2015 58×160cm 

RMB: 40,000-60,000



付小桐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在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比如在本件作品《圣山》中,艺术家采用了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技术,一针一针地在纸上,精心地用成千上万的针孔营造出这幅巨大山脉的图像。艺术家为了保持宣纸本身的美感,没有在上面使用任何墨色。她这种“针的艺术语言”包含对纸的不同处理方式:譬如从纸上方直接插入,从背面反向扎出,和斜角穿过纸张。如此这般游刃有余的控制让艺术家可以预想怎样结合不同技法和运针方向,以达到她想要的视觉效果。


艺术家解释选择宣纸,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对宣纸有天然的亲切感,包括宣纸在水墨里一直是一个承载物,或者一个吸纳的容器,这是她选择宣纸作为创作材料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艺术家用针主要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本件尺幅巨大的《圣山》可以说完美将艺术家的美学思想与独特技法共冶一炉。



程保忠 夜雪沐江华 Lot 1687


程保忠(b.1979)夜雪沐江华 纸本设色Ⅰ 2022 145.5×76cm 

RMB: 50,000-80,000



程保忠的作品画面上枯枝雪景、疏影横斜.构图上,艺术家承习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技法,格调上也类似八大山人和倪瓒那般清远和流畅。但程保忠更多的是将自然的山水和他精神的山水融合并抽象化,典型化。


这件作品画面简洁、纯粹、意韵深远,像是传达着禅宗枯寂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美学思考。那是一种淡泊宁谧的“悟境”。他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造境”,给人一种极度纯粹而又幽静的感觉。



刘琦 安晚 Lot 1689 


刘琦(b.1979)安晚 纸本设色Ⅰ 2014 48.5×187cm 

钤印:刘琦

来源:中国嘉德香港 2014 年秋季拍卖会

RMB: 40,000-60,000



从刘琦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古典艺术的青睐,作品画面透着一种高贵单纯的气质。作品《安晚》中的物与景安静相依,渗透在画面背后是宁静致远的气息。从人物题材到非人物题材,是艺术家刘琦近年来的主要转变。


刘琦通过不断深入实践打通中西的历史美学脉络,并回转向日常与隐秘的心性角落,艺术家以内观的方式回应着传统,复以再造传统的方式回应着自身,回应着当下生活。



孙浩 柠月如风 Lot 1690 


孙浩(b.1980)柠月如风 纸本设色 125×97cm 

签名:浩 2022(右下)

钤印:孙浩

RMB: 350,000-450,000



孙浩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青年水墨艺术家,其作品曾荣获毕业创作展金奖、他藉助水墨写意的扎实功力,既为“马”写照塑型,又以“肖像画”的方式突出了画面的精神性表达,透过孙浩的作品,观众似乎能感受到马的呼吸,你会感觉到这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位忠诚坚毅的朋友。


本件《柠月如风》在由墨色而平涂的背景上, 一马侧面进入画面,头微微低垂,似在冥思之中,而幽古想象的氛围油然而生。他在试图通过精神性的折射,反映当代人自省、自察和自觉,他在不断的内心叩问中自然觉醒,也在试图提醒我们改变既有的认识和习惯。他对马的面部刻画,如同西方传统写实肖像画一般,对马的五官—炯炯有神的双眼、喷气扩张的鼻孔、脸部的肌肉线条、骨骼轮廓,甚至是每一条凸起的青筋和血管,他从没有放过马脸上的任何一处细小的面部特征和细微的表情信号。



谭军 别处 21 Lot 1695、些许 5 Lot 1694


谭军(b.1973)别处 21 布面设色 2014-2015 100×70cm 

钤印:谭军(右下)

RMB: 30,000-50,000



谭军是一位深受传统影响的当代画家,他将自己研习传统艺术的感受和收获融入在创作中,建构起朴素典雅的个人风格。在研究古代美学和传统绘画中,谭军通过整体感受、直觉体验来直观地把握世界、体现自然。走兽、鱼虫都在他的笔下传递了难以言说的精神内容。



谭军(b.1973)些许 5 纸本设色Ⅰ 2014 68×68cm

钤印:谭军(正上方)

RMB: 30,000-50,000



谭军的作品里有一种抽离现实的孤独感,他喜以长纤维的云龙纸为创作媒材,企图呈现特殊的肌理和质感,尝试水墨与其他新媒材的混搭,除了对用纸、颜料的大胆与准确运用外,也加入丙烯、中国画颜料、盘、等水溶性材料使得画风温润多元,让水墨的可能性不再局限于单一纸张上,这让他迥然不同于其他中国艺术家。




抽象



关根伸夫 月之影 A& 月之影 B  Lot 1655 


关根伸夫(1942-2019)月之影 A& 月之影 B 和纸金箔Ⅰ 1987

65.2×53cm×2

背签:B15-1 月の影 A87/G15-3 月影の B87

出版:《位相绘画:关根伸夫》,P63/P64

RMB: 180,000-280,000



关根伸夫是日本著名雕塑家和抽象画大家,也是“物派”艺术运动的代表及领军人物,对亚洲地区日后的大地、装置、极简艺术发展有显著深远的影响。关根伸夫的作品深受禅宗哲学的启发,将拓扑学的理论结合艺术实验,探讨物事经过变形却不变质的状况下,其本质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多元观感,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改变,关根伸夫于1970年代表日本参加第35届威尼斯双年展。


两幅《月之影》表现了关根伸夫关于“物”观念的演变,它在不断地扩展系统中生长与建构着。“物”的系统注重空间的深度延伸,可以激发出一种与世界本身的直接互动关系,让空间、物质、观念构成一个综合体。关根伸夫用和纸金箔模拟出了月亮在不断位移中形成的投影,它表现的是自然力量的变换,但其中又涉及到空间的推演,以及人们看待自然的视角,这几种力量的交合让这一组作品显出深刻的含义。



恩里克 巴赫  LBRRBR Lot 1661


恩里科·巴赫(b.1980)LBRRBR 布面油彩 2022 160×120cm 

背签:EnricoBach'LBRRBR'

RMB: 150,000-200,000



恩里科·巴赫的绘画是一种典型的几何抽象绘画,与人们熟知的种种抽象绘画形态似乎又不太一样,因为它们总让人想起现代都市生活中某些似曾相识的视觉瞬间:一幢很现代的大楼?一个幽暗的街角?一本书的封面?一堆随意叠放的文件?似是而非却又敏感而生动——即使那些画在闪着荧光的背景上的几何线条,也有很强的构造感,仿佛某种超现实的“结构”幽然兀立在同样超现实的虚空中。


巴赫是备受瞩目的年轻艺术家,他的作品游离于两种绘画之间:一种是看似雕塑的绘画作品,另一种是自我满足式的绘画;延续了最初工业化图式中年轻艺术家的敏感锐气,又在层层深入的视觉结构中,与西方传统绘画图像精神自由对接。他将场域和线条置于平面背景上,通过简化形式、揭示形式来增加视错觉。作品打破了生活日用品的固有定义,并赋予一种超现实的魅力。



赵大钧 2807  Lot 1665


赵大钧(b.1937)2807 布面油彩 2018 160×150cm 

签名:2018.6 大钧(右下)

RMB: 280,000-380,000



赵大钧先生的艺术是从心而出的,所欲达到的境界也是艺术生命和自然生命的融合,他以客观物质世界为观照,以自我精神性的高度纯化为征途,以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探索为载体,在“日常”的不断沉思中完成了其作品“理、识、形”的互在性存在。


经过赵大钧形而上的思维性过滤后,通过其笔触在画布上塑造出一种力的运行质感以及笔触与笔触之间组成的“动势结构”,呈现出抽象的意味和表现形式,但其结构、空间、色彩、体面、线条结合的内在其实并未脱离真实,它是一个个拟人化的“喻象”,或者说是书写化的现实。画家通过书写调动心智,从而把心、物、景整合为一,把自己的文人性情、表达手段、故事题材都隐密在画面之中。



张方白  鹰 017.7 Lot 1668


张方白(b.1965)鹰 017.7 布面油彩Ⅰ 2017 150×200cm 

签名:方白 2017(右下)

背签:《鹰 017.7》 150×200 2017 张方白

出版:《凝固——张方白个展》画册,Ludwig Museum Koblen,

2018 年

展览:1.2018 年,凝固——张方白个展,路德维西博物馆,德国

科布伦茨   

2.2021 年,第四届《生命之律动》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

RMB: 250,000-350,000



张方白创作的《鹰系列》深受栗宪庭、殷双喜等评论家的肯定,张方白的作品属于“意象绘画”,这是一种既包含了绘画表现精神,又根植于中国美学之上的艺术。他不厌其烦地用黑白两色去表现鹰和塔这些有着图腾和宗教意味的东方神秘意象,油画颜料和中国水墨两种来自东西方的不同介质在张方白的艺术创作中,就如同求学时代就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深远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和中国的八大山人。



徐震  无题 Lot 1660


徐震(b.1977)无题 布面喷绘、喷头 2012 161×107cm

背签:徐震 2012

出版:《论绘画的绘画 - 一种艺术机制与普遍性认知》,图版,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

展览:

1. 2013 年,动荡 - 徐震个展,外滩 18 号新空间,上海; 

2. 2014 年,不是之是,林大艺术中心,北京;   

3. 2015年,隐藏在表像背后-丁乙、徐震双个展,W-W画廊,布鲁塞尔,比利时

RMB: 250,000-350,000



徐震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人物,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并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徐震的创作非常广泛,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和行为等。


在徐震看来今天是艺术拓展自身形式无限可能性的时代,所以他对好作品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独特、有趣和将来可能伟大。所以徐震的作品背后的观念都是狡黠和敏捷的。他在乎的是作品中的观念性而不是是否“好看”,艺术家自认为不是一个研究型的艺术家,也拒绝将自己的作品简单归类:很多人看到我作品会扣帽子,其实我感兴趣的只是现有经验通过怎样的创作、调整、组合产生一种新经验,而不是关心作品的意义。



涂鸦先生 Crawing Flower Lot 1650 


涂鸦先生(b.1994)Crawing Flower 布面丙烯Ⅰ 2019

76.5×76.5cm

RMB: 300,000-400,000



涂鸦先生(Mr Doodle)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容易辨认,喜欢以密集的线条一圈圈地绘画,常被戏称为“意粉涂鸦”(Graffiti Spaghetti)。Mr. Doodle的画看似杂乱无章,但其实相当仔细。他的画图速度很快,喜爱以独特涂鸦填满所有空间,更习惯即兴创作,在街上设施、隧道、家具、服饰、电器等都有留下自己的作品,虽然不会预设草稿,但是作品却具有严谨的秩序感,对他来说涂鸦本身就是一个冥想的过程。涂鸦先生的画从来不打草稿,却能毫无差错,而且仔细欣赏线条构成的画面一角你还会看到很多富有趣味的画面。



其他亮点拍品



苏天赐 漓江新篁 Lot 1670


苏天赐(1922-2006)漓江新篁 木板油彩Ⅰ 1978 31.5×55cm

签名:天赐 一九七八 . 一

展览:缤纷的意趣—林风眠苏天赐作品展,逸空间,2018 年 7 月

出版:

1.《缤纷的意趣—林风眠苏天赐作品展》P23,逸空间   

2.《光明日报》2021 年 09 月 10 日 15 版

RMB: 600,000-800,000



苏天赐作为老一辈的油画大家,其艺术史地位及作品的市场价值近年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苏天赐师承林风眠,在油画创作上追求东方意味,本件《漓江新篁》艺术家创造了一种诗意弥漫、文情荡漾、境界高渺、韵味悠长的中国气象的油画。漓江的湿润感令人着迷,表现这种雾气氤氲正是苏天赐所擅长的。漓江是他多幅重要作品的主题,可看出漓江的壮美景色在他心中的特殊位置,也能体现同样擅长描绘漓江的同门吴冠中对苏天赐产生的重要影响。


“新篁“是“新生之竹”的意思,又可引申为“新生”。《漓江新篁》中,既有新生的嫩竹,又因整体画面的绿意盎然,表现了整体的“新生”。漓江的湿润感在此更加具体了,这些新生出的嫩芽和“米氏云山”一般的烟云气氛形成了更加生动的图画。


苏天赐可谓是林风眠之后,将中西融合的思想和艺术进一步向前推进的最重要的艺术家。本件作品中,观众可以艺术家技法的全面与深厚:柔和的晕染、轻快的皴点、流畅的线条与顿挫有力的笔触之间的对比游刃有余。通过透亮的笔触展现出漓江的秀美风光。



关紫兰 桃花遍处开无主 Lot 1671 


关紫兰(1903-1985)桃花遍处开无主 木板油彩 31×88cm 

签名:紫兰(左下)

RMB: 400,000-600,000



关紫兰是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一名画家,可贵的是她能把西方野兽派的狂放与中国文人画的抒写结合在一起,做到狂而有致,放而有矩。


关紫兰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将野兽派移植,而是将色彩的纯度降低,巧妙地将野兽派绘画中的狂野奔放与中国人文画的内敛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上呈现出一种东方“意味”。她的现代主义倾向在于创造属于自我的个性语言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当中,使其绘画中包涵更多元的文化因素。在画面的形式上注重形态的变化与色彩上对运用纯原色的主观表达。形成了类似于野兽派风格的充满富丽色彩的画面。关紫兰的作品数量市场流通非常少,类似本件长幅的风景作品更是少见。



陈逸飞 南塘桥 Lot 1673


陈逸飞(1946-2005)南塘桥 布面油彩 60×103cm

签名:Chen Yifei(左下)

背签:陈逸飞作品 江苏古镇锦溪镇南塘桥又名里和桥

RMB: 400,000-600,000



陈逸飞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古典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他通过笔下描绘的江南水乡,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带到西方,他在西式写实技术与中式浪漫格调的融合中,探索自己的风格。


这幅《南塘桥》在笔触表现上十分细腻,近乎每一座小屋、每一笔波光都渗透着浓浓的乡情,静谧中透出淡淡的哀愁。古朴的村庄、流淌的小河,一座精致的小桥,每一处都带着诗一般的沧桑美感。画面流露出思乡的情绪,凝成无法用文字陈述的梦幻般的思绪。



武艺 舍身饲虎 Lot 1637


武艺(b.1966)舍身饲虎 椴木板木刻,石英砂,丙烯 120×243cm 

签名:武艺(右下)

RMB: 300,000-500,000



《舍身饲虎》取材于佛教故事中经典的本生篇章,武艺在处理这一故事情节的时候,使用了综合材料来表现极具时空感的景物,淡雅的整体色调让这一超脱、高洁的本生故事有了不染尘的特质。



雷子人 潮汐 Lot 1644


雷子人(b.1967)潮汐 椴木板木刻,石英砂,油墨,树脂,丙烯酸酯,水彩颜料 2021

200×120cm×2( 双联 ) 

背签:潮汐 -1 200×120cm 雷子人 2021 年

潮汐 -2 200×120cm 雷子人 2021 年

RMB: 200,000-300,000



雷子人的作品以传统中国水墨为基础,和佛教禅宗思想的丰富创意相结合。他的作品显示了当代中国画的再生品质,与其从事的陶瓷丶版画和影像艺术交融互渗。



郑在东 艮岳遗石 Lot 1636  竹石图  Lot 1699


郑在东(b.1953)艮岳遗石 布面丙烯 2018 200×200cm 

RMB: 350,000-600,000


郑在东(b.1953)竹石图 纸本设色 74×62cm

签名:(右下)

钤印:在东画制

RMB: 28,000-48,000



郑在东的创作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禅宗公案、文人轶事等,往往题诗题字入画,作品同时包含很多画家个人的心怀、境遇和感触,加之以当代绘画的形式和处理手法,成为古典母题的现代演绎。




中贸圣佳

2022上海艺术品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10月25日—10月26日

拍卖时间:10月27日 20:00 A厅

预展/拍卖地点: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上海静安区延安西路65号)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刘建华:艺术家的工作就像挖掘机,需要不断深挖

  2. 乌雷:“无量”的起点与终点

  3. 再创作与破坏,那些艺术杰作的命运

  4. "格子大师"即将刷新5000万美元拍卖记录?

  5. 七位登上香港秋拍的90后当代艺术家

  6. 赵半狄:通向“文艺复兴”的“美的碎片”之路

  7. 香港秋拍观察 | 名人收藏何以成为制胜之道?

  8. 余友涵:从“圆”到“圆”,一位艺术探索者的轮回之旅

  9. 香港秋拍观察| 老面孔“稳”字为先,“超当代”频破记录

  10. 喻红:一位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11. 拉美艺术,一个市场新热点正在兴起?

  12. 美术馆长眼中的90后艺术家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