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远:成长和蜕变后的“垂钓”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多年来身居海外的沈远似乎并不为国内的观众所熟悉。但于1959年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的她,却是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代表。
沈远Shen Yuan
沈远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从幼年时即开始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她之后以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沈远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大学时期的生活,在学习传统绘画的国画系,她常常整晚待在学校的阅览室翻阅学校买入的一批外国画册,这些有限的外来资源让她看到在苏联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之外的更多可能性,给予了她新的视野和颠覆传统的愿望。那时沈远就开始在形式上寻找突破,用简洁的线条将传统中国画中人的形象抽象化,并加入了拼贴等现代主义元素。沈远对于绘画作为媒介的局限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毕业之后随着对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的接触和思考而更进一步。
沈远 《指纹》(1999)
1982年毕业,沈远积极投入到现代艺术的创作和实践中,“85 新潮”翻涌的时期,各地前卫艺术群体和运动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沈远也随黄永砯一起参与了“厦门达达”的一系列实验性活动。在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中国美术馆里展出了沈远的第一件装置作品《水床》。简陋的“现成品”金属床架上放着一张透明的水床垫,其中几尾活鱼正在悠闲地游来游去,丝毫不能意识到它们此刻荒谬的处境。这件作品没有使用什么复杂的材料,其中的水和活鱼作为艺术元素多次出现在沈远之后的作品中,而“封闭”与“自由”也成为一对她常常会触及的主题。
沈远 《变温动物》(2008)
1990年,沈远和丈夫艺术家黄永先生移居法国,移民的身份让她开启创作的新起点。刚到巴黎时,她住在一所废弃的旧医院里,语言不通,无法表达思想,也不能替自己辩护。这种孤立的体验被凝结在展厅的第一件作品《白费口舌》里。冰冻的舌头一点点融化后,内部的尖刀才会显现——柔软的舌头变成危险的武器,正如语言会带来伤害。自此开始,移民身份也为她的创作开启了一种置身于西方又与西方文化内核相疏离的独特视角。
沈远 《白费口舌》(1994)
而2008年在巴黎的《空间的零度》展览中,沈远用一面冰墙为自己完全隔离出一个房间。开幕当天,她独自在里面摆弄一块自己曾盖过的旧棉被芯,用针线在被子上绣一些自己关于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想法的句子。就这样,来看展的观众们可以知晓艺术家正在墙的另一边工作,却无法进入其所处的空间。一个简单的区隔便让空间的性质产生了彻底的变化。第二天冰幕融化倒塌,观众终于可以进入艺术家曾停留工作的空间,然而艺术家早已从另一出口离开,留在现场的是已经绣好的句子和回放着的艺术家前一天行为的录像。空间的属性至此再一次发生变化。
沈远 《空间的零度》(2008)
沈远谈到,这个创作想法的产生源于她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于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移民与移民国关系的思考。在她看来,移民其实长期维持着比较封闭的生活状态,很难真正进入所在国家的公共空间,而是生活在介于移民国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地方。
沈远 《无题》(1995)
来法国后,31岁的沈远没有选择在法国继续接受学院式的艺术训练,而是自发的通过观看大量的作品和展览来学习,这种强烈的身体和文化环境的转变以及它所带来的重重困难逐渐为艺术家塑造出一个新的跨文化身份。与沈远同时期来到法国的候瀚如曾在《在中间地带》一书中分析了这个身份的具体内涵,并将这个跨文化迁移后的生存空间称作中间地带:“生存于中间地带——不仅是地理上的第三国,而且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彻底改变:永远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之间迁移——不论是物理上的位移还是精神上的天马行空,由此而铸成的身份注定是多重的、复杂的、混血的;既是全球的又是地方的,既是个人的也是公共的,并且不断地衍生新的内容和实质,进而影响所到之处的社会现实的变化。”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同样,这种身份及空间界定的特殊性,在近期于红砖美术馆开幕的《垂钓》个展中也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复杂性。疫情反复持续的影响,在带给人们无尽烦恼的同时,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不同的思考维度与路径。在这次展出的6件装置作品中,有5件创作于2019至2022年这段特殊时期,从对于日常生活的溯源和身体亲密的细节触达,作品也表现出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的生动气息。
沈远
《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
2020
木窗、竹条、铜丝、玻璃、玻璃瓶、钢板
146 x 98 x 55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其中作为展览标题来源的作品——《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也构成了整个展览的动态主干。沈远称作品的最初灵感来自杜尚一语双关的视觉和文字游戏,特别是他著名的作品《巴黎的空气》(1919)和《新鲜寡妇》(1920)。杜尚的作品是语言和心理上的陷阱,创造了一个关于感知/翻译/误解/“误产”(伪造)文化物品和意义的永恒神话。
沈远
《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
2020
木窗、竹条、铜丝、玻璃、玻璃瓶、钢板
146 x 98 x 55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同时,沈远也通过引用黄永砅的作品《圣人师蜘蛛而结网》(1994)中的某些创作结构来表达对她终生伴侣的敬意。黄永砅在作品中师法于编网的蜘蛛,它的影子投在杜尚的话语上,作为对杜尚的“致敬”。通过对杜尚和黄永砅的重叠引用,沈远进一步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另一个令人失陷的文字游戏。
沈远
《马特奥和我,2019-2021》
2019-2021
图画、照片、铁笼、地毯、洗脸盆、抹布、影像
铁笼尺寸:240 x 175 x 120 cm,4A-35张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沈远
《马特奥和我,2019-2021》
2019-2021
图画、照片、铁笼、地毯、洗脸盆、抹布、影像
铁笼尺寸:240 x 175 x 120 cm,4A-35张
图片由艺术家、马特奥和动物园艺术论坛提供
©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马特奥和我,2019-2021》是沈远对失去至亲后自我封闭期感受的回应。她与少年马特奥(Mattéo )共同合作,呈现了两人各自“自我禁闭”的经历。作品展厅的正面墙展示了马特奥的绘画,左右两边分别是他拍摄黄永砅和沈远工作室的照片,沈远按照马特奥绘画中笼子的形象做了一个装置, 并在罗马展览现场做了一个擦洗自己笼子的行为表演。
沈远
《记忆的碎片,2019》
2019
木头、铁丝、纸片560 x 160 x 216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沈远
《记忆的碎片,2019》
2019
木头、铁丝、纸片560 x 160 x 216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记忆的碎片,2019》,头梳这可能伴随我们一生的物品,清晨时用它梳理去昨夜梦的沉渣,并开启出新思路;梦犹如记忆的新芽,破土而出,记忆如头皮般轻薄而脱落……这件作品是沈远受塞努奇博物馆(Cernuschi Museum)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邀请创作,通过作品与古代藏品的对话,唤起我们对时间与记忆的思考。
沈远
《Gazelles,1990-2020》
1990-2020
蜡、铁丝、铁条、铜丝、铜
196 x 75 x 14 cm, 97 x 74 x 20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沈远
《Gazelles,1990-2020》
1990-2020
蜡、铁丝、铁条、铜丝、铜
196 x 75 x 14 cm, 97 x 74 x 2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Gazelles,1990-2020》题目来自法国普罗旺斯一个学生宿舍的名字,是沈远1990年初到法国后和黄永砅在一起的第一个落脚点。作品以蜡为材料翻制了一个双人枕头,它的一边架起一个单人席梦思床垫的内心弹簧构架,中心部位安置了一个铜皮打制的女性的手,手上停落着一只铜丝编制的蜻蜓,在其周边也有几只蜻蜒围绕穿梭。
沈远
《阴性花园》
2017
铁架结构、铸铁喷泉、渔网、编织物、水
600 x 500 x 320 cm, 380 x 230 x 550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沈远
《阴性花园》
2017
铁架结构、铸铁喷泉、渔网、编织物、水
600 x 500 x 320 cm, 380 x 230 x 550 cm
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创作于2017年的作品《阴性花园》,以女性的束身衣为造型,艺术家将其一裁为二,束身衣的上半身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下半段是一个类似于花园的空间,观众可穿梭其中。
沈远
《漂流记,2020》
2020
琉璃瓶、渔网、铁架、秤砣、秤杆
700 x 1000 x 400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沈远
《漂流记,2020》
2020
琉璃瓶、渔网、铁架、秤砣、秤杆
700 x 1000 x 400 cm
作品手稿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沈远, 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漂流记,2020》呈现三艘游轮(世界梦号、钻石公主号和威斯特丹号)的事件。由于covid-19的传播而导致成千上万的乘客被关在海上数周,多少人环球旅行的梦想变成了噩梦,人与人之间关系也随之改变——恐惧与拒绝,人生之旅也可随时改变方向。
沈远
《漂流记,2020》
2020
琉璃瓶、渔网、铁架、秤砣、秤杆
700 x 1000 x 400 cm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最后,作为一位女性,沈远却很少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却在每一件作品的细节中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多样化的题材表现,并没有影响沈远作品内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处理何种题材,她都是那个用平静的语调讲述着个人或群体尖锐处境的人。从个人生活经验中感触深刻的语言问题、身份问题和移民问题到全球各处具体的群体和事件等等,在不断地思考与创作过程中,沈远也经历了一个从文化迁移的不适感和对身份的焦虑中慢慢解脱出来,走向外部和他者的、漫长而充满量感的蜕变过程。
沈远Shen Yuan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