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新绘画”的十问
随着寒冬侵袭而来,今年几场秋拍也接连落下帷幕。其中既有如火如荼的成交氛围,却也有并不算理想的现场战况。整体看来,现当代艺术版块的高价作品释出量并不多,对比往年的秋拍成交额也大幅度缩水。但不可否认的是,以70后为主,包括80、90后艺术家在内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正在逐渐成长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力量。
就像艺术家群体一代后浪推前浪,虽然对于90后群体爆发般抢占二级市场的现象褒贬不一,但我们无法质疑新生代力量的崛起是艺术史甚至当代史演进历程的必然。就像“中国新绘画专场”在某个时间突然成为二级市场中各大拍卖行必设的版块,它本身的定义错综复杂、既没有明确的纲领或宣言,甚至也不是某个绘画运动。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不断被丰富被刷新的视觉经验,让绘画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什么才是“新绘画”?这股新绘画浪潮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
2000年,上海美术馆和广州美术馆相继开始了“新绘画”的收藏这个历史性步骤。“新绘画”虽然一直没有得到各地美术家协会的官方承认,但它却得到了市场的强烈认可。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和绘画有关的展览中,“新绘画”也时常作为展览讨论的话题。
全球化是中国“新绘画”最基本的语境,作为充满生机的全球化时代中复杂问题的产物,在许多艺术家那里,新绘画已经与影像、装置、雕塑构成整体。在信息技术、网络数码充斥的当下 ,“图像时代”“符号时代”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新绘画的发展。
“新绘画”是什么样的绘画、有什么具体特征、具有一种什么样的风格等等问题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新绘画”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命名为“新绘画”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以及它面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或许才是当下值得寻找和讨论的。
谈到中国新绘画幕后的重要推手,或许不能绕过最近活跃在一级市场的年轻画廊主李雅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在长江商学院金融MBA和元宇宙首期班研学,既做过媒体,也曾策划展览;既是拍卖人,又是画廊主理人。对于刚刚显露复苏迹象的市场来说,一切都还处于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中,如今从二级市场跨越到一级市场,成立一家画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798七星东街的小道上,以又生空间CYCLE SPACE为名,这间画廊似乎是很特别的存在。画廊主李雅璐赋予空间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义。在无尽的循环中,潮起潮落是必然,但帮助藏家度过收藏低谷,重塑信心迎接收藏的上升期可以说是又生空间的宗旨。在众多鳞次栉比的白盒子空间,不刻意追求所谓的差异化,一步一耕耘中循序渐进。就像她设想中的那样,“希望又生空间可以形成一个web3.0的交易体系”。
多重身份兼备且切换自如、年轻却从不骄躁莽撞、冒险精神的加持是这位年轻画廊主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此邀请到李雅璐谈谈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风向变化、“中国新绘画”命题的确立和一系列衍生问题。
李雅璐
Amy Lee
又生空间创始人
Q&A
Q = 99 艺术
A = 李雅璐
什么是“中国新绘画”?
Q
作为二级市场的一个提法,“中国新绘画”的边界和概念似乎很模糊,对艺术家来说每个阶段都可以称之为“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绘画”?作为中国新绘画的重要推手之一,你对“新绘画”的理解是什么?
A:最初是简单地以2000年之后作为时间分野,新旧是相对的,但因为被提及的次数不计其数,所以成了专有名词。人走多了就有了路,其实跟年龄没那么大关系,但2000年之后70、80、90后艺术家群体更活跃罢了。
2014年在时任主管贾伟支持下,新绘画以朱彤老师策划的展览名单为蓝本,开始了第一次美妙的尝试。第一季中国新绘画专场中,名单较为齐整,甄选三十到四十位艺术家,很庆幸第一次就获得了白手套佳绩。市场当时正处于青黄不接,嗷嗷待哺的时期。新绘画一上场就给予了一定解决方案。当时苏富比已经涌现出了王光乐、贾蔼力等数百万成交的70、80后艺术家。
Q
这股“新绘画”潮里,良莠不齐的作品不在少数,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标准才够得上“新绘画”?
A:现在正处在粗放式发展到细分领域集中筛选的进程中。标准是滞后的,就像我们不曾提前书写历史。市场的优胜劣汰在用脚投票。
北京保利2023春拍“中国新绘画夜场”拍卖现场
中国嘉德2023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现场
Q
“新绘画”的崛起一定离不开“千禧世代”,你如何看这些80、90后艺术家们目前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表现?中国新绘画的未来发展又会如何发力?
A:中青年艺术家未来一级市场的发展,我觉得会越来越走向完善。而且中国新绘画将会在近三年从一个粗放式的百花齐放到更细分领域的集中式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会大浪淘沙,最终留下的应该是不同板块(包括抽象、具象表现)里面最核心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家最好的一批作品。一级市场还有一个发展方向,是藏家越来越多地推崇自己所看好的艺术家,并且藏家本身也会在推动艺术家的市场发展上贡献出不小的力量。
70后根据新绘画近十年发展已经基本到了很好的市场位置,稳步增长状态,而80后似乎一直被给予的机会相对少一些,所以之后会重点关注80后艺术家。这次秩序展览中的马灵丽、蔡磊就是我们比较关注的。90后现在在观察中,部分价格高企的艺术家已经出现,几年前就参与了一些收藏,目前收益还不错,只是部分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谨慎参与中。
Q
随着青年藏家(90后藏家的崛起)进入艺术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言,未来这些新生代藏家对新绘画版块会有怎样的推动或影响?
A:新生代藏家其实都是在选择自己,忠诚于自己的品味。他们不仅是收藏者,也是纪录和市场的缔造者。不盲目不趋同,他们渴望话语权和自我成就肯定的快感。发自内心对自我收藏的肯定有利于收藏的长期稳定性,对于艺术家市场的稳定有很大好处。
陈可《斗牛士》
布面油画 215 × 215 cm 2006
永樂拍卖2023春拍"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成交
韦嘉《暮归的幻想 II》
布面丙烯 110 × 170 cm 2010
北京保利2023“中国新绘画夜场”成交
烟囱《理发》
布面丙烯 172 × 115 cm 2016
北京保利2023“中国新绘画夜场”成交
Q
「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板块作为你个⼈的画廊“又⽣空间”CYCLE SPACE⾃开幕⾸展以来的持续性系列,做“青春乐园──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展”起初的动机是什么?
A:首展更像是我十年从事「中国新绘画」板块案例研究一个部分的浓缩。展览艺术家分为四个阶段, 2000年之后刘野《静物》作为新绘画青春乐园主题的研究发端;陈可、高瑀、韦嘉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强有力的承接;温凌、烟囱作品呈现出一些插画和漫画更深层次的影响;最新一代的艺术家俞洁、赵亮、李轶君、文爵、Toi的作品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万物有灵见得万物生机迸发的“青春乐园”盛世。其实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已经构成个展的体量了。
现在很多藏家进入当代艺术领域,尤其是书画、古董类的藏家,需要有人专门帮助他们去做这样的梳理。要做这件事情,首先,眼光要经得住考验,能多听取资深藏家建议;其次需要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如果没有研判和梳理,做空间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了。
CYCLE SPACE 又生空间
“青春乐园 —— 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展(一)”
展览现场 2023
CYCLE SPACE 又生空间
《秩序——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二)》
展览现场 2023
Q
你的画廊“又生空间”CYCLE SPACE在做“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时,你筛选衡量这些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A:首先,我们的衡量标准绝大部分来自于市场和学术上已有的比较稳定的名单,之前新绘画创立之初有一个三四十人左右的名单,时间往后,剩下的基本是经受住考验的。每年会新增一些新名单进来,同样也是市场的不断优胜劣汰。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市场持续性肯定是衡量要素之一。
标准是依据不同细分领域进行判定的,《青春乐园——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一)》和《秩序——中国新绘画案例研究(二)》两个群展中,前者偏重二次元、卡通、快乐模型,后者则更加理性和仪式感。不同山头不同标准。
周期性的市场,一切都在变化
Q
就国内市场而言,你认为拍卖行和藏家该如何根植于我们自身的文化系统?
A:我认为要注意东方精神在具体不同流派中的体现。
Q
市场表现来看,有人认为这将是一个新老更新换代的时期,对于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值、未来走向,以及50、60后艺术家的作品是否依然是市场的重心,这些问题你怎么看?
A:市场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周期性的,无论年轻还是50、60后艺术家,没有所谓的永远的上涨或者回落,只不过资源总回去到最善于利用他的人那里。而这就是讨论艺术市场主要参与者,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主要经纪人的兴趣取向和不同艺术家群体的可运营程度,便利性。这几年部分年轻艺术家的运营难度也不亚于50、60后,所以艺术家也需要加强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如果太难了,经纪人也不想参与。
中国嘉德2023秋拍“当代艺术夜场”
永樂2023秋拍“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
Q
就最近刚刚结束的几场秋拍品控和战绩,你怎么看此次现当代艺术板块的市场表现?藏家的购藏兴趣有哪些新变化?
A:市场明显在成交量和成交额上有所趋缓,新绘画的市场参与热情得到切实体现,但千万以上拍品其实是现当代艺术的天花板,经典品类只要价格合适什么时候参与都是对的。只有经典品类和新绘画都能大幅提升流通性的时候,才是市场真正繁荣。
我明显发现具象绘画收藏受到欢迎,而具体也是因为艺术收藏轮回的周期性、市场的周期性、参与新藏家增多且多以具象感同身受、国际趋势等等。不过市场永远在变,没赶上的也不要追高,买在分歧,卖在一致,戒听消息。
Q
受疫情和全球局势影响,经济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艺术市场的起伏,在这个阶段,藏家要如何调整收藏的策略?
A:经济不好买两头:一是买龙头,买高确定性;二是买低风险,价格 ,博到高收益皆大欢喜,博不到也没有太大损失。
撰文、编辑:希子
图片致谢:李雅璐、各大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