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路有我 踔厉前行 ——急诊ICU(南)集中核酸采集点抗疫纪实

护士,我昨天是绿码,今天早上起来变黄码,我又没有走哪里去,是什么原因呢?

护士,两次采集必须要大于24小时吗?我着急赶时间上班呢?

护士,为啥子有些要三天两检,有些要三天三检?

我每天都在采核酸,采了5、6次了,怎么码还是没有变回来?

我这个看不到码了,只有一堆文字,是在哪里采集呢?

护士,今天采的,好久可以出结果?单检和混检有有啥子区别?

护士,我没有带身份证,可以采核酸不?

护士,我的手机是老年机,怎么缴费呢?

护士……

如果每天都有人问您上百个这样的问题,您是否会感到疲惫,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我院南桥寺院部集中核酸采集点上演!

危难时刻勇担当

今年8月,40℃以上的高温持续了二十余天,极端天气下,本市又经历着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中心城区的江北,防控压力巨大。急诊ICU(南)全体医务人员在院党委和医院疫情防控指挥工作组的领导下,医心向党,高度警觉,积极投身斗酷暑、战疫情的工作中。

一时间,黄码、弹窗、外地来渝返渝等多类人员聚集到核酸采集点,人群的扎堆聚集让现场调度难度加大,防控风险增高。如何有效分区,做到人流量快速疏散,采集点犯了难。急诊ICU(南)主任罗真春作为科室总指挥,带领核酸采集点全体工作人员,立即对各个采集台进行科学分区,并根据人流量对原有的核酸采集台进行调整,增派核酸采集人员,做到快速疏散分流,缩短排队时间,降低人员在高温暴露下中暑的几率,同时也降低因人员聚集而产生的疫情防控风险。

自我院提供24小时核酸采集任务以来,核酸采集人员6小时一轮换,全天候不间断为各类人群服务。8月,每日核酸采集量均达6000人以上,8月23日采集量高达11581人次,创下了单日采集新高。截止9月5日,2022年共完成核酸采集近73万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会上强调,在重大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必须“及时”。强调“及时”,既是战略动员、又是切实部署。正因如此,急诊ICU(南)在罗真春主任的带领下,以最快时间调整人员部署,动员一切力量,稳定人心、有序疏导、形成秩序、有效防控,经受住新冠病毒疫情的一次次考验。

服务群众显真情

“快点快点!护士,有人中暑了!”

正在巡查中的急诊ICU(南)副护士长张耀文听到群众呼救,迅速上前查看患者,并呼叫其他同事拿来矿泉水、藿香正气液、冰块等为其防暑降温,患者症状好转后安排其优先采集。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核酸采集点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一方面便于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更重要的是巡查人员能及时发现风险点,及时处理突发的紧急医疗事件,确保高温天气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采集点还针对孕妇、高龄、残疾、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安排优先采集;对老年手机无支付功能、现金支付等情况,开通人工快捷通道,帮助群众解决缴费问题;对未佩戴口罩人员免费发放口罩,为黄码、异常码人员讲解防控政策等。采集室内,工作人员耐心询问患者有无禁忌症,针对不同的采集人群给予不同的指导,技术操作娴熟,动作轻柔,保证采集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采集不良事件的发生,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

多方支援战疫情

因重庆本轮疫情扩散面广,疫情散发较为严重,确诊患者跨区活动范围广,为及时有效遏制疫情蔓延,8月24日零点开始中心城区实施核酸筛查工作,当人们正进入梦乡的时候,我院负责组建的一个个核酸采集点已出现在各大社区,准备开始江北区区域核酸采集工作。我院原有的核酸采集点临时调整,为医院周边社区的人民群众提供区域核酸采集服务,排队采集人数骤增。

面对人手短缺等困难形势,为减少等候的时间,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降低人民群众的负面情绪,罗真春主任要求急诊ICU的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从科室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紧急召回下夜班休息的医护人员待命,新增3个临时采集台,轮流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医务处、护理部紧急调配护理总值班、临床科室骨干前来支援,保卫处调配安保人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信息科为零点刚切换的病原体核酸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共战疫情,顺利完成区域核酸筛查工作。

目前,核酸采集工作量依然居高不下,作为始终战斗在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急诊ICU(南)党支部,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服务,落实落细防疫要求,严防死守疫情扩散,尽可能把疫情阻击在医院之外,确保院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每一名党员深知守牢疫情防控是底线,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支部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日夜坚守、连续奋战,全力筑起医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使命践初心

核酸采集点是发现疫情的第一道门,守住门户,就是守住人民群众的健康。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采集点的医护人员大多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有的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是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仍毅然决然的坚守初心,立足本职岗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在重庆4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空调即使调到20℃以下,房间里面仍是一股闷热。穿着两层衣服外加一层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的他们,每日重复着核酸采集动作,还要不停的作解释工作,以及采集间环境消毒,因为长时间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脱下防护服,一口气能喝一瓶矿泉水,再狠吸几口新鲜空气。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裤,泡白了双手,也没有人退缩。偶尔遇到采集人员的不理解,大家也是相互鼓励、相互宽慰,短暂休整又投入到工作中。

为缓解人手短缺的困境,核酸采集点的工作人员没有休息日,部分护士就住在了值班室,把值班室当成了“家”。常听他们说“要是我采得快一点,外面排队的群众就少热一会儿,后面上班的同事压力也就小一点儿”。我院是江北区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的医院之一,不管是严寒酷暑、深夜凌晨,采集点这群可爱的年轻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为抗击疫情做着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等特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仍是我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快速、精准的发现一例解决一例,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核酸采集点虽小,但承担的责任重大,是医院快速、精准发现新冠病毒阳性的第一道窗口。采集点全体人员将继续奋战,筑牢守护人民健康的屏障,为打赢这场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科室,科室传承黄星垣老专家的中医急诊学术思想,是重庆市中医急诊质控中心、重庆市中医急诊专科联盟主席单位。拥有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卫健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09人,其中医师21人,护士88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0人。年急诊4.5万余人次、年院前急救3500余人次、年ICU收治危重患者650余人次。作为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科室,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年核酸采集35万人次,诊治发热患者1.2万余人次。科室拥有完备的120院前指挥系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同时,科室还具备完整的急危重症救治所需的系统及设备,全方位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急危重症救治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平台。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绩效激励引导项目3项,重庆市卫健委课题1项,重庆市科卫联合课题2项,成中医及院内课题7项,发表论文60余篇。科室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科室主任罗真春为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急诊医学)。


往期精选

凝心聚力抗疫情  坚守备战显担当——急诊ICU(道)党支部抗疫纪实

“疫”战同心圆 “透”亮人间爱

别着急!这份面瘫治疗攻略请收好!

【新华网】左国庆:120年再出发 聚智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稿:焦   钰 张耀文 瞿荣兰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姚勇刚 罗真春 毛  燕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