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不伤人?看完这一篇,家庭幸福指数飙升~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全球大约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新冠疫情暴发,全球抑郁和焦虑患者暴增。报告敦促各国加快实施《2013~203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并在其中提出三条方案,其一是重塑影响精神健康的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学校等环境。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也跟环境有关: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心底最好的归宿,最温暖的港湾。但另一方面又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中所写:“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是避风港,也是带给我们原始伤害、造成心理疾病的温床。
《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显示,全球每7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以上患有精神障碍。2020年全球10岁~19岁年轻人群当中,估计有13%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共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凸显,究其实质,相当一部分与家庭有关。
01
家庭经济状况
如收入低,缺少财产,家人忙于增加收入,因经济造成更多冲突,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02
家庭结构
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保持平稳和谐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维护作用。而不正常的家庭结构会增加家庭成员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03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尤其重要。家人之间亲密融洽,使孩子学会互助互爱,善解人意,使其思维意志得到更好发展,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如家人之间感情冷漠,或者争吵不断,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往往不够健全,他们可能对事情冷漠、处事自私、偏执、甚至走向歧途。
04
家庭教育方式
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
1.过分专制。父母强调绝对服从其意志,孩子被父母严厉管教,稍有不听从就进行惩罚。孩子会发展两个极端,一是变得“很乖”,很多问题行为,甚至严重精神问题;二是变得“叛逆”,冒险行为,甚至犯罪。
2.过分娇宠。家长一心只想为儿童提供全方面的帮助,但过分宠爱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易发脾气的品性。
3.放任自流。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常常会因得不到关注感到孤独,逐渐会形成冷漠,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谨记以下六点
可以降低家庭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
+
家庭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家庭是一个互动的系统,由二人关系开始,等子女出生后转变成三角关系或多重关系,一些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联系,形成一个家庭网络。在互动过程中,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知识、技巧与方法上有所进步,亲子间互动品质就能提高,也可促进父母和孩子的自我成长。
✦+
+
家庭是安全感的发源地
婴儿需要无条件的满足,饿了要及时吃到奶,困了就要睡觉,孩子就是在不断满足中慢慢形成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无法信任别人,也难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因为缺乏安全感,他们不能自由自在的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心智的发展也会受阻。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要感到足够的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能离开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的发展。
✦+
+
家庭是爱与接纳的港湾
心理学家哈洛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就同母亲分离,和另外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要为他提供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也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人类并不只是靠营养就够,没有爱是不行的,孩子需要被爱,需要被接纳。父母对子女表达爱,既能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也能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
+
家庭是鼓励和支持的“加油站”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能夸,越夸越骄傲。都会纠正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但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更加不自信。有些孩子会拿自己和更差的孩子比,向父母证明自己不是最差的,父母不明就里,还认为孩子为自己找理由,或者孩子无可救药,只知道和差的比。相反,如果不论多么细微的成就都给予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加。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心理学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也请各位注意,夸的时候请具体说明孩子做了什么而夸,有助于发展其良好的能力品质,如果笼统和概括的夸,孩子会搞不清楚真实的自己,或者明明觉得自己没有到这个程度却被过分夸大,可能会产生另外的问题。
✦+
+
家庭是学习的“试验场”
孩子出生需要有学习机会,学习新的经验,继而发展出正常的语言,人际关系,心智能力。家庭作为孩子最早且最为长久的生活环境,正是提供学习经验的重要场所,也为孩子提供了负责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同时父母也为孩子提供了行为学习的楷模。现在很多家庭,只让孩子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让孩子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削了孩子学习其他事物的能力以及认识自我的能力。
家是所有路的起点
也是一颗心的终站
是万水千山领略后
回头仍走不出的那抹炊烟
是相聚时的温温话语
是异地冷夜里
热得烫人的一句梦话
重庆市中医院心理门诊
重庆市中医院心理门诊成立于2020年5月,专业团队由引进于西南医院和陆军958医院骨干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组成,可提供药物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夫妻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企事业单位EAP等专业帮助。
诊疗范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查无原因的躯体疼痛、围产期抑郁、经期相关情绪问题、应激相关障碍、青少年学习问题、亲密关系问题等。
科室特色诊疗
心身疾病的一体化治疗
秉承“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概念。针对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不适碍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心理问题,采用生物医学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与心理治疗相结,中西医诊疗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及心理治疗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适应障碍,以及成长过程中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及个人发展问题等开展药物治疗、中医药辩证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父母训练营等诊疗服务。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将家庭作为团体干预的整体,从系统、动态的视角看待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展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家庭治疗适用于改善家庭成员关系,解决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以及与家庭系统有关的个人心理问题。
中医辨证论治
祖国医学千百年来对于“郁病”的防治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痰气郁结、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证型分别行疏肝泻火、理气滋阴、补心益脾、交通心肾、益气定惊、清化热痰等个体化治疗。并采用耳穴压丸、针刺、艾灸等中医外治法协助患者康复。
医师简介
郭俊伟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中国性学会性心理分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西部精神医学会神经心身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协会儿童心理与发展专委会委员。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夫妻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培训。参与多项国家、军队重大课题,省部级课题研究,主编教材一部,参编两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擅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强迫及相关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夫妻家庭问题的整合治疗。
刘一萱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陆军医科大学,常年从事精神心理卫生领域评估、诊疗、康复工作,致力于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等药物、心理及综合治疗。擅长躯体疾病相关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疑病及青少年精神、行为障碍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管理。
门诊时间
就诊方式
1.关注“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选择南桥寺院部→选择心理门诊预约挂号;
2.现场挂号窗口挂号。
门诊地址:南桥寺院部A幢1楼心理门诊
联系电话:023-63532608
视频号推荐
往期精选
文稿:郭俊伟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王成虎 庄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