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首次重新贴金,西安钟楼宝顶即将亮相
说起钟楼,也许是你介绍家乡时脱口而出的第一个景点,也许是美到不可方物的夜景,或是和朋友们的逛街初体验……钟楼给予西安城和西安人的不仅是一份历史遗迹,更是一份朝夕相伴的亲情。
这座见证西安城636年风雨变迁的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时隔9年的又一次保养维护工作,目前整体修缮已进入收尾阶段,重装后的钟楼即将于本月底恢复开放,而此次修缮又有哪些变化?
因钟楼精巧合理的建筑结构、精美华丽的建筑色彩、富丽典雅的装饰构件,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夜景泛光照明 ©悦西安
自上次钟楼修缮已时隔9年,由于长期受风吹日晒、飘雨尘积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钟楼出现瓦顶雨水渗漏,椽望局部破损、糟朽,油饰起皮脱落、饰面霉变,宝顶油饰局部脱皮,楼体一层外金柱糟朽等病害。
为更好地保留历史信息,使钟楼文物本体能够“祛病延年”,经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等批准,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的基本原则下,从6月10日起至8月25日,对钟楼进行了闭馆修缮,至今历时两个半月。
本次修复内容包括钟楼1-3层屋面瓦件查补、宝顶修缮、檐口修缮、一层大厅角柱修缮、防鸟网修缮、飞椽修缮、望板修缮等,性质为一次抢险加固修缮。同时,对钟楼木建筑本体之上原有的照明设施进行拆除。
钟楼修缮期间夜景 ©GogoGao
整体修缮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宝顶部分,主要对宝顶金箔进行重新贴金,上一次宝顶修缮是在1996年,至今已有25年之久。此前,钟楼宝顶多个方向的金箔出现脱落,露出了下面黑色的腻子层,因视觉误差曾被市民、游客误认为是“破洞”。
出现金箔脱落的钟楼宝顶
宝顶位于钟楼的最高处,自身高1.86米,最大宽度1.4米,展开后表面积达12㎡左右。若加上须弥座,宝顶高4.53米,修缮时需要搭爬梯。宝顶最里面是木芯,木芯外边用铜皮包裹,铜皮外面刮腻子,腻子外面贴金箔,总共有四层。
金箔重贴工作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互相成全。为使金箔更好贴附,工作人员将整个宝顶完全罩住,随后清除宝顶外表残余物,修补铜皮,做完地仗层后要打磨平整,再打金胶。
关键的贴金箔环节,需在温度和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贴金工艺于7月中旬展开,由三名工匠在30余米高的塔顶持续一周的时间完成。
宝顶修缮现场
此番宝顶贴金最终使用了规格为9.33厘米×9.33厘米的金箔纸3800张,合计金箔总重70克,均为黄金锤成的薄片,每一片制作精细。金箔重贴完成后除了美观,在下一个20年,还可以对木构件起到防雨防腐的作用。
使用的金箔纸
残损琉璃瓦更换
屋檐飞椽修复
钟楼修缮工作已接近尾声,文物相关部门和专家组将在近日开展初步验收工作,待工程验收合格,钟楼有望于8月26日重新对外开放。为满足更多游客观赏夜景的需求,开放后的钟鼓楼博物馆将旺季(4月1日—10月10日)开放时间延长1小时,由原来的8:30-20:30调整为8:30—21:30。
与钟楼主体修缮同时进行的还有其西北侧德发长建筑群、东北侧易俗文化街区,均为老城区城市更新的重点改造项目。
其中,德发长建筑群进行“内外兼修”的全面提升改造——对“外”,即对建筑老旧外立面、电线和空调外机裸露等现状进行调整;对“内”,新设中央厨房、陕菜饮食文化博物馆,以提升品牌硬实力,进而推广陕菜历史文化。
建筑群外立面改造效果
易俗文化街区则以易俗社为中心,打造融合秦腔艺术展演、秦腔博物馆群落、戏曲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此外,阔别已久的钟楼书店旧址建筑将恢复往日功能,最快于今年底重装迎接广大读者,书店筹备工作已展开,旧址商户完成搬离。街区方面,原德发长酒店拆除完毕,主体设施建设启动,东侧大剧院外立面施工中,预计2021年8月建成。
易俗文化街区效果图(由北向南视角)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