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所学校“民转公”,高新区教育如何“完美转场”?
说起西安的教育业,近几年的经历,可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尤其是随着短板不断补强,西安各区域均朝着人民满意这一目标奋勇前进。
而随着近日官方层面官宣的38所“民转公”义务教育学校的名单,持续向好的西安教育业如何在“应公尽公”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师资力量、成绩水平、学生素质等各维度的高水平,这其中,考验的不单单是学校,更是各区域对教育业深刻的领会与独到的洞见。
换句话说,谁准备的早,领会的深,谁就能最先感知到新形势下教育带来的发展势能。
西安教育迎来变革
教育,作为基础民生事项之一,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学校作为教育主要阵地,它的变化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1、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2、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3、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合作或挂牌的)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4、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
同年,陕西也给出了“改革时间表”,其中提到: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参民”办学模式,2023年底彻底整改到位。
这对于西安长期基础教育“民强公弱”的局面来说,将是迎来一场巨变,尤其是大量普通家庭的孩子,从此也有了上名校的机会。
那么,西安到底哪些民办学校转公办了呢?
高新区一直是西安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旗下的学校也是普遍被打上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标签,这次公转民,许多家长兴奋之余,不免心中会有疑惑:师资、教学质量会不会因此随之下降?
教育只会向前,不会朝后
一提起高新系学校,基本上可谓家喻户晓:高新一中、一小、一幼等等皆为品牌名校,享誉全省;其社会影响、教学质量、国际交流位居全国前列,但如果只是单纯认为高新的学校厉害,那就错了,“高新系”真正优势在于整个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和20多年形成的教育氛围。
综合来看,高新区的学校本身硬软件就厚,同时他们还发挥品牌学校优势,以“名校+新校”“名校+托管校”模式,组建“名校+”39个,在西安率先实现“名校”教育资源全覆盖,形成了“‘名校’+新建学校+片区学校”的工作格局。
其实早在“民转公”之前,高新区就率先突破公民办之间、各学段之间管理壁垒,从“名校”选拔任用校(园)长64名、教师200余名支援新学校,全区安排300余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开展“互看互学互评”活动,全区100余名校(园)长、中层干部对12所“一长多校”“+校”进行实地观摩,促进新校提升。甚至在曲江新区都有高新区“名校+”的试验场。
在去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高新区便能顺利入选就是证明。
截止2021年,西安高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287所,在校学生13.47万人、教职工1.19万人——单从数量上看,这在西安都属于佼佼者。
那么在此“民转公”之后,高新的教育水平还能保持么?
首先,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是大势所趋,它对落实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回归教育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况且,在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之间互相流动,取长补短,能够把“名师”的教育理念传播至更广阔的领域,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合理流动,减少资源垄断情况。
最后,“民转公”之后,还是大大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尤其是今年国内疫情反复,许多家庭经济负担加剧,公办学校低廉的学费,为缓解“上学难上好学更难”刚性问题提供了解决之路。
像高新区,早在2020年,就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名校”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转公后还将通过“名校+”办学模式将自身的特色优质课程进行区域内推广,有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之,相信一句话:教育改革只会向前,不会朝后。
发展要素的全维度赋能
何为高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
可以这么说,打根上起,高新区就肩负着将城市的未来潜质兑现的区域,这个过程,就需要创业。
西安高新区亦是如此,从高新区的历史就可以看到,高新完成了两次创业,这两次创业,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大西安发展创造了众多“第一”。
尤其令人钦羡的是,除了内部成绩牢居榜首,外部竞争力的份量更是显而易见,论区域体量和格局、辐射能力、经济贡献,均在西安“无人能敌”。
过去的成绩众所周知,2021年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GDP)2681.36亿元,增速6.4%,全市占比25.1%。
经济高速增长,自然环境依然“绿水青山”。截至2021年底,西安高新区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约3121万平米,绿道长度约118.5公里,共建设公园9座、绿地小广场86个,绿化覆盖率接近45%。
经济的带动,环境的衬托、高端人才的需求,在此多重作用之下,未来高新区的教育,定能持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单位质量”。
西安的万亿时代已经到来,城市能级站上新台阶,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上色,而即将到来的大西安腾飞与高新区在此机遇叠加,万亿级的产业红利将涌向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高新区也必将抓住风口,向着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丝路科创中心,内陆开放高地,驶向深蓝。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