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珍藏云欣赏 | 三月三日天气新,唐美人说今年只约云春游
特别感谢@楚楚籽sosoko 制图并供图
【引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美人温馨提示:
忍住想出门的心,
今年只约云春游。
若出门,戴口罩,
健康比美更重要。
无论身在何处
望大家多珍重
待来日
国家博物馆再重逢
【国博珍藏云欣赏】
听 | 唐美人之美
三彩釉陶女俑,唐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看 | 唐美人之美
三彩釉陶女俑
唐代,高45.2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的这首《丽人行》描写了曲江水边丽人之多,以及她们仪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这件女俑面带微笑,头微向上扬,鬓发抱面,发髻垂于额前。身穿绿色交领小袖上衣,内有半臂,蓝色长裙,裙腰束于胸前,帔帛自右肩垂于后背,足穿翘尖鞋。风姿绰约而又仪态从容自信,俨然一位伫立于长安水边的丽人。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宽容开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到郊外、市街游玩、看球;可以与男子结识郊游,甚至同席谈笑、共饮而不避嫌;还可以参加打球、射猎等活动。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开朗自信、雍容华贵的景象。与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追求苗条、纤细甚至病态的美不同,唐人有着非常积极的审美观。他们喜欢丰满、圆润的体态,崇尚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现在保存的唐代女俑,每一类作品的姿态都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她们的个性及其在形象上的表现来自唐朝生活的自然之态,朴实真切,各具神韵。
唐代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裙长拖地。肩上披帛,飘垂在腰间,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在长衫外。质料以丝、麻为主,以红、紫、黄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色调,显得颀长秀美、雍容华贵。唐初人们还喜爱窄狭的服装,以突出苗条优雅的身材,盛唐时期已转变为以胖为美,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宽衣、多褶阔裙成为时装。白居易诗云:“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以至于提倡节俭的皇帝不得不出来干涉。在唐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性喜欢穿胡服和男装。唐朝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瘦袖紧身、翻领左衽的胡服就比较方便,因此穿胡服、戴胡帽,“女为胡妇学胡妆”就成了唐代妇女的一个独特爱好。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那时“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无别,大概要归功于开放、尚武的风气了。
唐代妇女的发式丰富多彩,如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乌蛮髻、倭堕髻等,高者盈尺,低者拖垂,或斜或正,若实若虚,更有“双鬟望月”之类非常复杂的艺术化造型,仅根据保存至今的形象资料来看,就多达上百种,其种类、造型及使用材料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妇女还十分重视化妆,一般在脸、胸、手、唇等部位施粉和胭脂,以使皮肤白皙、娇艳。此外还有画眉、贴花钿、点唇等。唐俑的体态、服饰、发式传达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而这种风格、神韵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反映了审美观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文/赵永,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此处文字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一书。)
【为国宝代言·优声选拔赛】
【下一期主题】
最早的冰箱
【文物主角】
青铜冰鉴,战国·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冰鉴来自战国时期,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2厘米,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sǔn)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一个弯钩的活动倒钩自动倒下后,可把方壶固定在方鉴里而不晃动,制作十分巧妙。与青铜冰鉴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青铜勺,勺的长度足以探到尊缶内底。该鉴外表华丽、体态厚重、结构精巧、工艺精美,令人惊叹不已。
《周礼·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yōng)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原来这种器物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这件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如此奢华的器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只能是贵族才享用得起。
【参与方式】
1.请试读如上内容;
2.请发送语音音频至邮箱3041736919@qq.com;
3.敬请于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联系电话】以方便联系到您;
4.音频一旦选用,国博君将有小礼物赠出;
【选拔方式】
足不出户让美好发生
【国博珍藏云欣赏 | 相关阅读】
国博珍藏云欣赏 | 身宽体胖“鹰形陶鼎”,老干部式操心你出门戴好口罩没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