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挖了,你鼻孔里是有矿吗?
前阵时间叮当感冒了,鼻涕流个不止,感冒好了个七七八八后,自动自觉地开发了一项新的娱乐活动——挖鼻孔。
挖起来那叫一个花样百出、惊天动地,躺着、站着、坐着、走着……
有时我正工作得投入,在一旁玩的小家伙突然大叫一声,我连忙撒开键盘,去看怎么了。
只见人家高高地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自豪地呼唤我:“妈妈,看我的宇宙无敌超级大鼻屎”。
我......我只能原地石化,哭笑不得。
抠鼻子这种事,十个孩子中估计得有九个都无比热衷,而十个家长里又怕是九个都束手无策。
看来有必要介绍这由抠鼻子引发的脑洞大开故事——《不要抠鼻子》
这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幽默故事,我陪叮当读时,真是两个人全程从头笑到尾。
作者托尼·罗斯生于英国伦敦,是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插画家之一,他曾获国际安徒生奖、凯特·格林纳威奖双重提名,被喻为英国殿堂级的绘本大师。
托尼的画笔夸张大胆。
在他笔下,头身三等分比例的人物看着有些丑萌,表情却异常生动。涂色时常有意超出线条之外,没有刻意的雕琢和经营。
但就是这些随意的笔法,深受孩子们喜爱,经得住一再翻看。
正文翻开,这映入眼帘的大脸,占满了整幅页面。真是有颜任性!
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奈莉,凭借好看的鼻子,她一举赢得了“最美鼻子”比赛的冠军。
然后这天下无敌的美鼻,又为她赢得了参加圣诞剧演出的机会。
注意画面右下角那个戴着红黄条纹头巾的小男孩,看他那神秘的小眼神,就知道有密谋了。
随着幕布的拉起,三个本该楚楚动人的小天使让众人傻了眼。
这一溜专注抠鼻子的小手,真的不是事先约好的?
“孩子们,不许抠鼻子!”看不过眼的老师连忙大声叫停。
然而就在这时,让人大跌眼镜的转折发生了——奈莉的手卡在了鼻孔里,拔不出来了。
老师按着她的头,试图把她的手往外拽,尝试半天,结果以失败告终。
闻讯而来的校长也来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失败。
没办法,他们只好让奈莉回家了。
雪地里,奈莉穿着脱不下来的戏服,披着外衣,扣着一顶帽子,别提有多狼狈了。
她第一个遇到的,是在外头堆雪人的弟弟亨利。
回到家后,妈妈让奈莉站到沙发上,她拱起腰背,气运丹田,就差一声震天的狮子吼了。
亨利和花猫仰着头看着
就连画框里的画像也投来了看好戏的眼光
不过,这求助专业人士的过程中,荒诞搞笑,还真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味道。
妈妈先是叫来了医生
▽
医生叫来了警察
▽
警察叫来了魔术师
▽
魔术师叫来了农夫
▽
农夫叫来了消防队
▽
这几出大人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救奈莉的好戏,将“顶针”用到了极致。
托尼·罗斯用这种巧妙的手法,把前后情节串联起来,形成循环往复的形式,让孩子读故事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
可怜的奈莉始终圆睁着惊恐的双眼,脸上完全没了一开头傲娇的小表情。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她的鼻子变得又大又红又肿,可那根顽固的手指依然死死地卡在鼻孔里。
于是营救又升级了,这一次大人们叫来了万能的科学家。
科学家经过精准的测量,竟然造出了一只火箭……一只火箭。
他把它绑在奈莉的胳膊上,又将她的腿绑在公园的长椅上。
“咻!”火箭发射了,喷射着长长的火苗,腾地窜到空中。
在这个跨页图中,托尼·罗斯用到了一个向上俯冲的构图,以显示火箭的冲力。
火箭将长椅连根拔起,连同座椅上的一对老夫妇一起掀了个人仰马翻。
叮当读到这,都屏住了呼吸,急切地去翻下一页。
连火箭都派上场了,可奈莉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手指头还是卡的死死的。
这下大人们可都没招了!
“我能弄出来。”说话的还是亨利,他一直坚持不懈在一旁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人们惊愕的脸挤满了整幅画面。“那你试试吧!”他们无奈地妥协了。
你们猜怎么着?
亨利给奈莉挠起了痒痒,奈莉笑得一蹦三尺高,手指头也轻轻松松地脱离了鼻孔。
这个让大人们绞尽脑汁、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这样被小屁孩亨利轻轻松松地搞定了。
在大人们施救过程中,个子小小的亨利一直紧紧跟在姐姐奈莉身边,虽然他想要帮忙的请求一而再再而三被忽略,但他仍锲而不舍地守护姐姐,帮忙举着工具,这深厚的姐弟情为这个搞笑满分的故事注入了温情。
除了亨利,画面中还有一只频繁出镜的不安分的小手,它是丹妈在一开头提醒大家注意的,戴着红黄条纹的小男孩的。
这只戴着红黄条纹手套的小手,一共出现了十一次之多。它想偷走医生的工具、想拿走警察的钥匙、想悄悄捡走科学界的演算纸......
这些小恶作剧,是孩子在面对大人们的“强制执行”时,小小逆反心理的外化。
只能说托尼·罗斯实在是太懂孩子的心理了!
就像陪叮当读这个故事时,他一开始一点也没有被奈莉惨兮兮的遭遇吓到,又顺势把手指插进了鼻孔里,还挑着小眉毛故意逗我:“妈妈,你看我的手指也卡在鼻孔里了”。
我见状故意提高声调,大声说,“那拖拉机出动啦!开始救援!”假装用力拔他的胳膊,小家伙马上来了玩游戏的兴致,我轻轻一拉他就把手指拽了出来,咯咯笑个不停。
接着轮到我假装手指卡在鼻孔里了。我用一只手塞住鼻子,另一只手假装害怕地抹泪,他扮演各种角色帮我拔,简直演技满分!
就这样这样反反复复,真的是开开心心玩了一个小时。
其实很多孩子一开始挖鼻子,只是出于无聊,或者鼻腔不适。这个无意识的行为,在大人一惊一乍的提醒后,被突然聚焦和放大。
粗暴制止的激烈言辞,只会激起孩子对“不许”禁忌的好奇和挑战。
这个时候,与其对孩子三令五申说“不许” ,不如给他读读这本书,说不定更有效呢。
这本绘本给叮当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不光是它的主题,和我后来做的游戏强化,还因为平时屎屁尿什么的,都是我们禁止他做的事,从这本书里,他得到了各种放肆的宣泄。
神奇的是,宣泄完后,也可能是鼻子没那么不适了,之后他抠鼻子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有时他在那里抠,我故意假装没看到,或者我会说“奈莉的鼻子又红又肿,好难受噢,宝宝知道为什么吗?”他马上就放下小手。
就这样,我家的这场抠鼻子风暴,全靠这本《不许抠鼻子》,这就算过去了。
所以别因孩子偶尔的抗拒和不听从,判定他学坏了。
平静下来,要知道,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大事小事,还多着呢。共勉之!
丹妈分享中文绘本解析
•《三只小猪》
•《晴天有时下猪》
身为童书你未免也太荒谬了!
人间大爱 • 《花婆婆》
人生智慧 • 《市场街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