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绘本,蕴藏着深刻的大思想

         丹妈碎碎念         


最近我在看《绘本为什么这么好》,收获颇多,给你们分享下。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作者:朱自强
定价:156元(上下两册)

这套书作者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者、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自强老师


这是他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从探讨“绘本是什么”出发,揭示出“绘本究竟好在哪里”用通俗的语言、严谨的思辨和大量案例剖析深度诠释了绘本的魅力。

可以说既有专业性,又具通俗性。

我知道咱们公号很多读者都是绘本爱好者,但不一定每个都能读懂绘本,或者知道藏在绘本里的奥秘,为了帮助大家开启了解绘本的阅读之旅。所以我和出版方蒲蒲兰申请到书中部分章节内页的在线分享的授权。

也许你读完后,会忍不住感叹,哇,小小的绘本,竟然可以这样解读?

之前我们分享了:

👉绘本中的儿童哲学
👉绘本中的心理学


文 = 朱自强


绘本中关于人性的思考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儿童文学的人性观》的论文,并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一书里专门讨论过人性的问题。


关于人是性善还是性恶,孟子有“性善论”,荀子有“性恶论”,叔本华等人也提出过“性恶论”。我在学校开了一门很重要的通识课“大学之道”,就对人性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


我发现对人性的探讨除了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外,还可以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来进行。美国耶鲁大学婴幼儿认知中心做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实验,发现婴儿出生不久就有善恶观念。


那么,绘本是怎样表现人性的呢?



《这不是我的帽子》

《这不是我的帽子》讲了一条小鱼偷走了大鱼的帽子,浑然不知大鱼正尾随其后的故事,其黑色幽默的风格十分独特。绘本的最后一幅图是大鱼重新戴上了帽子,正往回游。



这幅图没有文字,却对读者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小鱼已经被大鱼吃掉了。关于这个结局,很多人持质疑的态度。


乔恩.克拉森在来中国演讲的时候曾经说,读者可以去猜测故事的结局,不强求,但他自己认为大鱼把小鱼吃掉了。仅仅是偷了一顶帽子, 大鱼就可以把小鱼吃掉吗?


这就是思考人性的问题。


由此我想到了周作人,他是一个一直在讲宽容、讲同情的人,但他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也有坏脾气,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可能会杀人吧。”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性。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个话题之作,引发了很多争议。面对类似的问题,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会用智慧很巧妙地化解掉,让它朝着另外的方向——大团圆或者是另一个便于解读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每个人读完这个故事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故事反映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大鱼和小鱼间的追逐就像在做游戏,最后游戏结束,小鱼把帽子还给了大鱼。



乔恩.克拉森将故事的结尾解释为大鱼把小鱼吃掉了,显然是在深入思考人性的问题。他的《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也是如此。


《这不是我的帽子》》这样的作品讨论的是善与恶的大问题,但因为儿童是绘本的核心读者,很多作家可能会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性。


这样的作品同样对读者具有启示性,有重要的价值。



《哭了》


《哭了》就是触摸人性脉搏的感人作品,有着独特的思想价值。


《哭了》这本绘本里这样写着:


“因为摔倒,哭了。因为撞到,哭了。因为吵架,哭了。因为挨骂,哭了……为什么我会哭呢?每天总要哭上一次。等我长大了,也不哭了吧。”



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是人类情绪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很多绘本作品都涉及这个题材,但这部作品立意尤其深刻,探讨了人一生的发展和心性的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在有些人身上是表面的,儿童的心性还留在心里,但有些人则完全变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比大部头的厚书,绘本的页数很少,所以很多年前,很多人刚接触到绘本时, 对绘本的价格是无法接受和理解的,认为这样一本没多少页、 没多少字的书不值得卖那么高的价格。


但实际上,绘本是最能与读者对话、互动的书,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并不少于那些大部头。


其思想性之深、之妙,往往就凝聚在那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里。



无论是对儿童教育,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甚至对人性的思考,我们都能在优秀的绘本里找到答案






绘本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


《森林大熊》

《森林大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熊冬眠醒来,发现它生活的森林消失了,变成了工厂,而工厂里所有的人都说它不是一只熊。它去动物园和马戏团向它的同类证明自己。


可动物园笼子里的熊说:“他才不是熊呢。真正的熊不会坐在车里,而应该像我们一样,待在笼子里面。”


马戏团里的熊说:“他看着像熊,但不可能是真正的熊,真正的熊不会坐在观众席上,而应该像我们一样,在台上表演。”大熊只好回到工厂里,像其他工人一样上班,日复一日。


由于别人对大熊的观念的异化,它渐渐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又一个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大熊越来越觉得疲惫和困倦,工厂管理员认为它“是个大懒虫”,解雇了它。大熊离开工厂,走到一个旅馆想要一个房间,可旅馆伙计说:“我们从不接待工人——更不要说是一只熊了!” 


大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它跑出旅馆,最后走到一个洞穴前。它觉得自己忘了 一件重要的事, “不过,究竟是什么呢?”



故事讲到这里,文字就结束了,翻页后,一幅没有文字的图交代了大熊忘记的事——冬眠


它不是直接进到洞里去冬眠的,而是把衣服脱下来挂在了树枝上,把用棍子挑着的包裹也留在了外边。把东西留在外边的寓意是——一只熊不需要这些东西,侧面暗示了它想起了自己是一只熊。


这本绘本涉及了“自我异化”这个主题。



马克思也曾提出过现代性中人的异化,他认为人的自我异化,某种意义上是由文明造成的。如果这样来考虑,衣服之于大熊,就是文明之于人。大熊把衣服和包裹留在了外边,意味着它向原始自我的回归。


在这本绘本的封底,我们可以看到绿叶刚刚萌发的又一个春天,大熊正向着深山处走去,走向它最本真的自我



我认为,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自我异化、自我丧失的过程,是让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一本绘本。这种反思,我个人认为包含着两方面的思想。


● 一方面,是关于自我危机的思想。


自我的确立是需要环境、需要他者的。当别人都暗示你是什么的时候,你可能就忘记了自己的本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故事:如果一个孩子的妈妈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像她的弟弟(孩子的舅舅)一样成为一个酒鬼,并且总是把这样的信息暗示给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就很容易成为一个酒鬼。这也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成年人给他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对个体存在——大熊的异化

                  

当大熊或者说当一个人不被当作人看待的时候,渐渐地,他也会认为自己不是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时代,如果生活在强权的统治下,人就会连自己是人都忘得干干净净。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深刻的思想。


●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生态的思想,即童年生态的危机。


人类能够繁衍到今天,需要生态性的生活生态性的生活如果遭到破坏,人的生存和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就像故事里森林被破坏那样,今天的孩子的生态性生活其实是被破坏了的。有不少孩子不想去上学,甚至会自杀,这些行为除了说明孩子们有心理疾病外,也与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生态性遭到破坏有关(比如他们不能畅快地玩耍、游戏等)


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写了一首诗,名叫《小学生》,表达了小学生厌学的心情。


但在那个时代,尚没有形成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可见,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在内,都出了很大的问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但是,孩子天生就需要玩耍、游戏,如果成人不让他们游戏,而是整日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学习、读书、做题,这就是在破坏生态性生活,孩子们的精神难免要出现问题,我们对此应高度重视



《爱花的牛》


《爱花的牛》是我非常喜欢的绘本。大概三十年前,我从日本带回了一本已经很旧的日译本。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公牛都喜欢打架,梦想着去参加马德里斗牛大赛,只有费迪南不喜欢



它只喜欢坐在栎树下闻花的香味。可是,费迪南阴差阳错地被选为最凶猛的公牛去参加马德里斗牛大赛。 


比赛开始了,人们以为费迪南会“ 疯狂地摇脑袋、喷气、拿角刨地”,可费迪南却“看到了女士们头上那些漂亮的花。他静静地坐下来,闻着花香”。


最后,“人们只好把费德南送回家。直到现在,费迪南依然坐在他心爱的栎树下,静静地闻着花香。他过得很幸福”



在给儿童的故事,特别是民间故事里,有一个“后部优先原则”


往往最后出现、最后登场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公牛都梦想去参加马德里斗牛大赛,只有费迪南不喜欢,但最后,费迪南“过得很幸福”。


这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究竟如何发展的思想。《100万只猫》中那只与世无争的小猫也是一样,只有它得到了最好的生活。

《爱花的牛》里当然也有个人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认为,和社会、国家、群体相比,个人最重要,每个人的利益都应该得到保护和承认。对于费迪南的成长来说,它妈妈的态度非常重要


“她看到费迪南不觉得孤单,就由着他自己呆着,自得其乐。”



我认为这也体现了老庄哲学中“清静无为”的思想,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在很多时候是相通的。


由《爱花的牛》我还联想起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


清朝末年,严复根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出《天演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严复的《天演论》其实不是直译,而是半翻译半创作,他自己表述的内容充满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色彩,主张的是一种尚武的精神。 


其实,虽然赫胥黎极力支持达尔文主义,但他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中反对将进化论所描述的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照搬进人类社会,他希望人类社会是仁慈的。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周作人曾写过一本小说《 孤儿记》,他说是“半偷半作”,一半是自己创作的,一半是偷雨果的。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他曾经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出过质疑。他说,大家都讲“竞争、竞争”,那些孤儿、弱者该怎么办?这其实就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反思和批评。


周作人一生都在关注妇女和儿童,后来还做儿童文学研究,他有诗曰:“平生有所爱,妇人与小儿。”


在封建社会,男人是权力的掌握者,而妇女和儿童是弱者,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封建社会有三纲,其中的“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就是成年男人压迫妇女和儿童的伦理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爱花的牛》里的费迪南与那些强壮的、想去参加斗牛大赛的公牛们相比,也是一个毫无“尚武”之心的弱者。

《爱花的牛》很有智慧地提出了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相反的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生的理想。



《三只小狼和一头大坏猪》》



《三只小狼和一头大坏猪》》的思想也很有趣,和《爱花的牛》有相通之处。


我在编《快乐语文读本》》时,曾经把《三只小狼和一头大坏猪》《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和最早的英国民间故事《三只小猪》编在一个单元里,把它们放在一起阅读十分有趣。


《三只小狼和一头大坏猪》中的角色与传统故事《三只小猪》是相反的,三只小狼建房子,而大坏猪很坏,老来破坏房......


故事的结尾,大坏猪看到用鲜花做成的房子,吸一口气要吹,结果发现很香,很好闻。吸一口,再吸一口,它由大坏猪变成了大好猪,三只小狼邀请它吃茶点,从此它们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这个故事里,强弱互换,善的力量、美的力量可以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






爱哲学爱思考▼• 绘本中的儿童哲学• 绘本中的心理学• 风靡法国的哲学思辨书• 关于独立思考的几本绘本 找很久的哲学启蒙书• 这绘本我喜欢了10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