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到底要不要精读?怎么精读?答案很颠覆
后台一直有很多妈妈在问我在家怎么做精读。以前叮当还小,所以我关注泛读更多。但他下半年也要上小学了,并且公号很多孩子也都是小学生了,精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
之前对这块一直没做分享,是因为有些点还没想透。直到我最近细细研究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再加上时不时和编辑好友的探讨,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今天就和你们系统性地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在家到底要不要精读?
01
学龄前需要精读吗?怎么精读?
孩子从一出生,就可以开始早期阅读了。
这个关注我们公号的老读者,这点应该都知道。给孩子亲子共读,好处多多,我在公号聊过很多,就不再阐述了。
学前阶段的孩子,安排得当,可以有大量亲子共读时间。只要选择合适的书,亲子阅读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还能发展孩子的基本认知能力。
特别是睡前的亲子阅读,会给孩子的内心继续播撒温暖和煦的光,帮助孩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建立稳定的安全感。
叮当目前6岁,亲子陪读6年,看过多少书,说实话,我也数不清了。
我对他的早期阅读关注点,更多是从他的兴趣出发,以培养阅读兴趣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同时注重多元的阅读体验和方式。
我们的共读,有泛读(读完后进行简单讨论),也会根据他的阅读状态、以及书的类型,来做一定的精读,比如:
1)亲子阅读的拓展活动,包括手工、绘画、游戏等,几年前看完《云朵面包》后,和他一起做“云朵面包”手工。
再比叮当看完水先生系列的《火山有颗热脑袋》,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岩浆到底有多热?”“喷出来是怎么喷呢?”……为了回答他,我先是找视频,然后陪他做实验:
具体文章,我之前有分享过👉其实,我的陪娃计划…...经常失败
2)引导和讨论,进行观察、提问、做阅读策略和延伸等,引导他更好地理解图书。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陪读怎么和娃互动更好?这是我5年来最常用的8个技巧,里面记录了我们的陪读过程和一些阅读小技巧。
3)同主题绘本延伸。他喜欢恐龙,我就把恐龙的书都买回来,一阵时间他对生命的进化很感兴趣,我也把各种类型的进化论的书讲给他听,让他在不同书中、不同知识点中,对“生命的进化”融会贯通,了解透彻。
具体文章👉进化绘本主题延伸
4)认真读图,研究细节。比如安东尼.布朗的书,不仅去挖掘图画书中的细节,更是去思考图于图之间的关联和逻辑。
......
虽然我列举了这么多,但我也没办法告诉你,学龄前的精读究竟应该怎么做。因为学龄前家庭阅读中的精读,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泛读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这是打底,而精读则在泛读基础上,让孩子进行更深度阅读。
泛读和精读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学前阅读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平日里进行大量的泛读,在孩子愿意配合的情况下,选一些合适的书籍、在孩子愿意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就够了。
02
小学需要精读吗?怎么精读?
学龄前的精读没有标准答案,但小学的精读,又不同了。
我把《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揉碎了来给大家分析下:
首先,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它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敲重点,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并且是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再进行,为实现写作,从而能表达自我并与他人交流做准备。
其次,我们再来细看阅读。
进入小学后,阅读其实功能性特别强:
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下面这段话比较专业(生硬),但很重要,所以还是我摘录进来了,请大家认真看两遍:
在小学各阶段,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
怎么做精读呢?
就是要考察孩子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他们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精读的目标与语文课本、语文考试的环节设置基本是对应的,并且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有递进关系。
略读呢,就是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的能力,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泛读”,不会过多停留到字、词、句、段或某个特定要点。
浏览呢,就是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浏览不需要全文阅读,不用了解梗概,只需要得到我们想到的信息就足够。比如查字典,我们经常运用这种能力。
进一步说,精读其实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
它直接关系到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甚至其他学科的成绩。试想一下,哪一道试题不需要精读呢?
当然,我们家长也不用太操心怎么去做,因为小学的语文教育,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评价需求,设计了非常完整的精读养成体系,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相辅相成的。
说白了,就是学校教育在负责精读。
看到这,你也许困惑了,精读有我们家庭啥事呢?
03
家庭阅读与精读有关吗?
当然有关。
学校评价孩子的阅读能力,主要考虑的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因此,学校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可见,早期阅读积累的情感体验和阅读量,拓展的知识面,培养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哆啦和叮当来说,读书真的就跟吃喝拉撒一样正常。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就是我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打个比方,这个过程,就像存钱。多读一本书,可能就是多存一块钱,等到学习或写作要用钱了,他们拿出来用就好。但如果存钱罐里本来没有钱,要现借,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早期阅读的品味,也会影响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品味和能力。
我经常提倡孩子应该广泛阅读,读经典,读好书,并且要坚持读,目的就在于此。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味不是一天培养的。三代才能出贵族,否则都叫暴发户。这就是品味。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叙事的宏伟、艺术价值的优秀、情感体验的丰富还是知识面的多元。
只要我们以孩子为中心,在关注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孩子必定有吸收,有转化。
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孩子不感兴趣不愿听的书,他一定不会停留。孩子愿意听,就可以读。
而且,并不只是早期阅读如此,进入小学以后,学校对课外阅读要求有明确的指标:
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要求:
1~2年级 ≥5万字
3~4年级 ≥40万字
5~6年级 ≥100万字
可见,小学生在校外,其实要读很多书的。
所以,家庭阅读,还是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
选准了好书,就大胆地读吧!
04
家庭到底要不要精读?
既然家庭阅读如此重要,我们要不要干脆在家里做孩子做精读,弯道超车呢?
估计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当然也包括我
只是我要给大家泼一点冷水了。
我们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意思就是我们家真的有弯道超车的能力吗?
严格意义的精读,准确来说,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综合理解、情感体验......
说白了,精读是项系统工程。
因为,孩子是在成长的。并且,随着这种成长,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都在提升,学校结合这种阶段性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系统的教学任务。
仅就识字写字而言,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000个;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会写1800个;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2500个。
这其中,还要同步开展适合每个年级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学习任务。
对我们家长来说,挑战难度大,很容易把握不准,就在斟词酌句中折损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进行,阅读结束后轻松一点的沟通讨论,在孩子不抗拒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的。
我有个朋友是学霸,985硕士毕业,居住地海淀,有钱有闲。她真的做到对孩子的学习了如指掌,学到哪需要在家做哪些同步,哪些要去上课外班,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孩子也是妥妥的学霸。
只是,我觉得这种案例真的不可复制。只能说,经济条件允许,家长有时间有精力能做,孩子有意愿,培养了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到学习,完全可以开展。当然,这也要求孩子有极强的自律能力。
但说句实话,我很多时候都做不到,估计很多家庭也做不到。
比如,分级读物就是一种精读材料。但众所周知,任何读物要以为方法为目的去设计,文字的美感都是要折损的。
无论是大名鼎鼎的(Usborne)出版社的“My First Reading Library”还是知名的科普“I Wonder Why”系列,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做系统的规划,并跟踪执行进度,甚至安排定期的奖励机制,你很难让孩子津津有味地读完,还要反复琢磨词句、知识点和内容结构的安排。
所以,我认为,家庭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并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并丰富孩子的阅读面,积累孩子的阅读量,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未来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品味。
05
最后一个你关心的问题
最后你肯定会问:那我光给孩子读,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吸收?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主动行为,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动画等最重要的特点,落目到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都会激发孩子的思考。
而动画的页面都是主动出现的,孩子都不需要思考,下一个画面就出现了。
所以,只要孩子在读书,ta的大脑就在思考。
这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学习行为。
如果不感兴趣,阅读这种行为就不会发生。
那至于,孩子思考了什么是有效的,这要如何去评价?以及,为什么要去评价?
答案有吗?有的。但是,答案在未来。
当他表达自己,或与他人交流时,内心涌现的情感、知识片段、思路和想法,那都是答案。
所以,在当下,只要孩子保持这颗好奇心,保留这份探索欲,就弥足珍贵。
丹妈往期分享 • 如何做幼小衔接?我找到权威全面的解答• 如何做亲子共读主题式学习• 陪读怎么和娃互动更好?这是我5年来最常用的8个技巧• 孩子自主阅读的困惑解答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