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大家|“随性”汪天亮:爱冒险的“老玩童” 与艺术之爱“如胶似漆”

2017-01-06 王礼林 福州新闻网


人物名片Character card

  汪天亮,男,汉族,祖籍上海宝山县(现宝山区),1950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由于出身于军人家庭,汪天亮的求学之路在父母工作变动中完成:小学一年级就读于莆田实验小学,随后转到福州军区干部子弟小学(现仓山小学),三年级时转到福州市二附小,五年级跟随父母搬到厦门就读厦门实验小学。中学就读于厦门八中(现双十中学),读完初中到高中的五年一贯制。年近30岁时,汪天亮考进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5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1989年结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结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硕士课程。

  1996年,汪天亮被委任为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先后长达18年。2001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闽江大学合并,他被任命为美术学院院长,2004年担任“福建省漆艺研究会”会长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漆艺研究院副院长。




“别人是鸡叫到天亮,我是‘狗’叫到天亮。”在一个深冬的午后,记者与汪天亮约于旧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见面,这是刚落座没多久,汪天亮说的第一句话,说完独自哈哈大笑。随性、乐观,这是汪老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画中常有诗意、禅意,记者心想:此人怎么也是位文质彬彬甚至是长发飘飘的艺术家?但直入眼帘的却是一位高约一米八的彪形大汉,光头,声音粗矿但颇富磁性,颇有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形象。

汪老师的随性,有个细节印象深刻。采访过程是在他位于办公大楼一楼的一间画室内进行的。汪老师长约4米、宽约2米的画桌,几乎成了那个占地约12平米画室的全部。桌上散落的都是他作画的瓶瓶罐罐、笔墨纸砚,一股浓烈的水墨味扑面而来。对此汪老师笑到:没事,就在此采访,多吸点墨汁才能心中有墨,下笔如有神。说完又独自一旁笑了起来。

作为一个画家,他在国画、大漆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抽象大漆绘画。其作品常常激情与冷静、永恒与怪诞夹杂,常被解读为“天书”。而其性格更是爱冒险和喜欢安定并存。“矛盾”在他身上如此明显的共存,是其给人的第二印象。

日前,记者在汪天亮画室,在他引领下,嗅着他身上的笔墨、颜料之味,走进他的人生,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听他解构其心中的精神家园。


爱涂鸦的“孩子王”

从“野路子”里找到绘画乐趣


▲汪天亮作品《远古的回声》

谈到漆画,汪天亮常常提到几个词:玩、乐趣。明白如何解读这几个词,就会明白为何在汪天亮的画里能看到一种无忧无虑的洒脱和超然世外的精神境界。“每幅画都是我的朋友,绘画时我觉得我在跟画聊天,玩的特别开心。”

汪天亮小时因长得秀气,常被外婆逗说像女孩子。但稍稍长大,他便露出了“调皮”本性,到哪都是孩子王,什么上树掏鸟、下河摸鱼那是他的家常便饭。其兄汪征鲁评价他“幼若处子,少若脱兔;中年以后,十分洒脱、豪放但暗藏狡黠”一语中的。

汪天亮从小就不喜欢精致玩具,但喜涂涂画画。从小拿着树枝在沙地上乱涂乱画便是他构建粗矿的美学世界最早的尝试。

 小时他只是爱涂抹,稍长大便花鸟鱼虫无一不画。那时他一度马画的很好,彼时哥哥带他出门,遇到小朋友无可待客,便对他说:你在地上画一匹马给他们看看。于是汪天亮在沙地上用树枝龙飞凤舞地画出一匹骏马,然后便是一片赞叹声。“被人赞美就特别有成就感,或许正是旁人的认可让我对绘画越来越爱。”

汪老笑到。他父亲对他绘画影响也很大。其父虽忙于工作,但仍抽空给汪天亮选了一套《芥子图画谱》,那是汪天亮学习画画的理论启蒙书。同时,父亲还趁汪天亮得肝炎与著名画家李耕同在省立医院住院机会,带领汪天亮拜李耕为师。

后来,虽遇家庭变故,但天赋、父母支持、名师指导及自身努力,汪天亮艺术之路仍越走越远。1982年,他考取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在这的三年里,他对工笔、写意、国画、油画、雕塑等各绘画类别都进行了专业系统学习。艺术“天眼”一旦打开,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1982年,汪天亮便在福州举办了“纸刻艺术展”;1996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汪天亮现代水墨画展”。不久,他便投入到现代漆艺创作中。


在大漆包容万象的特性里

找到毕生的精神追求




▲汪天亮作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2016年的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上展出

  “艺术品种中很少有能够像漆艺术这样,几乎汇集了我们所认识的所有可知的工艺制作手段:髤涂、描绘、镶嵌、磨绘、变涂、堆塑、雕填、刻划、渲染、罩涂等等。”汪天亮谈到自己为何钟情漆艺。

  2016年7月,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开幕。这是“中国脱胎漆艺之都”福州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漆艺展。绿金斑犀皮漆茶具,金鱼漆盘,还有各类气势宏大的漆画……每件漆艺作品都让业内人士和观展市民连声称赞。这其中就包括汪天亮的作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只见整件作品以几块不同形状的碎麻花拼接后,先用狂草漆线,反复贴银染金,层次丰富而耐人寻味;麻布接合间的缝隙变化微妙,让肌理看起来更丰富;根据漆线条的抛甩弧度因势制宜而构成了四片醒目的色块;刷上红漆,其上贴银染金,再罩涂黑漆,并磨砺出红褐色渐变的色阶。


▲岩韵系列

  “山水”如何,全凭观者揣摩。而抽象正是汪天亮作品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其抽象的结构,是点、线、面、块、虚、实、平面之任意流动组合,色彩则常以在黑红的凝聚与燃烧为底色,加以其他淡色的灵动。

  而这一切抽象的呈现必须依赖一种特殊的材料:漆。汪天亮喜欢用漆,或以红漆为底黑漆来作画,或者以黑漆为底,红漆来表现主题。然后再镶金嵌银,极尽漆艺的各种传统表现手法。

  “漆很好玩,我特喜欢,它是大自然中最好的粘合剂。漆能包容万象,你任何想象力都能得到发挥和满足,这是其他材料做不到的。”汪天亮说。漆本身没有固定形态,这种褐色液体,一旦与其他颜料相结合,它马上能呈现“千文万华”的光彩;一旦髹涂到各种胎体上,它马上就能显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

  他说,一直以来他都很喜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诗。随遇而安,跟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正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美学追求。


“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却又偏爱“冒险”


汪天亮漆艺作品《禅问》

  他的作品常常激情与冷静、现实与幻想、永恒与怪诞并存。给人视觉冲击感异常“浓烈”,就像干木燃烧所升起的浓烟,初入口“呛鼻”,但是当你渐渐走入他所构筑的“美的世界”,就会发现这“浓烟”化作“香烟”,让你很“过瘾”。

  “矛盾”便是他给人的显著印象。为何汪天亮的性格里会有如此分明的两级?答案需从汪天亮的成长史中寻找。

  汪天亮天性爱冒险,敢说敢做。这在他儿时就已经出现端倪。据他回忆,小时在幼儿园,一天有三次点心时间,有红枣、巧克力、鸡蛋煎饼这三样东西。按规定一次只能吃一种,汪天亮就哭闹着告诉老师:我三样都要吃,不吃我不舒服。他一句话把老师逗乐,老师摸着他头建议到:汪天亮小朋友,你可以一顿吃一种,这样不就一天就可把三种东西都吃了吗?这时,他才作罢。

  说到汪天亮的大胆,就不得不提一件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汪天亮曾在一林场工作。有天晚上,林场工友说:吃刚生下来的小老鼠可以治内伤,但没人敢吃。汪天亮拍着胸脯说,他在劳改时有内伤,他敢吃。他便和工友打赌,谁知勾紧的小拇指刚落,一位工友从身后转托上一窝眼睛尚未睁开、血管清晰可见的小老鼠。大家以为汪天亮会耍赖,谁知他闭上眼睛,一口白酒吞一只,迅速吞下了七八只小老鼠。

  高二那年,汪天亮的家庭遭遇变故,家境犹如坐过山车般滑落。瞬间给他那颗无忧无虑的心灵添加了大剂量“镇定剂”,犹如烈马被缰绳狠狠地拉了回来,让他开始“冷静”观察生活,随遇而安地低调过日子。

  后来,在汪天亮个人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事,但他仍不改乐观本性。回忆起那段岁月,他仰起头,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慢悠悠地吐出几个字“反正明天太阳会照样升起。”


爱冒险的“老玩童”

不断创新让“异端”别具风流



汪天亮漆艺作品《冬韵诗象系列之九》

  爱“冒险”虽让也曾让汪天亮吃了苦头,但他把这种“冒险”精神带到了他的艺术世界,让他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漆画家。

  由于汪天亮作品总是具有实验性、前卫性和超前性,因而常被误读。有评论家这样写道:“在漆艺界汪天亮被认为是‘异端’。在同时代画家中,他不但有极怪诞的幻想,而且是一个创造力极为丰富,时速性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变化多端的狂热的艺术创造者和探索者。”

  但汪天亮却乐于接受人们评价,因为他生性爱尝试各种有趣的,艺术也不例外。汪天亮在漆艺里的创新,无处不在,不论是画风、形式、还是材料使用。

  在汪天亮的漆画里,你常会看到中国书法的内在元素,如线条、墨韵甚至是汉字的笔划,都会被他拆解成碎片,然后重新进行组装,用他的想象力赋予这些碎片新的象征意义,这正是汪天亮将图式张力、视觉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结果。

  除以文字入画,他还以甲骨、钟鼎、秦篆、魏碑这些平面符号的传统书法为主题,有的以仰韶文化彩陶纹样或传统文物工艺图案为母体,采用分割、移位、重构、交织等手法,组成抽象构图。


▲汪天亮大漆艺术集《漆器气》

  汪天亮还积极探索漆艺与现代水墨的融合。在他《漆书系列》作品里,表现主体文字符号被他用漆堆画而成,经工艺技巧处理后,出现了浮雕感,使作品制作与传统漆艺形成巨大反差,成功把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审美意趣相融。

  不断被人“否定”,又不断被人认同;同时, 他也在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从小时涂鸦,到青年学习系统绘画,到玩篆刻、玩漆画,现在玩立体漆艺,“老玩家”汪天亮一直乐此不疲。

  目前汪天亮正在召集福州像他一样的漆艺大师在“玩转”一件大事:用国际视野打造福州漆都品牌。对此,他表示:要振兴福州漆艺,一要靠政府重视和支持,二要靠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学科建设、科研,三要靠艺术家的努力,共同形成一个传承的态势和氛围。

  “福州漆艺未来的发展在于,固守好自身传统同时善于吸收别人长处。”他说,“福州既有历史又有当代,作为漆都当之无愧。擦亮这块品牌,我们老漆艺人一定会全力以赴。”



代表作品


  出版有《汪天亮现代水墨画》、《汪天亮漆画作品选》、《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汪天亮漆艺》等画册。著有《汪天亮-漆.器.气》等。合著《福建工艺美术史》、《漆艺脱胎技艺》、专著《福州漆艺术》。作品先后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当代中国美术》、《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等。

  1980漆画作品参加福建工艺美术名家作品赴新加坡展;1991/1992 参加“中日漆艺交流会”;1996 漆画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国际漆艺节」展览,汪天亮现代水墨画个展;

  1998 第11回菊池招待展(日本东京银座);1999 汪天亮漆.墨画个展(德国);2009 应邀参加“台北国际艺术交流博览会”联展;2011 应邀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联展;2013,应邀参加“2010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2014“汪天亮─华夏贵冑─大漆绘画特展”;2015 于台南新光三越艺廊博览会展出《赫赫天光,大漆亮闪——汪天亮漆画创作展》;2016年 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福州)。

  自1993年起,陆续斩获十余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展」等金奖;2002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6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艺术大展」-金奖。2007 著作《福州漆艺》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福州脱胎漆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各方评说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首先,他的风格总体特征可被看作是当代漆艺世界的抽象表现主义,兼具表现性的艺术语言和抽象性的图绘方式。他努力在古典的精神和当代的形式语言中寻找结合点,在自由的点、线、面中呈现出充沛的精神活力本源和创作轨迹。其二,通过大漆之艺,汪天亮将中国古典艺术的气象与当代艺术的气息联结了起来。再者,他在艺术媒材上自如地游走于平面与立体形态,在体积、空间、线条与块面的漆艺组合里真的其所,一方面,他用形而下的漆之“器”去探索形而上的艺之“气”,使不同形式、形态的漆制品成为大漆精神的载体,丰富了我们对大漆艺术的认识,另一方面,他扩展大漆艺术领域的实践,使大漆艺术得以更广阔地走向今日的生活空间。


乔十光(著名漆画艺术家、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和漆画创始人之一):在漆艺创新上,汪天亮将漆立体造型作为自己的亮点,面对种种阻力,依然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漆立体造型创作。是中国漆立体造型概念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他的“大器”系列作品,以《道德经》中“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语境为原点,展现出大气、沉寂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纯绘画和纯雕塑的范畴,在福州脱胎漆器固有的轻巧精致、华美绮丽中又增加了雄浑大气、豪放磅礴之美。


冯冠超(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专任教授):汪天亮作品在构图、形式、肌理、色彩等艺术语言的整体处理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点,又以独特的形式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趣。无论是漆画或大漆水墨作品,他的笔势绘画暗示着禅学和中国书画的交融。而剪纸、拼贴、符号、复合媒材的高度提炼、综合运用,与多层次布局,使汪天亮的作品在层次与肌理的呈现更胜人一筹;汪式天地既带有以襌学中心哲思的“顿悟”呈现,又带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内在之气,这股内在之气,体现出构图上的微妙力量与内在生命力,使整个空间充满生机。


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天亮的漆艺术契合东西方艺术的精神内核与语境。一方面他借鉴古代漆工艺丰富表现力中的某些元素。另一方面,他自身的修养和绘画能力是漆艺术创作品质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诚如有些画家在造型能力上先天有感觉,有些画家对色彩比较敏感,有些艺术家对材料、媒介运用特别擅长,有的艺术家对形式感敏锐觉察等等,简而言之,天亮兼具上述各项素质。其次,天亮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开放与多元的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如何将漆的材料与空间、体积关系加以联系;漆艺作品如何与当下艺术展场布控与观众互动的平衡;这亦是其优长所在。


林公翔(著名作家、诗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兼《青春潮》杂志主编):看过天亮的《2008山系列》后,直觉告诉我,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极具象征性的符号之诗书画印的大胆而又随意的拼贴,若隐若现地表达了艺术家的层层叠叠的精神世界。这里有阴阳、刚柔、虚实等哲学、文化层次的解说,也有时间、空间、内心世界层面心迹的表达;这里有扑朔迷离的大块面色彩的营造,也有小桥流水、绿树巉岩的细致刻划。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多重的艺术组合让人流连忘返,让观赏者从极富中国文化气息的画面中感悟到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些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它就像处于激情之中的男人浊酒半壶后的喃喃自语,即使语焉不洋,却充满着真情实感。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 钟兆云:行走岁月卷帙梦 情注文史写春秋
➤ 林容生:坊巷吹来“无声的风” 钟情青绿山水以容万物苍生
➤ 一口盛满民味的“老井”方炳桂:大俗,大雅也
 “山海作曲家”林荣元:音乐的根,世界的声音
➤ “正大气象”蒋平畴:吟哦养气,浩然作书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编辑:林少斌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

微信号

福州日报

fuzhouribao

福州晚报

fuzhouwb

福州新闻网

fzxww83762780

福州晚报东街口

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

fzrbjiaoyu

福晚招考通

fzwbzkt

福州日报HAPPY团

fzrbhappy

爱晚团

fzwbaw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