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章钜对文学的热爱,自小深受其家庭影响。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四岁开始跟母亲读书,九岁便能作诗,并开始博览群书,立志著作。
梁章钜小时候其父亲对他教育抓得很紧,特别是在思想品德和素质养成上下了大功夫。他父亲是个书法家,写字的时候,只要梁章钜在旁边,就会跟他讲解文字的意思和内涵。其父给梁章钜书室命名并题写“四勿斋”。当梁章钜问“”为何起该名”时,其父说道:“无益之念勿起,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言勿说,无益之物勿食。”
其父为别人写楹联和书帖,总要用格言。并对梁章钜说:“人家来求你写字,你不写格言这些有意义的,就是所谓无益之事也。”有天,其父跟伯父一起为别人书写楹帖,伯父写了一联: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父亲也写了一联: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写好楹帖,父亲特意把梁章钜叫过来,问:“你知道这两副对联意义有多深厚吗?你伯父所写的内容,是涉世良方;我所写的,是自修要旨也。”梁章钜很受教育,觉得这是要一辈子践行的。
▲《楹联丛话》(资料图)
有一副常用的楹帖:“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梁章钜的父亲非常喜欢,经常书写。他对梁章钜说:“这是经训,不仅仅只是楹联。”还集《四书》的语句给梁章钜学习:“敏则有功公则说,淡而不厌简而文。”说这两句话,对学习和从业、修身和处世都用得上,还可以当作座有铭。
从书房之名由来的那四句工整对仗的格言开始,梁章钜深受父亲影响,不仅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也让他对楹联这种“短小精悍”的“文本”有了更深认识。
出身书香门第,不仅培养了梁章钜严于修身养性的习惯,也让他爱上了做学问。在有清一代官员中,梁章钜的著述可能是最多的,林则徐称赞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其好友王淑兰撰写的一副寿联,精妙概括了梁章钜的一生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从政方面,梁章钜20岁中举,28岁中进士,44岁入军机处,48岁出任地方官,62岁任巡抚,67岁辞职。做学问方面,梁章钜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泛,内容题材极其丰富。精炼睿智的有《古格言》,详尽优美的有《退庵随笔》,广征博引的有《论语集注旁证》,精妙实用的有《文选旁证》,创新巧制的有《楹联丛话》,高雅大气的有《藤花吟馆诗钞》等。
▲梁章钜行书七言联
梁章钜除了是著名文学家,其毕生还有重要的身份被文学成就覆盖了:一位受人敬仰的清官、好官。
《贪官十字令》: 《清客十字令》:
红, 一笔好字不错;
圆通, 二等才情不露;
路路通, 三斤酒量不吐;
认识古董, 四季衣服不当;
不怕大亏空, 五子围棋不悔;
围棋马钓中中, 六出昆曲不推;
梨园子弟殷勤奉, 七字歪诗不迟;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八字马吊不查;
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 九品头衔不选;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十分和气不俗。
这两首《十字令》,出自梁章钜《归田琐记》,通过自己刻画出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清晰无比地阐述了其为官哲学。《贪官十字令》将贪官从官职升迁的秘诀到官场处世的原则,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将封建社会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清客十字令》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的“为官之道”。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最终他还是做到了,成了一位深受百姓拥戴的人民公仆。
他还把誓当清官的态度通过楹联,影响自己的朋友。“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这是一位好友升官赴任告别时梁章钜书赠的楹联。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之句。
《楹联丛话》中有两幅是梁章钜收录的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梁章钜作的点评是:“几于格言矣!”梁章钜当官的淡泊心态可见一斑。
作为自小饮用闽江水长大的福州人,其为人处世思想及为官之道等世界观,无疑深受故乡影响,父辈小时的格言教育显然影响深远。正因此,其对故乡及故乡同胞也常怀有深情。
▲《归田琐记》(资料图)
梁章钜14岁入福州鳌峰书院,是林则徐师兄,大林则徐10岁。其不论是官场还是文学上梁章钜都对林则徐不断给予支持。梁章钜曾多次写联赠送林则徐。“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这是其赠林则徐的一副楹联。“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这是梁章钜赠送给林则徐的又一联。史料记载,梁章钜曾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是林则徐在道光庚子(1840)春日写下的著名的《十无益》格言,满满正能量。大家惊喜发现,林则徐的《十无益》与梁家的“四勿斋”,仿佛若隐若现地存在格言文化上的基因传承。
沧海桑田。梁章钜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对楹联热爱的火种,竟逾百年,烧成了熊熊大火,深深地影响后人。1984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00多个地、县成立楹联组织,形成了一支拥有30万名各级会员的楹联队伍。这批楹联艺术家、楹联研究家、楹联书法家及楹联活动家,接过梁章钜的棒子,将中国悠久的楹联文化代代相传,楹联——这一让中华文化的结晶,传播地更远、更广。
▲梁章钜行书五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