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
林白水(1874年1月17日—1926年8月6日),汉族,福建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人。原名獬,字少泉,后改名为万里。一生有笔名20余个,计有“宜樊”“宜樊子”“退室学者”“白话道人”“白水”等。书斋名为“生春红室”。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主修法政,兼修新闻。民国时期中国著名报人、新闻工作者。1985年,他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林白水
林白水(1874年1月17日—1926年8月6日),汉族,福建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人。原名獬,字少泉,后改名为万里。一生有笔名20余个,计有“宜樊”“宜樊子”“退室学者”“白话道人”“白水”等。书斋名为“生春红室”。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主修法政,兼修新闻。民国时期中国著名报人、新闻工作者。1985年,他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斗转星移过九旬,清明祭祀缅端人。笔锋犀利诛贪吏,白话鲜明贴草民。报界先驱留典范,平民卫士力标新。披肝沥胆心无悔,洒血惟求主义真。”
这是今年4月3日,闽侯县青口镇政府礼堂内,闽侯县百六峰诗社的诗友们聚在一起,纷纷用福州话吟唱起自己所作的诗歌,缅怀烈士林白水。
林白水何许人也?
1926年,中国的报界陷入巨大的悲痛,损失了邵飘萍和林白水两位“批评时政,革新社会”的“大将”,他们被枪杀时间相距不过百日,都在同一地点罹难。他们因“说真话不说假话”惨遭杀戮,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1928年北伐成功后,邵飘萍和林白水的盛大追悼会召开,其中一幅挽联写道:以身殉报 39 38906 39 15275 0 0 3377 0 0:00:11 0:00:04 0:00:07 3377一样飘萍身世;为国捐躯,千秋白水文章。两位著名报人用自己的生命为百姓的权益四处奔走的精神,被世人铭记。
林白水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蒙教育家、新闻工作者。他有句名言成为后世新闻专业学子奉为圭臬: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林白水究竟是怎样的人、因何走上新闻工作的道路、仗义执言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等问题,由于历史尘封,借助其女林慰君所著《我的父亲林白水》辅以其他资料,略窥一二。
林白水所办《警钟日报》。
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走进他的成长环境,因为这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
林白水最擅时政评论文,文风特点是辛辣、尖锐、不留余地,常用最露骨的字眼、最嘲讽的口吻,针砭时弊。
林白水本名叫林獬,“獬”为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必冲上去用角顶恶人。不知是否天意使然,他路见不平、疾恶如仇的性格像极了“獬”,在民国报坛四处出击。
187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白水出生在一户穷人家。父亲中过举,但性情贪逸好闲,不到不得已时不去工作。不过,父亲也很严厉,孩子犯一点小错,就会遭受责打。
而林白水的母亲恰恰相反,是一位极能干的贤妻良母。她是一位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认为三从四德是她的本分,不敢管丈夫之事,也从来不和自己丈夫争吵。每次看到儿女受罚,其母常常都止不住流泪。面对家中贫困,更是默默扛起来,以自己的双手做刺绣挣钱,补贴家用。
可以说,在林白水童年成长过程中,父亲给他的生命注入了火的热度,母亲则给其性格注入了水一般的温情。
林白水有个妹妹,比他小两岁。有天晚上,父亲出去赴宴,林白水和妹妹两人偷偷地在父亲书桌上写字画画。谁知,突然,妹妹把桌上一个花瓶碰掉地上,摔碎了。妹妹惊慌失措,吓得哭起来。谁知林白水却冷静地告诉妹妹,不要紧,自己有办法让父亲不责罚。
那时林白水只有9岁。临睡前,他还告诉妹妹,就算母亲也不能提。妹妹以为哥哥有本事就先睡了。谁知,林白水的办法竟是在半夜等父亲回来后,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责任都往身上揽。后果可想而知:林白水遭到父亲重罚。第二天,当妹妹知道真相,表示要向父亲认错时,林白水再次把妹妹拦下来,并表示“我已挨过打,你何必再去找打?你挨了打,对我也没好处,何必两人都受罚?”
林白水所办《社会日报》。
因家贫,林白水小时读书完全由母亲教导。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14岁时,已把十三经都读完了。
母亲不想辜负了儿子的天赋,便把他送到娘家去读书,因为娘家有私塾老师。而正是在私塾先生处的所见所闻,改变了林白水的命运:他在那里首次知道新式学校及“报纸”。
来到舅舅家,林白水和他的两位表兄一起,在当时著名文士高啸桐门下学习。林白水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常有自己看法。比如对私塾制度,他就觉得私塾制度不太好。他觉得:第一,没钱人家的子弟无法读书;第二,即使有钱,上得起私塾,但老师若不好,学生们便很吃亏。
虽不喜私塾,但是他对老师却非常尊重,每天下课表兄弟们回自己屋里温习功课后,他仍留在书斋,一面写字,一面和先生谈话。有时候老师有朋友来访,他便给客人倒茶点烟,一面伺奉一面注意听他们谈话。
在听老师和友人谈话中,他知道了中国的邻国日本,已有新式学校,穷人孩子也能去读书。他还听说,日本还有“报纸”这一神奇的东西,所有人可以从报上知道世界大事和国家大事。
从那以后他的心里默默种下了两颗种子:一是创办新式学堂,让穷人孩子享受平等读书机会;二是创办报纸。
待到林白水十八、九岁,由于他诗词和书法出名,早已成为闽中名士。有朋友劝他参加科举博功名,他却不屑做腐败无能清政府的官。他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把福州开辟为商埠是福州和全国的奇耻大辱。
接下来,他的人生轨迹因为不去参加科考反而迅速发生了变化。19岁那年,林白水经恩师高啸桐介绍,来到石门知县林伯颖家担任私塾教师,主讲新文学。在此他遇到了讲旧文学的林纾。
担任私塾教师才一年多时间,林白水便接到噩耗:叔父在甲午海战中殉国了。由于叔父小孩都尚小,才20岁的他一手主持了叔父的丧事。此事更让他看清了清王朝的真实面目,并决定: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林白水所办《中国白话报》。
心中有清晰梦想后,林白水这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独角兽”,开始拿笔做“武器”,办学校、办报纸,用自己的方式匡扶正义。
办完叔父丧事,因年轻有为,林白水在杭州被彼时思想开明的知府林迪臣聘去,与高梦旦、林纾等一起,为家中幕僚。在此他悟出:救国第一要义是教育,要先教育唤起国民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然后才能谈革命。
1902年寒假,林白水回到福州,与表兄弟商议后创办了福州第一所新式学校——福州蒙学堂。他负责筹措该校一切费用。该校地址在现在文儒坊16号原卢厝祠内,坐南朝北,共三进院落,分中学和小学两部分,学科中有军事训练以备来日革命之用。
林白水在福州时,每天对学生大量灌输爱国思想和革命意识。学生中有一、二十人后来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就包括方声洞、黄光弼等。他还利用在杭州养正书塾、求是书院当总练习的机会宣传革命思想。
1901年6月,林白水正式成为新创办的《杭州白话报》主笔,正式开始报人生涯。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1903年自办《中国白话报》。此后,他开始用“宜樊”“宜樊子”等笔名,奋笔疾书、针砭时弊。
有个事件不得不提。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这是1904年底,林白水在《警钟日报》发表的一副对联。原来当时的清廷不顾内忧外患,大肆庆贺慈禧70岁寿辰,林白水愤而写下这副对联。
该联字字辛辣、句句见血,拍案叫绝,既让清廷咬牙切齿,也让世人领略了他的才华,外省许多报刊纷纷转载。
辛亥革命后,林白水一度出仕,仅短短三年。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一度引来非议。对此,其女林慰君在所著《我的父亲林白水》写道:“他们如果知道先父曾为了替家乡除害,赶走彭寿松,间接地救了很多人命,又把十几位无辜的乡人从狱中救出而免死,大概对先父就不会苛责了。我们怎么不相信他是为救别人而牺牲自己呢?”
很快,他对政坛失望,更死心塌地作老本行:新闻。 1913年春,他进京任《新中国报》主笔,并先后创办《公言报》《平和日刊》《新社会报》。
此时办报目的,林白水很明确。其女林慰君在所著《我的父亲林白水》写道:“先父办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攻击军阀、贪官污吏与奸商,使他们的罪恶目的不能得逞。一个是代表人民,建议政府做对于人民有利的事,并代小民鸣不平。”
单在《公言报》上,林白水就“捅”破过不少惊人黑幕。1918年,他发表了名为《青山漫漫七闽路》的时评,在北京引起巨大轰动。他写道:“吾人犹忆民国五年与六年之交,中央政府阁员中,有以贪赃舞弊闻于时者,其人为谁?即财政总长陈锦涛(澜生)与交通总长许世英是也。”文章开门见山直指交通总长许世英等人贪赃舞弊案。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此时,他开始以“白水”为笔名发表论说、通讯。他字“少泉”,“泉”字身首异处即为“白水”,以此表明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不想一语成谶。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社会日报》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成为他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
他写道:“狗有狗运,猪有猪运,督办亦有督办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某君者,人皆号之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离晷刻,有类于肾囊之累赘,终日悬于腰间也。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因是有口皆碑,而此次既不能得优缺(财政)总长,乃并一优缺督办亦不能得?”
他在文中将张的军师潘复“智囊”变作“肾囊”,并暗讽张宗昌又因擅长逃跑而有的“长腿”绰号。此文一出,世人无不拍手。但自己也“惹祸上身”。
而张宗昌等早就对林白水之前讽刺他为鱼肉百姓的“狗肉将军”而不满,再加上潘复看到文章后恼羞成怒,拿着报纸到面前“控诉”,张于8月6日凌晨一点下令让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将林白水逮捕。王琦连夜将林白水押赴天桥刑场,未经审讯就以“通敌有证”的罪名枪决。
被捕前,林白水曾写下遗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写道:“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所有难决之事,请莪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我生平不做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代表作品有:《盐场》《鼓浪屿》《老子出关》《兵车行》《火烧赤壁》《版纳风情》等。漆画《岩上春秋》获第10届工艺美术“如意杯”大奖一等奖;与陈明光一起创作大型漆画三联画《闽南人家》获福建省“争艳杯”一等奖金杯。《九歌·山鬼》《火烧赤壁》等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卷》。
主要文章有《国民的意见》《论刺客之教育》《官僚之运气》等。 翻译作品有《日本明治教育史》《纳尔逊》《俾斯麦》《华盛顿》《加里波的》《大彼得》《哥伦布》等。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 “梦山斋主”柯云瀚:书临碑帖出雄健,创“柯家法”心醉入道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编辑:林少斌
监制:张志滨 刘必泳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 |||
昵称 | 微信号 | 昵称 | 微信号 |
福州日报 | fuzhouribao | 福州晚报 | fuzhouwb |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 | fzrbjiaoyu | 福州晚报东街口 | dongjiekou-FZWB |
福州日报HAPPY团 | fzrbhappy | 影像福州 | image_fz |
福州新闻网 | fzxww83762780 | homeland家园 | homeland_m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