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大家|“八闽书坛泰斗”陈奋武:胸凝正气,翰墨飘香

2017-12-12 邱陵 福州新闻网+


人物名片Character card

陈奋武


陈奋武,男,福州人,1941年11月生,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多次出任国展评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会代表之一,第二至六届中国书协理事、七届大会主席团成员;省文艺百花奖总评委;历届全国书代会代表;第六、七、八、九、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八、九届福建省政协常委,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现为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福建省文联顾问、省文联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专家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当代书坛,年近八旬的陈奋武依旧精力过人、才思敏捷。身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他,上世纪80年代初就与全国同道发起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十多年来,他始终牢记繁荣八闽书法艺术事业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在研究创作和组织活动之间穿插奔走;在追求艺术至高之境的旅途中,他用不懈的探索和勤奋的耕作,推动当代中国书法从传统的法度中脱颖而出,其作品极具鲜明个性,自成一家。


看陈奋武的字,即使不懂书法艺术的人,也能从中品出几分美的味道来。榜书端正严谨、雄浑大气,行草质朴自然、率真洒脱,章法布局气势绵密,浑然天成,“初见悦目,细品悦心”。和陈奋武交流,只要你用心,就能悟出几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哲理,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修炼书法无异于修心,“欲无后悔需修己”。


笔趣


纵览他的艺术人生,从“舞台美术设计”的科班出身,到沉潜钻研书法之道,成为福建书坛的领军人物,以至自己在美术、篆刻方面的成就被书法盛名所掩盖,他却自得其乐:“书法达到一定的境界,要体现个性风格,追求自己的灵魂。做到入古而出古,不可不似亦不可太似,不能不像但是又不能太像。”


置身陈奋武位于福建省画院的工作室,品着茶香,看着那一墙传承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墨宝,和着那一室沾染着艺术气息的桌椅、笔砚,倾听平和、风趣、幽默的他娓娓道来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记者不由被带进历史的长河,去追溯那华夏古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美丽神韵。


陈奋武

三十多年来,人们提到陈奋武,就联想到他的名衔——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至今如是。


据了解,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分会,成立于1985年,直到1992年才更名。而要说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会代表,就不得不提陈奋武。


事实上,除了众所周知的“书法家”身份,陈奋武还有着美术设计师、文学编辑、篆刻家等名号,只不过这些特长都被“书法家”的盛名所掩盖,外人难以知晓。


笔下无尘


1960年,陈奋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福建艺术学校的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彼时,著名画家陈子奋担任这所学校的美术教员。五年的系统、扎实的美学教育和实践,给陈奋武日后的艺术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我先被分配到杂技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之后,爱好文学的我又被调去从事文学编辑,一干就是12年;再接着,我被调到福建省文化厅,从事行政工作;最后,也是因为书法,才最终‘安家落户’在省文联。”陈奋武介绍。


1980年,中断二十多年的文艺活动迎来复兴的曙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几经波折,最终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作为福建省派出的唯一评委代表,陈奋武见证了这次空前的书坛盛会。



龟虽寿


“那是新中国书法界的第一次盛会,你能想到的名家和一批中青年书坛新秀济济一堂,同台展出作品。”陈奋武回忆,由于第一次举办,没有太多筹办经验,征集到的作品中不乏舒同、林散之、赵朴初、沙孟海、郭沫若、启功、沈尹默、丰子恺、潘天寿等当代名家手作,为防止意外,当地工作人员日夜轮班值守,加强警戒。


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作品集,该书总计收录书法作品420件,篆刻154方,如今已成经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次展会上,陈奋武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8位代表一起,发出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倡议,并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国家有关部门。次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陈奋武由此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会代表之一,并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书法家协会的模式自上而下延伸开来。筹备成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的任务,很快落到陈奋武肩上。“严格来说,是我一个人在承担,因为当时没有编制,第一届我是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二届开始我就当主席兼秘书长,一直兼了好几任。从全省的组织工作,到写信封、寄信都是我一个人干。”陈奋武说。


2017年11月23日,福建省首届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开幕,陈奋武致辞。


身居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陈奋武一边策划、动员、组织全省的书法活动,一边在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上笔耕不辍,将绘画的造型导入书法,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书写之路。而提到他的学书经历,他坦言,父亲的两副对联带来的教诲,对他影响至深。


1941年11月,陈奋武出生在素有“闽江口明珠”之雅称的琅岐岛,这里依山伴海,风光秀丽,人文荟萃。陈奋武的父亲名叫陈起炳,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教书先生,博学多才。从陈奋武会讲话的时候起,父亲就开始教他识读门联上的诗句,日积月累,学艺精进。


见龙有喜


逢年过节,父亲都要书写新春联,但其中有两副对联的内容从不更换,一副是“布衣得暖皆为福,草舍安居即是春”;另一副是“欲无后悔须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以此作为教诲陈奋武为人的准则。


可惜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家庭的重担就落到母亲瘦弱的肩膀上。“母亲没念什么书,就靠着绣花、针线等女红,养活一家人。”陈奋武说,父亲临终前交代母亲,再困难都要让孩子读书,母亲记住了,拉扯着孩子,千方百计供他读书成才。


毛泽东《沁园春•雪》


在学校念书,条件也十分艰苦。当时学生用的工具品牌也少,只有一种叫“四料车头水”的笔;墨有“金不换”“五百斤油”等品种,都是墨条,没有墨汁;砚台是用橡皮做成的,最大的好处是摔不破,但磨出来的墨很粗糙,不好用。即便如此,对写字感兴趣的陈奋武,还是在“描红”的课上频频得到老师夸赞。


离开课堂,陈奋武就地取材,经常用瓦片、竹竿在沙地上涂涂画画,勤勤恳恳地练出了一手好字。



妙笔生花


对于“临摹”,陈奋武有着自己的见解:“临”和“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书方法。“摹”是直接把纸覆在字帖上,然后按照笔画线条“依样画葫芦”,比如“描红”“双钩”等;“临”是边看字帖边写。临,易得其意而失其形;摹,易得其形而失其意。形、意对学书来说都很重要,所谓“形神兼备”,因此必须临摹并举。


福建著名书法家朱棠溪在谈书法创作之路心得时曾说,学书只要坚持“勤”“恒”“探”三个字,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刻意求精,锲而不舍,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习之以勤,不见异思迁,不泥古不化,入帖出帖,努力探索。”


鹏图


陈奋武说起早年学书经历,深有同感。有一天拂晓,一位晨练老者看到他家窗户透出的灯光,很惊讶地来敲门,问他怎么起得这么早,其实他练字到通宵达旦,自己都没有察觉。


陈奋武在书法艺术的求索道路上,先从楷书入门,后来醉心于行草,特别喜欢古朴雄劲的魏碑汉隶。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他把篆书、隶书的特征,与行草的运笔结合起来,在流利奔放的行草书中,蕴含着篆隶的古朴拙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而确立独特而鲜明的风格。



清和


2012年6月30日,作为福建省“名家推广工程”头炮,“陈奋武翰墨”晋京大展登上中国美术馆这个最高的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评价陈奋武的作品风格时称,在单字的间架结构上,可以看到他如绘画的“造像”一样,将字体造型化、形象化,使每一个字的结构富于聚散、紧放、开合的变化,而不是四平八稳;在全幅的布局构势上,他如把握绘画的结构一样把握全幅的整体,使作品的形体感、结构感、趣味性与绘画性暗通款曲。这是陈奋武书法的奥妙,也是他对书画同源的感悟和实践。


送书法下基层。


社会的历炼和大海的熏陶,造就了他和气为春的脾气、襟怀坦荡的品德、宽容大度的性格。而他,也用自己的书法回报社会。福州“西湖公园”这四个魏体烫金大字横匾就是他二十多年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福州“温泉大厦”“海山宾馆”“文艺大厦”“侨联大厦”等建筑的题字,体态各异,神采飘逸,也都出自他的手笔。此外,他还应邀为泰山、黄山、武夷山、黄帝陵、黄鹤楼、黄河碑林、桂林、北戴河等名胜古迹书写碑铭。


有人说,陈奋武用尺幅天地的书法,构建的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他对书法文化的尊崇,对书法传统的固守,对文人精神的取向,彰显一代书法大家的文化情怀。

2012年6月30日,“陈奋武翰墨”登上中国美术馆.开幕式上,陈奋武致辞。


作为福建书坛的领军人物,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他从不参与任何书法奖项的角逐。对此,他的解释轻描淡写:“在这个岗位上,你经常得奖,你说这正常吗?”“有所为,有所不为”,被他奉为人生信条。


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在陈奋武看来,正心才能正己,正名才能正人,中国文化讲的就是正大文化,书法是胸襟的展示,生活的体悟,灵魂的诉求。只有正气凝聚在胸,笔下才有浩然之势。


天风海涛


2013年6月,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书法双年展的信息透过各种渠道覆盖八闽大地,金奖设有十名,每位奖金三万元。吸引应征者的不仅是高额的奖金,还有公正的程序。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客观,我们从外地邀请知名艺术家担任评委,以此杜绝评奖过程中的‘感情票’,使得展事更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陈奋武说,八闽丹青奖改变常规的组稿和评奖方式,打破论资排辈的怪圈,在严格的监督下,从投稿的一万多幅作品中,选出入展作品一百五十一幅,一批年轻富有实力的作者脱颖而出,这也是福建书坛最集中全面的一次展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对于新人,陈奋武依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这一平台竭力扶持。今年12月1日,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书协主办,省书协青年书法家委员会承办的福建省第三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在福州大榕树文创园福建海丝艺术馆开幕。


“这次展览共评选出120件作品入展,是当代福建青年书法创作现状的整体亮相。”陈奋武表示,福建当代青年书法队伍,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既有立足传统、区域特色突显的群体书风,又有开拓进取、风格鲜明的创作个体,更有在理论研究、篆刻、刻字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人才。”为鼓励青年书家临池不辍,他还特地创作了一幅榜书“青春万岁”。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在陈奋武的带领下,成立时只有40名会员的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如今已发展壮大至3400多人的队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到480多人,在全国书坛异军突起,发展态势名列前茅。


“从不‘矜高’的草根气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是奋武兄的操守与涵养。”著名作家、书法家陈章汉认为,陈奋武的口碑,是从宽怀与善良的心地上立起来的。陈章汉说,别人的大小作品展,他只要能安排出时间,都乐颠颠地亲往观摩;倘谁有书法作品结集,他会满心欢喜地,以题写封面表示鼓励。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对于新人,尤其如此。“书法家是个体的劳动,但书法家协会提供一个集体的平台,它对于任何个体都有作用。比如说,我们举办一次展览,一位作者在展览中得奖,起码这个平台有条件让社会全面认识这位作者,他才能植根于这片土地上,才能提高自己并让社会所认可。”如今,退而不休的陈奋武更忙碌了,他把对书法艺术的钟情,升华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大爱和责任,并为推动这门艺术在福建繁荣发展不遗余力。



2015年2月3日,省文联顾问、省书协主席陈奋武,等数十位书法家到龙岩武平县为当地的500多位百姓送“福”字、春联近500副。


各方评说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贵在创新。陈奋武在书坛的影响就源于他独辟蹊径,在传统的书写法度基础上勇于开拓新意。在我的印象中,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福建省各地,特别是省会福州市的街头闹市和重要建筑物上,总是经常可见陈奋武先生的书法题名作品,由于他的书写风格十分鲜明,让人观其大势便知其名。他那种劲朗明快的书风书意,体现出强烈的个性,也展现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文化风貌,具有时代性和个人风格内在有机统一的崭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审美效应。福建书坛历史上涌现出不少名家,闽派书法传统有着深厚的积累,陈奋武先生继承了这份传统,更在创造新时代新书风上长期致力,因此,他不仅早在书坛获得声誉,而且宝刀不老,书风愈健,直至今天。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先生性格开朗,幽默风趣。写字即写人,其书亦见其趣。嘎嘎然挥笔于尺幅之中,或落落大方,平中见奇,或摇曳多姿,亦庄亦谐。君不见,一片恣肆放达之间,依稀有澹泊宁静豪情逸气充溢其上,有率真质朴情感贯注其里。先生游刃于法度之中,得情趣于笔外。此乃功力所致,天性使然。


其书之妙,妙于返璞归真,得形质超凡之美,而任情恣性,心手合一,见其情性之真。


陈章汉(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奋武的老家,就在琅岐岛临海的一侧。他的拂不去的乡愁,是大海的涛声依旧,而自己作为海的儿子,却未能日夜厮守。好在他接受了林公“海纳百川”的精神启导,把都市的聚落人脉也当海了,叫“人海”;把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当海的,叫“学海”;把自己日日临池的案头也当海了,叫“墨海”……正是此类关于“海”的投怀与联想,养成奋武兄的“海纳”肚量与“海涵”心胸。


在我的感觉里,奋武主席就是琅岐的一片海。什么海?墨海。门前熟识的审美客体,即如海的广博浩渺,浪的峻险迭宕,滩的披袂流金,水的浸漫涵泳,经过形而上的捕捉、淘洗与融会,通过自己擅用的长锋毫笔,调动其不同的字体、妥贴的布局、精到的行止和极富个性的点画,以春秋代序,笔笔记录在“案”,形成雄浑大气的泼墨巨制,或清凌峻拔的尺幅小品,积年累月,不知疲倦,而成今日之林林总总,浩浩渺渺。


刘佑局(著名书法家、幻象主义画家):几十年的墨海砚田,使奋武君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他的书写结构十分充实,就像悠扬而美丽的古典旋律把人们带进了辽阔自由而浪漫的魏晋时代。线条中的律动,又忽然使人的视觉进行了一次神奇的转换,在传统的跃动里,让艺术的新枝吐出充满生命活力的创意。奋武君没有着力去追求某一种书体的“完美”,而在博大的文化自觉里,去任意挥洒着他的线条意韵,这种在心灵中的自然律动达到了手心合一的至高境界。他不恪守刻板的传统,不接受时尚的浸染,更与仿真隔着一个时空。他反对让地下沉睡千年的古人复生,也不会停留在自己的昨天,更不会去幻想超越时空的未来。他就是他,他就是让我们看到的一个真真实实的今天的陈奋武。


代表作品

作品参加国内外诸多大型展事,被国内外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处收藏或制成碑刻。2012年6月,《陈奋武翰墨》个人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同名作品集同步推出。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 “章草大家”黄宝春:遥对先贤探古意,痴迷翰墨出奇峰

► “报界先驱”林白水:逢恶必顶的“独角兽” 执笔扫清天下

► 王和举:坚守传统文化的沃土 提倡文艺家应有诗的情怀

► “梦山斋主”柯云瀚:书临碑帖出雄健,创“柯家法”心醉入道

► “百警寮主”封崇长:下笔题联句 倾心拜墨皇

► “古音传人”陈英木:沉醉十番音乐七十余载,矢志培养新人传承瑰宝

► “一代大师”林元康:与石为友相伴终生,德艺双馨心系传承

►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编辑:林少斌

监制:黄而海 陈玲云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福州日报fuzhouribao福州晚报fuzhou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fzrbjiaoyu福州晚报东街口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HAPPY团fzrbhappy影像福州image_fz 
福州新闻网fzxww83762780homeland家园homeland_ma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