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融投资人眼中的新零售赛道:中国企业掀起第四波浪潮 | 新零售

2017-07-07 途小萌 品途商业评论

探寻商业本质 

预见商业未来


本周三,由品途主办、中国电商委特别支持的“2017新零售新服务产业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大会主旨是帮助传统零售企业更好地把握新零售方向,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业务,让传统零售业拥抱美好未来。同时,论坛也从金融和投资角度捕捉零售业转型升级中的机遇,由对零售业有深入研究的投资大咖带领观众深扒新零售的机遇与陷阱。


话题1——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新赛道


融数金服CEO迟毓华、笨熊金服副总裁陈勇锋、深圳优市网金服总经理肖珂、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总监谷晓林、梧桐树资本张锴在主题为《风口计划·供应链金融的新零售赛道》的论坛中各自发表了一些看法。


消费金融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迟毓华:我跟大家分享三个论点。除了新零售之外,从金融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新金融零售的观念。

   

先举个例子,我相信很多的来宾都去过美国。Costco最近推出一个新的服务,通过对会员的理解,有了会员买购货的贷款。从进货给了金融的折扣。客户买东西的时候已经不是纯粹的买东西,商品和金融是合在一起的。客户在买东西的时候,看到的是没有利差、价差的东西。


这个时候从零售店来讲,已经开始卖金融服务了。你看到的在零售店卖的是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有价格的东西。我看到的是新零售的金融商机。金融的东西会直接在零售店里卖。

 

B端是最需要服务的,我们看到很多店,有很多数据没有办法被结构化、有效化地利用,不能够成为金融上需要的一种信用数据。所以,把交易数据转化成一个有效的信用数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在银行里,我们愿意对大型企业放款,但是对它下游的供应商觉得很头痛,因为没有办法运用数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商机。

   

不过最大的挑战点在于,传统的交易数据只看流量,从金融角度来讲是看风险角度。从风险的角度上,把最下游的数据规划成一个信用数据,对中小企业、对新零售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卖点。零售还是会牵扯到C端的数据,国内消费意识的提升,使得我们对数据采集、分析的难度都会加大。

   

传统的大型店家会通过各种不同服务在门店里采集数据,对大型连锁店来讲,它首先是SOP的服务。个性化推销的方式可以增加他的购买力。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夫妻店,有一些80后、90后创业开店,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跟客户互动。他所可能采集到的数据,对我们做金融风控会更有效、更有用。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大数据,而是有用、有效的数据。

   

夫妻店与消费金融、供应链的关系

   

陈勇锋:笨熊金服并不是做广撒网的金融,我们定位的领域很聚焦,主要是针对B2BT2C这种类型,或者叫F2B2C,为这一类型的平台提供上游供应链金融,基本前提是要有平台这个载体。

 

我们认为,我们做金融更习惯于用产业链、链条的方式去看它,而不是看单点,一定要读懂供应链业务和零售业务。把门店分供应链的店、品牌加盟的店、托管的店、自营的店;平台有自营、撮合、代销、季售4种类型;未来供应链的方向会是少许的一线品牌,加一部分二线品牌商支撑起区域市场。最后,终端上面有厂家、B端、T、门店端再到C,每段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不一样。   

      

肖珂:我比较熟悉夫妻店。传统业态在整个零售里占比较大,对它们也研究了十几年。谈到传统夫妻店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我有一些接地气的想法。我们曾经带着团队到门店里推广贷款,一天里10个店有8个是借贷款的。70%多的客户,经常会有流动资金的需求。


流动资金的需求,是建立库存和对未来销售预期的差异所造成的。流动资金的需求,或者是贷款的需求,并不是这些所谓的T端的痛点。没有钱不影响发工资,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可以符合他们的需求?经过调查得出来的结论是赊销。赊销既可以解决它的资金需求又可以解决上游的交易效率问题。金融服务一定要和交易场景结合,单纯的就金融说金融是不对的。

       

从还款保障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没有收入证明、纳税证明、没有固定的房产,提供不了可以担保的主体。所谓合规金融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款保障要优于还款意愿和能力,所以说,夫妻店不是一块好资产。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在一个弱周期的环境里,它的风险概率实际上是可以预期、控制的。每年大概有将近10万亿的规模,还涉及到民生,夫妻店又是一块非常好的资产。

   

夫妻店在供应链金融这方面有何机会

   

谷晓林:我觉得消费金融做起来比较容易。供应链金融跟B端绑得很紧,一些小的创业团队在特定场景里产生需求,这种特定场景以某种核心企业为依托,来保障交易的真实。我认为,这种场景过于碎片化。

   

张锴:支付的时候你有阿里巴巴的蚂蚁,之后剩下的就是消费金融企业,天花板比较少。之前也见过做教育分析的,比如说笨鸟分期,这种企业在竞争的时候一定要有实力。


供应链金融要分线上和线下,未来在哪里可以突破?金融本身的核心就是风控,线下最大的问题是小而散。线下的好处在于场景不集中,所有的金融企业都可以跟客户交流,在获客、盈利上,模型算得特别好。

   

从企业端如何看待一个行业的投资价值

   

迟毓华:我们主要做线下场景的数据分析服务,然后把数据提供给小贷公司。很多C端的数据很难掌控,所以关注对象还是以B端为主。我们的产品在设计时,对B端的授信一部分来自于C端的数据,掌控C端数据后去支持B端的授信。整个环境是完全闭环的一种方式。


它不单纯的只是一个消费性的放款,而是有C端支持B端的融资服务。一个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我觉得中小企业非常需要帮助,因为它们需要我们提供有用的数据结构化。

 

我们比较偏重于在贷款服务的部分,怎么把B跟C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将来,产品跟金融是合在一起的一种新金融状态。产品的价格跟你要做贷款的产品是结合在一起的,客户看到的是一个价值服务,而不是一个价格。无息贷款在后面实际上是透过产品的价格去补贴这个东西。但是,只有供应商、零售商愿意合二为一,才有可能去做。

   

在供应链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外的化妆品牌,已经不再开专柜卖服务,为什么?因为租金是卖场最大的负担。而只开一部分体验店,客人通过网上下单买东西,就可以采集到客户的数据,省掉中间环节。可以明显看到,这里面的冲击、链条会变得更短。

   

供应链金融在风控方面如何升级和改变

  

陈勇锋:我们定位去做偏线上的金融,你的数据跟反欺诈就非常重要。熊猫资本金服的前身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叫一级付。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就是做B2B的电商。

   

我们发现支付这个活并不好干,它需要一定的专业性,银行管得也很紧。而且,支付本身的市场价值跟想象空间是有差距的。我们开始做金服,投一些金融机构,有了自己网络小贷的牌照、征信的拍照、大数据公司,还成为了富民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

 

我们更习惯于把门店看作是一个大C。我们认为,夫妻店的老板一年的销售收入如果是12万到16万,那么相当于领了一年的工资,并没有赚到钱。在这种模式下,如果锁定交易场景,去做供应链金融,我认为不太靠谱,而且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所以,我们更愿意用消费金融的方式去做。门店向上端的采购,可以涉及双向的金融服务。因为门店自身的融资需求相对较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门店有一些细分品类的需求。


赊销是一方面,上海是3、400块钱一平方,重庆是200到300块钱一平方,意味着每个月店租的支付就要1到2万,一个季度是5到6万的租金。另外,两年期的,老店开新店。更长期的要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去做。这个也是很细节的一些思考。

   

大数据和AI会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改变?

   

肖珂:一定会带来很大的改革,AI可以取代绝大部分的人力,提升工作效率。也可能会使原来单一的金融服务,比方说支付、贷款,让它失去利润。数据在未来会形成一个所有业务的核心,我们这些金服公司在未来最中心的资产就是数据。

 

新零售会给民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张锴:梧桐树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新消费,什么是新零售?这个“新”到底指什么?很多时候,包括我们投资人在做投资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在于概念不清。我觉得概念不清跟一个词比较相关,就是第一性原理,不知道什么是核心。

   

在我的观点里,新零售的“新”就在于数据赋能这个层面。在看线下店的时候,如果你很明确要找和数据相关的,线下店开了以后就会发现,你究竟拿的是用户的数据还是用户数据,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如果单纯的只是说一个商品这个月的销量多少,或者是库存是多少,这叫用户数据。


但是用户的数据涉及到的是年龄、性别以及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第二种用户数据是有价值的,可以为新零售赋能。现在,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比较难。如果有一个公司能把线上、线下的数据融合起来,对于C端很有价值。

   

谷晓林:我觉得除了实体店以外,信息虚拟的物品现需求也很大,比如说《王者荣耀》。昨天《人民日报》刚刚点名批评了它,但是他每天吸引2亿人玩,创造的价值很大。

   

这两年比较典型的还有知识付费,原来好多的FM电台现在都在逐步盈利,电子书的销售也越来越好。这说明什么?大家精神层面的消费在提升。


还有这两年保险领域也处于上升阶段,说明大家对健康、医疗这种服务的需求在增长。直播创造了网红经济,从而带动了医美行业的快速兴起,包括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消费金融发展以后,很多的场景就被划分了进去,比如说学车、培训甚至是农村的养猪。

   

供应链金融公司很有价值,在整个社会都缺少好资产的情况下,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资产,但是这个资产对于我们这样的股权机构来说不太好做。因为它设计好方案的时候,用银行的资金就可以过得很好,他不太需要我们。

   

你让阿里、京东铺下去,代替夫妻店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成本是很大的。5年、10年以后,可能会被替代。也许,无人机、机器人送货都实现了,就的确不需要了。现在来看,很多创业的公司也是为他们做供货、做金融服务的。   

   

在新零售体系下,有什么可挖掘的新价值?

   

迟毓华:零售店是最后一公里路,永远不会消失,无论电商怎么发展,回到最后,你就是一个社群动物,你需要这个东西的存在。


在国外可以看到,最早的超市只是单纯的买东西,发展到后来不仅可以买东西,也可以在超市吃东西。意大利有一个卖场不只是会卖吃的,还会教你如何煮菜。整体的零售永远不会消失,只是它服务的方式会更贴近消费者的需要。

   

陈勇锋:我们团队在这半年讨论的也非常多,因为我们也在做投资。我们投了很多风口上的项目,比如说猪八戒。原来的奇虎360,也是我们早期投的项目,包括收钱吧。

   

做金融需不需要融资?

   

陈勇锋:需要,钱永远是稀缺资源。我们在座的肯定是合作关系。基于投资来看,我们公司自己定的目标是希望能投10个以上这方面的项目,无论是新零售、B2B,还是智能门店。我觉得新技术绝对是一个方向,新的知识也是一个方向。只是现在风刚刚起来,高潮还没有到。

   

现在的机会在品牌商手里,是区域的品牌商而不是全国的,全国化的品牌商跟新兴的新零售,以及新兴的B2B的业态是竞争关系、竞合关系。在区域的品牌商中不会抢夺品牌定价权。我认为,下面这一波是很多二线的区域品牌商(比如西安的冰锋)。

   

在供应链这块延伸出来的第二个机会,在于供应链标准化应用。比如说快递业,供应链到新零售这个领域,因为SKU多而复杂,所以很难被标准化。我认为在未来也需要有人服务,二维码的标准是什么,几日到达等等。如果这些都可以做好,我认为我们中国整个的供应链到新零售就会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谷晓林:我觉得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像刚才迟总提到的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里技术的应用,验证真实交易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系统内,你可以自己解决交易的问题。但是只作为平台服务方,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这两天,王思聪带小狗坐私人飞机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这说明什么?我们看一下私人公务机这个领域,美国有2万架公务机,在中国可能不到200架。对于这个市场,大家存在的误区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其实在这个市场里最大的问题是用不用得起。


比如有的人一天要飞4个城市,或者他要很快到达没有机场的地方,这时他就必须选择用私人公务机。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提供这样的需求。技术在进步,肯定会带来很多的机会。中国高端的医疗服务、旅游服务,这些领域都会有很多的机会,大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肖珂:对于新零售也好,新金融也好,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过于焦虑。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脱离不了流通的本质,都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要有很好的产品品质。玛莎拉蒂出一个蝴蝶门,不代表帕萨蒂就卖不掉了。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然,创新非常重要,一步把别人全部跨越掉是不可能的,马云也没有做到。但是,除了在传统的链条里开源节流之外,还需要另外一些维度的创新来加强竞争力。比方说金融,不管是支付还是融资,都在一个维度上,你用现金也罢,用支付宝也罢,必须做到钱货两清,即使你用房产证支付,也是一样的。我希望新金融能够促进新零售的发展。

    

张锴:关于零售这件事,就零售的本质来说,我觉得是迭代和分化的过程,而不是替代。在未来,还是有很多需求存在。


现在有一个趋势,B端和C端的界限正在缩小,未来的社会分化,包括未来的分工会使组织结构越来越小。现在在服务上发生了一个变化,之前C端去做2C的逻辑,B端是2B的逻辑,2B是范围经济,要把它做深,但是现在在C端也可以做深。


我有2000万用户,我就不断的卖给他,服务好他们,不断的变现。以后C端用B端的逻辑来做也会有比较好的机会。在未来,我认为新零售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只要任何人能产生出好的产品,让用户知道他的需求,我认为在未来创新还是可以有的。


话题2——金牌投资人眼中的新零售


为什么新零售突然变得这么火?


高洪庆的达晨创投去年把53%的钱投进了新消费服务行业。他认为新零售之所以在今年被提出,主要因为几个变化:人变了。90后已经走上消费舞台正中央,零售变得无人职守最主要是年轻人不愿去便利店做收银——连从业者都变了!再就是移动支付变得便捷,“中国在很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超过韩国,甚至日本。”



潘育新从事零售业17年,他的朗然资本也主要聚焦新零售等领域。潘育新回顾中国过去10年的零售史:WTO的开放,让大卖场、便利店这些在美国已发展50年、100年的业态瞬间涌入中国,这就带来网点规模虽然够多,但管理水平、行业竞争力跟不上的问题。此外,电商在冲击、消费者也在变化,中国零售业正经历变革,原来摊子铺得非常大的企业失去规模优势,这就为新零售带来机遇。


赵连强的左驭资本主要聚焦文旅消费,他认为新零售是因为场景化消费新模式的出现才出现。“很多场景会对产品有很特殊的需求,比如出差,大家除了手机其它都不想带,但没办法,出门还是大包小包。如果通过共享,或是酒店能提供一些必需品,就真正达到用户在异地生活感觉跟本地一样便利了。”


田仆资产的宋炜也很看好新零售这个投资方向。他认为中国企业经历了三波成长:第一波是海尔、联想,它们的产品质量好,而且不愁卖;第二波是美的、三一,同期还有国美、苏宁,它们要么产品和销售都很强,要么建立起自己的销售体系;最近5~10年,是阿里、京东、几通一达,他们解决得是便利购物及送货的问题。发展至今,企业间、行业间已经非常同质化,新零售最大的不同是营销和销售同步进行,它将引领中国企业的第四波发展浪潮。


创大资本的许洪波曾在1993年参与过阿尔法狗前身的研发,目前他关注的领域在“科技+文化”助推消费升级。他觉得“新零售是媒体、投资人生造的一个词,零售就是零售。


上世纪50年代的沃尔玛、70年代的便利店在当时都叫新零售。如果说它新,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老了……回归商业本质,我们就是用更好的技术、品牌、IP去满足00后、95后这批逐渐成长起来的新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


新零售创业者的机会在哪?


高洪庆以投资人身份建议:首先,不跟风、不追风、不造风,练好内功,等风来。其次,时间是解决在哪消费、消费什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未来那些能为消费者节约时间的模式会非常有前景。


另外,零售的本质,除了商品质量就是信任。最后,以前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可能要为一小部分人服务。围绕这种人、货、场的场景,会有非常多的变革机会。


潘育新认为,90后、95后、00后和70后的消费观念完全不一样,“尽管收入没我高,但更舍得花钱。买同样的东西,我觉得价格贵,他不觉得贵,或者他不想下楼,宁愿多花几块钱也要让你把东西送到家。”对价格敏感程度的差异、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都存在商机。他说自己只投4个领域:中老年医疗健康、中产阶级品质生活、子女教育成长、年轻人娱乐消费。


赵连强指出,只有找对目标客户、找对了痛点,再结合新技术、新场景、新内容,有针对性的做,这样的产品才能受到更多欢迎;此外,要构建护城河,一定是把这“三新”结合的很好,以此提高不可替代性,这样对市场的影响力、控制力就比较强,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比较大。


“最怕的是,所谓的需求根本就是创业者自己臆想出来的。”宋炜说,“我们应该把握当前中国社会里一些实实在在的需求,比如阶层分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每个下层的人都希望体会、了解比他高一个或者两个层级的群体是怎样生活的,他希望体验,也愿意消费。” 宋炜喜欢这样的创业者:他能找到实实在在的需求,他能把小概率变成大概率的现实,他还要有坚定的意志。


“作为创业者,你不能听我们在台上瞎扯,只要认为对的事去做就好了。”许洪波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说,“什么是对的事情?告诉大家两个字——‘频效’,即每平方米能产生多少利润……我们就投两件事,一个叫女人的脸,一个叫孩子的脑。


什么可以让女人变漂亮,什么能让孩子变聪明,我们就投什么。”此外,他还看好一些与经济周期无关的领域,比如AI、大数据、VR/AR等前端科技能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能带来流量、提高黏性的IP则可以和零售业有效结合。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新零售

生鲜电商

大文娱

阿里巴巴

百度

京东

黑科技

人工智能

汽车出行

网大白皮书

共享充电宝

泛娱乐

消费升级

投资人说

企业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