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破防赢了绝绝子
如今,我们在网络上阅读文字越来越像一场猜谜游戏。
大量的字母缩写与同音字替代,使每个人单位时间的阅读成本大大增加。
譬如:SB被F了,XSWL,据说和FBB有关,这下没q赚了,DDDD。
是不是有内味了?
你不妨先思考(破译)五秒,再看下面我给出的正确答案:
三表被封了,笑死我了,据说和范冰冰有关,这下没钱赚了,懂的都懂。
从进化论的角度考虑,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只有快速掌握书写与转译字母缩写的人,才能活到最后,而那些不具备该能力的人要么接受淘汰,要么在遭受歧视的同时终生花大价钱雇佣「同音传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种解释:「人们生活世界里的禁忌和限制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阻塞和暧昧。」
吾辈都是从小就感受到中文的雄伟与瑰丽,实在是有义务,力所能及的阻挡语言的美感滑坡。
语言是与时俱进的,人们在日常的创作与交流中不断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譬如由大众创造并传播的「网络流行语」,像「给力」等词汇已经被严肃机构所接纳,成为正统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可这里面难免有些泥沙俱下的东西。
NMSL,这滥觞于抽象文化的「脏口」,从道德意象上而言,虽流行但必不能传世。
还有些是语义不明确的,如「绝绝子」、「无语子」,我从中丝毫看不到智力活动的痕迹,说出口只会给人没文化的观感。
类似「跺jiojio」、「暴风吸入」、「集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则犯了「成人童稚化」的坏毛病。一点也不觉得可爱,只会令人产生生理性的厌恶,而操弄这套语言的朋友,仿佛是行走在城市中的巨婴。
还有些现象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例如:「笑死了」说成「笑不活」,每次看到我都笑死了。这当然和网友没啥大关系,主要是一些平台过度自我审查的结果。我就不明白,钱、杀、死、出轨,甚至是玉皇大帝,这些词为什么就不能正大光明写出来了呢?平台做不到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算法不能做到精确的语义理解,只好「宁可错杀、不放一个」,此为「懒政」也。
「你好像有大病」、「你是什么牛马」、「你寄吧谁啊」这些则是网民情绪日益撕裂、对抗的真实写照。
上述这些「网络流行语」都一副速朽的样子,要么难以突破圈层,只是小众人群的切口,要么沦为工具化,只能在网络缠斗中使用,要么时代烙印强烈,新鲜感一过,再说就「土」了,失去传播的意义。
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甚至你爸妈都愿意使用)的,必然是凝结了普罗大众的智慧,且在语言层面是一次伟大的革新。
我今天看到一则内容:《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去做「湖北十堰晨跑女孩遇害」的报道,采访完当事人的父亲,已是晚上11点,她在县城浓黑的夜里收到这位悲惨父亲的信息:「平安到宾馆了和我说一下。」
如何形容读完的感受,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网络流行语」:破防了。
在那一瞬间,我的感受是非常复杂的。
有感动——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有震撼——如此悲恸之人仍有庇荫他人之念;
有悲鸣——在无数乡野的黑夜,我们多想有更多为女孩亮起的灯。
一句「破防」,便全有了。
我的「防」是什么?大家的「防」又是什么?
是在碎片化时代,接受大量光怪陆离、矫饰夸张信息之后,天然的情感保护屏障——我笑或哭,算我输;
是等反转的时代,对「后真相」的「延迟满足」,习惯性不动声色,再观其变;
是参透人性,遍尝百味,不易松动的心理防线。
但总有那么一瞬,好似全身过电,鸡皮疙瘩起来,防线坍塌,城门洞开,暖流骤涌。
这种「破防了」的感受,你是否也心有戚戚焉?
2021年是宏大叙事与民间叙事都留有华彩的一年,对网民的触动可谓是一浪接过一浪,「破防了」是经常能刷到的字眼。
袁隆平的「稻下乘凉梦」,东京奥运会会上健儿的奋勇夺金,河南灾情中那个折回泽国再救妇人的汉子,说出「医生来了」那个跪地六小时救治伤者的白衣天使,退伍老兵爷爷看完《长津湖》那个久久不愿放下的敬礼,还有EDG夺冠时疯狂的男孩们……
这是2021年的众生相,这是2021年的情绪力场,很难描摹,一句「破防了」算是最精准的刻画了。
B站把「破防了」选为2021年的「年度弹幕」,并给出解释:「表示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
在我看来很好的解释了美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生活中被记录的影像、文字素材,因其真实而孕育着澎湃的力量,而作为接受信息的人,内在的、压抑的、隐藏的情感被裹挟、调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共鸣。这「一攻一防」,心灵共振的力量会更持久。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在Z世代聚集的B站,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了鲜明的代际特征。
感动、悲鸣、震惊,都是正统的表达情绪的词汇,但「破防」这个源自游戏的「术语」,被挪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竟然迸发了新的生命力,它远比那些极富书面意味的语言更生动,更具象,把情绪拉扯表达的更精确。
另外,语言在公域与私域完全有两套体系运行。譬如在公域,对爱国主义的表达,可能会优先使用更庄重的词汇——长江、黄河、母亲,而在私域中做同样表达,就会让人感到场景错配的不适感。
「破防了」是Z世代在主动吸收爱国主义等宏大叙事时,用本是小众、二次元的词汇「破防了」表达共鸣,中和了「神圣感」、「庄严感」,显得更接地气,这是新时代年轻人的浪漫主义:爱国也可以很潮。
我也注意到,「破防了」已经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在官媒的传播阵地中不断被引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在疫情被稳定控制但仍然挥之不去的2021年,人们的情绪大起大伏,勉力抵抗生活的压力,又有谁不是经历过「破防了」再次笑对无常的生活呢?
从1995年起,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在每年的12月12日前后都会举办「年度汉字」活动。去年,他们评出的是「密」: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场所、密切接触。
年度汉字,我认为就是一个国度里民间书写的简化版「编年史」,后人可以由此回望被浓缩提炼的过往。
「年度弹幕」亦然。翻看B站历年的弹幕主题:囍、真实、爷青回、破防了,他们都有的共同点是:简单直接、情感饱满、强烈共鸣。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青年人的情感流变,亦能看到时代共震颤。
比起各大媒体选出的宏观、严肃的「年度词」,我更喜欢在数字时代,青年群体用「年度弹幕」标记生活的方式,每一个公屏上「破防了」的背后都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情感,这是他们回应时代的方式,也承载了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强烈共鸣。
我忧虑那些奇奇怪怪的网络流行语,可我也看到了,这一代青年人杰出的创造了「破防了」,语言虽会自净,但他们身体力行的阻止中文之美的衰落,更让我感到欣喜。
思考题:你如何理解破防?你今年的破防瞬间?你的年度关键词是?
福利:择优二十条留言,送出每人五十元红包。
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