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K+5G+AI”热闹之下,纪录片的未来在哪?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纪实观察 Author 青山

对技术的关注和使用,纪录片或许不是最猛烈的,但往往都是“先行者”。


近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开幕。此次两会首次提供5G网络全覆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借助5G网络将4K超高清节目连接到部分代表委员驻地和两会新闻中心,并引进人工智能AI技术



4K/8K+5G+AI进一步被推向高潮,这些代表着清晰度、速度和智能程度的热词,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具“体验感”的传播环境。在纪录片创作领域,这些技术的身影从未慢半拍,只是热闹之外,这些作品真的如标签描述般绚烂,还是空中楼阁?


1. 那些冠上“新技术”标签的作品


2015年,《第三极》出现,这部由五集电视纪录片和一集花絮片组成的作品,每集46分钟,成为国内第一部真正产生了不小影响力的4K纪录片。全片近40个故事,以自然为背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们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统生活方式得到延续、以及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等情况。



而近四年后的今天,当纪录片《极致中国》打出8K的标签时,我们发现技术的进步比我们想象中快得多。但它对8K 制作流程的梳理,和对8K超高清产业发展的探索意义,要比内容本身更重要。

 

VR与纪录片的一拍即合是因为二者都要求叙述的完整性、真实性。VR纪录片扩展了视觉和听觉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现实场景不再任人肢解,VR技术维护了物质世界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真实感和临场感,让影像与物质世界无缝对接。

 

张尧的系列纪录片《一个人的一天》中,如果仅在流浪歌手工作等部分段落中采用VR的表现手法,既不影响原来的镜头语言表达,也可以更好地还原现场,使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观看歌手还是围观的群众,使片中的故事讲得更精彩,抒情写意也会更加到位。



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创新中国》专门为此拍摄和制作了一个段落。更重要的是,创作组和科大讯飞联手做了人工智能的解说配音。该片使用人工智能模拟的是已逝配音艺术家李易的声音。科技或许冰冷,纪录片追求真实,技术在此不再冷漠,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暖和情怀。

 

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影片《火车进站》在电影院放映的时候,观众们被影片中开来的火车吓得四处逃窜;在放映《水浇园丁》时,前排的观众害怕水喷到自己,纷纷打起了雨伞。随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看到了电影的魔幻效果,创作了《快速画家》《魔术表演》等魔术短剧,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梅里爱看作电影导演,而是把他选为法国魔术师工会的主席。

 

影像技术的进步,似乎一直都在经历考验。


2. 技术是怪物,还是能生蛋的鸡?


数字技术初现的时候,人们曾认为像素不够,粗糙程度高等,但很快技术的发展给现实打了脸。虽然电视纪录片存在着长达三十年的“非高清”历史,但这段时间胶片巨头也相继倒闭。也许当下胶片中因化学反应产生的特质,数字没有办法实现,但是在未来会有所突破,在技术更新的路上,它永远在换发着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导演来说,勇于尝试才是王道。

 

当年,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胶片的垄断,才让一批新的摄影师,伴随新的审美有机会进入到这个行业。而如今,4K/8K,VR和AI等又或许在构建着新的机会蓝图。


 

目前的4K行业标准刚刚有了“国标”,家庭里4K电视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纵观当下的影视,特别是纪录片行业,以“4K”为宣传口号的作品近年来不断涌现。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实现“4K播出”的,似乎除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频道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之外,暂时还“别无分号”。

 

即便是在互联网、新媒体端,目前似乎也并有更多能够真正实现4K播出的平台

 

对于8K而言,现阶段能以8K分辨率和 22.2 声道播放内容的还只有NHK一家,而目前在这个8K频道里能看到的纪录片屈指可数,只有一些音乐会以及由 NASA 在宇宙中拍摄的影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4K只能为技术品质提供保证,却无法为一部平庸的作品镀金。纪录片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人文创意与美学呈现,不管多么精彩的技术都无法赋予一部作品以灵魂。同时,4K主流化将导致一些依赖小型数字设备制作的纪录片逐步失去专业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从而限制了纪录片文化美学的多元与丰富——而文化多元与美学丰富也是纪录片的独特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做内容的人嫌弃硬件的不够完善,硬件的设计者又因为内容的匮乏,而对升级失去兴趣。硬件和内容,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以VR为例,在内容方面,VR一体机的内容缺乏一直以来是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与PC VR交互方式不同,使得游戏从PC转向移动端存在一定的消耗;而且移动端的变现能力也尚未被认可,移动端极度缺乏精品。在游戏和硬件的投资来看,投资基本都集中在硬件,在很多人看来内容被忽视。有评论认为,“内容不赚钱,所以投资人不愿意投;投资人不投钱,CP开发不出好内容。”


3. 能否“兼容”是第一要义


我们现在理解的4K、8K和5G等,只有等客厅的硬件设备、通信运营的网络建设、足够数量的纪录片内容,以及与此相对成熟的生产机制都达到一定效果时,这些技术才有真正的价值。正如世界上第一款触摸屏手机出现时,虽然它在屏幕的设计上犹如先知,但因为其它方面的束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工程学很差,让其有如昙花一现。

 

但也要注意,正是一部部作品在创作上的“敢为人先”,虽然技术的全面应用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从目前8K显示市场来看,基本拍摄、处理、播放等各个环节都已经有了相应解决方案,但究其根本,价格仍然是影响其普及的原因之一。目前8K电视的价格仍然高居不下,在缺乏8K内容的今天,这些勇于做8K内容的创作者本身就值得尊重



虽然放送源是有了,但现在拥有8K级别显示设备的人显然还是屈指可数。例如NHK的8K频道需要特别的接收器和天线来确保能收到信号,一批上月开卖、内建了相关硬件可以直接收看的夏普电视,换算过来的价格已经超过 45000 元。一部4万块的电视,估计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VR硬件发展更是精彩而残酷。2018年,资本几乎不再向硬件抛出橄榄枝,投资从硬件向内容和行业应用落地两个方向转移。国内对于VR/AR硬件的投资只有寥寥数起,金额过亿级仅Pico和3Glasses两家公司。

 

可喜的是,据IHS预测,全球8K电视出货量将从2015年的2700台增至2019年的911000台。在我国,从网络传输来看,移动通信领域三大运营商已公布5G发展战略,5G产业进入全面冲刺的新阶段,8K将逐步解决传输的限制,进一步拓展8K应用场景。2018年国庆节开通的我国首个卫星4K超高清电视频道,目前观众到达率已达12.89%;12月启动建设我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并今年春晚首次利用5G技术开展4K超高清视频直播。



而纪录片的创作也正在逐渐从这些进步中感受到福利,只有当所有技术都能够彼此兼容时,纪录片的“身临其境”或许才有望实现。

文章转载自纪实观察(jishiguancha)。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用生命拍摄 |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

网络微纪录平台的发展:一条与二更

疯狂生长的真实社会:2019年院线纪录片新期待

田本相:先生已逝,光影铭记

纪录片在暖冬

俯瞰美丽中国 !《航拍中国》第二季开播

李宁 林露 :2018年新媒体纪录片综述

首部昆曲VR纪录片《昆曲涅槃》来袭!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文字:青  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