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记》:不能被忘却的扶贫搬迁史
公元2016年,申学科的父亲的病了,他需要找人把他父亲背到山外,才能去县里的医院看上病。
他的母亲生病之后,甚至还没来得及出山去医院看上病,就过世了。这令人心酸心疼的事实,就真实发生在遵义市务川县石朝乡大漆村泉里组,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通公路的大漆村自然组。
这是一部一年以前的纪录片,但我今天仍然要推荐它,因为它太质朴了,那种来自生活里的震撼力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去而消逝,反而历久弥香。
一个偏远山村,一位苦心孤诣的书记,一对典型的地道农民夫妻,他们通过扶贫搬迁努力从农民阶层向城市市民阶层跃迁,这其中的坎坷点滴和犹豫迟疑就是故事的全貌。没有渲染,没有悲伤,全片没有任何解说词,但看完五味杂陈。中国,一个偌大的国度,现代与落后并存,荣耀与艰难同度,一面是北上广深的高房价在全世界都排的上名次,另一面是被群山阻隔、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世代村民连出一趟山都要走1到2小时的山路,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脱贫攻坚之路要承受许多伤痛以及对家园的无奈舍弃,它的每一刻都值得被静静纪录。
大漆村阳井组的申学王和他老婆是地道的农民,黝黑的皮肤配上粗糙的皱纹,习惯性地在吃饭时蹲在地上,总是惦记着他们牛、鸡、羊和一亩三分地。他们卖了头养了6年的牛,老申手里接过一叠厚厚的钞票,手都在微微颤抖。他们的儿子,申周,已经30岁了,至今未婚,这山沟沟里的家让他很难有自信去找对象,他提出要通过扶贫搬迁,将全家搬到务川县城,然而他爸申学王犹豫了。他说,搬到县里又不能种地养鸡,自己又会不适应活不长了……这典型的小农思维,有一种令人无奈的酸楚感。
这时,我们的主角申修军登场了。作为大漆村党总支书记,他一户户苦心孤诣地劝说村民搬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申学王家的思想工作他要去做,修路碰到村民的祖坟他要去解决,村民的搬迁款何时发放他要去解释,他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他生病了家都来不及回,只能自己一个人住院,老婆怪他有家不回,儿子自己出门在外,他的哥哥因为村民意见不能参与分房,这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他抓耳挠腮,默默吸烟,牙也黑了……
在这一部充满克制的纪录片里,心情却一直不能平静,比如以下几幅画面:
这是他们的家园被拆掉时的反应。多么心碎。
中国人向来有深厚的土地情结,而越来越多的山民通过搬迁脱贫,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山民不得不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园,山川之远,无地为银,这种阵痛也许是必须要承受的,只是会被深深埋在他们本就不怎么会表达的心里,一点点被岁月磨平,好在焦波导演发现了,纪录了,才有了眼前的《出山记》。
等到申学王一家人终于住进务川的漂亮楼房里,儿子申周找到了县里的工作,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安心了。
申修军书记:“你看你们多少次和我顶撞,我翻来覆去翻去覆来做工作,你们和我杠、和我吵、和我闹,今天走到这个新家,你们内心满不满意?”
申学王答道:“满意,我和你吵是错的。”
申学王妻子答道:“满意了,我错了,我改了。”
一家三人坐在客厅里吃饭时,申学王又打起了在楼房顶上养鸡的主意。
你看,农民走到哪里都不会变的嘛,唯一变的是,他们终于,走出了山里。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陈 醒